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uanl (重装谋杀), 信区: Movie&TV       
标  题: <紫雨风暴>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un Aug  7 00:50:07 2005), 转信



导演:陈德森 编剧:许月珍、叶伟忠、林爱华 故事:陈德森、陈慧 
摄影:黄岳泰 剪接:邝志良 动作:董玮 
音乐:金培达 服装造型:吴里璐 美术:麦国强 
制片:许月珍 策划:梁凤英 监制:庄澄、苏志鸿、成龙 

类型:动作片 / 特务片 

出品人:钟再思、陈自强、成龙 

演员:吴彦祖 甘国亮 何超仪 周华健 陈冲 谭耀文 李绮红 黄建新 唐文龙 陈
豪 巫奇 

内容介绍:  

1998年6月23日,香港新机场启用前十多天,一艘货柜船在香港海面搁浅。船上留下
十二具不明国籍的尸体,及一名陷入昏迷的生还者。该生还者经过抢救,性命保住,
却失去记忆。反恐怖分子组ATF接手此案。 

根据指纹样本和CIA提供的资料查出,此人是轰动国际的“赤柬”恐怖份子食客的同
党多特。承办督察马立在多特身上发现一张磁碟,储存有制造生化武器的方程式和另
有玄机的档案。另据情报所得,“赤柬”头目食客于半个月前从北朝鲜偷走了大量生
化毒液,动机不明。种种线索显示,“赤柬”革命部队已悄悄潜入香港,这批恐怖份
子来港必有“大行动”…… 

近年来,香港的动作片开始偏向于特工、间谍题材。以往港片较少提及的政府情报部
门、间谍、特务等领域,开始大量涉及。并且此类影片已不同于以往周星驰所演的《
国产凌凌漆》、《大内秘探零零发》之类娱乐片,而是摆出一副《007》系列、《真
实的慌言》之类正统的商业性特务片的架式,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方面
影片的有《G4特工》、《神偷谍影》、《幻影特工》、《紫雨风暴》、《特务迷城》
、《公元2000》等等。 


我认为1999拍摄的《紫雨风暴》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情节丰富,
有清晰的主线、火爆的动作场面、斗智角力的部分,还有国家情仇、儿女私情等,集
《G4特工》深刻的思想性、《神偷谍影》《幻影特工》的高科技效果场景等诸长于一
身。 

影片的编导与故事背景 

《紫雨风暴》的导演陈德森出身香港电台电视部演员。1991年首次执导,拍摄另类喜
剧《我老婆唔系人》。曾编写电影《三个受伤的警察》、《黑侠》。1997年执导《神
偷谍影》,为他带来突破,奠定在影坛的地位。《紫雨风暴》延续了陈德森影片的风
格,是香港环亚电影公司继《特警新人类》后又一部标大制作的电影,是踏入千禧年
之前香港最大型的制作(投资3000万元)。对大制作并不陌生的陈德森,承认本片是
他至今最大的挑战。 

《紫雨风暴》的概念是用一个悲剧角度去拍一个类似《我是谁》的题材:一个失去记
忆和身分的人被他人利用。”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愿望——忘记不愉快
的过去,从新做人,换一种新的生活。因而自人类有文化以来,有关“失忆”的故事
便不断出现。人类有了电影后,“失忆英雄”的题材更是不断被搬上银幕,成龙的《
我是谁》就是其中的代表。《紫雨风暴》讲的也是“失忆”,但“失忆”的主角却并
不完全是“英雄”,故事讲的是“一个失忆的恐怖份子如何夺回被操控的命运”,这
是一个相当吸引人的新题材。此外,本片还有一个概念是“事情和人物并非如表面那
样”。这概念围绕一切,从剧本、演员、阵容到本片的视觉风格。由于现代观众“看
戏太多”,陈德森努力让他们不断猜想。 

《紫雨风暴》选择恐怖活动作为故事背景,比起以往的香港动作片有了更多的“瞄头
”。在情节上,突破了“一所差馆和一群CID”,出现了一批特殊的政府特工——反
恐怖分子组ATF(专门对抗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特别行动组,负责保安局提交的案件
,保障特区市民安全)。题材、故事和人物背景方面更加“国际化”——恐怖活动如
今正在全世界泛滥成灾,食客与多特不仅有柬埔寨极“左”派背景,还有在美国生活
和从事恐怖活动的背景。 

恐怖主义对香港市民来说并不陌生。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日本“赤军”曾经在香
港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引起了香港市民的极大反感。如今极“左”恐怖组织虽然日
薄西山,但极“右”恐怖组织和以拉登为代表的伊斯兰恐怖组织“风头正健”,香港
市民也因此意识到香港这个国际都市绝对有机会发生《紫雨风暴》所描述的事件。《
紫雨风暴》一片的出现,是香港人关注恐怖活动的表现。 

本片虽有陈冲、周华健等一批明星,但不是一部以明星挂帅的电影,演员阵容不能以
“星光熠熠”来形容,大部分资金真真正正落在制作上。虽然如今一般的港产片五、
六天就能拍好,很少有影片的拍摄周期超过20天,但是《紫雨风暴》却拍了五个月,
很难得有投资者不是因为某些明星而开戏,是真正将一分一毫放在制作上。所以,《
紫雨风暴》“以情节为主,是部剧力万钧的作品。”正如出品人钟再思说:“本片绝
对以剧本挂帅,演员必须适合角色,才会获得演出的机会。” 

影片的人物刻画 

影片中人物的性格方面,导演陈德森设计得较为复杂,人人有正反两面,正与邪、忠
与奸、错与对只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 

为了表现事情和人物的复杂化,影片采用多时空交叉和多种矛盾线交叉的叙事结构。
具体表现为多特回忆起的过去与他正经历的现实之间的时空交叉,恐怖分子与政府特
工的斗争、多特狂热的昔日思想与悔过自新的现实思想的矛盾、觉醒后的多特与“食
客”的思想冲突多种矛盾线的交叉。 

多特是赤柬核心份子,自少被恐怖份子食客训练成革命狂热份子,甘愿牺牲一切效忠
恐怖组织,却在一次昏迷后失忆,变成一个举棋不定的平凡人,是个徘徊于过去和现
在,正与邪之间的悲剧人物。从昏迷之中醒过来,他发觉自己失去从前生活的记忆,
被逼依从自己的感觉及模糊零碎的回忆去找寻新生,重新发现自己的本性。可是,他
却被 AFT利用对抗食客的工具。 

虽然多特自小被食客训练成无惧无痛的恐怖份子,但当他再见食客,空白的脑海中浮
现的一幕幕“血腥”令他的思想陷入昏乱。例如,多特年幼时看父亲“食客”枪毙僧
侣,当时的他只是崇拜父亲持枪射人时的威风凛凛;而觉醒后的多特回忆起昔日的情
景,满脑子只有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的血腥和恐怖。多特曾经指使自己年仅6岁的儿
子洛特抱着装在彩盒里的定时炸弹去炸博物馆(因为没人想到6岁的幼童会是恐怖分
子),儿子牺牲后,多特虽然伤心过,但又觉得“为了革命的理想,牺牲了也是好事
”;觉醒后的多特不再有“革命的理想”,心中有的只是失去儿子的悲痛。这角色有
意思之处在于他于本片经历多次转变。多特的思想转化体现了这样的道理:人的思想
是可以转变的。就好像同样面对一朵玫瑰花,第一次你会赞美它的美丽,第二次你就
可能抱怨它身上有刺。 

“食客”原名桑兰迪,是冷血无情、魅力四射的柬埔寨恐怖份子组织领袖,闻名国际
的恐怖份子,拥有“革命”狂热与领导天才,视自己为赤柬最后一个英雄。他内心充
满了狂热的激情、对革命的偏差理解和歪曲的理想主义。他一生为他心中所谓的“革
命”无私奉献,但他的“革命活动”却未给世人带来任何益处,严重脱离群众和现实
,有的只是不断的杀戮,以至觉醒后的多特数次向他发问:“我们的革命究竟是为了
什么?”最后,多特还对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我不知道你的革命是为了什么,我
只知道我们不可以再杀那么多人”。 

从“食客”悲剧性的一生,可以看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明白“真马克思主义”与“假马克思主义”的区别,明白革命
的意义——真正的革命应当推动历史的进步,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还明白
恐怖主义没有前途,无助于历史的进步。 

观艾从小被一个赤柬家庭养育。“她这辈子一无所知,就只懂为革命做事,对食客及
赤柬‘革命’信条忠心耿耿。”她是食客的忠实部下,被安排当“多特的完美妻子”
。她生了多特的孩子,但她愿意牺牲孩子的意志,导致她与失忆后的多特之间产生裂
痕。在她冷酷无情的外表背后,要应付自己“愚忠”与个人情感的矛盾。最后,她只
能以自杀来了结自己矛盾。观艾的死,让人想起《德意志--零年》中“杀父后自杀”
的儿童,这是错误的教育导致人的心理畸形的结果。 

Shirley是临床心理学家,对研究犯罪心理甚有心得,失忆的多特是她一个新的挑战
,但越接近这个病人的内心世界,也令她卷入多特的生死漩涡。Shirley 跟一般的心
理学专家不同,她坚持尊重每一个人,反对把心理学当成控制人的工具。但多特出现
后,她的原则动摇了,“不控制多特的思想行为,可能令很多人失去性命 。” Shirley
的所作所为表明,人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事,做人原则是会随
着环境的改变而被打破。 
外表随和乐观的马立是香港少数熟识恐怖活动的专家,内心永不言败,是个为法纪而
战的人。对多特的出现,他视之为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但压力随之而来。他与Shirley
 同样同情多特,但为了执行职务歼灭食客,他不惜以多特的生死做赌注,利用这个
受失忆折磨的前恐怖份子,作为对抗食客的武器。由此可见,执法的人未必可爱,有
人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影片的摄影与其它亮点 

《紫雨风暴》有震撼的视觉画面。全片皆是实景拍摄,没有一场戏在录影厂拍摄。获
奖无数的摄影指导黄岳泰在本片大展拳脚,他与布景设计师联手营造一幕幕震撼的视
觉画面,就连普通的街景,也为观众带来新鲜感及真实感。虽然恐怖活动在香港并不
活跃,但出色的场景设计,加上紧凑悬疑的剧情,营造出沉重的危机感,使人感到恐
怖活动如箭在弦,令观众能全情投入一个虚构的电影世界。 

片中的几场大场面和超水平的特技场面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最教人难忘的是“食客”
把有线电视大厦摧毁的爆炸场面,拍得非常逼真。模型与CGI( 电 脑 影 象 )的高
超结合,在环亚九九年暑假卖座电影《特警新人类》中已初露锋芒,而《紫雨风暴》
有很多更复杂的特技场面。但这些场面并非那种用来炫耀的一般特技画面,而是用来
加强剧力的,画面精采而不刻意造作。 

黄岳泰说:“观看《紫雨风暴》时,我觉得本片比较像绘画,而非拍摄。从灯光到布
景设计,本片众多元素似乎互相呼应;本片的调子十分黑暗,但我希望黑暗得来有意
思。”影片将影调定为暗调,也确实符合影片的剧情和风格。你可以从多特脸上的光
线看出人物性格的转变。“开始作为恐怖分子,他的面光很暗,仅仅能看清他脸的大
概轮廓;而当他失忆后作为一个卧底回到恐怖分子中,他的面部光线变成了半亮半暗
,预示着他的内心在正与邪之间不断的斗争。而他的父亲食客的脸上永远是一片暗色
”。同时,本片有复杂的动作场面。陈德森再次跟富有经验的动作指导董炜合作,有
令人刮目的表现。陈德森认为:“动作是帮助剧情的工具,作为导演,应确保动作场
面与电影风格配合。” 

《紫雨风暴》一片的成功,也与剪接、音响、服装设计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
。全片剧情紧凑、节奏紧张,剪接技巧令整套电影更加传神,此片的剪接可谓居功至
伟。音响效果澎湃激荡 ,极能渲染气氛,而一曲凄凉的柬埔寨民歌,把人的思维带到
了血腥恐怖的柬埔寨森林。何超仪等演员的独特气质完全突出,服装设计功不可抹。
此外,成龙还为此片的拍摄献上宝贵的制作经验,当上本片其中一位监制。成龙说:
“能参与《紫雨风 暴》,我很自豪;因为本片证明香港电影业能制作世界级的电影
。” 

影片的缺陷与“反动性” 

《紫雨风暴》问世以来,“红”遍港台。在台湾金马奖的评选活动中,囊括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动作、最佳指导、
最佳音乐共九项提名,成为近年入围最多项金马的动作片。在香港金像奖的评选活动
中,获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剪接、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动作设计五项
大奖。 

当然,《紫雨风暴》也并非十分完美。环亚公司拍此片时按照好莱坞的策略制作,无
论从剧作还是影片的拍摄风格,选定的场景,还是摄影机运动的感觉,完全模仿好莱
坞的模式。因此,片中有强烈的西片《石破天惊》的味道。片首的那段赤柬戏,和韩
国特务片《生死谍变》的开首北朝鲜特工训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
紫雨风暴》虽然在港台地区称雄,并具有世界级水平,但与其他世界级动作片相比,
尚且不能做大。香港的动作片还处在学习和摸索阶段,尚未到自立门户、向西方动作
片叫板比试的水平。 

赤柬即前柬埔寨共产党,俗称红色高棉。这部影片最大的缺陷在于对赤柬的认识很粗
浅,对赤柬的看法引用的是西方舆论界的全面否定性评论。例如,在片头赤柬战士受
训的镜头中,一位赤柬军官说道:“今天,我们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美国人,也不
是因为越南人,而是因为我们柬埔寨人,是我们清洗得太慢,杀数太少。……” 实
际上,自越南入侵柬埔寨,红色高棉就开始对以往的极“左”政策进行纠正,而不是
如片中摆出一副死不悔改的样子。 

而片中插入的“纪录片”如此评价赤柬和波尔布特:“赤柬最高领袖,为求巩固一己
之独裁,不惜伤害所有的异己分子,在1974——1975年间,以清除西方思想荼毒为理
由,残杀了两百万柬埔寨人民。……但是随着他的死,赤柬的一切都以成为过去,一
代暴君就这样在茅草屋里结束了他的一生。……”事实上“两百万”是个被夸大了的
数字;而红色高棉的极“左”政策虽然造成了大量柬埔寨人死亡,但并非全部是“残
杀”,很多是饿死和“过劳死”;被“残杀”的人也并非全部无辜,有一部分是朗诺
政权的贪官污吏和反动军警,是亲美的反革命势力。 

当然,《紫雨风暴》并非历史剧,对这些本不必“较真”,但对“赤柬的认识很粗浅
”引起了一些负面效应不可忽视。虽然世界上绝大多数马列主义者以对红色高棉定下
了“国际共极‘左’错误集大成者”、“假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等论断,但
其他人未必这么看,尤其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了解的人。有人这么评价《紫雨
风暴》中的食客:“他坚信不择手段,复辟波尔布特的马克思主义政权”。马克思如
果地下有灵,看了《紫雨风暴》和以上这条评论,不知会做何感想,不知会不会气得
七窍生烟。很显然,《紫雨风暴》以赤柬为反面角色且对其全面否定的态度使此片蒙
上了一层“反共”色彩,在一些反共的地区如台湾,《紫雨风暴》正在成为当局的“
反共教材”。 

还需一提的是,美国入侵印度支那期间,中国曾经是红色高棉的主要支持国,红色高
棉曾经是与中国共产党关系最密切的组织,它的很多错误理论和做法是从“文革”时
期的中国学来的。虽然北京已与红色高棉断绝往来多年,但让人感到吐血的是国际上
却有一些心怀不轨的反华份子利用红色高棉与中共在历史上的特殊关系大搞反华活动
。1997年,一度盛传“波尔布特逃到北京治病”。2000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金边时,柬
埔寨反对派头目桑兰西的学生运动组织“学生民主运动”与“知识份子暨学生民主阵
线”表示,“20年前中国作为赤柬政变的主要支持国,必须对死于屠杀的170万 人民
负责,江泽民必须公开对柬埔寨人民道歉”。还有谣言称江泽民来金边是为了阻止对
红色高棉领导人的审判。 

《紫雨风暴》一片涉及红色高棉这个让中国感到敏感的问题,且对其看法接近西方舆
论,显然不太符合中国国情。对于这样一部不是很符合中国国情,甚至有“反共”色
彩的影片,内地电影院自然是不会上映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紫雨风暴》和《一个
国家的诞生》一样是一部艺术性与“反动”性强烈冲突的影片。
--

   毕业倒计时结束,我毕业了。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18.2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