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eilong (爱是不能忘记的), 信区: movie
标  题: 电影与情爱文化(11/25):探索与凝思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Jan  3 18:41:52 2001), 转信

标  题: 电影与情爱文化(11/25):探索与凝思

电影与情爱文化

                         第十一集 探索与凝思 ( 困惑与迷茫)

在人类的种种感情生活中,爱情也许是其中最难把握的。人们常常惊叹于恋人们有
的为了
一个许诺终生等待,有的欢乐温馨过后转眼形同路人;有的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了
一夕相
聚,有的面对如花美眷却心绪茫然;有的才貌相当理应和谐竟终于分手,有的差别
悬殊却
令人难解地情愫相通。···这种种人聚人散、歌笑歌哭,不能不使人感到困惑与
迷茫。
于是,“爱情是说不清的”就成为人们困惑中的一个共识。

爱情的说不清首先因为它是一种生命的感情,它起源于生命两性相悦的自然属性,
扎根于
人类的无意识领域,又积淀了种种文化的、心理的因素,这就很难用常规的理性来
判别。
其次,爱情作为一种心灵的感受与交流,在本质上具有非功利的审美属性,然而却
以强烈
的“是”或“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使价值判断感到困惑。最后,难说是非还
因为爱
情纯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个体之间的心境、感觉与好尚千差万别,而爱情对个体心
灵的影
响至关重要,来不得半点勉强。因而爱情便成为人的个性一次最为彻底的展示,这
又怎能
以简单的是非二字来划分呢?

值得注意的是,对现代人来说,爱情中的困惑与迷茫不但没有澄清,反而有加剧的
趋势。
这固然同现代人整体心理上的迷茫有关,但也反映了现代人对人类爱情从观念到行
为的多
方探索与追究。例如对爱情非功利的审美属性的开掘,对个体感觉的品味追求,乃
至对非
理性因素的重新审视等等。因此,这种困惑与迷茫便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心理深
度。也
许,这就是它比简单明白的古典式的爱情更为耐人寻味的原因所在吧?

八十年代的英国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以“戏中戏”的结构,表现了一个令人困
惑的爱
情故事:一个剧组在拍摄名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影片。影片中的故事发生于维
多利亚
时代。在英国海滨城市莱姆,有一个神秘的女郎,终日痴情地在海边眺望。她的举
止引起
了来度假的青年查尔斯的注意。经过几次接触,查尔斯终于了解到她的名子叫莎拉
,曾在
此与一个法国中尉相爱,那法国中尉离别前说不久就接她来完婚,但一去不返。而
她至今
仍伫立海滨,等待中尉的归来。她对爱情的执着深深的打动了查尔斯,于是查尔斯
不顾一
切地向她求爱。但莎拉却怀念着她的法国中尉,又顾虑查尔斯的声誉,再三推辞。


银幕上的角色执着又耐心,银幕下扮演男女主角的演员安娜与迈克却一见钟情,急
不可待
,利用一切机会,享受共度良宵的欢乐。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银幕上的查尔斯与莎拉经过数年的苦恋,克服了种种阻力
,终于
释尽前嫌,终成眷属。而银幕下的安娜与迈克却渐生矛盾,争吵不休,不欢而散。
当拍完
最后一组查尔斯与莎拉在拥抱中乘船而去的镜头时,女主角安娜 骨那牡 不辞而别
,给迈
克留下了无限的惆怅。

一面是痴痴等待苦苦追求最终苦尽甜来,一面是痛快直截欢乐风流末了曲终人散。
银幕内
外的男女角色和演员的爱情观念与行为的对比,映射出不同时代社会心理的折光。
哪 一个
更高明一些呢?大概是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不清。

说到爱情的困惑,不能不提到的九十年代的法国影片《芳芳》。

一个情人节的夜里,青年亚历山大与一个名叫芳芳的姑娘不期而遇。尽管亚历山大
的未婚
妻罗荷已经与他同居了五年,即将结婚,但他还是一下子就被芳芳吸引住了。

为了保持纯美的爱情,亚历山大决心和芳芳体验一种非现实的生活 他让芳芳穿上
古典的
服装,幻想他们在十八世纪的维也纳跳华尔兹舞。又设想自己成了一名古典的武士
,为了
芳芳的贞节与歹徒拔剑决斗。他在心灵上发狂的爱上了芳芳,但却仍与罗荷同居。


罗荷假称怀孕要求亚历山大举行婚礼,却看到了他与芳芳正在海滩上亲昵的镜头,
芳芳伤
心的离去,罗荷也痛苦地离开了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悄悄搬到芳芳的隔壁,在墙上装上一种特殊的玻璃,他可以看到芳芳的一
切,芳
芳却毫不知晓。他就这样隔着玻璃体验与芳芳的爱情。

芳芳知道了亚历山大安装玻璃的事,痛苦的要求亚历山大给她真实的爱。迟到的亚
历山大
看到芳芳的留言,以为她已经自杀,不禁失声痛哭。看到这一切的芳芳激动地砸碎
了玻璃
,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部影片使我们想起了一句西方的谚语:“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恋爱是一种心灵
的享受
,婚姻却要面对世俗琐事的纠缠,因此这话虽是玩笑,却也不无几分道理。既然如
此,何
不只恋爱而永不结婚?沉醉在罗曼蒂克的梦幻之中,天天都是初恋,岂不快哉?

然而这却很难做到。因为很简单,作为生物的人永远摆脱不了两性间的自然属性。
恋爱时
的花前月下,轻歌曼舞,从生理意义上说,皆为指向两性交欢的“前奏”。因此,
恋爱的
结局往往要么曲终人散,要么是帐底鸳鸯。而一旦选择了后者,则谋生、产仔、柴
米油盐
之类种种恋爱时所不齿的琐事,皆随之而来,无处逃身。

对此,影片中的亚历山大采取了“一分为二”的办法,将肉体的性欲以及产仔谋生
等等生
活琐事,统统由与“未婚妻”罗荷的结婚来解决。而把他心中至美至纯的精神之爱
留给芳
芳。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指出,在男性中本有一种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分离的倾
向。亚
历山大的选择,堪称是这种观念的一次实践。

要是从男人的角度来看,这办法也许可行。但恋爱与结婚都是男女双方之事,而被
“一分
为二”的女性对此当然难以接受,不仅罗荷早就抱怨亚历山大只跟她睡觉而不肯看
她一眼
,就是芳芳也忍受不了这种幻影一般的没有肉体生命的爱,为此痛苦得几乎投河自
杀。

影片最后芳芳愤怒地砸碎了玻璃,冲进了亚历山大的房间。但是,她砸碎了物质的
玻璃墙
,砸得碎亚历山大心中那困惑的“ A 墙”吗?

英国影片《相约在今生》表现的也是人面对情爱的困惑。澳洲画家林赛的画《受难
的维娜
斯》把女主角画成全裸的形象,在教堂展出时引起了极大的震撼。教会决定派工作
人员安
东尼与妻子艾丝黛去见林赛,以劝他放弃画展。

他们远涉重洋,来到了林赛的家。但林赛却不肯放弃自己的主张,而画室里三位年
轻美丽
的女模特又对他们公然大讲性欲的欢乐,攻击教会的清规戒律不近人情。艾丝黛由
于和女
模特们一起生活,渐渐也受到她们纵欲生活的影响,开始被性幻想所缠绕,被 一
名健壮的
男模特吸引。劝说以失败告终。在返回英国的火车上,艾丝黛情不自禁地与丈夫亲
昵,眼
前又浮现出女模特们的幻影。···

人呵,要么背着宗教“原罪”的包袱,在禁欲的苦海里挣扎,把正当的情爱也视为
非法,
严加禁止,从而制造历史上的无数爱情悲剧。要么又一下子走向另一个极端,肆无
忌惮地
大搞“性解放”,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把一切性行为都当作人生的享乐予以肯定
和赞赏
,把本来高尚美好的爱情淹没在一片浑浊恶俗的肉欲喧嚣之中。怎样才是真正适当
的爱情
行为方式,这心灵和肉体上的分寸又如何把握呢?人们还需要探讨。

最后我们要说到的是波兰影片《红色》。这是著名导演捷斯洛夫斯基的系列片《蓝
色》、
《白色》、《红色》中的最后一部。

在瑞士的日内瓦,女大学生范伦提娜为一家广告公司作模特拍摄了红色背景的巨幅
照片。
她的男友米歇尔远在美国,他们常打电话,却在电话里互相争吵。

范伦提娜开车不小心撞伤了一只小狗,她因此认识了狗的主人、一位退休的老法官
。她发
现老法官竟以偷听别人电话为乐。她愤怒地斥责这种不道德行为,老法官却说了一
套荒谬
的理由。

几次争吵后,范伦提娜和老法官之间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感情。他们互相顶撞、

讥讽又互相吸引。为了看范伦提娜的反应,老法官竟到法院去自首。

范伦提娜乘船到英国去看她的男友。一阵暴风雨过后,老法官从电视上看到了轮沉
没的消
息。···

按照捷斯洛夫斯基的阐释,红色是象征着博爱的颜色,那幅展示在大街上的范提娜
巨大照
片,在红色背景衬托下,虽得那么可爱又那么漠然。年轻的女大学生她纯洁天真的
生命之
光照亮了老法官心中那阴暗的角落,但他们之间那难以言语互相吸引,是否隐藏着
某种奇
特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忘年之恋意味呢?死亡中止这一切。人生也和爱情一样,往
往会在
叫人想不到的地方开始或结束。

只要世界上还有爱情,困惑与迷茫就会困扰着恋爱中的人们。茫茫天宇之间,崐有
谁给我
们既定的答案。人类总要探求、感觉、品味,让爱情渐渐变得宽容、高、崐美好。
也许我
们永远不会穷尽爱情之迷,但若要真诚的爱,就必须真诚地面对惑与迷茫。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