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eilong (爱是不能忘记的), 信区: movie
标  题: 电影与情爱文化(24/25):暮年的恋歌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Jan  3 18:50:30 2001), 转信

标  题: 电影与情爱文化(24/25):暮年的恋歌

电影与情爱文化

                            第二十四集 暮年的恋歌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总要经过青年、中年与老年。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理规
律。人
们总爱说爱情属于青年,这当然有道理,但它指的是爱情从青年开始,并不是说人
到老年
就不再需要爱情。

当然,随着人的社会阅历的增长与生理年龄的衰老,暮年的恋歌也会与青春的爱情
有所不
同,而表现许多自己的特点。比起青年人来,老年人的爱情往往少了些狂热与激情
,多了
些冷静与理智;少了些辩论与争执,多了些宽容与理解;少了些朦胧的浪漫情怀,
多了些
哭哭笑笑的生死相许,多了些平平淡淡的柴米生涯。如果说青年的爱是大海的波涛
起伏,
那老年的恋情就是夕阳下的低吟轻唱;如果说青年的爱是漫山遍野的烂漫山花,那
老年的
恋情就是秋日枝头萧疏的红叶。老年人的恋情有老年人的特点,也有老年恋情独特
的美感
与情趣。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丰富多彩的老年之恋世界吧!

八十年代拍摄的我国影片《如意》,描述的是文革的灾难岁月中一对老年人的恋情
。光明
中学老清洁工石义海,为人忠厚善良,一年四季勤劳恳地清扫校园,年过六十还着
单身生
活。石义海默默地爱着文雅的前清格格金绮纹。而金绮纹因出身清朝贵族,前夫又
逃亡国
外,在文革中被打成“封建余孽”,勒令每天打扫马路。这时她那样一个年老体弱
的女子
,完全是一种变相的体罚。幸亏石义海挺微身而出,主动陪她一起清扫。患难之际
见真情
,石义海的举动深深打动了金 参 沉寂多年的心。她深情地把祖传的玉如意赠给石
义海,
作为表达爱情的信物。

然而正当他们的恋情渐入佳境时,流亡国外多年的金绮纹前夫回来了,恳求金绮纹
与他复
婚,并要接她去国外生活。有人建议石义海赶紧去和金绮纹办结婚手续。他却说得
容对方
多想想。金绮纹感念两人的感情无可替代,决心留下和他结婚。不料第二天,石义
海在打
扫校园时突然心脏病发作,默默地离开了人间。在他住的小屋里,人们发现床头放
着那柄
玉如意。

这部影片的故事并不是复杂,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明。作者有意选择了石义海这样一
个在生
活中似乎并不引人注目的老人为主角,他对金绮纹的恋情是那样含蓄而平淡。然而
平淡中
不是没有内心的波澜,金绮纹落难之际。石义海毫不犹豫地向她求爱;而当她可爱
能出国
时,他却坚决拒绝那种“生米作成熟饭”的建议。正是这种平淡中的真情流露,显
示了他
独特的善良与正直。也正是这种善良与正直,深深打动了金绮纹的心,使她感到这
一段暮
年之恋在她心灵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毅然舍弃出国的机会,选择了与石义海共同
生活的
道路。这两位阅尽风霜的老人,正是在暮年之际体验到了爱情的珍贵与美好。虽然
突发的
疾病中断了石义海的生命,但他是幸福的,他在那一柄珍贵的如意上感到了爱的寄
托。

九十年代初的我国影片《心香》表现的是一位少年儿童眼中的晚年之恋。在北京长
大的少
年京京回南方去探望老外公。外公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京剧演员,老伴去世后离开
了舞台
,一人生活。他业余剧社活动期间,结识单身生活的女子莲姑。莲姑的丈夫四十年
前去了
台湾,至今查无音信。外公与莲姑两人相亲相爱,体贴照顾,得到了感情上的安慰
,初来
乍到的京京却对此很不理解,还给外公惹了不少麻烦。莲姑突然接到丈夫从台湾的
来信,
说很快就回要大陆来看她,这引起了她感情上的波澜。不料她丈夫又在临上飞机时
突然发
病去世。消息传来,莲姑因此病倒,不久也去世了。为了举办莲姑的葬礼,外公卖
掉了自
己保存多年的京胡。

经过这一段生活,京京经于理解了外公,外公也喜欢上了京京。临别时两人依依不
舍。
这部影片从一个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两位单身老人的晚年之恋,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
新意的
角度。其中表现两位老人从相互照顾、相依为命中生发出来的那种相互朴素、温馨
的感情
,外公对京京父母的评价引起了京京的不快,以及莲姑去世给外公带来的感情冲击
,都是
颇为动人的描写。在表现老人与少年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时,虽然细节上还有不
够自然
之处,但这样一个把幕年之恋同探讨两代人之间心理上沟通结合起来的题目,确实
是有着
独特意义的。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幕年的恋情不仅仅是指单身老人的求偶,它还活在那
些经过
共同患难步入晚年的夫妻生活中间。日本影片《  留料 阳情》中 就有一段 来
夫妻之间
伉俪情深的描写。四十年代,已退体的日本著名诗人、教授内田百闻居室被大火烧
毁,他
和妻子被迫困居在一间极小的木屋里。后来虽然他的学生们为他建造了一所宏大的
新房,
但他内心仍存在惊惶之感。特别是他养的一只小猫走失后,百闻更是十分忧愁,失
魂落魄
。一天另只小猫走进院子,虽然并不是走失的那只猫,但妻子仍照料和喂养了它。
这只小
猫在妻子的爱抚下就在他家中生活下来,给苦闷中的百间带来了极大乐趣。

虽然这部影片的主题并非幕年之恋,但这段细节依然十分感人。一只小猫的走失在
一般人
来看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百闻这样的老人来说,这也许体现着他的某种精神寄托
,因此
便会带来极大的痛苦。除非有一个“替代物”进入他的生活,成为他新的精神寄托
,才能
弥合他心灵的创伤。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妻子那善解人意的体贴使百闻走出了心灵
的苦闷
。百闻能够安度幸福的晚年,同妻子对他一往深情的关怀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们应该提到的是美国影片《金色池塘》。有一年初夏,早已退休的大学教授
诺曼和
妻子埃赛尔一起到金色池塘度假。

诺曼眼看就要到八十寿辰,他的心脏不好,又健忘,随着年迈脾气变得怪僻,对死
亡的恐
惧也与日俱增。埃赛尔虽然也已年迈,却平静乐观,总是充满爱意地支持鼓励丈夫


一天,这对老夫妻的独生女儿查西带着她的男朋友、牙科医生比尔到金色池塘来给
父亲祝
寿,他们还带来了比尔的儿子贝里。

查西常常对母亲倾诉心事。但却对父亲诺曼的性格很不理解、父女俩产生了隔阂。
更烧糟
的是,诺曼常挖苦讽刺比尔,伤害了他的感情。查西和比尔便飞往欧洲去举行婚礼
,只把
贝里丢在父母身边。

在埃塞尔充满爱心的体贴和诱导下。诺曼终于重新生发出对生活的兴趣,他迷上了
钓鱼。
为了寻找一种名叫“雷达”的鱼,他和贝里走遍了湖滨在钓鱼过程中,他俩也渐渐
建立了
感情。

查西和比尔婚礼后回到金色池塘,诺曼钓到“雷达”鱼后高兴地开怀大笑,他终于
驱散了
心头的阴影,一家人又充满欢乐的相聚了。

人,无论谁最终都难免衰老。然而,人们将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完人生旅程的最后
一站呢
?是随着生理机制的衰老而丧失对生活的兴趣与信心,恐惧的坐待死亡;还是以阅
历沧桑
的心态品味生活,平静乐观的度过人生?诺曼和埃塞尔这一对风烛残年的老夫妻,
如今也
面临着这样的抉择。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埃塞尔以她深厚的爱心重新点燃崐了诺曼
生活中
的希望之火,使他得以走出心理上的阴影。从而使人感到,爱情在人生最崐后阶段
,出依
然闪烁着美好的光辉。这样一种感觉确实是令人回味无穷的。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