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Yu (遥想公瑾当年), 信区: movie
标  题: 《后现代电影》(二)(5)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Feb 21 21:16:13 2001), 转信

程青松(11月29日16:8)
  对时间无限崇敬的普鲁斯特按照自己的记忆重现时光,而曼彻夫斯基显然不满于重
新组织时空,他要捕捉的是时空共存并置的可能,他是否受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
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后现代艺术产生的原因,当然跟“地心说”、“日心说”直到
爱因斯坦的后现代宇宙论以及后现代的光纤电缆取代现代铜制电线有密切的联系)。曼
彻夫斯基将三个故事拼贴在一起,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开始,但是你却无法让三个故事形
成必然的联系和得到一致的结果。收音机里播放的同样的摇滚乐将伦敦和马其顿维系,
一个是闯进修道院的无知暴徒,一个是穿过墓地的时髦女孩,看似不相干的生命是否真
的没有细如发丝的联系?科瑞神父,安妮和摄影师亚历山大·柯克因为不同的缘由在三
个故事段落里呕吐;杀人现场出现的目击者——儿童(或通过搜索者说是儿童所见,或
让儿童亲眼目睹);惊人相似突然降临给主人公的死亡;“时间是不等人的”“快下雨
了”“我们只是需要时间”之类的对白反反复复地经由片中人物说出,使影片的行进宛
如充满华采的深情咏叹。最让人费心思的是返乡的车上为什么摄影师拿出情人安妮的照
片给维和部队的军官看,并说她已经死了?其后,安妮目睹了摄影师的葬礼又从何说起
?导演放弃了自圆其说,不求获得圆满的“叙事”。那些语焉不详的部分正是导演曼彻
夫斯基企图超越的部分,时间在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面前黯然逃遁,毁灭了一切

  传统叙事理论同现代叙事理论的重大差异之一就在于后者提供了关于故事与叙述的
区分。故事一般被认为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是“原貌”,以随机性、偶尔
性为根据。而叙述则是对故事的讲述,或称表述、话语、叙事等,是对故事材料的秩序
化。曼彻夫斯基显然不满足于简单意义上的叙事,他对这种秩序化的叙事进行了突破。
三个段落的不断重复、类比、呼应和消解,真正解放了叙事,并且使得我们的单一思维
从已有的时空观念之链条上脱轨而出。《暴雨将至》的叙事机制充满野心地建立在试图
打碎宇宙、世界、种族、语言的连贯性、密闭性与自成一体之上。这也正是后现代最富
于建设性意义的一面的体现,消除权威和中心,但是并不回避对人类生存现状的体恤和
关怀。
  
--
周瑜将小乔揽于怀,颇为自豪地,“登台号令威严,跃马勇冠三军;上能报君侯知遇之厚
恩,下可荣妻荫子。吾平生之愿足矣……”小乔:“妾平素敬爱将军才华,但愿能建立千
古功业,妾与儿女也觉得荣耀万分……”小乔说着,将头贴在丈夫胸上。周瑜紧紧拥抱自
己的爱妻,眼睛遥望夜空明月,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的责任感……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