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uanl (盛装谋杀), 信区: Movie&TV       
标  题: 《极度寒冷》by greatyang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Dec  4 15:22:04 2004), 转信


《极度寒冷》:生生不息才为艺术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晋陶渊明《挽歌诗

                       艺术是深刻的人生体察或者激烈的感情和情绪波动的有效
传播。
                                                                   --笔者

    昨天响应影协的号召去看了一部片子《极度寒冷》,导演署名:Wu ming。据说
剧本是取材于一个真实的自杀的故事,自杀者是位艺术家。之所以拍成了电影,我想
可能是因为:第一,自杀这种事情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备受人们关注
;第二,艺术家的自杀更是让人觉得有挖掘的潜力。我想真正的导演王小帅可能也是
这么想的。但是,通过这部电影他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我记得这样一段话:王小帅的
电影,构图优美精准,造型意识强烈,他始终在运用自己的电影视野观照充我们这个
时代中那些被异化,感受到异化或者拒绝异化的人。而这样的努力都是在维护一件事
情,使我们的生命免遭伤害。这是选自《王小帅的电影之旅》但是同一段文章中也有
这样一段:"《极度寒冷》的齐雷,绝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的介入他所从事的行为
艺术,他是一个内里渴望人类情感又外在疏远人类情感的梵高式的人物。齐雷没有死
于自己的行为艺术,而是死于自杀,表现的是他对"伪生活"的弃绝和对真实生活的感
悟。"这就有些矛盾而且不能自圆其说了,为什么对生活感悟了就要自杀呢?为什么内
里渴望人类情感而有外在书院人类情感呢?

    影片的开场白是这样的:"1994年6月20日,一个年轻人用自杀的方式完成了他短
暂的行为艺术中的最后一件作品。没有人能说清他的动机和目的。只有一点是值得怀
疑的,那就是用死亡做为代价在一件艺术品中是否显得太大了。"接下来影片在艺术
家齐雷的遗作展中开幕,一个女子心情沉重地在空落落的展厅里踟蹰,低声的啜泣,
显然,她是已故去的他的情人。然而,情人没有能挽留住逝者的生命。旁边还有人在
埋怨其他画展上忙碌的死者的同学是"杀人的帮凶"。然后故事就以倒叙的方式,有条
不紊的或者叫做缓缓地展开了。齐雷是为艺术家,他可能有时候住在学校里,有时候
住在家里,所谓的家的概念,其实只是一个姐姐和姐夫--父母都不在了。影片中似乎
齐雷应该是个画家,这一点在"遗作展"遗作的大部分是画也可以想见。然而,有了老
林(老曹?)的出现,使得他和他的同学们都以圣人的姿态崇拜之,而后者应该是个
"行为艺术"的巨擘。于是,齐雷和他的同学们开始实践行为艺术。看得出齐雷是个虔
诚的人,对艺术的虔诚。而诸如"眼镜"和"长毛"等他的同道加朋友们,则差得多了。
他们只能去实践"吃肥皂"这样的行为艺术,而其艺术的体验是不论用西式的刀叉还是
中式的馒头吃法,其结果都是如数的吐了出来,并得出艺术的体验之结论:呕吐!

    而齐雷的作品是这样的:立秋日模拟土葬;冬至日模拟溺死,立春日是象征性的
火葬;夏至日,他将用尽自己的体温去融化一块巨大的冰。在最后的这一部分中,他
将真正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行为艺术,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整天紧张
,处于深刻的焦虑中,而这过去后就是极度的疲倦。而一想到死,他就兴奋,仿佛那
是一桩使命,非他莫属,他必须完成。看到这里,我心里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他是一个艺术家,而艺术的真谛是什么呢?艺术,是一种情
绪的传播。感受到美的"发出者"便是艺术家。他们通过种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其奔涌的
感情,更好的调动其欣赏者的共鸣!卡西尔说:"艺术是表现,但它是一种活动,不是
一个被动的表现的模型。它是一种幻像,不仅仅是再现的,而且是一个创造的幻像。
"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处于默默无名中的艺术家。他的画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只能
挂在黑暗的小屋里。他的地位也很扼腕,他必须毕恭毕敬得到老林那里聆听教诲,甚
至他假死真隐后在农家的小院里和老林对弈,他也必须坐在石头上,而后者却坐在圈
椅里。所以,一旦一个艺术家处于这样的地位,他可能做得只有去深刻的探查个人的
内心世界。所以,有了很多的镜头反映他的个人世界,他呆坐在屋子里,他辗转反侧
在床上,他独自走在街头,他……其结果,就像老僧闭关一样,他悟到了生活的无奈
,时间就像缓缓流动的凝固的液体,无法控制,无法驾驭。他无时无刻不处在清醒而
痛苦的自觉中,他极度地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然而是一种无奈的存在。--他想更进一
步的体察生命,于是他想到了死亡。

    而老林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怂恿并以艺术的名义肯定了探寻死亡感受的
行为艺术的价值。于是死亡一方面成为齐雷对艺术和生命的追问,一方面,老林的暗
示成为一种默示的隐喻--惟有死亡,才可以成功(我想导演体会到这个隐喻是从齐雷
庸俗的姐夫的嘴里说出来的,你的这些画等¥%#*了,一定很值钱;还有就是那个算
命先生的禅语)。然而,如果我们对照艺术的本质:对真的体察进而产生了浓烈的感
情或情绪的波动;波动的传播,感染到艺术的欣赏者。这两者应该是不可分割的,那
么齐雷的行为艺术要么结果是他在体察死亡的过程中,产生了浓烈的感情和波动的情
绪,但是这种波动无法传播给他人(因他已死);要么他可以阐释给别人他的感受(
未死)但却无法殉道--从而他无法兑现那个老林的隐喻。

    很快他就实践完成了前三个部分。然而夏至这一天就快要来临了,他却踌躇了。
一方面,他得到了恋爱。--似乎是因为吃肥皂的闹剧,他和老林的前女友认识并相爱
。她当然不希望他死。他唯一的姐姐是位护士,正是生命的救护者,承担了人世间对
生之呵护和对死之回避的使命。源于亲情,她尽力的劝阻弟弟不要做傻事。"眼镜和
长毛"出于朋友之义,也不想让齐雷送死。齐雷的一个女生同学跳楼自杀的事情,也
让他感到生命其实脆弱无比,脑壳摔碎了一点都不美。……所有的一切都凝聚成一个
声音,那就是"齐雷,放弃冰葬吧!"他也想放弃了,他想到了变通的方法,他"把绘
画和行为艺术结合起来",然后老林说:"这,你要想清楚!"长毛好心陪他到精神病
院,结果却被误会,凶悍(窃以为此词甚恰 -_-!)带到问讯室,mentally and physically
强制了一把,他愤怨地说:"齐雷,他都是骗人的,你的自杀也是骗人的!"

    我想艺术家都是有尊严的,面对老林,他别无选择,面对事业(艺术成功的隐喻
)他别无选择,面对同学(长毛、眼镜等),他别无选择。他别无选择,是因为他闭
关式的自省,对无奈的生命的体察和探究的兴奋;他别无选择,是因为他是个,如同
他的恋人所说的,纯洁的执著的艺术的朝圣者。他别无选择,是因为他还没有参透上
述那个源于艺术而不能达于艺术的悖论!
   
    于是,他冰葬!巨大的冰块,他盘膝坐其上,跪于旁,头枕其上,身卧于其上,
……最后,他的同学凿碎了冰,把他埋进去,套在一个袋子里。几个想跑过来干涉的
治安员也被老林和同学劝走。(说实在的,看到海报上的头缠"今日立秋",我第一个
想到的就是"法轮大法",所以保安员跑过来,很正常!)终于,一直压抑人心的心脏
的跳动声逐渐缓慢,缓慢,最终停止!
    
    于是,他死!

    尸体运到医院,其姐痛心不已,禁止送尸体过去的他的同学碰他(可能因为在她
的眼中,他们都是刽子手,应前文)。同时赶到的恋人,撕心裂肺的痛哭。
然而,镜头一转。
    
    一个北方的小山村,老林拜完自己的老爹的亡位,回身和一个人对弈。镜头慢慢
拉近,原来是--齐雷。他并没有死,只是假死。他发现原来死亡并没有什么艺术的感
受,因为当时极度深寒,意识模糊了,一片黑暗,原来一直思考的生命的艺术竟如此
的荒诞。他发现,那个算命的先知,原来是安排好的老林的父亲的同乡。他发现,他
心里发毛,是因为,死者没有了知觉,不能看到美丽的自然,不能闻到花香,不能对
弈,不能聊天。他终于理解了,即使在行为艺术进行中,他已经得到了体察和浓烈的
艺术的感觉,那么他也永远不可能将之传播,那么也就不是艺术,更何况他根本就没
有得到前者。
但是,他没有立刻回到城市去。为什么?
    
    因为老林!老林是一个权威,他说齐雷通过这样的行为艺术可以得到一次死后看
世界的机会,这是一个实验,就像是科学的试验,原料一旦用过久不能回头了。(简
直荒谬)所以,他驳回了齐雷想回去看看的想法,并允诺好好照顾齐雷的恋人。齐雷
很不甘心自己死亡试验的心得,他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试验又没有回报,于是他问,
他的遗作展怎么样?人多不多?是不是有人骂他,批评他?或者赞扬他?其结果是"
头一天人挺多的,后来就不行了"……Sigh,其实对他的死,人们只不过是好奇的看一
下,没有人感到什么艺术。而留给齐雷的亲人的,则只有悲痛。那么,他再次的验证
了所谓的隐喻只不过是个幻觉,不论是逻辑上,还是实践中都子虚乌有!
    
    最终,齐雷还是偷偷的回了一趟城市。他给姐姐,打电话。姐姐一下呆了,继而
哭着问他在哪里……他到老林家去,却发现自己的恋人正在那里谴责老林,并悔恨没
有劝住自己。他也同时发现了老林所谓的"照顾"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将曾属于齐雷的
恋人夺走……

    立秋那天,齐雷自杀,割动脉于一株老树下,汩汩鲜血灌溉了一株老树。

    自杀,这次不是行为艺术。这是因为他悟到了老林给他设下的存有悖论的隐喻!
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死亡没有任何的重大的意义,所谓的行为艺术,火葬、土葬、
溺葬、冰葬……都是Non-Sense,一个执著的艺术家,一个纯真的艺术家,一个深刻
自省意识的艺术家,当他发现这一切的时候,信念灭,无生念,遂死!

    用死亡作为代价在一件艺术品中确实显得太大了,这么大的重量真的是生命不能
承受之重!所有的艺术都应是人们对于生的热爱和渴望,生生不息才为艺术。艺术中
的苦闷乃是来自于生的束缚,生的压迫,单纯的死亡不能构成艺术品,因无它缺乏艺
术的两大必不可少的元素。人死,永不复生,单纯的死亡如同蝼蚁,轻于鸡毛。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时间给予我多少                                   *
             岁月会再拿走多少                        ﹀
             于是,我开始学会                               ﹀
         要寻找些什么
             在生命中辗转漂泊......             .°
                                                         ﹀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7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