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Yu (遥想公瑾当年), 信区: movie
标  题: 评论:从《刮痧》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Mar  9 20:51:54 2001), 转信

  看过《刮痧》,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不懂“刮痧”的美国律师在法庭上对孙
悟空的那一番理直气壮的曲解:“别人种了9000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
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
。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临走还毁了
人家的制作车间——像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
绘成英雄……”

  其实,早在走进影院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接受“中西文化冲突”的思想准
备;我也知道这部影片的中心矛盾在“刮痧”,而不在“孙悟空”。但此刻,我
还是感到了孙悟空或刮痧的尴尬。因为,如果说美国人不懂刮痧是孤陋寡闻的话
,那么他们不懂孙悟空则显然是别有用心,这一点是美国律师在后来的剧情中自
己承认的。而无论是孤陋寡闻,还是别有用心,东方文化在美国最庄严的地方—
—法庭上受到了肆意的嘲讽,却是铁打的事实。这难道还不够令人心寒吗?!

  「行缓美 坞式的结尾,给了大同一个团圆的平安夜。但是,我却隐约觉得,
其实矛盾远远没有真正的解决——那住在地球另一侧的孤单的老父亲,仿佛是另
一种“刮痧”,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他被西方所谓的文明永远地拒之门外了。
他给儿子起名“大同”,但走遍天下,“大同”又谈何容易呢?

  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清朝末年,有一位读书人曾经如此解释“拿破仑”:
“一勇士,持一破轮焉。”这是中华民族的另一种尴尬。事实上,不被人知与不
知别人一样,都是可悲的。只是前一种可悲常常被人忽视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刮痧》是勇敢而敏锐的。它直面我们的尴尬,哪怕撕破
东西方伪善的“融合”。其实,没有两种文明是可以真正融合的,除了侵略、渗
透之外,最客气、最平等的方式恐怕就只有交流、理解了。就好比头发,即使一
个中国人染上了金发,也决不会有人把他看成是真正的西方人,因为他的身体里
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

  不懂“刮痧”的美国人固然很可笑,但自以为是美国人的大同夫妇难道就没
有应该反思的地方吗?同样,亲情至上的东方家庭是令人敬佩的,但只相信客观
事实的西方司法是否就没有值得赞叹之处呢?

  或许,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一种差异。麻鹊




--

--
周瑜将小乔揽于怀,颇为自豪地,“登台号令威严,跃马勇冠三军;上能报君侯知遇之厚
恩,下可荣妻荫子。吾平生之愿足矣……”小乔:“妾平素敬爱将军才华,但愿能建立千
古功业,妾与儿女也觉得荣耀万分……”小乔说着,将头贴在丈夫胸上。周瑜紧紧拥抱自
己的爱妻,眼睛遥望夜空明月,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的责任感……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