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mbi (My Deer Bambi), 信区: movie
标 题: Re: 开始看the hours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Mon Nov 24 22:34:38 2003), 转信
片子很好的,俺喜欢……
本片的第一主题自然是生存与逝去。但它讲述的又不是什么大气磅礴的故事,它只是陈
述了一些不算愤世嫉俗的事实,至于各位观者自己的体会,则是有自身的阅历而定了,
经历的越多,内心的反响也就越沉重。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关于同性恋者的,理由是三位女主角均有同性恋行为。的确,三个主
角都有一次跟同性的接吻动作,但这三人具体情况又有很大不同,弗吉尼亚是女权主义
的先锋,布朗夫人更多是对女邻居由怜生爱,而克拉丽莎却是公开的同性恋并一直与恋
人同居。这三人更是有一个共同经历,就是一次失败或者自认为失败的婚姻(异性恋)
。在她们心中更是把这并不顺利的异性恋作为看作人生失去意义的标志之一,为了生存
,为了引起注意,为了反抗自己的命运,女主角们先后表现出了同性恋倾向,这种共性
从头到尾都是和众人的生存欲望不可分离的。
影片来到结尾,揭示出理查德和上一代布朗夫人的母女关系来试图建立直观的联系。但
实际上,这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因为至此,主角们的命运之间早已显现出千丝万缕的
联系,而根本不用借助血缘来固化这只因超越空间时间才纯粹的轮回。理查德从某种角
度来说就是弗吉尼亚的男性化的展现,弗吉尼亚后来的心理活动也有"诗人会死,而达洛
维夫人则会继续活下去,面对丧失一切的人生"这几句。他在后来的自杀也与小时感受被
布朗夫人抛弃的感觉不无关系。弗吉尼亚时代的女佣和克莱丽莎又何尝没有共同之处?
影片总体的暗色调和如河水般波涛暗涌不断的主题音乐则为各个场景(灰暗的河水,灰
暗的旅馆房间和安眠药,灰暗的旧公寓等等)作了所有感官、所有角度的诠释。色调与
其说是灰暗,倒更不如说是处处透出一股陈腐的味道,自一战后的乡村别墅到上世纪末
衰败的旧楼房,加剧了片中人物的不安和绝望。而配乐更是本身作为主体的一部分,如
果说影片自始至终都是在讲述几个不相干的人,不相干的故事,那么配乐就是贯穿故事
间的那一丝主题。
本片的剪辑极为巧妙精致,有一种轻快的"小跳跃"的风格,无可争议是剪辑的精品。但
我却认为这并不是本片所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影片剪辑为了突出精致与紧密,采用了三
个不同时代女主角间同样动作、行为、场景间的画面跳跃却显得过分注重形式,拘泥于
结构间的绝对有章可循,其结果固然使电影精密圆滑有如瑞士钟表,却也失去了艺术电
影本该具有的自然洒脱而显得过于匠气。(英国的导演不用说比及欧洲大陆的诸多大师
,就连他们本国演员的水平也还比不上……)。
不可否认,影片的最大卖点便是三位女影星。斯特里普是演技派的大家,但她从来无法
保证票房也是事实,她本人的戏路已定,属于细腻中不时爆发的类型,这也是她固有的
局限;朱丽安摩尔将自己彻底融入灰暗的背景之中,她的眼神中不是锋芒,而是痛苦和
自我抑制;尼科尔基德曼却是无可置疑的新科影后,她近年来饰演的角色一直具有孤僻
、冷傲同时又敏感、柔弱、略显神经质的特质,这在荧幕上为她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却
也可能就此成为她本人新的瓶颈。
我们害怕死亡,但却在同时毫无理由而兴高采烈的慢慢步向它;我们的生活空虚而不知
所谓,却被所爱的人的生命活力充盈到难以置信;我们不断失去所爱的人,却一如既往
热爱寻常的生活;我们追寻快乐的真谛,却不知忽隐忽现的它早已随昨天的那一页被翻
过;我们的路在自己脚下踩过,却毫无曾主宰自己的过去的感觉;我们才华横溢、满怀
最崇高的愿望,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固有;我们面对着将来的黑暗和艰难,还是珍爱着即
将到来的太阳。除了上苍,恐怕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热爱着生活中的每个
小时,这,就是拥有时间的感觉。这就是《The Hours》带给我们的。
【 在 dingding (dangd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评价意见么?
: 可以讨论讨论
--
When you come into a room,I pretend I haven't noticed you.
Then I look...and there's nothing in the world but you.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5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