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uanl (盛装谋杀), 信区: movie
标 题: 最后的武士:冷兵器的挽歌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Thu Apr 22 21:33:56 2004), 转信
好久没写东西,sigh,懒了。虽然一向不感冒靓汤,但这部片子确实还是值得一写的。
《最后的武士》像好莱坞电影最惯用的选择一样,再次采用了一个美国人的视角,观看着
世界及世界的历史。
其实,看这个电影,使我想到了《末代皇帝》。这个电影与《最后的武士》的一样,都有
着一个西方人的强烈的视角存在。
这里的东方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是一种东方情调被西方立论贯穿起来后形成的一种必然
带有错觉的西方奇观。
影片《最后的武士》的最大价值,在于表现出一个西方男人与东方男人之间达到了惺惺相
惜的生死之交,这种男人之间的刎颈之交,被影片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荡气回
肠、壮怀激烈的感觉。应该说影片在表现西方视镜下的东方情境方面还是相当成功的。
1、 典型的好莱坞视角
对于好莱坞来说,有一种潜在的发现的视角潜藏在它的电影中,这就是,只有美国人观看
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或者说,只有美国人参与的世界,才是存在的世界。
所以,西方电影当然包括好莱坞电影里,始终有一个像发现新大陆那样的猎奇与观看的视
角。正如在西方历史观中,美洲大陆的存在,是因为哥伦布登陆以后才发现一样,好莱坞
自觉与不自觉地继承了这种唯我独尊的视角,并凭借着这种观察的视角,扫视着全球的各
个角落,同时,也回溯
着历史。
在《末代皇帝》中,中国皇帝始终是英国人庄士敦视野里的一个被他启蒙着的无知小儿,
强调着西方人对末代皇帝的精神重塑。溥仪身上所象征着的中国冲破藩蓠与封闭的冲动以
及人性的觉醒,完全是在西方人的悲悯的施舍下,才逐渐地明晰起来的。可以说,西方电
影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欧
风东渐之后才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皇帝,潜台词就是西方人不仅参与着东方近代历史上的
支架重建工作,同时,更进行着精神上塑造的重任。
在《最后的武士》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明治维新的艰难起步,完全是在美国人的协助
下才开始艰难启动的。在表现这段改革与保守的历史战争的时候,美国人充当了两个敌对
势力的武术教练,而日本人却成为两方高鼻子的美国人手中排兵布阵的棋子。
在最后的决战中,对立的双方的指挥者都是美国人。西方人直接身体力行地干预着东方的
现代化进程,形象地说明了美国人对其它民族历史的强烈参与欲望。
2、 因为超脱而无视是非
正因为这是一部他人的历史,是东方面向西方坚船利炮的一次艰难的自救,所以,这种血
流飘杵的历史的是与非,是好莱坞电影不想去考究的。
所以,好莱坞电影抛弃了在表现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时的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而让一种
高居于历史之上的所谓人性与道德分析占了上风。
在影片中,以森胜元为代表的武士叛乱,实际上违背历史的潮流,是以一种维护腐朽的落
后的制度的面目出现的。但影片回避了历史判断的介入,没有从日本历史的发展走向上去
歌颂正面的步向现代化的改革势力,而是倾注了对叛军的同情与溢美,并把这种逆时代潮
流而上、孤注一掷的叛
军,幻化作日本武士精神的代表。出现这样的情况,正是因为作为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勿
需去承担对他国是非作出判断的义务,它所关心与聚焦的只是一个美国人从人性角度所欣
赏的人类,并以此为准绳倾注满腔同情。可以说,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出美国人关心的显
然不是别国的历史进程
,是否符合他国的自身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富强,而是完全从美国人所谓单方
面的道德判断作出裁决。只要影片中的美国教官艾尔格兰认准了叛军首领森胜元具有武士
道的人格魅力,便不顾时代的走向,誓死支持这股逆流。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依稀可以看
出美国人在当今世界上
划分敌友时的那种强烈的利已性,完全是从自身好恶决定着判断,而根本没有从他国的进
步与发展的立场予以考虑。
影片中,竭尽全力地描写了违背历史潮流的武士首领阳刚的个人气质、侠胆柔肠的品格以
及叛军的众志成城的士气,把观众的视角完全地拉到了他们这一边来,为武士们的失败扼
腕叹息。这里,再好不过地说明了好莱坞电影置历史判断于不顾,一味地从自身视角出发
所产生的反向的煽情效
应。试想一下,如果在好莱坞拍摄的《爱国者》电影中,完全以影片中的英国人的立场,
表现出他们反对分裂、且绅士风度的一面,不知美国民众是否可以超脱出历史的已有定论
,转而去把同情心放在影片中的英国人这一边来呢?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美国人对世界上的是非不仅作出判断,而且还直接参与,其实,并不
是所有的电影都具有好莱坞这种强烈的自视意识。像吴宇森导演的《喋血双雄》,其实表
现了西贡陷落前香港人在越南的命运问题,与好莱坞电影明显不同的是,这里的梁朝伟扮
演的香港人,只是顾着
自己的逃命,而决没有参与到所在国家的两派争夺中去,对周围的炮火弥漫视而不见。影
片中梁朝伟在炮火连天的小道上,漠然地行走着,这样的表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是不可能存
在的。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人,肯定会像《最后的武士》艾尔格兰那样,身披盔甲,手执
利刃,投身到沙场上去
拼搏厮杀。
3、 西方式战阵与东方式柔情交相辉映
影片中最为壮观的战争场面,是影片结尾处的最后一分钟决战。在这场战争的设置上,由
于双方力量的指挥官都是美国人,所以这样的战斗,显然也西洋化了。这种列队踏步向前
的战争方式,我们曾在《战争与和平》、《拿破化在奥茨特里兹战役》、《光荣》等表现
西方古典战争的影片中
,见识过这样的战阵。而当这样的战阵出现在日本人的国土上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美国
人把西方战争移植给了东瀛土地,还是确实存在着日本人作为西方军事战争的摆设的历史
真实。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最后的武士》中,日本人是按照美国人的意图,进
行着一场西方式的战争
。
如果说好莱坞总离不了它的模式化的借船插篙的爱情俗套的话,那么,《最后的武士》中
的爱情最程式化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世界各地,总会与当地姑娘
心生爱慕,鲁迅早就说过,英雄在征服别人的同时,还要征服别人的女人。在影片中,最
牵动柔肠的还是美国人
艾尔格兰与日本女人多丽子之间那种由龃龉到爱恋的过程,而实现这样的转换,对好莱坞
来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越有难度、越不可能的爱情,好莱坞越有能耐把它变成可能。
王子与贫女(《灰姑娘》,公主与穷小伙(<泰坦尼克号>)都是好莱坞乐此不疲制造的奇迹
。把一个杀死丈夫的仇
人,变成相恋的对象,对好莱坞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最后的武士》在这次俗套的过
程中,也入乡随俗地东方化了一次。日本女人多丽子那种自守、矜持而又端方中的那种温
柔的力度,足以摧毁艾尔格兰内心的防线。毕竟是东方的故事,影片在东方爱情的那种费
力的铺垫中,缓慢地把
日本女人那种从仇视到化解直到心中情愫水一样流出的形态,穿插在影片的故事进程中,
倒也婉约多姿,惹人情思。当多丽子亲自为艾尔格兰披上战袍,爱情升温可谓水到渠成。
那蜻蜓点水的一吻,极具东方情韵,真不知道好莱坞是如何压抑住西方式如火如荼的爱情
方式,而清心寡欲到这
样的纯净的地步的。
总体上来说,影片中的日本演员相当出色,森胜元的那种强悍、暴戾的性格,仿佛从内心
里向外发散着一种凶狠,多丽子那种不苟言笑的内敛的表情下的点滴涟漪,把一个女人的
微妙内心表现得富有层次,楚楚动人,而汤姆·克鲁斯除了继续用他那一副与伟岸相差得
十万八千里的五短身材
,踉跄着奔跑,并且用他那标志性的牙齿,显示出一副傻乎乎的憨厚模样之外,看不出有
一种震慑人的力度,就像一个愣头小伙子被一群野兽裹胁着,显不出自身的力道来。从这
个影片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出日本有着相当出色的演员,不然我们中国电影界不会长期以
来一直仰视着高仓健这
样的男人的峰峦而痛感望尘莫及。中国男演员大多偏软,偏松弛,缺乏一种鹰一样的阴鸷
的锐利之气,从这个电影中,的确看出日本男性演员足以具备与好莱坞明星相抗衡的实力
,而中国大陆男演员中似乎还很难看出谁具有这样的潜质。
--
是的,这舞曲终太长,我一直对你忠诚,辛娜拉,在我心上.为这足劲的歌足烈的酒,
我放声哭泣,就像我知道所有盛宴都会回归
※ 修改:·quanl 于 Apr 22 21:37:32 修改本文·[FROM: 219.224.108.91]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08.9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