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uanl (盛装谋杀*从此无别念), 信区: Movie&TV
标 题: Alexander:浪子神鹰,壮志难酬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Fri May 6 06:16:57 2005), 转信
一宿没睡,窗外天色已明。
稍微整理了一下这么多天来的经历,再与回到听涛后热闹的繁华相比照,我似乎
应该总结出些什么东西,但如此真是这样,那就不应该发到Movie而是发到Feeling
了,毕竟,经历、想法、观念、体会都是很personal的东西,就如同电影和真实
生活一样,丰富多彩抑或平淡真实,我都喜欢用文字记录下来且不带感情,可惜
写自己的生活是不可能剥离感情的,这太冷酷了,所以再三犹豫,我还是打算写
电影。此时,是一个适合思考的时间。
Truly, I've known many great men in my life, but only one colossus
------Ptolemy
在外期间,我重新观看了这部《Alexander》,并将其台词读了几遍,不能否认,我
对Oliver Stone这部用独特自己的视角拍出的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伟大人物的事迹
的电影有着与普遍评论不同的看法。有人诟病其中Alexander与Hephaistian之间的
不伦恋情,有人攻击片中的线索铺得太开而导致层次混乱,有人讽刺其中
Colin Farrel的表演太轻浮太张狂没有皇者气派。对这些评价,
我都微笑着一页页翻过去。
Oliver Stone毕竟是Oliver Stone,不是温情的Robert Zemeckis,不是童心未泯
的Steven Spielberg,不是技术日渐圆滑的Martin Scorsese,更不是冷酷简约,
凌厉生硬的Clin Eastwood。如果作品不争议的话,那么Oliver Stone也就失去了
他个人的风格,从1986年的Platoon到1991年的JFK,他的镜头往往能够剥蚀去掩盖
在残酷内蕴上的脉脉温情,赤裸裸的展示残酷本身,在这样的角斗过程中,这种
残酷也往往能够升华为一种伟大。比如《生逢七月四日》,Tom Cruise用历史符号
般的表演使那个残废越战老兵的形象完全鲜活起来,虽然在次年狭路相逢的奥斯卡
中Tom Cruise输给了电光火石般精彩演出的Danniel Day-Lewis(我的左脚),但
Oliver Stone的才华与特别的镜头语言已经成为了他符号式的标志。抛开其他,我们
来单看这部《Alexander》。
在指环王三部曲之后,很难想象有一部电影的战争场面会再次让我感到震撼。不同
与《指》的磅礴大气,《亚》中的战争场面是一种浸满了鲜血和狂放的暴力,不带
丝毫的“怪力乱神”的色彩。轮轴车上带着的利刃刺入了肉体,鲜红的血液潺潺
流出,战马嘶鸣着倒下,利箭破空之声划过带起连串的血花:那场与Dorius的波斯
军队激战的场面之惊心动魄,伴以Alexander在战前充满豪情的激励之辞混响起来,
成为一首最壮视听的战歌:
I remember you the day you took the seed tower at tire,
you were a giant, and today how will you fight?
And Tamander son of men under, a great soldier to my father,
I still mourn your brother odius, who died so bravely at helicarnusus,
what an honor of family you descend from Tamander,You fight for them today
…………
We are here today, as Macedonian free men. Some of you, perhaps myself,
Will not live to see the sun set over these mountains today,
But I say to you, what every warrior has know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Conquer your fear, and I promise you will conquer death.
You will answer, I was here this day at Gagilaya, for the freedom, and
glory of Greece.
ZUES be with US!!
如此铿锵,以至于远远胜过了矛与盾的碰撞回响,带着金属的苍凉与悲怆,与古
希腊勇士特有的勇力!
后面出现的印度丛林中的厮杀,规模上可能略有不如,但激烈程度上却不稍逊。盛放
在Alexander眼中的红色是灼热的血液,不错,正是他自己的血液,如此之高的温度
以至于接近沸腾的边缘。利器与肉体之间清脆的响动,仿佛回到了人类接触第一件铁
器的最初,那种原始而炽热的杀戮欲望被放大到无限。远离了史诗般的悲壮,却凝固
着杀伐与撕裂最诚实的面貌,无法形容这种灿烂与血腥的同时存在,因为似乎始于
最早的刀耕火种,始于人类最质朴的欲望。现在的热兵器电影中很难再现这样质朴
与粗颗粒的影像,而若非Oliver Stone那种天生的对此类调动感官刺激的镜头的捕捉
能力,这样的镜头也绝对无法出现。
Babylon城中极其豪华靡废的骄奢淫逸,无怪“Babylonia”在后世成为欲望与靡废的
的代名词。这种充满着腐败堕落气息的城市,即使是在《Cleopatra》与《Burhur》
中也无法望其项背。如果说前面的战争场面是从一个方面解读了人类杀戮欲望的本质
那这座巴比伦城则隐隐成为性,靡烂以及荒逸的像征,讽刺的是,片中另外一个性与
复仇的代表性角色Olympius穷其毕生的阴谋也最终也未能进入巴比伦城,这正是为
其将子宫出租9个月而领取的租金么?或许也只是猜测而已,导演本
身的意图,只有他自己知道。
只有构图画面精彩,这片还远远不值得一看。如果你深入到了角色的内心,看到
这位Ptelomy口中的“Colossus”是怎样在自己无垠的征服欲望与缚手缚脚的条款,
如痴与狂的爱恋与世人眼光,传宗目的之间的裂缝,广阔野心与母后及众将领的
束缚之间来回摇摆,最终被割裂。如他所说:
Greatness is suffering. All great must come from loss.
A king must know how to hurt those he loves.
No man or woman could be too powerful or too beautiful, without disaster
be falling。
I'd rather die in the way of glory.
为了伟大他全力拓展着自己的野心,在权力的极致与欲望的分裂中他将自己摔碎为
人性毕现的多棱镜,我们在电影中见过了无数的完美的,英明神武的,没有缺点的
英雄,我们更喜欢英雄在无法选择时选择,在没有退路时后退,在面临辉煌时奔溃。
这听起来有些黑色,但这是真实的。
剧本我非常喜欢,值得精读,细细品尝那种带有古代风情(哪怕只有一点)的凌厉
快致的语句,可以感受到更加强大的力量,仿佛扣击在铜版上的刻刀,声声清晰。
演员的表演,我不想多作评价,Colin Farrel向来不是我喜欢的演员,可是他在本片
中却将狂野的激情与狂放的豪情完美结合,或许应该补充一点,确实少了一些皇室
的高贵气息。至于Angelina Jolie扮演的Olympius,Jared Leto扮演的Hephaistian
Christopher Plummer扮演的Aristotle,Anthony Hopkins扮演的Ptelomy,或者
Val Kilmer扮演的Philip,从各个侧面溶进了整个历史的巨幅画图之中,无法一一
再作评述了。
电影欣赏是很私人的东西,看法只有方向角度不同而没有水平高低的分野,只要把
自己的观点摆出来供大家思考借鉴,就是收获了。
天亮了,和小苍看The Intepreter去。
--
时间给予我多少 *
岁月会再拿走多少 ﹀
于是,我开始学会 ﹀
要寻找些什么
在生命中辗转漂泊...... .°
﹀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59.66.173.17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