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_TV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uanl (盛装谋杀), 信区: movie       
标  题: 纯洁心灵的永恒阳光:情到深处自无悔zz(含剧情)
发信站: BBS 听涛站 (Sat Apr 10 10:55:13 2004), 转信

Eternal Sunshine of Spotless Mind


 
 
  还没看本片之前,就听人嚷嚷说看得头晕;不由得心中大喜,因为让人晕的电影,总
比让人困的电影好。

  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果然很令人晕,特别是在开始20分钟左右,当金·凯
瑞突然开始嚎啕大哭的时候,广大观众很可能都变成了和尚,而“百会穴”则远在一丈二
尺之外……但俺以为,只要你能忍受住了前半个小时的“山重水复”,接下来的情节就会
让你流连忘返于“柳暗
花明”当中。

  这并不是说后来的情节就很直观了。情节发展线索的“豁然开朗”,和叙事结构的线
性化并不是一回事。即使是在情节发展模式已经非常明显的情形下,故事仍可以用复杂微
妙的方式进行演绎。本片就是这样的风格:画面视角游戏于主观与客观之间,剧中人物游
离于梦境与真实之间,
观众的感受也徘徊于有趣与感动之间。

  本片的故事情节其实挺简单的:幸福的爱情都是一样的,不幸的爱情则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有一种能消除记忆的科技,你是否愿意消除记忆中让你痛彻心肺的她或他?这样的
故事如果落到迪克(Philip K. 
Dick)先生手里,说不定会变成和《少数派报告》或《记忆裂痕》一样,成为一部追逐失
去的记忆的悬疑片;但这个故事是出现在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先生的脑海里
,所以他关注的是大脑皮层之间的游戏,而不是眼皮下的真实影像。

  与考夫曼的前作《成为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与《危险思想的自白》
(Confession of a Dangerous Mind)相比,本片在内容方面更有趣,在形式上更为复杂,
在题材上也更为感人。

  与可怜的马尔科维奇一样,当主人公答应做消除记忆“手术”时,他的大脑基本上就
成为别人的游乐场。所不同的是,马尔科维奇的脑袋像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愿意借老马的
躯壳作一番无厘头的表演;而本片主人公拜瑞希的脑袋,则像是个RPG的追捕游戏:系统
设定的程序会消除他所
有关于曾经的“小甜甜”的记忆,小拜的任务是在程序起作用之前,抢先将小甜甜“藏”
起来。

  在电影中,这种发生在脑海中的“游戏”,被惟妙惟肖地视觉化了。这倒不是说本片
的视觉效果有多么惊人,而是说由画面剪辑传递的那种感觉,给人以非常熟悉、同时又非
常难得的“梦境”般的感觉。“梦境”是个非常复杂微妙的过程,很难表现。人在做梦的
时候,既有无意识的思
维,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而无意识与有意识之间又可相互影响:长期有意识的行为,有
时可能变成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而很多有意识的行动,往往不自觉地反映出无意识的冲
动。

  由于“梦境”的以上特性,虽然人人都做过梦,但要将梦境表现出我们真正熟悉的感
觉,不是件容易的事。《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是继《穆赫兰道》之后,小可见过的第二
部“心有戚戚焉”的影片,那发生在大脑皮层之间的捉摸不定的“电火花”,居然可以如
此微妙地表现出来!如
同我们曾做过的无数个梦一样,片中的拜瑞希也在迷惑、在惶恐、在挣扎着逃离自以为是
“恶梦”梦境(其实那是“消除记忆”机器刺激大脑皮层而产生的影像)。“梦”中的场景
也在看似随意的变换,那些都是小拜与小甜甜共同度过的五味杂陈的时光:他们的相识、
他们的冒险、他们的海
誓山盟、他们的鸡毛蒜皮争吵……记忆中的“小甜甜”依旧是那么熟悉的味道:她的活力
、她的捣蛋、她的小脾气、她的坏习惯,她的彩色头发,她的花纹小内裤…….(货真价实
!鼻血喷涌中……翠花,上纸巾!)电影中主人公在机器的刺激下,幸福、同时也是痛苦
地挣扎在美好而辛酸的
记忆当中;电影院的观众,也跟随他一起体会“记忆窜连”的疯狂有趣和“角色代入”的
深有同感。正因为有这样有趣而新奇的内容,观众才会被吸引而沉浸剧情当中。

  如梦境般非线性的事件发生逻辑,需要与之配套的复杂而精细的表现形式。在表现主
人公小拜这一条线的故事时,影片的剪辑就像记忆拼图本身一样:无迹可寻,没有来由,
很多时候可能让人“莫名其妙”:片中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电影叙事中的“现实”?
可以预见,对于本片剧
情线索的探讨,会成为像解读《穆赫兰道》一样的热潮——尽管个人感觉本片还没有《穆
》那么复杂,至少在拜瑞希这条线是如此。让人惊讶的是,考夫曼同学这回发了飙,索性
将复杂弄个够;在剧情主线之外,他还安排了从事“记忆消除”的那个诊所人员的副线故
事。更让人惊讶的是,
这条副线情节之复杂,一点也不逊于主线,情节的发展也和主线相互关联,并从另一个侧
面回应影片的主题……在短短的100多分钟的时间内,将一个如此复杂的情节网交织得张
弛有致、趣味昂然,让人在赞叹考夫曼剧本构思精巧之余,也对导演米歇尔·甘德瑞
(Michel 
Gondry)心生敬意。

  俺好奇地翻了翻他的老底,发现此公电影作品很少,本是MTV业界的牛人,擅长超现
实主义题材与表现手法。他以前合作的对象,如Chemical Brothers,Massive 
Attack,Bjork等,都是风格迷离另类的好手。甘德瑞与这些大家们合作MTV的经验,也的
确有助于表现主人公“梦境”中的超现实场景。不过,个人觉得更可贵的是,导演并没有
将本片的视觉风格弄得很花哨,反而是很家常的感觉。他将MTV张扬强烈的风格内敛到另
类而巧妙的叙事节奏当
中了,只有在个别镜头中,我们才能看到那种典型的对比强烈、视觉效果凌厉的场面,让
人觉得很Bjork,不过和情节内容配合得很好。

  一众演员表现也极为出色,演出了那种在另类与主流边缘游刃自如的风采。凯特·温
斯莱特的表现,和她在片中的染发一样让人吃惊,绝对是影片最大的亮点。无论是《罗拉
快跑》一样的火红,还是海洋天使一样的晶蓝,只要温斯莱特出现在银幕上,观众的目光
就不由自主为她吸引。
与她的出色相比,金·凯瑞的演绎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形象上倒是够内敛普通了,但总让
人觉得在表现角色的精神气质上,缺少一点让人心动的契机。反倒是以配角身份出现的马
克·鲁法洛(Mark 
Ruffalo,前一阵刚和梅格·瑞安中年MM在《裸体切割》里大玩SM游戏)与克尔斯滕·邓斯
特,在片中有很精彩的表现。“辣身对舞”那一段,虽然不如《低俗小说》中约翰·特拉
沃尔塔与乌玛·瑟曼那么经典,但也够搞怪的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两人在影片后半
段的表现,体现出收放
自如的不俗功力。难得的是,这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风格,都很好地烘托了影片整体特色
,也就是那种在夸张随意与严谨细腻之间控制得很好的尺度。

  至于影片的主题,偶就不用多说了。爱,不是靠记忆堆积起来的;它可以增添记忆的
回味性,但并不依赖于记忆。“醉生梦死” 
的酒也好,“消除记忆”的手术也好,有时只是更加证明“爱”的“缠绵性”——剪不断
,理还乱啊。从这个角度来说,欧阳锋同学其实是个自虐狂:当你想拼命忘记的时候,就
证明你已经“真的拥有”了。

  不怕您笑话,本片是小可今年第一部看到眼眶潮湿的电影,同时也是第一部特别想回
味的电影。如果不出意外,这一本年度“最聪明而有趣”的电影,就是俺今年的“心头好
”了。如果各位没什么意见的话,俺就向您强烈推销了。一起来分享这片永恒的阳光吧!
 
 
 
--

  是的,这舞曲终太长,我一直对你忠诚,辛娜拉,在我心上.为这足劲的歌足烈的酒,


               我放声哭泣,就像我知道所有盛宴都会回归


※ 来源:·BBS 听涛站 tingtao.net·[FROM: 219.224.174.17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