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attoo (普通人), 信区: emprise
标 题: 《碧血剑》附录1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Apr 10 17:09:02 2000), 转信
每一节文末的注释只是表示:文中的事实全部都有根据,并不是小说。对历史
研究没
有兴趣的读者们大可略过注释不读。在距离香港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区之中,过
去三百
多年内出了两位与中国历史有重大关系的人物。最重要的当然是孙中山先生。另一
位是出
生在广东东莞县的袁崇焕。我在阅读袁崇焕所写的奏章、所作的诗句、以及与他有
关的史
料之时,时时觉得似乎是在读古希腊剧作家攸里比第斯、沙福克里斯等人的悲剧。
袁崇焕
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
气。他
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
得突出
。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素”
是直率
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
,的确
是人如其名。这样的性格,和他所生长的那不幸的时代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古
希腊英
雄拚命挣扎奋斗,终于敌不过命运的力量而垮了下来。打击袁崇焕的不是命运,而
是时势
。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说来,时势也就是命运。像希腊史诗与悲剧中那些英雄们一
样,他
轰轰烈烈的战斗了,但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希腊史诗《伊里亚特》记述赫克托和亚契力斯绕城大战这一段中,描写众天神
拿了天
平来秤这两个英雄的命运,小时候我读到赫克托这一端沉了下去,天神们决定他必
须战败
而死,感到非常难过,“那不公平!那不公平!”过了许多岁月,当我读到满清的
皇太极
怎样设反间计、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怎样商量要不要杀死袁崇焕,同样有剧烈的凄怆
之感。
历史家评论袁崇焕,着眼点在于他的功业、他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他在明清两个
朝代覆
亡与兴起之际所起的作用。近十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写一段小说,又写一段报上
的社评
,因此对历史、政治与小说是同样的感到兴趣,然而在研究袁崇焕的一生之时,他
强烈的
性格比之他的功业更加吸引我的注意。整体说来,清朝比明朝好得多。从清太祖算
起的清
朝十二个君主,他们的总平均分数和明朝十六个皇帝相比,我以为在数学上简直不
能比,
因为前者的是相当高的正数,后者是相当高的负数。对于满洲人入主中国一事,近
代的评
价与前人也颇有改变。所以袁崇焕的功业,不免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渐渐失却光彩。
但他英
雄气概的风华却永远不会泯灭。正如当年七国纷争的是非成败,在今天已没有多大
意义了
,但荆轲、屈原、蔺相如、廉颇、信陵君等等这些人物的生命,却超越了历史与政
治。《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性格上只是一个平凡人物。他没有抗拒艰难时世的勇气,
受了挫
折后逃避海外,就像我们大多数在海外的人一样。
袁崇焕却是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气,笼盖当世,即使他的缺点,也是英雄式的
惊世骇
俗。他比小说中虚构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气概。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锋锐绝伦
、精刚
无俦的宝剑。当清和升平的时日,悬在壁上,不免会中夜自啸,跃出剑匣。在天昏
地暗的
乱世,则屠龙杀虎之后,终于寸寸断折。在明末那段不幸的日子中,任何人都是不
幸的。
每一个君主在临死之时,都深深感到了失败的屈辱:崇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
宗皇太
极
(如果他不是被人谋杀的,那么是惟一的例外)
、蒙古人的首领林丹汗、朝鲜国王李佑;始终是死路一条的将军和大臣
(奋勇抗敌的将军与降敌做汉奸的将军,忠鲠正直的大臣与奸佞无耻的大臣,
命运都
没甚么分别,但在一个比较温和的时代,奸臣却常常能得善终,例如秦桧)
;愤怒不平的知识份子,领不到粮饷的兵卒,生命朝不保夕的“流寇”,饥饿
流离的
百姓,以及有巨大才能与勇气的英雄人物:杨涟、熊廷弼、孙承宗、李自成、袁崇
焕。在
那个时代中,人人都遭到了在太平年月中所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山东的大饥荒中,
丈夫吃
了妻子的尸体,母亲吃了儿子的尸体。那是小人物的悲剧,他们心中的悲痛,一点
也不会
比英雄们轻。不过小人物只是默默的忍受,英雄们却勇敢地奋战了一场,在历史上
留下了
痕迹。英雄的尊严与伟烈,经过了无数时日之后,仍在后人心中激起波澜。
这个不幸的时代,是数十年腐败达于极点的政治措施所累积而成的。我书架上
有一部
英国历史家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三卷注释本。书脊上绘着罗马式建筑的
两根大
理石柱子,第一卷的柱子,柱头上有些残缺破损,第二卷的柱子残损更多,第三卷
的柱子
完全垮了。这象征一个帝国的衰败和灭亡,如何一步步的发展。明朝的衰亡也是这
样。
明朝的覆灭,开始于神宗。
神宗年号万历,是明朝诸帝中在位最久的,一共做了四十八年皇帝。只因为他
做皇帝
的时候实在太久,所以对国家人民所造成的祸害也特别大。他死时五十八岁,本来
并不算
老,他的祖宗明太祖活到七十一岁,成祖六十五岁,世宗六十岁。可是神宗未老先
衰,后
来更抽上了鸦片。鸦片没有缩短他的寿命,却毒害了他的精神。他的贪婪大概是天
生的本
性,但匪夷所思的懒惰,一定是出于鸦片的影响。然而万历初年,却是中国历史上
最光彩
辉煌的时期之一。近代中西学者研究瓷器及其他手工艺品,有这样一个共通的意见
:在中
国国力最兴盛的时期,所制作的瓷器最精采。万历年间的瓷器和珐琅器灿烂华美,
精巧雅
致,洵为罕见的杰作。因为万历最初十年,张居正当国,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
的精明
能干的大政治家。
神宗接位时只有十岁,一切听母亲的话。两宫太后很信任张居正,政治上权力
极大的
司礼太监冯保又给张居正笼络得很好,这些有利的条件加在一起,张居正便能放手
办事。
明朝自明太祖晚年起就不再有宰相,张居正是大学士,名义是首辅,等于是宰相。
从万历
元年到十年,张居正的政绩灿然可观。他重用名将李成梁、戚继光、王崇古,使得
主要是
蒙古人的北方异族每次入侵都大败而归,只得安分守己而和明朝进行和平贸易。南
方少数
民族的武装暴动,也都一一给他派人平定。国家富强,储备的粮食可用十年,库存
的盈余
超过了全国一年的岁出。交通邮传办得井井有条。清丈全国田亩面积,使得税收公
平,不
致像以前那样由穷人负担过分的钱粮而官僚豪强却不交税。他全力支持工部尚书潘
季驯,
将泛滥成灾的黄河与淮河治好,将水退后的荒在那时候,中国是全世界最先进、最
富强的
大国。欧洲的文人学士在提到中国的时候,无不欣慕向往。他们佩服中国的文治教
化、中
国的考试与文官制度,佩服中国的道路四通八达,佩服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得比欧洲
贫民好
得多。万历十年是公元一五八二年。要在六年之后,英国才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再过
三十八年,英国的清教徒才乘“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再过六十一年,五岁的路易
十四才
登上法国的王座。那时莎士比亚只有十六岁,还在英国的树林里偷人家的鹿。直到
八十三
年之后,伦敦还由于太污秽、太不卫生,爆发了恐怖的大瘟疫。在万历初年,北京
、南京
、扬州、杭州这些就像万历彩瓷那样华美的大城市,在外国人心目中真像是天堂一
样。
中国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手工业和技术非常先进。在十五世纪时,中国是世
界上最
重要的产棉区之一。由于在正德年间开始采用了越南的优良稻种,农田加辟,米产
大增,
尤其是广东一带。因为推广种植水稻,水田中大量养鱼,疟蚊大减,岭南向来称为
瘴疠的
疟疾已不像过去那样可怕,所以两广的经济文化也开始迅速发展。
可是君主集权的绝对专制制度,再加上连续四个昏庸腐败的皇帝,将这富于文
化教养
而勤劳聪明的一亿人民、这举世无双的富强大国推入了痛苦的深渊。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逝世,二十岁的青年皇帝自己来执政了。皇帝追夺张居正的
官爵,
将他家产充公,家属充军,将他长子逼得自杀。神宗是相当聪明的。中国历史上的
昏君大
都有些小聪明,隋炀帝、宋徽宗、李后主,都是文采斐然。明神宗的聪明之上,所
附加的
不是文采,而是不可思议的懒惰,不可思议的贪婪。皇帝懒惰本来并不是太严重的
毛病,
他只须任用一两个能干的大臣,甚么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办就是了,多半政治只有更
加上轨
道些,中国历史上不乏“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先例。然而神宗懒惰之外还加上
要抓权
,几十年中自己不办事,也绝对不让大臣办事。这在世界历史上固然空前,相信也
必绝后
。做了皇帝,要甚么有甚么,但神宗所要的,偏偏只是对他最无用处的金钱。如果
他不是
皇帝,一定是个成功的商人,他血液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贪性。他那些祖宗皇帝们
有的阴
狠毒辣,有的胡闹荒唐,但没有一个是这样难以形容的贪婪。因此近代有一位历史
学者推
想,他这性格是出于母系的遗传。他母亲是一个小农的女儿。
皇帝贪钱,最方便有效的法子当然是加税。神宗所加的税不收入国库,而是收
入自己
的私人库房,称为“内库”。他加紧征收商税,那是本来有的,除了书籍与农具免
税之外
,一切商品交易都收税百分之三。他另外又发明了一种“矿税”。大批没有受过教
育、因
残废而心理上多多少少不正常的太监,作为皇帝的私人征税代表,四面八方的出去
收矿税
。只要“矿税使”认为甚么地方可以开矿,就要地产的所有人交矿税。这些太监无
恶不作
,随带太批流氓恶棍,到处敲诈勒索,乱指人家的祖宗坟墓、住宅、商店、作坊、
田地,
说地下有矿藏,要交矿税。结果天下骚动,激起了数不尽的民变。这些御用征税的
太监权
力既大,自然就强横不法,往往擅杀和拷打文武官吏。有一个太监高淮奉旨去辽东
征矿税
、商税,搜括了士民的财物数十万两,逮捕了不肯缴税的秀才数十人,打死指挥,
诬陷总
兵官犯法。神宗很懒,甚么奏章都不理会,但只要是和矿税有关的,御用税监呈报
上来,
他立刻批准。搜括的规模之大实是骇人听闻。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之时,全年岁
入是四
百万两左右,皇宫的费用每年有定额一百二十万两,已几占岁入的三分之一。可是
单在万
历二十七年的五天之内,就搜括了矿税商税二百万两。这还是缴入皇帝内库的数目
,太监
和随从吞没的钱财,又比这数字大得多。据当时吏部尚书李戴的估计,缴入内库的
只十分
之一、太监克扣的是十分之二、随从瓜分的是十分之三、流氓棍徒乘机向良民勒索
的是十
分之四。
可和神宗的贪婪并驾齐驱的是他的懒。
在他二十八岁那年,大学士王家屏就上奏章说:一年之间,臣只见到天颜两次
,偶然
提出一些建议,也和别的官员的奏章一样,皇上完全不理。
这种情形越来越恶化,到万历四十二年,首辅叶向高奏称:六部尚书中,现在
只剩下
一部有尚书了,全国的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他的奏
章写得
十分激昂,说现在已经中外离心,京城里怨声载道,大祸已在眼前,皇上还自以为
不见臣
子是神明妙用,恐怕自古以来的圣帝明王都没有这样妙法吧。神宗抽饱了鸦片,已
经火气
全无。这样的奏章,如果落在开国的太祖、成祖、末代的思宗手里,叶向高非杀头
不可。
但神宗只要有钱可括,给大臣讥讽几句、甚至骂上一顿,都无所谓。
万历年间的众大臣说得上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人上奏,说皇上这样搞法
,势必
民穷财尽,天下大乱;有人说陛下是放了笼中的虎豹豺狼去吞食百姓;有人说一旦
百姓造
反,陛下就算满屋子都是金银珠宝,又有谁来给你看守?有的指责说,皇上欺骗百
姓,不
免类似桀纣昏君;有的直指他任用肆无忌惮之人,去干没有天理王法之事;有的责
备他说
话毫无信用。臣子居然胆敢这样公然上奏痛骂皇帝,不是一两个不怕死的忠臣骂,
而是大
家都骂,那也是空前绝后、令人难以想象的事。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神宗对
这些批
评全不理睬。正史上的记载,往往说“疏入,上怒,留中不报”。留中,就是不批
复。或
许他懒得连罚人也不想罚了,因为罚人也总得下一道圣旨才行。但直到他死,拚命
搜括的
作风丝毫不改。同时为了对满清用兵,又一再增加田赋。皇帝搜括所得都存于私人
库房
(内库)
,政府的公家库房
(外库)
却总是不够,结果是内库太实,外库太虚。在这样穷凶极恶的压榨下,百姓的
生活当
然是痛苦达于极点。神宗除了专心搜括之外,对其他政务始终是绝对的置之度外。
万历四
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凤的奏章中说:皇上不见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
① Edward Gibbon:The Decline and Fa
ll
of the Roman Empire,The Heritage Pre
ss,
New York.② 这是后世论者的共同意见。《明史·神宗本纪》:“故论
考谓: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劄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
不亡于
崇祯而亡于万历云。”清高宗题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
神宗之
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
,逆阉
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自
免之心
。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
知所戒
惧哉?”③ 十六世纪后期来到中国游历的欧洲人,如G.Pereira,G.
da
Gruz,M.de Rade等人著书盛赞中国。他们拿中国的道路、城市、土
地、卫
生、贫
民生活等和欧洲比较,认为中国好得多。见A.P.Newton,ed.,
Tra
vel and Travellers of the Middle Age
s;C
.R.Boxer,South China in the 16th Gen
tur
y等书。直到一七九八年,马尔塞斯在《人口论第一篇》中还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富
庶的国
家。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天主教教士利马窦等人更盛赞中国的文治制度,认为举世
出无其
右。参阅L.J.Gallagher,S.J.tr.,China in t
he
Six-teenth Century.
④ Wolfram Eberhard:A History of Ch
ina
,p.249.⑤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从明太祖到神宗这一个血脉里,充
满偏执
和高傲……到了神宗,又在这高傲的血液里,增加新的成分。他底母亲是山西一个
小农底
女儿。小农有那一股贪利务得的气息,在一升麦种下土以后,他长日巴巴地在那里
计算要
长成一斛、一石、又硬、又好的小麦。成日的精神,集中在这一点上面。……明朝
底皇帝
,只有神宗嗜利,出于天性,也许只可这样地解释。”(三一七页)但说小农嗜利
,似乎
不大妥当。小农种麦而盼望收成,既是自然而合理的期待,又是生活的唯一资料,
不能说
是嗜利。⑥ 矿税的税率是胡乱指定的,在L.Carrington Good
ric
h,A Short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
ple
中,说万历时的矿税是矿产价值的百分之
四十,即使矿场已经停闭,矿主每年仍须按旧税率缴税。p.199.⑦ 据
张居正
奏疏《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万历五年,岁入四百三十五万九千四百余两,岁出
三百四
十九万四千二百余两。
⑧ 叶向高奏:“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祸机不测,而陛下务与臣
下隔绝
。帷幄不得关其忠,六曹不得举其职。举天下无一可信之人,而自以为神明之妙用
。臣恐
自古圣帝明王,无此法也。”⑨ 二十七年,吏部侍郎冯琦奏:“自矿税使出,民
苦更甚
。加以水旱蝗灾,流离载道,畿辅近地,盗贼公行,此非细故也。中使衔命,所随
奸徒千
百……遂今狡猾之徒,操生死之柄……五日之内,搜括公私银已二百万。奸内生奸
,例外
创例,不至民困财殚,激成大乱不止。伏望急图修弭,无令赤子结怨,青史贻讥。
” 工
科给事中王德完奏:“令出柙中之虎兕以吞餍群黎,逸圈内之豺狼以搏噬百姓,怨
愤无处
得伸,郁结无时可解。” 凤阳巡抚李三才奏:“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陛下
爱子孙
,民亦恋妻孥。奈何崇聚财贿,而使小民无朝夕之安?”又言:“近日奏章,凡及
矿税,
悉置不省。此宗社存亡所关,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陛下即黄金盈箱,明
珠填屋
,谁为守之?” 给事中田大益奏:“内臣务为劫夺以应上求,矿不必
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入税之人也,公私骚然,脂
膏殚竭
,向所谓军国正用,反致缺损。……四海之人方反唇切齿,而冀以计智甘言掩天下
耳目,
其可得乎?陛下矜奋自贤,沉迷不返,以豪珰奸弁为腹心,以金钱珠玉为命脉……
即令逢
干剖心,皋夔进谏,亦安能解其惑哉?”又言:“陛下驱率狼虎,飞而食人……夫
天下至
贵而金玉珠宝至贱也。积金玉珠宝若泰山,不可市天下尺寸地,而失天下,又何用
金玉珠
宝哉?” 吏部尚书李戴奏:“今三辅嗷嗷,民不聊生;草木既尽,剥及树皮;夜
窃成群
,兼以昼劫;道殣相望,村空无烟。……使百姓坐而待死,更何忍言?使百姓不肯
坐而待
死,又何忍言?……此时赋税之役,比二十年前不啻倍矣……指其屋而挟之曰‘彼
有矿’
,则家立破矣;‘彼漏税’,则橐立倾矣。以无可查稽之数,用无所顾畏之人,行
无天理
王法之事。” 户部尚书赵世卿上疏言:“天子之令,信如四时。三载前尝曰:‘
朕心仁
爱,自有停止之时。’今年复一年,更待何日?天子有戏言,王命委草莽。” 万
历四十
四年,给事中熊明遇疏:“内库太实,外库太虚。”(以上⑧至各奏疏中的文字散
见《明
史》或《明通鉴》。)
就在这时候,满清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发兵攻
明,次
年攻占辽东重镇抚顺。明兵大败,总兵官张承荫战死,万余兵将全军覆没,举朝震
骇。四
十七年,辽东经略杨镐率明军十八万,叶赫
(满清的世仇)
兵二万,朝鲜
(中国的属国)
兵二万,兵分四路,大举攻清。清兵八旗兵约六万人,集中兵力,专攻西路一
路。西
路军的总兵官杜松是明军的勇将,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脱去衣衫,将满身的累
累刀枪
瘢痕向人夸示。出兵之时,他脱去上身衣衫,在城中游街,百姓鼓掌喝彩。西路这
一仗,
称为“萨尔浒之役”,明军有火器钢炮,军火锐利得多。但杜松有勇无谋,他是统
兵六万
的兵团司令,却打了赤膊,露出全身伤疤,一马当先的冲锋。大概他是《三国演义
》的读
者,很羡慕“虎痴”许褚的勇猛。在“许褚裸衣斗马超”这回书中,描写许褚“卸
了盔甲
,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果然威风得紧。但不知他记
不记得
许褚这场狠斗,结果是“操兵大乱,许褚背中两箭”?有趣的是,小说的评注者评
道:“
谁叫汝赤膊?”明清两军列阵交锋之时,突然天昏地暗,数尺之外就甚么也瞧不见
了。杜
松又犯了一个大错误,下令众军点起火把。这一来,明军在光而清军在暗,明军照
亮了自
身,成为清兵的箭靶子。努尔哈赤统兵六旗作主力猛攻,他儿子代善和皇太极各统
一旗在
右翼侧攻。结果杜松的遭遇比许褚惨得多,身中十八箭而死,当真是“谁叫汝赤膊
?”总
兵官阵亡,明军大乱,六万兵全军覆没。努尔哈赤采取了“集中主力,各个击破”
的正确
战略,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分开来打。明军北路总兵官马林、东路总兵官刘* 都
大败阵
亡,朝鲜都元帅率众降清。刘* 是当时明朝第一大骁将,打过缅甸、倭寇,曾率兵
援助朝
鲜对抗日本入侵,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他所用的镔铁刀重一百二十斤,马上
轮转如
飞,天下称为“刘大刀”。他的大刀比关羽的八十一斤青龙偃月刀还重了三十九斤
。据说
他能单手举起一张摆满了酒菜碗筷的柏木八仙桌,在大厅中绕行三圈。连杜松、刘*
这样
的骁将都被清兵打死,明军将士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自然沉重之极,提到满清“辫子
兵”时
不免谈虎色变。这场大战是明清两朝兴亡的大关键,而胜败的关键在于:第一、明
方的主
帅杨镐是文官,完全不懂军事。第二、明朝政事腐败已达极点,连带的军政也废弛
不堪,
军队久无训练,完全没有必要的军事准备。
杨镐全军覆没,朝廷派熊廷弼去守辽东。万历四十六年七月,熊廷弼刚出山海
关,铁
岭已经失陷,沈阳及附近诸城堡的军民纷纷逃窜。熊廷弼兼程进入辽阳。经过神宗
数十年
来的百事不理,军队纪律荡然,士无斗志,骑兵故意将马匹弄死,以避免出战,只
要听到
敌军来攻,满营兵卒就一哄而散。熊廷弼面临的局面实在困难已极。军饷本已十分
微薄,
但皇帝还是拚命拖欠,不肯发饷。神宗见边关上追饷越迫越急,知道挨不下去了,
可是始
终不肯掏自己腰包,结果想出了一个对策:再加田赋百分之二。连同以前两次,已
共加百
分之九,然而向百姓多征的田赋,未必就拿来发军饷,皇帝的基本兴趣是将银子藏
之于内
库。边界上的警报不断传来,群臣日日请求皇帝临朝,会商战守方略。皇帝总是派
太监出
来传谕:“皇上有病。”吏部尚书赵焕实在忍不住了,上奏章说:“将来敌人铁骑
来到北
京城外,陛下也能在深宫中推说有病,就此令敌人退兵吗?”神宗看了这道讽刺辛
辣、实
已近乎谩骂的奏章,只是心中怀恨,却说甚么也不肯召开一次国防会议。
神宗搜括的银锭堆积在内库,年深月久,大起氧化作用,有的黑得像漆,有的
脆腐如
泥土,就是不肯拿出来用。但他终于死了,千千万万的银两,一两也带不去。神宗
,神宗
,真是“神”得很,神经得很!
① 崇祯时任大学士的徐光启在《庖言》中说:满洲人旧都北门,居住的
大都是
铁匠,延袤数里。在当时那便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兵工厂组合了。因此满洲兵的盔甲
精良,
头盔、面具、护臂、护手,都是精铁所制,马匹的要害处也有精铁护具。但明兵盔
甲却十
分简陋,除了胸背有甲之外,其余部分全无保护。满洲兵冲到近处,专射明兵的脸
及胁,
中箭必死。又据当时明人程令名说,努尔哈赤所居的都城“北门外则铁匠居之,专
治铠甲
;南门外则弓人、箭人居之,专造弧矢。”
② 熊廷弼于八月二十九日上书朝廷,陈述辽东明军情况:“残兵……身无片
甲,手
无寸械,随营糜饷,装死扮活,不肯出战……点册有名,及派工役而忽去其半;领
饷有名
,及闻警告而又去其半……将领皆屡次征战存剩、及新败久废之人,一闻警报,无
不心惊
胆丧者……见在马一万余匹,多半瘦损,率由军士故意断绝草料,设法致死,备充
步兵,
以免出战,甚有无故用刀刺死者。……坚甲利刃,长枪火器,丧失俱尽。今军士所
持弓皆
断背断弦,所持箭皆无羽无镞,刀皆缺钝,枪皆顽秃。甚有全无一物而借他人以应
点者。
又皆空头赤体,无一盔甲遮蔽。……闻风而逃,望阵而逃,惧战而逃。顷闻北关信
息,各
营逃者日以千百计。如逃止一二营或数十百人,臣犹可以重法绳之。今五六万人,
人人要
逃。虽有孙吴军令,亦难禁止。”
③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熊廷弼上奏:“四十七年十二(疑为“一”字)月赴
户部,
领饷二十万两,十二月领饷十万两,四十八年正月领饷十五万两,俱无发给……岂
军到今
日尚不饿,马到今日尚不瘦不死,而边事到今日尚下急耶?军兵无粮,如何不卖袄
裤杂物
?如何不夺民间粮窖?如何不夺马料养自己性命,马匹如何不瘦不死?而户部犹漠
然不一
动念。”他说户部犹漠然不一动念,是客气的说法,漠然不动一念的,当然是皇帝
自己。
④ “他日蓟门蹂躏,铁骑临郊,陛下能高拱深宫,称疾
却之乎?”⑤ 户科给事中官应震言:“内库十万两内五万九千两,或黑如漆
,或脆
如土,盖为不用朽蠹之象。”⑥ 大陆考古工作者发掘帝皇坟墓,偏偏拣中了神宗
的“定
陵”,改建为博物馆,称为“地下宫殿”。
神宗死后,儿子光宗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因误服药物而死。光宗的儿子朱由校
接位,
历史上称为熹宗,年号天启。光宗做皇帝的时间极短,留下的麻烦却极大,明末三
大案梃
击、红丸、移宫,都和他的皇位及生死有关。众大臣分成两派,纷争不已。纷争牵
涉到旁
的一切事情上,只要是对方一派之人所做的事,不论是对是错,总是拿来激烈攻击
一番。
熹宗接位时虚岁十六岁,其实不满十五岁,还是个小孩子,他对乳母客氏很依恋。
这个客
氏很喜欢弄权,在宫里和太监魏忠贤有点古怪的性关系。宫里太监和宫女很多,为
了寂寞
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恋爱,然而太监是阉割了性机能的阴阳人,所以这既不是异
性恋爱
,又不是同性恋,当时称为“对食”,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慰孤
寂而已
。魏忠贤做了客氏的对食,渐渐掌握了大权。熹宗是个天生的木匠,最喜欢做的事
,莫过
于锯木、刨木、油漆而做木工,手艺高明得很。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
注之时
,拿重要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怎肯放下心爱的木工不理?把手一挥,说道:“别
来打扰
,你瞧着办去吧。”于是魏忠贤就去瞧着办了,越来越无法无天。朝里自有一批谄
谀无耻
之徒去奉承他,到后来,魏忠贤成了实际上的皇帝。熹宗是“万岁”,有些官员见
了魏忠
贤叫“九千岁”,表示他只比皇帝差了一点儿。到后来,个人崇拜更是大张旗鼓,
搞得如
火如荼,全国各地为魏忠贤建生祠。本来,人死了才入祠堂,可是他“九千岁”老
人家活
着的时候就起祠堂,祠中的神像用真金装身,派武官守祠,百官进祠要对他神像跪
拜,那
是货真价实的个人崇拜。魏忠贤本来是个无赖流氓,年轻时和人赌钱,大输特输,
欠了赌
帐还不出,给人侮辱追讨,实在吃不消了,愤而自己阉割,进宫做了太监。他不识
字,但
记性很好,是个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赌棍。当世第一大国的军政大权却落在这样的
人手里
。熊廷弼在辽东练兵守城,招抚难民,整肃军纪,修治器械,把局面稳定下来。他
所接手
的那个烂摊子,给他整顿得有些像样了。满清见对方有了准备,就不敢贸然来攻。
但朝里
敌对一派的大臣却来跟他过不去,不断上奏章攻击,说他胆小,不敢出战;说他无
能,不
能尽复失地。于是朝廷革了熊廷弼的职,听候查办,改用袁应泰做统帅。袁应泰是
第一流
的水利工程人才,一生修堤治水,救济灾民,大有功劳。他性格宽仁,办事勤勉,
打仗却
完全不会。满清努尔哈赤得知熊廷弼去职,大喜过望,便领兵来攻。袁应泰率军应
战,七
万兵大溃。清兵占领沈阳,又击破了明军的两路援军,再攻辽阳。明兵又大败,满
兵取得
军事要塞辽阳。军事局势糟糕之极,朝廷束手无策,只好再去请熊廷弼出来,惩罚
了一批
上次攻击他的官员,算是给他平气。可是兵部尚书张鹤鸣和熊廷弼意见不合,只喜
欢马屁
大王巡抚王化贞,嘱咐王化贞不必服从熊廷弼指挥。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