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icky (上帝在发笑), 信区: emprise
标  题: 惊艳一枪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Mar 11 21:44:44 2000), 转信

(王小石已受了伤)

    (这只不过是一小块石子!)

    (自己练的“琵琶神功”,可以刀怆不入!)

    (龙八额上也捱过一颗石子,也不道是栽了个斗而已!)

    (怕什么?)往后他已不能再想下去。

    那枚石子,来得奇急,而且十分突然,他避不及,也闪不开,但若真要全身腾挪,也

以避重就轻,让石子击在别的地方,他自己至多在地上翻几翻、滚几滚、撞上些椅子、桌

和手下而已!

    暗宗书不想自己在手下面前显得那么狼狈。

    他已运聚“琵琶神功”,要以铁砧般的睑来硬接这一枚石子。

    可是他错了。

    他不知道王小石在半天前,故意施以一石只伤而杀不了龙八,便是为了要使他掉以轻
心,也没料到王小石拚看捱他一拳一脚双袖,来使他掉以轻心,才发生这一颗石子。

    这一颗石子,已是王小石毕生功力所聚。

    “喀”的一声,石子穿入傅宗书前额,像打破一粒蛋壳似的,自后脑那儿贯飞而出,

小石一招得手,已藉傅宗书双袖飞卷之力,掠出“我鱼殿”。

    龙八惊骇莫已,连忙扶住暗宗书徐徐倒下的身躯,睚捱欲裂,怪叫起来。

    那两座“门神”,以及一干侍卫,拔刀亮剑,枪搭箭,猛追王小石。

    王小石半瞬不留。

    他断了骨头,但还有骨气。

    他流了热血,但还有血气。

    他杀不了首恶蔡京,但终于诛杀了另一大恶傅宗书。

    他已得手。

    他已甘心。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是:逃亡。

    王小石开始了他的逃亡岁月。

    六:逃—逃—逃—

    逃亡的感觉是:你不甘心受到伤害,但偏偏随时都会受到伤害,而且任何人都可以轻

伤害到你。

    逃亡不是好玩的。

    王小石听过戚少商(详见“四大名捕”故事之“逆水寒”)说过他逃亡的故事:如果

够不逃亡,宁愿战死,也不要逃亡。一旦逃亡,就要失去自己,忘了自己,没有了自己…

试想,人在世间,已当不成了一个“人”,他还能做什么?

    可是此际王小石不得不逃亡。

    因为他杀了傅宗书。

    暗宗书乃因仗蔡京之荫而起,充其量不过是“蔡党”的一个傀儡,他受任拜相为期也

短,且因巴结献谀于蔡京,作恶无数,为人鄙薄,日后正史里不见有载这一位“短命宰
相”,碑官野史也大多只轻提略影。可是不管怎么说,王小石所杀的确是当朝宰相。

    暗宗书一死,蔡京一党大受打击,唯赵恬仍对蔡京恋恋不舍,是以蔡氏父子,手上仍

有重权,也很快的便由蔡京再任宰相,重掌大局:不过,在这人事浮沈变动的短时间里,

徵苛政,缓得一缓,诸葛一党和朝廷正义之士,得以略展抱负,使天下百姓受济者众,虽

是昙花一现,但无疑能替败时局保留一线生机。

    这不能不说是王小石之功。

    王小石到戈一击之功。

    王小石那一颗石子功劳。

    当然,蔡京一党也因此决不会放过王小石的。

    蔡京决心要将王小石追杀万里、挫骨扬灰。

    他自有布置。

    (王小石呢?)(他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是:逃:)逃才能不亡。

    为了不亡而逃!

    王小石杀了傅宗书的事,很快就遍传天下;有的人说王小石大怛,有的人说王小石好
胆,但几乎人人都认为王小石胆子虽大,性命难保。

    性命难保是一回事。但人生里总有些事,是杀了头都得要做的,!;至少对王小石而
言,这就是明知不可为但义所当为的事,要是重活一次、从头来过,他还是会再做一次的


    而且,至少到现在,他还没死。

    他还没死,他只在逃。

    他逃出开封,逃到洛阳,逃到扬州,逃过黑龙江,逃到吐鲁蕃,买舟出海,隐姓埋名

逃上高山,逃入深谷,如是者逃了三年。

    整整三年。

    三年岁月不寻常

    扁阴荏苒,就算十年也只是弹指而过,但在逃之中的一千个日子里,风声鹤唳,杯弓

影,吃尽苦中苦,尚有苦上苦,那种岁月不是人过的。

    包不是未曾逃亡过的人所能想像的。

    为了“不露痕逝”,就连一身绝艺,也不敢施展。

    为了“忍辱负重”,空有绝世之才,却受宵小之辈恣意折辱讪笑。

    为了“真人不露相”,以至天下虽大,无可容身,惶惶、席不暇。

    就这样空负大志、忍侮偷生的活了三年。

    这是为了什么?

    这都不过是王小石自找的。

    是他手上一颗石子所惹的祸。

    是他一念之间所做下的事。

    对一个在逃亡的人而言:逃亡本身还不是最苦的,究竟何时才能结束这无涯的逃亡岁
月、恢复一个自由自在之身呢?这答案可能永不出现,这才是逃亡最令人绝望之处,这使

受尽风霜的王小石,作下了一个决定。

    返京!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材,最好是观察他倒霉的时候:是不是仍奋发向上:是不是仍持

不懈?是不是在落难时仍然有气势、有气派、有气度、有气节?

    失败正是考验英雄的最好时机。

    王小石虽然因为危机四伏,不敢再像以前率性而为、任侠而行,但在他浪述天涯约三

春秋里:他还是去了不少地方、学了不少事情、做了不少功德、结识了不少江湖上的英雄

杰。

    英雄莫问出处,要交真心朋友,正是应在一无所有时。这时侯所交的朋友,多半都可

共患难、同闯荡的;至少,你没权我没势的,除了以心相交,彼此都一无所图。

    王小石几乎每逃到一个地方,他都在那儿建立了他的友谊,增长了他的识见,以及扩

了他自己的关系。

    这难保不是王小石日后的“本钱”。

    所以,有人曾问过:要是王小石不逃亡,他会是怎么一个样子?

    答案很可能是一句话:英雄都是在折磨历难中熬出来的。

    人在危难中,有一件事是切切要避免的:那就是不可以怀忧丧志。

    人在成就里,不妨杞人忧天;但在生死关头里,却不可灰心丧志。

    王小石既然要逃,就不放弃。

    不肯放弃他的生命。

    他的生命是他的。

    他要活下去。

    要活下去就得要坚强、坚定、坚忍、坚持。

    他记得诸葛先生一见看他,就问过他类似的问题,他也肯定的作了答覆:大凡人为之
事,无论争强斗胜,游戏赌博,必有规矩,无矩不成方圆,有规矩法则必有打破规矩法则

方法和人。

    不破不立,是庸材也。能破只能称雄,要能立才能成大器。人要可破可立才能人杰。

到最后还是回到无破无立,这才是圆融的境地,同时也自成一个规矩,直至其他的人来打

这个规矩。

    …;有时候,要布署杀局,少不免要用一两子冲锋陷阵,声东击西,圭吸引敌方注意

才能伏下妙看。

    棋局里有极高明的一看,那就是到了重大关头,不惜弃子。

    真正的大移大动,大起大落,反而是极静的,一如星移斗转、日升月蓓,无不在动,

却能令人恍然未觉。

    惊雷总要在无声处听得,好诗总要在刀丛里寻觅。

    江湖后浪逐前浪,武林新叶摧落梦:小成小败,不成器局,死了丧了败了亡了。也没

知、无人晓。对一些人而言,宁愿一生匆匆也不愿淡淡,即使从笑由人到骂由人至笑骂由
人,只要率性而为、大痛大快,则又如何!

    棋局里的一些妙看、伏子,开始下子时住往不知其为何,直至走了数步,或走数十看
后,甚至在看紧关头之际,才会见出妙用来。

    持正卫道,跟一切无法无天的盗寇对敌,那是“公敌”,而不是个人的“私敌”,为

下对敌者可敬,为私利对敌者可鄙。“公敌”通常也是老百姓的“头号大敌”,也即是“

敌”。这才不易收拾,不好对付的大敌。

    …!因为敌人厉害,所以结果非大成即大败,或者遗泽万民,耽者骨无存,故而敌对

过程,愈发可歌可泣、可敬可羡!

    在江湖上,做人要做得相当坚强才能当得成人;在武林中,早已变成友无挚友、敌无

敌。甚至敌友不分,敌就是友,友就是敌。可是,当一个人的可贵,便在于他是不是历经

澜几经折磨之后还是一个人或许,我眼中无敌,所以我“无敌”,诸葛先生一见面就问了

小石那么多的话,等知道王小石确有决心并勇于承袒之后,他才会默许王小石这样行动的


    在这之前,王小石确未曾见过诸葛先生,甚至也未与他通过消息。

    如比,蔡京和傅宗书才会相信王小石确会手刃诸葛先生。

    因而,蔡京、传宗书才没料到王小石要杀的是他们两人!

    所以,王小石才会“得手”。

    他只“得”了半“手”:他只杀了傅宗书。

    他初见诸葛先生之际,巳不及也不便说其他的话了;在两人之间,只有一见如故的信

和默契。

    当时,尤食髓就在帐后,要是诸葛先生把他斥退,他必会向蔡党发出事有蹊跷的警示

要是直言,则教此人听去,早有防范,更是不妥。

    这件事其实从来没有变过。

    王小石上原来,因为自度志大才高,有意要闯荡江湖,一展抱负,但他却不一定要有

秋名、万世功。只想试一试。不试一试,总会有些憾恨。

    可是对于蔡京一党弄权误国、专恣殃民,他一早就十分激愤、不齿。

    他是非分明,但一向并不爱恶强烈。

    他与苏梦忱、白愁飞结义,引为相知,一旦“金风细雨楼”大局已定,他自觉再留在

里,难免会与白愁飞相争,且苏梦忱亦有些作为使他无法苟同,岛免事端,他使离开红楼

专医跌打并冶奇难杂症,顺便连白愁飞一向经营的字昼店,也包揽了过来干他的卖昼医病

生涯。

    十分自得其乐。

    但当蔡京动用了傅宗书、天下第七、八大刀王还有“六合青龙”之四,前来威迫利诱

要他非杀诸葛不可,反而激起他的一个念头:杀蔡京!

    除一大害!

    要是能杀蔡京,自己虽死无憾。

    就算杀不了蔡京,至少可阻止蔡京暗杀诸葛先生的阴谋,那也是一桩好事,要是杀不

蔡京,能杀得了傅宗书,也算是不枉了。

    是以,他将计就计,决杀蔡京。

    王小石决非昏昧之辈:他很清楚,真正欺上瞒下、只手道天、怀奸植党、镇压良民的
人,是蔡京而不是诸葛先他很明白,真正险诈骄、空疏矫伪、颠倒是非、无法无天的,也

蔡京一党而非诸葛先生的人,不杀蔡京,朝政日非,一切兴革,无从着手。

    蔡京大权在握,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蔡京口才便给,足令人为他两肋插刃而在所不
辞;蔡京书艺高妙、广结人缘,手上有无数心旷,在朝在野,唯一可以节制他的人,就只

诸葛先生。

    杀了诸葛,蔡京就可以恁意而行、目空一切了!

    诸葛先生一向为民除害,鞠躬尽瘁,为保忠良,数遭罢黜,有他在的一日,还能为窳

朝政,保住一口元气:他力阻蔡京暗图篡登极位之野心,又力谏君王履行绍述遗志,所以

两面不讨好。他的四位徒弟,除暴安良、平寇扶正,但他们的大敌往往就是当朝权贵和土

劣绅,有时处身于法理冲突、情义矛盾约两难处,受到朝官责难,遭到百姓埋怨,但他们

力撑危局、力挽狂澜,以良知行事、以良心行道。

    诸葛先生和四大名捕要是丧命了,蔡京岂不是可以横行金銮殿?天下岂不变了蔡京更

况诸葛先生还是王小石的师叔!所以王小石巳一早决定:不杀诸葛。

    杀禁京!

    七:不幸中之不幸?大幸中的大幸?

    大凡世上能功成名就者,绝少有笨人。

    蔡京决不是笨人。

    他要不是绝顶聪明,也不可能长期篡居大位、位极人臣、朋党天下、翻云覆了,他知

王小石未必对他忠心。

    甚至也未必真心。

    他派人跟王小石。

    他先派赵昼四和叶棋五紧蹑王小石之后,看他有么异动一有异动,先杀王小石:若无

动,俟王小石杀了诸葛先生后,一样也会杀了王小石。

    既然是王小石杀诸葛先生,蔡京还假意派人来通知诸葛先生,只是守门的四大名捕坚

美意。后果自负;而诸葛之死,也变成是他们“自门”门内自相残杀的事了,到头来,若

皇上追究起来,最多也不过是往另一个“自在门”的高手:元十三限身上一堆,不就了事


    蔡京聪明。

    王小石可也不笨。

    他苦无办法通知诸葛先生。

    他也不能告诉他的朋友。

    所以无论方恨少还是唐宝牛,张炭或是温柔,都不知道他小里有甚么打算,蔡京为了

强王小石对诸葛先生和四大名捕的厌恶与仇恨,他下令早已潜伏在迷天七圣盟“当卧底的

小腰和颜鹤发,故意引王小石一众人等去瓦子巷。

    瓦子巷里早已排好了戏,只等王小石一来就上场。所以有“四大名捕”强徵暴敛的事

那卖帽的“老板”,其实就是傅宗书身边约两座“门神”之一。

    这就是为甚么王小石后来一见其中一座“门神”,就觉得眼熟。

    蔡京还是低估了王小石过目不忘的本领。其中一名抬轿的“僮子”,就是另一名“门
神”,因为当时在瓦子里他曾吆喝了发句,是以王小石一听他的声音,就觉得有点耳熟。

    蔡京也轻视了王小石入耳不忘的功夫。当时,在轿中的“无情”,是叶棋五扮的:他

意当众“收红”、“抽行头”,并出言悔辱温柔,存心与王小石结怨,并在半途的雪地上

算王小石:他是有意杀死唐宝牛、张炭或温柔,让王小石悲愤若狂,必亲杀诸葛和四大名

方能甘心。

    除了叶棋五在轿内施放暗器,还有赵昼四以梅花施暗袭,当时,王小石和天衣有缝,

尽力抢救,但眼看还是棋差一看之际,却有人放出飞箭破去叶、齐的暗器。王小石当时曾

仔细观察过受到暗狙的现场:

    施放神箭及时援助的人是乘轮车而至的。车轮在雪地上留下微痕。于是王小石作出了

断:这才是真正的四大名捕之首:无情!无情的暗器不是靠内力发射,而是仗赖精巧强劲

弹簧机括,所以发出来的劲道虽厉,但与内力发射的暗器是略有不同的。

    至于梅花,则是赵画四发的:他的轻功高明但内力却不如何,一旦以飞花施暗袭,内

微乱,攻敌之际,便总共震落二十五朵梅花,王小石在愁石斋前的石板街,看过追命和铁

两人要请张炭回衙一行时所留下的痕印:

    铁手内力极高,下足过重,连石板都为之凹陷留痕,宛如铁镌。追命则长于轻功,踏

无损其艳如果来的是铁手,悔枝必折;来的若是追命,梅花不落。更不可能会是冷血。冷

能拚,轻功却是不高。那分明便是蔡京手下的人,故意使王小石以为是四大名捕向他下毒
手。

    这种做法已不止一次,也不只针对王小石,当日在“发党花”,任劳任怨对碓下毒,

用的是四大名捕的名义,后终让王小石无意间揭破,那其实是白愁飞主使的阴谋:居心之
毒,可想而知!

    恰巧,那时际,张炭因愉盗了铁手和追命的“吞鱼集”,而遭两人追索,原来,蔡京

人在城里暗自收揽王小石的行动,精明干练的四大名捕亦有觉察只是他们并不知道王小石

是天衣居士的徒弟,也就是他们的同门师弟。

    铁手与追命有意把张炭“请”了回来,而王小石过来要人时冷血便有膏一试王小石的

四人之中,冷血血气力刚,比较沉不住气,便是他一力要“称称王小石的斤两”。追命与

手觉得这也不妨,此事一直瞒着他们的大师兄无情。

    是以,冷血与王小石一战之中,王小石终仍在三十招内不出刀剑,但也撤出石块,冷

并不计较“石子是不是武器”,放了张炭!!

    其实不管成败,他只要和王小石一战,并无言要留难张炭。这一战反而使王小石暗自

心:冷血已是四大名捕之末,武功尚且如此之高,要是自己真的要去行刺诸葛先生,四大

捕一旦联手,岂不是应合了江湖上那旬:“四大名捕,天下无阻;四人联手,邪魔无路。

自己决无胜机!

    
--

灌到心破碎,也不去怪水,只因为灌水太美
就算被封一次,封两次也无所谓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