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owing (旺角公主之一朵金花), 信区: emprise
标  题: 第 六 章 秃鹫折翅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9月21日16:51:0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梦回汉唐《从春秋走向战国》 
第 六 章 秃鹫折翅 
  9月21日清晨,新任第十三集团军军长岳麓生少将站在高黎贡山主峰上,俯视着重
重叠叠的缅北貌似平静的丛林沼泽,笼罩其上暗藏杀机的氤氲水气,高耸的山峰,无底的
深谷,悬岩陡立的峭壁,盘绕山梁的迷雾和湍急的河流。这便是这个未来战场令人里而生
畏的背景。第101空中突击师这个“尖叫秃鹫”会从那里钻出来呢?
  一个月以前,第十三集团军原军长高翔天被西南战区的严司令员邀去当参谋长了,他
就从第十四空中突击集团军副军长调升现职。他根本看不上这个被称为“热带丛林老虎”
的集团军,这次“明升暗降”在他看来不过是总长郭思中对他的出格言行的一种小惩大戒
。然而昨夜老同学薛皓简告诉他:第十三集团军不用去钻老挝的密林迂回,改去缅甸中北
部打援以保证第三十八集团军歼灭第82空降师。为了提高他的兴致,薛皓简不得不提醒
他:来援的最有可能的是外号“尖叫秃鹫”的第101空中突击师。
  岳麓生想到:配备有“科曼奇”的隐身直升机第101空中突击师为美军最强大的快
速部队,就是我们最好的第四十空中突击师上去也不是对手。但我们这个靠四个轱辘跑路
的总不能满世界追人家的天上飞的直升机吧?老同学薛皓简用他这第十三集团军“下驷”
对人家的“上驷”又是什么种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岳麓生突然高兴得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老子不妨当他一回1
01空中突击师师长。”
  岳麓生飞快地传着念头:第101空中突击师最擅长远距离空中蛙跳,这需要个中转
基地。缅甸中北部到处有群山环抱的平坝,但作为基地的坝子既不能太大──不易警戒,
也不能太小──容不下大型运输机的跑道,位置还得适中,这样一来只有两、三个合适。
对!把各师师长找来,他们当正方,我当反方……想到这儿,岳麓生转身登上停在身旁的
武直─11,命令道:“回去,通知各师长……嗯,还有参谋长来军部开会。”
  在回去的路上,透过低飞直升机的舷窗,岳麓生发现自己部队的通道此时已经被第五
十四集团军的部队堵塞,他们并莫名其妙地占据了分配给自己的公路,两军部队的秩序都
混乱不堪──就象一次糟糕的赛马起跑一样,争先恐后的骑手直冲内道,互相牵制的结果
是谁也无法驰骋。
  实际上这是岳麓生自己的错,昨夜,第十三集团军奉命从第五十四集团军以东调往以
西,按命令是该等第五十四集团军走完后再实行,但岳麓生可不吃那一套,令部队穿插而
行。
  此刻,愤怒的岳麓生几乎用手枪逼着不情愿的飞行员在奔驰的装甲洪流前降落,挡住
的最近坦克离直升机不足一米。接着他找来自己的一个团长,命他负责赶走所有自己区域
内的友军。当看到自己的部队上了公路后,他对着部队大喝:“记住,从现在开始,没有
任何人能阻挡我们伟大的十三军前进!”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远在丽江的薛皓简立刻接道第五十四集团军武军长的告状电话。
  薛皓简竭力安抚武军长的怒火:“你看我给他个处分?”
  武军长被气乐了:“他档案袋中的处分全军其他军长加起来也赶不上,他早就是‘虱
多不痒,债多不愁’,你把他的任务分我一半对他才有用。”武军长图穷见匕。
  薛皓简笑道:“你别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你们集团军背着我搞了个偷袭第10
1空中突击师清迈老巢的计划对不对。我批准了。我再给你加点料,敌人刚更换密码,但
我特遣队已截断敌光纤网和电话网,敌101师师部在山区,故我电磁压制很成功。我判
断敌101师还在使用第一套密码,我允许你部使用。注意你部空突团偷袭时应先消灭敌
师部直属队的直升机,再从里往外打,消灭外围的坦克营和防空营。”
  “是!”武军长心满意足了。
  第十三集团军的一个炮兵营在弯弯曲曲的山间道路上颠簸前行,在披挂着伪装网的火
炮牵引车的车厢里,都坐着十几个战士。岳麓生镇静地坐在随行的车载军指挥所内,仔细
分析伸缩式电子屏幕上不停地切换显示着的一组组数据和彩色三维立体地形地貌图上代表
敌情的小亮点,旁边注示着计算机数字库提供辅助决策的有关数据和资料,这些都是前沿
侦察部队通过卫星电话、接力激光通讯和电台实时发回的各种有关美101空突师的情报
信息。车载指挥所其实就是一个智能化的集装箱,可移动安载在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
运输载体上,里面密集地嵌着电台、电脑、以及各种先进仪器,还有由多媒体电脑、投影
录像机和活动幕布组成的影视设备。
  车载指挥所周围不时出没被前锋部队冲散的缅军部队,敌人每发射一发炮弹都有把岳
麓生和他的部下埋葬在崩落的岩石之下的危险;空中呼啸的子弹溅起锋利的岩石碎片,无
论碰到谁都会把他打死或致残。刚开始,炮兵营还忍不住停车架炮轰一下,后来也就司空
见惯了。见此情景,岳麓生笑着对他身边的卢政委说:“要勇敢并不难,你只要克服第一
次的恐惧就行了。”天下着大雨,有助于掩蔽自己的行踪。然而雨也使山上的小溪变成了
凶猛的洪流,把军官、士兵和运输物资的卡车无情地卷进死亡的深渊。
  几个小时前,预先派出的侦察兵果然发现在他圈定的三个盆地中的一个,有美国十几
架CH─47“支奴干”、“超美洲豹”、UH─60“黑鹰”的中重型运输直升机在频
繁起落,且在赶修可供“大力神”战术运输机起降的简易机场、油库和战地医院。前指转
来第五十四集团军的报告说:它的一个机械化营遭到几架RAH─66“科曼奇”的直升
机的袭击,伪装部队组装的装甲团被二十几架AH-64D“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歼
灭。岳麓生知道:冤家来了。于是,“一定要赶到第101空中突击师的前头!折断这只
岳麓生命令:空中突击营的装备武直─1
0的两个连,换上空空导弹埋伏在敌蛙跳基地通往泰国中部平原的一个必经山口,放敌人
进来,总攻后关门打狗;另一个装备武直─11的连充当诱耳;炮兵团准备炮火覆盖敌基
地;伪装和工兵部队在预定地点制造假部队;步兵和防空兵按计划够成火力线。所有部队
实行无线电静默,不准生火,注意隐蔽,没有命令不准开枪。
  第十三集团军的官兵们兴奋地耳语着:第三十八集团军已消灭了第82空降师的大部
,剩下的被围在曼德勒,蹦蹋不了几天了;第十四、四十二空中突击军和第十五空降军已
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现在就看我们的了。
  趴在山洞口的岳麓生目送着十几架机表截面呈钻石式六角几何形状的“科曼奇”直升
机像幽灵一样消失于西方的夜空,不禁咂咂嘴。不久,一百八十几架各种AH─64“阿
帕奇”攻击直升机几乎是螺旋桨擦着螺旋桨低空滑过,强烈的声波几乎振掉了岳麓生的夜
视眼镜。他“呸”地一声,骂道:“看你能神气多久?”
  第101空中突击师已踏入岳麓生精心布置的陷阱。“科曼奇”侦察直升机轻松地蹑
住几架中国直升机,并很快发现一个解放军基地。“科曼奇”侦察直升机回传情报给后面
的大部队,继续跟踪,结果发现越来越多的解放军部队,后面杀得兴起的大队“阿帕奇”
攻击直升机也一路跟将过来。在飞往目标的航程中,所有飞机都实行完全的无线电静默,
并关闭所有的航行灯。“科曼奇”和“阿帕奇”都使用前视红外夜视系统和航空夜视镜A
NVIS─8控制飞行。每一次进攻“阿帕奇”先向指定目标中心──雷达站、通讯站和
防空阵地──射出密码激光束,然后使用激光定点跟踪系统锁定目标。在距目标6、7公
里时,“阿帕奇”开始旋停,领头“阿帕奇”
  发出“3秒钟后齐射”的指令。前视红外夜视系统荧光屏上的“发射”二字开始闪动
。3秒钟后,所有“阿帕奇”驾驶员同时按动导弹启动按钮。“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朝各
自目标发射“地狱之火”导弹。然后,机群展开自由攻击,他们的导弹、火箭和30毫米
炮弹连续不断地射向敌军。当然,每一次进攻,都有几架直升机被山谷两侧发射的肩抗式
导弹或火箭筒击中坠毁。他们更不知道,他们倾泄怒火的对象不过是一些逼真的模型,这
些模型甚至装有炸药和柴油,产生完美的后效果。渐渐地,驰援的第101空中突击师的
指挥官感到目标太多杀不胜杀,油也不多了,于是下令暂时回名为“中途岛”的蛙跳基地
。他们选了条直通“中途岛”基地的宽谷,然而却遇到一道道炽热的防空火力,沐浴在弹
雨中的直升机就犹如海啸中的小船。等“中途岛”基地在望的时候,机队只剩一百二十几
架,导弹和火箭也所剩无几了。
  秃鹫们像发现腐肉一样争先恐后地落下,寂静的基地变得一片繁忙。当最后一架直升
机刚一着地,四周的密林同时亮起一道道闪光,飘起一团团硝烟。不到40秒,无数炮弹
呼啸而至,每发炮弹再迸出六七百块齿状弹片,疯狂地咬向敢于阻碍它的一切。
  一发155毫米榴弹炮弹直接命中“尖叫秃鹫”后勤地域装在轮子上的移动式弹药库
,引起一阵爆炸,数团巨大的火球又吞食正在装弹的直升机群引起连锁反应。一座高地似
的野战油库也被几发炮弹同时击中,转瞬间,凹地己似一座喷射岩浆的活火山。
  同时,埋伏在四周山林第十三集团军的步兵部队像滑雪似地紧跟着掩护弹幕一冲而下
,像猎豹撕咬斑马般把敌人分割成数段。经过十几分钟的地面激战,“中途岛”基地上的
“尖叫秃鹫”大部被歼,仅有十几架攻击直升机乘隙升空逃离,又遭第十三集团军两个装
备武直─10的突击连的伏击,最后只有两架“科曼奇”侦察直升机带着满身伤痕逃脱。

  这两架“科曼奇”侦察直升机历经千辛回到清迈“鹰巢”,却发现师部已是一片废墟
。三十几分钟前,一队使用第一套密码的直升机要求降落加油,师部才更换第二套密码还
来不及通知各部,也没核实便同意了。这队直升机却在师部上空突然开火,师指挥所和几
十架停靠的直升机顷刻间化为火团,又意犹未尽向正在调转炮口和操作导弹的坦克营和防
空营扑去……这是第五十四集团军代号为“中心开花”的进攻,消灭了美第101空中突
击师的残部。
  9月22日深夜11点49分,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四十几架B─52H、
B─1B和B─2战略轰炸机发射了五百多枚AGM─86C/D型和少量有隐身能力的
AGM─129空射巡航导弹。AGM─86巡航导弹可从敌防空区外3000公里处攻
击敌内地目标。导弹全重1360公斤,弹头重122公斤,此次安装当量为600公斤
高爆炸药常规弹头。这时以时速0.8马赫,高度保持在15米至150米之间的飞行姿
态,向极远处中国大陆的目标奔去。飞行途中不断根据事先输入导弹电脑的卫星地形图随
地形的高低起伏自动飞行,使导弹尽量可以贴地飞行。
  此外它还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和轰炸效果仪,所以可以攻击加固目标或者深埋在
地下的战略目标─导弹地下发射井、轰炸机基地、通讯中心和地下指挥中心,命中精度是
1至5米。AGM86D型更装有激光陀螺仪和智能处理器,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导
弹外表进行了雷达和红外隐形处理,普通的防空雷达很难捕捉到它。
  与此同时,潜伏在距大陆1000至2000公里范围内的美国“洛杉矶”和“海狼
”级核攻击潜艇也发射了五百多枚BGM─109C/D/E“战斧”巡航导弹。
  半夜12点整,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和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又开始起飞隐身战斗机
。它们在民都洛岛上空集结,庞大的机群共有36架F─22“猛禽”和88架JSF战
斗机,它们中的许多是昨日才从夏威夷、日本和韩国的基地飞来。然后朝上海方向飞去。

  在南海和东海上方太空的十几个雷达卫星突然发现本来应是一片深色的海面出现了许
多极不显眼且快速的白色斑点,这些卫星马上将目标的方向和速度向太空联合指挥中心报
告。太空联合指挥中心首先迅速调整沿海的十几部超视距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跟踪,这种
雷达不同于民航和军事上常见的300兆赫至30千兆赫要求雷达天线和目标之间成一直
线才能有效地探测目标的工作原理。这些视线雷达对地平线以外的目标几乎无能为力,因
此,如果飞行目标在地面线以下飞行或山脉等障碍物的后面,或直接在雷达覆盖区域外飞
行,都可能避开这些常规雷达的探测。
  超视距雷达工作于2至30兆赫的高频频段,它将信号发射到距地球表面约100到
450公里的电离层,当电磁信号透过电流层并向空间渗透时,高频信号则通过电离层拆
散回目标,从目标反射的高频信号再次通过电离层反射到雷达天线。
  这一过程使得超视距雷达能够从上空探测到在地平线以外飞行的目标,原来那种想通
过掠地飞行或隐在地物后面的小伎俩已很难凑效。
  通过电离层反射信号,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实不然。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
个复杂区域,包括E、F1和F2三个主要层次。这些层的密度、高度和厚度随地球位置
、时间、季度以及太阳黑子周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要想圆满完成探测任务,则需
要两部雷达协同工作:一部用来搜索目标,而另一部则用于监测电离层的环境变化。接受
雷达承担所有的目标探测任务。环境监测任务非常复杂,要分三个部份进行:垂直声波探
测器负责测量雷达正上方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下反射散射探测器负责测量整个雷达覆盖
区域内再发射散射能量和工作频率的关系;频谱监测仪负责提供同区域内其它电磁系统所
使用频率的信息。总之,这几种设备必须确定雷达的工作参数,以便接受雷达能够更为准
确地确定被探测目标的位置。
  为了更好地工作,超视距雷达往往设置成双基地雷达,有相互独立的发射和接收基地
,两者有可能相距100公里以上。发射基地相控阵天线产生接受雷达和垂直以及下射探
测器所使用的大功率波形。当垂直探测器天线向正上方电离层发射能量,探测器的波束则
往下反射。由于发射波长很长,所以雷达天线高达60米,分别由频率高低不同的阵列组
成。每个阵列的大小都经过精心选择,以便能为目标探测提供窄波束能量。下反射散射探
测器阵列也分两部份,也是60米。这些部份也是分开的,以便为整个工作频段内环境监
测提供足够大的单波束能量,从而覆盖整个雷达探测区域。
  接收基地负责采集再反射散射能量并完成所需的环境监测和目标探测任务。接收天线
阵由数百个偶极子对组成,被称为TWERP双脉冲端射接收对,其长度超过2.5公里
。这个极长的天线阵必须提供所需的方位分辨率,以便探测几千公里以外的目标。这些单
元由接受雷达、下反射散射探测器负和频谱监测仪共享。此外,一部单独的垂直探测器天
线被用来接收正上方的电离层回波响应。两台先进的信号处理机负责处理接收信号,并算
出具体的距离方位和多普勒频移值。一台信号处理机承担所有的目标探测任务,而另一台
信号处理机则完成环境测量任务。得出的信息然后送OCC操作控制中心。在这里,探测
器测量结果被用来为电离层建模,而被探测到的雷达目标则互相关联起来,以便在操作员
显示器上形成飞机和舰船的航迹。
  OCC操作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所有复杂的雷达功能在这里都捆绑在一
起。这个中心可以远离接收基地,或者与其接收基地设在一起。它根据需要来安排雷达的
工作任务。通过OCC大型彩色显示器,操作员可以监视雷达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目标的位
置、航向和速度。
  由于超视距雷达的下视特性,所以接收信号的大部份是以地杂波和海杂波形式存在的
。这些回波非常平稳,而且一般占有多普勒频谱的一小部份,所以,利用目标运动引起的
多普勒频移,雷达可以探测出其位置和速度来。军用机载预警雷达系统探测目标时也采用
同样的原理。
  电离层对这种目标探测方法也提出了许多挑战。电离层中的极光和赤道不稳定性会导
致远离超视距雷达正常覆盖范围的固定杂波回波产生多普勒频移。在处理雷达信号时方向
和角度模糊时,这些回波信号将能够进入超视距雷达覆盖区域,并折散到被发现的慢速目
标所在的区域。进入大气层的流星和陨石会留下一股游离的气体,接收雷达会探测到它们
。由于它们的驻留时间很短,所以时常会在多普勒频谱中完全扩散开,从而隐住起真实目
标。极光、损石和赤道不稳定性引起的多普勒频移以只是一种不需要的杂波形式出现,而
附近的雷达和几千公里外的闪电等其它环境因素则会给接收信号增加大量的噪声脉冲。所
有这些原因使得对小型慢速巡航导弹的探测更为困难。
  中国的科学技术工程人员不断提高超视距雷达的性能以得到减弱不需要的环境影响和
提高目标探测性能。新的计算机信号处理方法已经问世,从而可以有效地阻止赤道电离层
的模糊杂波回波折散到雷达的覆盖区域。脉冲噪声消除技术,也可以将闪电的影响从接收
信号中去除。最关键的一点是雷达卫星为超视距雷达提供了准确的覆盖区域初始条件,大
大简化了雷达的操作程序,超视距雷达也从一种比较粗糙的只能提供目标位置大致信息的
设备,一跃变为能连续地跟踪目标的航迹雷达。
  此时西南战区和东南战区辖区内数百个机场都响起了警报,几百架运输机、改装过的
客机和旧轰炸机第一批起飞,它们迅速地飞向大海,在到达离海岸二百多公里的海面上空
后向右转折,开始像喷洒农药似地释放出大量雾剂,再180度转折重复喷洒,然后折返
内陆机场。接着大批战斗机也起飞了,很快射出三个箭头,向敌机群扑去。此刻,如果你
正坐在途经东南沿海上空的飞机上,你会惊异地发现那些一串串灿若星辰般的大小城市正
在变暗以至融入四周的黑暗中。
  中国军队的电子战部队开始干扰美国的GPS卫星信号。美国GPS的研制目的是为
高动态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高精度的七维信息数据,在研制初期并没有考虑到该系统
将在复杂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工作的问题,致使GPS在抗电子干扰方面异常脆弱。GPS
最突出的弱点是功率较低,其信号强度只有电视接收机天线接受到的信号的10亿分之一
,就好像人的肉眼在能见度较好的条件下观看1万公里以外一只25瓦普通灯泡的亮光。
解放军事先知道GPS的信号特征,这时便用车载中小功率便携干扰机压制美国GPS的
1227兆赫和1575兆赫两个频段,对几百公里外巡航导弹可能经过的地区实施有效
的干扰。同时几颗太空中的中国卫星双管齐下,开始忠实地转播美国的GPS卫星信号,
只不过稍稍加强了功率。
  这是为了对付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洛克韦尔·科林斯公司合作研制的G─GP
S接收机,即“GPS空间时间抗干扰接收机”。G─GPS抗干扰接收机采用数字信号
处理技术,以滤掉、抑制各种干扰信号。美军发射巡航导弹的的一千多枚巡航导弹中不具
抗强干扰能力的旧型号被迷惑了,有三百多枚偏离了航线,最后自爆了。
  其它的采用自适应技术,在抑制干扰信号的同时,能自动指向GPS卫星的波束,所
以不受影响。
  余下的七百多枚不久便接近中国大陆,钻进中国飞机布下的迷雾。这些迷雾是由极其
细小的包裹强反射雷达波微粒的黏液组成,这些微粒一下子便附着巡航导弹的表面。很快
在普通的雷达屏幕上,这批隐身导弹现出原形,在预警飞机和各雷达站的指挥下,分布在
各地的炮兵先后向导弹来袭方位发射威力巨大的云雾炮弹。这种炮弹又叫燃料空气炸药炮
弹,通常使用环氧乙烷、氧化丙烯等液体炸药,将其装填在炮弹内,通过火箭炮或迫击炮
发射到目标上空。炮弹属于子母型,即在母炮弹内装3枚子炮弹。每枚炮弹装填数十千克
燃料空气炸药,并配有引信、雷管和伸展式探针传感器等。
  当母炮弹发射到目标区上空后,经过1至10秒钟的时间,引信引爆母炮弹,释放出
挂有阻力伞的子炮弹,并缓缓地下降。在巡航导弹接近时,在探针传感器的作用下,子炮
弹在目标上空预定的高度进行第一次起爆,将液体炸药撒出。液体炸药在空中扩散并迅速
与空气混合,形成直径约20米、高约3米的云雾,经过0.1秒的时间,子炮弹进行第
二次引爆,使云雾发生大爆炸。这种炮弹的爆炸威力异常强大,可在大面积范围内形成2
1个大气压的爆炸力,同时产生高温和强大的冲击波,并大量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只见在
靠近大陆的海面上,此起彼伏地闪起一团团火光,首当其冲的几百枚巡航导弹瞬间灰飞烟
灭,强烈的高温和巨大的冲击波又使紧随其后的导弹剧烈地抖动然后爆炸。幸运躲过的少
数巡航导弹又闯入爆炸留下的缺氧区,造成发动机死火,一头栽入海中。只有三十几枚导
弹躲过耗劫,继续向预定目标飞去,刚进入陆地,又遭到高射炮弹形成的弹幕拦截,又有
5枚凌空爆炸。剩下的装有末段规避程序的巡航导弹却开始做不规则运动,忽上忽下,忽
左忽右。好几夹炮弹打出去了,它竟毫发无损,从低空扬长而去。
  此时,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目标附近,突然出现无数巨大的各种各样的涂有雷达反射
膜的气球,一些建筑物又覆盖上可吸收雷达波的特制帆布。这些都是由民兵和后备役部队
搭起的。历尽沧桑的巡航导弹突然发现传回的雷达波很难与贮存的地图匹配,眨眼间纷纷
错过目标,只有两、三枚击中没有伪装的建筑物,另有一枚炸毁了笠桥机场的一条跑道。

  对此一无所知的美军隐身机群仍保持超低空偷偷地向上海靠近,他们准备从上海开始
袭击和轰炸未被巡航导弹摧毁的目标。在太空雷达卫星的照射下,他们的“剪影”
  已反应在中国的几架预警机的雷达屏上,它们雷达反射面大的背部又使解放军的超视
距雷达有了用武之地。美军飞机未开雷达,通过数据链观看后方预警机传来的画面。
  他们发现有三股中国的机群,每群都有五百架之众,中间一股离自己最近,另两股朝
自己的两侧飞去,看样子并不知道美机的确切位置。美军飞行员们对两侧的中国空军的机
群并不担心,因为凭借自己飞机出色的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摆脱它们是不费吹灰
之力的,而中央机群据雷达信号分析有二百多架威胁最大的J─11,不能小看。此时,
美国驻克拉克空军基地的第13航空军通过对侦察卫星最新传回的高清晰度照片分析惊异
地发现第一波巡航导弹的攻击战果不佳,急忙改令正在空中的第二波隐身机群不要深入大
陆,重创中国空军在空机群就可返航。同时又令第三攻击波起动,立刻一架接一架的F─
15C/D/E“鹰”、F/A─18C/D、EF─15A和菲律宾的F─16C/D
“鹰隼”从克拉克军用机场起飞,足有三百架之多。
  EF─15A是美国为取代老旧的EF─111A而在F─15的基础上研制的专用
电子对抗飞机,主要执行远距干扰和突防护航任务。该机装备的主要电子对抗设备有:机
群编队集体防护用的干扰系统AN/ALQ─99I,此干扰系统共有22部干扰机,其
中18部安装在弹舱内,4部安装在其它舱内;本机自卫用的干扰系统AN/ALQ─1
39D;偶极子反射器和红外诱饵投放装置AN/ALE─42;告警接收系统AN/A
LR─64和红外侦察系统AN/ALR─25。EF─15A电子对抗飞机用于对敌方
各型防空电子设备进行干扰,既可在敌方火力圈外巡逻实施,也可编入战术飞机突击编队
中执行。
  在离中国空军的中央机群还有一百五十多公里的时候,美军第二攻击波124架隐身
战斗机首先在预警机传来的目标中选好各自要攻击的目标。用驾驶杆上的一个球形操纵钮
将雷达荧光屏上显示的一个“截获波门”符号移动到拟打击的目标光点下沿,按一下油门
杆上的“捕获”按钮,机载雷达开机即将之“截获”,并自动对之进行跟踪,平视显示器
随即自动出现“空战跟踪”画面,并有目标标记、目标运动方向符号及各种引导飞机进行
攻击的指令,飞机内置武器仓打开下放。飞行员随即操纵飞机使速度、高度与指令要求的
相同,同时令平显上的目标符号与油门符号、导向符号重合在十字线上保持跟踪状态。跟
踪状态稳定后,导弹开始进入可逆准备发射阶段,接通弹上电源、导弹雷达开始调整频率
、陀螺仪开始旋转增速到规定转速。飞机的火控系统,在跟踪状态下自动完成对目标参数
的测量,当发射导弹的各种要求条件已经满足,“武器准备信号灯”立刻闪亮,并出现“
允许发射”信号。这一切不过在短短的十几秒内完成。第二攻击波指挥官一声令下:“发
射!”美飞行员同时按发射扳机,随即导弹进入不可逆的准备工作。导弹上的燃料电池点
火,载机电源与导弹电源完成切换,导弹火箭发动机解除保险,导弹调谐最终确定,扫瞄
状态的确定,接收机上火控系统传来当时目标的高度速度信息,弹上液压系统开始达到工
作状态,然后火箭点火,导弹飞离发射架滑轨。上述准备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只需不到1
秒。接着,美飞行员立用其飞机的计算机辅助的四重线电传飞行姿态操纵系统和矢量喷嘴
带来的优越的飞行性能,迅速跟踪下一个目标,准备重新发射。
  只见五百多枚中、远程空空导弹像道道利箭直奔解放军空军的中央机群而去,美机群
则关闭雷达、跳高和转向。美机的跃升使我军的地面被动雷达网也发现美隐身机这个电磁
“黑洞”的“剪影”,通过实时联网和高速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把美机的方位、移动方向和
速度及时传给我军防空指挥部和空中战斗机,并引导已发射的远程地空导弹奔向敌机。民
用的空中交通管制长波雷达也发现异常信号,却无法跟踪和锁定目标。另一种新型尾迹雷
达也突然开机跟踪目标。它是利用飞机发动机的高温使排气部份极化,加力燃烧时尤其如
此,形成雷达可探测到的尾迹,和排气中可被雷达观察到的碳化物微粒来发现隐行飞机的
。还在试验中的白噪声雷达也趁机开机搜集信号和数据。因为白噪声的广谱特性可使大部
份吸波材料失效,但对信号管理和数据处理的要求更高,故需实测敌机来获得到确切的信
号和数据。
  那五百多枚中、远程空空导弹已开始追逐散开的我中央机群,虽然那些飞机做着各种
人体难以承受的高G规避动作,但大多还是空中开花。美飞行员哪里知道这些飞机不过是
由J─5和J─6改装的无人驾驶飞机,用来消耗美军导弹。还没来得及欢呼的美飞行员
忽然感到形势不妙,原来的两侧敌机群各有三百多架恶狠狠地扑来,那些幸存的敌中央机
群飞机也不知死活地赶了过来,左侧敌机群剩下的二百多架飞机远远地绕到背后,右侧敌
机群的另二百多架飞机远远地插到美机退路,在大陆深处保护预警机的敌机群中也飞出数
十架J─8E高速抢占高空。美飞行员又灵活地锁住扑来的七百三十多架中国遥控飞机,
中程空空导弹和格斗导弹连续发射,中国飞机纷纷凌空爆炸。一位美飞行员大叫:“猎取
的中国火鸡就像树叶一样地往下落。”美指挥官也兴奋地向基地汇报:“我部已击落中国
一千余架飞机……”  突出解放军无人驾驶飞机诱饵圈的美机还始加力,准备超音速巡
航返航,可惜为时已晚。首先是从下方飞来的一百多枚地空导弹咬住了美机,美机见其雷
达告警接收机纷纷告急便发射红外火箭和金属箔来干扰敌导弹。一些缺乏经验的“菜鸟”

  犹嫌不足,打开主动干扰机,美指挥官惊叫:“关上!关上!快关上!”
  说是迟,那是快,那些失去目标的导弹已重新锁定,加速朝主动干扰源奔去,十几架
美机开了花。此时,那数十架J─8E已位于美机群上空,锁住隐身机弱点──上方的雷
达发射面,发射空空导弹,然后掉头高速逃跑。经验丰富且大胆的美飞行员拉起机头朝来
袭导弹对头飞去,他们中只有一架被击落,而且有机会发射剩余导弹追击J─8E。那些
平飞和俯冲的就没那么走运,有二十几架被击落,美机群的队形终于被打乱了。解放军左
右两机群的四百多架J─7S和各型J─10及J─11战斗机开始前堵后追,美机因空
空导弹所剩无几,剩下的又已回收仓内,故无心恋战,释放各种干扰器在导弹雨中夺路而
逃。大量的金属箔形成了一条条云带,一些解放军飞行员不觉间飞进了这些闪光的云雾中
,透过座舱玻璃,他们看到空气中到处都飘浮着像冰针一样亮晶晶的悬浮物。与此同时,
辐射力强大的电磁波似乎紧紧握住了这些飞机。尖啸的杂音,紊乱的图像,超视距雷达荧
光屏上显示出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机批次信号,让人真假难辨。在大多数我军战机被迫回航
沈剑飞率领三十几架J─11E单座空优战斗机一直保持
在高空,尽量飞直线,从堵截渐渐转变为加力跟踪,却仍一弹不发。等美机开始直线超音
速飞行,才射出第一轮空空导弹。惊慌的美机撒出最后的被动干扰器,但还是丢下近二十
架飞机。
  此刻沈剑飞他们的飞机已超过正常的作战半径,但飞行员们仍死死地盯住那些侥幸未
被击落的美机,不断发射出特备的拥有尾迹雷达的中、远程空空导弹,直到最后一架美机
消失在火光中。胜利而归的沈剑飞机队在半途受到二十几架加油机和J─10的欢迎。
  战场的硝烟还未散去,美军的第三攻击波的三百多架战斗机又接踵而至。第13航空
军司令不甘心失败,想趁我军疲惫之时,捞回些面子。但美、菲飞行员却很心虚,前面那
些王牌都有去无回,自己这些二等军恐怕更加凶多吉少。奋战了几个小时的解放军空军指
战员们确实很疲劳,但每个人都被胜利刺激得豪情勃发。地勤人员神速地完成检测和油弹
装加,兴奋的飞行员娴熟地驾机起航,我东南沿海上空立刻布满了六百余架各型J─7、
J─8、J─10和J─11战斗机。
  在中国内陆高空盘旋的几架YJ─4B预警机是由仿俄IL─76自制的Y─11运
输机改装的,像其它预警机一样在机背上驮着一个大圆盘──巨大的雷达天线罩。
  在其内部安装有先进的相控阵预警雷达和被动太空雷达接收器,可和战术数据链传来
的机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探测隐身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
等目标。解放军的预警机还装备功能很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和大量数据库,能很好地识
别目标和剔除干扰信号。为了提高识别能力,增大探测距离以及在雷达关机时仍能跟踪目
标,机上还装有敌我识别系统和电子支援措施系统。作为预警机核心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由
大量砷化镓单片T/R模块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依靠波速成形器将相位指令馈送给
每个模块,实现波束成形并指向所需的方向。
  这些双波段或多波段阵列安装在静止的机首天线罩、机身、机翼和尾翼上。有源相控
阵预警雷达优点有:重量轻;具有固有的余度,一些模块损坏只使其性能稍有降低,而不
会完全失效;波束扫速度快而且灵活,增加了功能灵活性;通过先进的处理算法可提高雷
达的抗干扰能力,相控阵具有使进入天线的干扰信号为零及将全波束中间隔很近的目标分
开的能力。
  这些YJ─4B预警机很快发现敌机此次采取小股多路战术,针锋相对地迅速引导解
放军机群分成相应的分队向敌机飞去。
  美EF─15A电子对抗飞机开始对YJ─4B预警机展开干扰。首先是最常用的办
法──抛撒箔条,在YJ─4B预警机雷达接收机形成“亮点”或“烟幕”。但箔条和飞
机速度相差很大,解放军预警机不为所动。美电子对抗飞机见一计不成再施一计,采用欺
骗式干扰。他们已摸清解放军雷达的确切信号体制和工作方式,并实时地分析了信号,有
针对性地发送似是而非的假回波信号以制造假目标,迷惑YJ─4B预警机雷达。欺骗式
干扰的好处是,敌人不一定马上就能意识到受到干扰而采取对抗措施。但YJ─4B预警
机有被动太空雷达接收器,很快剔除了这些假目标。美电子对抗飞机愤怒了,使出最霸道
的一招──阻塞式干扰,在解放军预警机雷达方向和频带上,发射大功率的白噪声,就好
像邻人的喧哗使正常交谈无法听清。此时,解放军预警机雷达无疑已意识到受到干扰,但
只能看到干扰源的方向,而无法判明距离。
  阻塞式干扰不分良莠,对干扰频带内的雷达一概格杀勿论。解放军预警机不停地选美
干扰功率密度低的特定频带跳频,加上被动太空雷达接收器的辅助还可跟踪美机群,但精
度下降。解放军干扰部队也报复性开始阻塞式干扰,刹那间双方飞机都成了近视眼。
  解放军机群通过数据链从预警机得到大概方位,迅速冲入美、菲机群中。已成惊弓之
鸟的美、菲战斗机深知J─7、J─10和J─11战斗机近战缠斗的优势,毫不犹豫地
掉头便跑。当解放军飞机干掉了视界内的所有敌机时,双方的干扰也已停止,解放军机群
开始用中、远程空空导弹追击逃跑的美、菲飞机。奇特的是,这部分敌机竟然有一百多架
逃脱。  然而战斗还没有结束,解放军展开了反击。由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和菲律宾
克拉克空军基地飞机的频繁起降,使解放军的侦察卫星从众多建筑中分出了机库、油库和
弹药库。几十枚中程弹道导弹分别向安德森空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飞去,接着十几架
JH─7又发射了近三十枚空射对地常规弹头巡航导弹。安德森空军基地机库内的3架B
─1B、2架B─2和3架B─52H轰炸机被损毁,美国空军第36保养中队所管辖的
5个保存的巡航导弹的地库被穿透3个。克拉克空军的油库则被诱发大爆炸,各种飞机损
失二十余架。
  在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一艘在太平洋中和另一艘在大西洋的093核攻击潜艇同时
浮出海面,克制地向西雅图和佛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分别发射了5枚常规弹头的巡航导弹。
美国根本没料到中国敢于攻击它的本土,毫无防备,结果波音的飞机总装车间和导弹组装
车间遭到灭顶之灾,而卡纳维拉尔角宇航中心的发射台和控制室也被摧毁。
  天还未亮,解放军的反潜直升机、反潜巡逻机、水上飞机和救援直升机纷纷腾空向刚
才发生激战的空域奔去;无数机帆船也赶着出港,不过不是捞鱼而是救人或抓人。
  解放军空军的战斗机也不时起飞,驱赶来凑热闹的日、台飞机和军舰。天光大亮后,
中国军民不但救起我方落水的人员还抓获二百多敌方飞行员。解放军海军的猎潜舰队和反
潜飞机对前来救人的美核攻击潜艇穷追不舍,总算没空手而回击沉一艘。解放军空军也顺
手击落一架美HH─60G搜救直升机。
   
时,约有六十架美机逃逸而出。秃鹫的翅膀!”迅速成为第十三集团军的誓言。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