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owing (旺角公主之一朵金花), 信区: emprise
标  题: 第十二章 登陆苏岛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9月21日17:39:5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梦回汉唐《从春秋走向战国》 
第十二章 登陆苏岛 
  4月30日清晨,安达曼海上。
  “仰缅”号是艘韩国生产的散装万吨货轮,属于一家缅甸华人航运公司,已下水三年
半了,现被海军陆战队一师征用。它只适用装货,不宜载人,舷窗开得少,舱室狭窄、闷
热,超载荷的柴油机又嘎嘎乱叫吵得人心烦。它驮着小窦和他营里的八百名海军陆战队官
兵,编在一支庞大而松散的船队中,慢吞吞地在安达曼海上航行。第十二数字化师在中南
半岛的战役中大出风头,它的官兵成了各部队挖角的对象。
  曼谷的任务完成后不久,入伍时曾想当海军的小窦便顺理成章地到陆战队一师当上了
连长。
  外面晴空如洗,热带的骄阳盘踞在天顶,真热。近千人塞进这艘船,甲板便显得肮脏
拥挤。各种火炮、两栖作战车、帐篷一摊一摊堆在甲板上,到处都是固定铁索,连走路都
困难。小窦好不容易磕磕绊绊地蹭到后甲板的船长室去见营长。船长室里,小窦看着营长
递给他一叠叠任务书、兵力、火力、联络信号、舰队支援等文件时,不由有些紧张,这毕
竟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
  小窦所在船队的船只大多是从印度洋沿岸的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各港口征集的,新
旧不同,速度不一,根据它们的快慢而安排在不同港口出发。不过,所有船只都有一个奇
怪的共同点──这些军舰明明满载着人员,装备和弹药,船舷却还是露着吃水线。天快黑
时分,庞大的船队先后驶入马六甲海峡。
  晚11点整,“桂林”号“旅大”级驱逐舰抖动了一下,把桔红色的火焰吐出去,射
程三十公里的双管一百三十毫米舰炮的弹丸在空中划开一条赤色弹道,落在苏门达腊岛的
西北角上。它舰身横侧,两座炮塔交替射击。炮弹出口声在海面上隆隆震荡。
  海军陆战队蛙人部队已潜入岛上的炮兵校正员给出正确的修正值后,它开始齐射,四
门大炮喷烟吐火。“旅大”级驱逐舰“湛江”号和“南宁”号的大炮也加入了合唱。
  装载海军陆战队炮团的火力船的155榴弹炮纷纷开火,它们的炮弹可被蛙人们精确
制导。无数钢铁的弹丸划过海面,纷乱的弹道如同彩色线条交织着,一头接着海上的舰队
,另一头接着苏门答腊岛,象夜间无数亮着大灯的汽车,狂奔在一条高速公路上。落到岛
上,腾起猩红色的火光和烟团。没有多久,烟云就把着弹区厚厚罩起来,只是偶尔从烟团
的缝隙中看到炮弹爆炸的红光,景象蔚为壮观。突然,岛上亮起大爆炸的强烈闪光,那是
打中了守军的弹药库。
  小窦他们看不见的是,与此同时,大批弹道导弹已准确命中联军的纵深目标,大批潜
伏在印度洋下的解放军海军潜艇也发射了大批舰对岸巡航导弹攻击苏门答腊岛印度洋沿岸
的重要设施。不久他们便听到空中飞机的引擎声──那是解放军空军的庞大机群。
  联军的海岸守军并不示弱,为了显示他们的存在,发射了仅有的几枚RGM─84L
“捕鲸叉”岸对舰反舰导弹,那些203毫米的要塞炮也投入了炮战。离“仰缅”
  号不远处也升起几个水柱。一发炮弹在空中爆炸,弹片纷飞,打在钢板上,发出刺耳
的哨音。忽然,掩护“仰缅”号的“湛江”号“旅大”级驱逐舰上发生了大爆炸,惊天动
地。它的中部命中一枚RGM─84L“捕鲸叉”导弹,舰桥的一部分像玩具一样被掀到
一百多米的空中。各种钢铁机件、电器元件、人肉碎块、扯烂的海军服被崩到更高的地方
,然后纷纷落下,有的就掉在“仰缅”号的甲板上。小窦扭过脸去,不忍心看。
  RGM─84L“捕鲸叉”导弹的重量为800公斤,长度为5.3米,直径34厘
米,由雷达导航,射程为250公里。用于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的制导部整合了惯性导
航与全球定位系统,其寻标头具有优异的目标辨识力,除了识别海浪、杂波,还能识别海
岸地形、礁石、房屋建筑物的影响,把早期型A型和B型的海上舰对舰攻击能力,提高到
可以袭击港湾舰只的水平。战斗部为高能穿甲爆破型,可穿入舰内爆破坏目标。
  广播喇叭里响起营长的山东口音:“陆战队登艇。”
  小窦命令他个连队官兵翻过搭在船舷上绳网,下到步兵登陆艇上。在漆黑中大家默不
作声,以班为单位,依次攀下。下船前,小窦最后看了一眼那艘负伤的军舰。几艘护卫舰
围着它,有的喷水灭火,有的张罗救人。“旅大”级驱逐舰严重倾斜,大火和浓烟从裂口
冒出来,黑压压浓烟在跳动的火苗映照下,活像张牙舞爪的怪兽。
  不知不觉间他也上了气垫登陆艇。
  各种冲锋艇、登陆艇、坦克登陆艇和少数气垫船在护卫舰、猎潜舰和扫雷艇引导下,
驶向预定的海滩。离海滩还有三海里远,岛上亮起了红光,守军的残存炮火砍入了船队完
美的队形,船队略显混乱了。很快守军的火力点被我军蛙人们引导远程火力一一消灭。不
久坦克登陆艇陆续吊下来一辆辆两栖坦克,绞盘吱吱响,水花四溅,入水以后的两栖坦克
开动引擎,排好阵列,然后向海滩冲去。海滩的低堤附近响起了一连串的爆炸声,那是海
军陆战队的水下爆破工兵部队在排除普通潜水区的水下障碍和水底发射式水雷。
  两栖登陆作战的战场主要集中在海岸的浅水区,按照美国海军的划分标准它又细分为
水深61米到12米的普通浅水区、水深12米到3米的甚浅水区、水深3米到海水高潮
线的拍岸浪区和海水低潮线到内陆30米的海滩区。
  在现代的两栖登陆作战中,登陆部队在甚浅水区和拍岸浪区的行动是最迟缓和最艰难
的,此时最容易遭到敌方岸上坚固工事中火力的袭击,如果再加上水中的雷阵,在上下夹
击之下,登陆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若想取得两栖登陆的成功,必须首先消灭浅
水区,特别是甚浅水区和拍岸浪区的水雷障碍。
  如果说在较深的普通浅水区进行反水雷作业时,普通的小型反水雷舰艇还可以发挥作
用的话,那么在较浅的甚浅水区用水面舰艇进行传统的扫雷或猎雷方式的反水雷作业,是
相当困难的,而在拍岸浪区,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第二次大战以来的一些典型的两栖登陆作战中,普遍采用的是用潜艇秘密运送潜水
员组成的水下爆破队,用水下爆破的办法来消灭登陆地区的甚浅水区和拍岸浪区的水雷和
水下障碍物,但这种方式,排除水雷的速度很慢,而在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由于侦察手
段的进步,潜水员水下爆破的行动容易暴露给敌方,而造成潜水爆破员的大量伤亡。在一
些突击登陆中,也曾采用航空兵和舰炮对即将登陆的海滩进行轰炸和炮击,以减少由于水
雷或障碍物造成的登陆员的伤亡。上述的两种方法是早期爆炸排雷技术的体现,其效果并
不理想。
  为解决上次登陆中遇到的水雷问题,这次行动投入解放军海军陆战队武器开发中心刚
刚开发研制出的两种爆炸排雷装备。一是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它应用了新型的“发射后不
管”引信的改进型直列装药的爆炸排雷装备,作为浅区扫雷的优选装备。
  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包括一条挂有140个分立炸弹、长125米的爆炸线,弹间被约
1米长的辫状尼龙线隔开,装在专用的钢制发射箱内,并与整套发射架整合在一起,而火
箭发动机则连在发射架上,形成布放系统。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可用发射箱预置距离,而内
部引信的延时可保证在直列炸药下沉到海底之后,即超过预定延时,自动起爆。
  二是网式分布爆炸装置,由60米×60米的爆破网组成。网是从一个玻璃钢或铝制
的容器内向外布放,而布放的动力是两枚牵引火箭,火箭以25度角从平台上发射,在网
的角边处用降落伞,使其最大限度地张开。它使用与浅水突击排雷系统相类似的“发射后
不管”的引信,网一触到海底,立即爆炸。
  小窦乘坐的那艘气垫登陆艇携带着9套浅水突击排雷系统和2套网式分布爆破装置。
  甲板上的排雷员在3米至1米的水深范围时,首先并列发射的直列炸药,开辟出一条
50米宽的通道,使气垫登陆艇迅速开到1米水深的区域,然后再发射的网式炸药,在1
到0米水深的区域开辟出50米宽的通道直到岸边。
  没有了水雷威胁,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小窦带领他的连队涉水爬上了海滩,跨过一道
没有完工的壕沟,官兵们纷纷撕开武器上的防水塑料薄膜。联军显然没料到解放军在这一
带登陆,少数印尼的海防部队已陆战队的两栖坦克部队赶跑了,小窦的连队在天亮时没费
什么事就占领了一个离海滩5公里左右的村镇,截断了两条公路的交叉点。
  与此同时,先上岸的两栖坦克部队也截断了连接亚齐首府班达亚齐和北苏门答腊省首
府棉兰的铁路和公路。中午时分,海军陆战队的陆战一师和二师已全部登陆,并把彼此的
登陆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沿海岸三十公里长,纵深八到十五公里的滩头阵地。登陆指挥
官两栖军军长燕汉魂也在滩头建起了指挥所。薛皓简建议他首先要巩固好核心阵地,多建
几个临时码头,等天黑后,再虚张声势向苏门答腊岛最大的城市,也是印尼第四大城市的
棉兰发动夜袭。
  联军在苏门答腊地区的最高指挥官美第18空降军军长米歇尔中将得知中国军队在棉
兰以西五十多公里处登陆大感意外。印度人说中国在安达曼海上的船队表面上是满载,但
他们的潜艇近距离观察却发现可能是空船。空中侦察和第609信息战中队对中国军队前
线后勤计算中心的破译都证实中国的主攻将在苏门答腊廖内省,廖内群岛可为中国军队提
供理想的踏板。驻在廖内省首府北干巴鲁的第3机步师师长已向米歇尔请示是否驰援,他
决定先向守棉兰第18空降军直属的第2轻型装甲骑兵团了解状况。第2轻型装甲骑兵团
团长乐观地报告当面的中国军队力量不大并缺乏重装备,不足为虑。米歇尔提醒那个团长
只需配合印尼的驻军坚守,不要落入中国军队的圈套,接着他命令第3机步师全师戒备,
严守海岸。米歇尔把他的目光投向他老部队──驻守在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的第10山地
师,不由担心中国军队万一切断它与主力的联系,后果不堪设想,立刻命令第10山地师
出动夹击中国军队。  霍华德中校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有两千八百小时驾驶F─2
2的飞行经验,但他从没有过象今天这样紧张。他是几个月前从美国驻欧空军德国基地撤
到澳大利亚,几天前转场来到苏门答腊的巨港的,在这儿,他可开了眼,看到了机场被导
弹攻击的现场情景。一座座地下机库连续被击中,仿佛是在近处瞄准好射击一样。现在,
他正带领僚机担负巡逻和保护预警飞机的任务。
  “臭牛屎!那些军火商总是吹虚‘爱国者’导弹如何如何厉害,开战以来对中国人的
弹道导弹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让我的下属还没有起飞,就失去了座机和战斗的机会,真是
太痛苦了!”他狠狠的低喃着。
  霍华德现在驾驶的F─22是停在民用机场的修理车间,在轰炸中幸存下来的。他扭
头看了自己右侧下方的僚机一眼,对方是一名年轻的飞行员,是执行夜间空中巡逻任务而
躲过这一劫。就在此时,他们接到了游弋在后方的E─3C预警飞机的命令。
  “白鹰01注意,17区域,距离400公里,有雷达目标反应。命令你们前去拦截
,注意保持距离。”
  “好!终于来了!”霍华德大吼一声,为自己鼓舞精神:“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然后他就驾驶飞机转了九十度的弯,然后向指定区域飞去。
  六分钟后,一批目标就进入了霍华德的F─22的火控雷达搜索范围之内。
  “中国人的飞机不少啊!大概有二十几架吧?”僚机通过数据链也发现了目标并大声
狂笑:“哈,来的正好,让我们打个痛快!”
  说着,他就打开了火控雷达,锁定了最前面的两架中国飞机。当锁定指示灯闪亮的时
候,立刻毫不犹豫的发射了两枚AIM─140先进发射不管中距导弹,然后关闭雷达。
  霍华德感到那些中国飞机飞得有些怪,忙制止僚机驾驶员再发射导弹。
  “在这个距离上,中国人的导弹根本够不上我们。他们的飞机恐怕是在劫难逃了,他
们根本没有对抗我们‘不死鸟’导弹的实力!”他的僚机驾驶员不满地咕噜着。
  霍华德屏住呼吸,死死盯住雷达屏幕数据链传来的互相靠近的亮点。
  “好!太好了!全部命中!”看到两架中国飞机全部被击中,他的僚机驾驶员欢呼起
来:“真是白白送死!中国人的飞机说到底还是不行的!还不滚回去!”
  但是,中国方面的机群没有任何反应,还是按照原来的航向,在5000米的高度上
飞过来。
  霍华德的僚机驾驶员虽然感到很不理解,问道:“他们真的不想活了吗?那就超度他
们吧!”
  此时后方的E─3C预警飞机传来消息:“目标信号和数据库中中国空军无人驾驶战
斗机吻合,可能是中国人的诱饵!”
  “不出所料!”霍华德通过和与中国空军交过手的朋友了解到中国空军擅长用无人飞
机诱使美国飞机先开火,等美机暴露目标再后发制人。这些大多由陈旧的J─5和J─6
改装的无人飞机都有无人驾驶和制导系统,如加装不同的战斗部,就成了一枚巡航导弹。
霍华德暗自庆幸没有上当。
  “好像不对呀,中国飞机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他的僚机驾驶员总算清醒过来:“
好像听说中国人装备了一种叫什么‘无人机’的东西,这大概就是了吧。”
  “中国的巡航导弹不足,就派无人机出来了。”霍华德对僚机驾驶员说:“对付这种
简单的玩意儿,不用浪费导弹,用机炮把它们击落就可以了。这样我们还可不暴露自己。
”  “我们尽可能多的打下几架,陆军兄弟们的压力就会减少!”僚机表示同意。
  他们对话间已把飞机拉高到6000米。
  远远的,已经能看到在前方比较低的高度上飞行的中国机群。霍华德命令僚机说:“
等靠近了,再跟我俯冲,用航炮击落它们!”霍华德的话还没有说完,座舱内就响起了警
报的声音,同时仪表面板上的雷达报警器红灯闪动。
  “糟糕,中计了!敌人机群里埋伏有战斗机!”
  霍华德猜测的没有错,在中国的无人机群里,确实隐蔽着十八架歼10战斗机。按照
早就制定周详的计划,他们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在无人机中间。飞机上的搜索雷达
也没有打开,对目标的搜索,主要是依靠后方的YJ─4B预警机和太空联合指挥部的指
示。在飞行过程中,他们通过激光数据链来控制外围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来掩盖自己的行
踪。
  由于中国飞行员采用了“近快战法”──先发射导弹,等敌机靠近再开火控雷达,霍
华德和他的僚机驾驶员根本来不及反应,他俩的飞机已中弹起火。
  在拉着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霍华德痛苦地承认中国空军确实是技高一筹。远方红光
一闪,他叹口气:“预警机完了!”
  5月2日晚9点,小窦的一连奉命接替二连阵地,阻击美国第10山地师的东援。
  二连长告诉小窦他的阵地是一座深入滨海平原的小山,二连在下午遭到了美国第10
山地师空中突击营的攻击,损失很大而不得不撤下休整。
  小窦摸黑观察了地形,发现二连把主阵地设在山上目标太大,便连夜改变计划。派出
两个排在山脚雷场和前沿雷场之间的平地上挖许多可藏一两个人的地洞,地洞距主阵地都
要有三、四公里远,并每个洞配发反坦克导弹,潜伏下六十几名战士。
  其余的人一面加固山上的藏兵洞,一面在主阵地上作伪装。小窦还命令全连的指战员
浑身都得涂上总参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研制成功的“人体迷彩伪装油膏”。这种涂在
人体外露的皮肤上具有抗紫外线与驱蚊虫叮咬等效能的“人体迷彩伪装油膏”,不仅可以
在可见光条件下降低面部、手部与背景的颜色和亮度对比,应付目视侦察,更能在近红外
、微光夜视仪等先进侦察手段下隐蔽自己,对提高未来战场上单兵的生存能力产生重要影
响。
  刚忙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侦察部队便提醒他们美国的空中突击营又来了,小窦立刻
命令主阵地上的部队全部分散撤退,潜伏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暴露。
  美国第10山地师空中突击营这次来的是30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
8架MH-53J“低空气路”特种作战直升机。为了在中国军队严密的海滩防线上撕开
一个口子,保证主力部队顺利突防,第10山地师特别让空中突击营对中国军队的制高点
发起攻击。
  5月3日凌晨1时,琼斯少校率15架“阿帕奇”和4架“低空气路”组成的“线卫
小队”从亚齐省北部司马威市的基地起飞,在夜空中向东飞去。6分钟后,同样编成的另
一个“接球员小队”跟着起飞。两个飞行编队以每小时222公里的速度、在15米的高
度上向东南飞,航行灯全部关闭,无线电保持静默,以免被中国军队发现。飞行约1小时
后,在距预定目标阵地18公里时,二级准尉托马斯兴奋地对琼斯少校喊道:“我找到目
标区了。”  琼斯命令:“减速!”
  “距离显示12公里。”
  “旋停!各自锁定目标。”琼斯少校心想一切顺利。
  不一会儿,山上主阵地便被第10山地师的“陆上火力平台”的炮火准确覆盖,琼斯
他们负责提供实时制导。大约过了十几分钟,琼斯通过前视红外系统观察到主要目标均已
消失,便下令:“继续前进,尽量靠近目标,把中国人消灭在坑道洞穴里!”
  空中突击营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MH-53J“低空气路”
  特种作战直升机便开始逼近小窦所守的小山。
  “中间好象有个大洞,被障碍物所挡。”托马斯报告。
  空中突击营已离小山不足两公里远,琼斯观察了一下,高兴地命令:“是指挥部。
  锁定它!”
  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不到一分钟,一枚枚“地狱之火”式导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直奔
洞口飞去。火箭和机枪也一起开火,枪弹雨点般打在障碍物上。仅仅4分钟,洞口和障碍
物就不复存在了。
  “该看我们的了!”躲在一侧偷笑的小窦通过对话机发出一连串命令。
  首先是已在美直升机机群之后潜伏在地洞内的六十几名战士推开可大大减弱红外特征
的掩盖物,发射了反坦克导弹。
  琼斯少校的空中突击营突然看见了远处的闪光,知道不妙,自己已落入对方陷阱,惊
恐万分,美直升机开始纷纷闪躲。
  那六十几枚反坦克导弹的弹道有许多比平时低,海军陆战队员们都知道这是潮湿的地
洞使导弹受潮了,不过战士们仍竭力控制着导弹,不到十秒,导弹都恢复了正常。
  此刻战士们开始体会到为什么要进行一弹多靶的训练,因为不管美机怎么样在平面机
动,他们的导弹都能跟踪追击。不到一分钟,空中突击营大部分直升机都已空中开花,只
有几架拼命拉高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躲了过去。此时,其余陆战队员们的
肩扛式地对空导弹开始发威,只见地面腾起一道道红光。
  “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急忙发射红外火箭,却仍逃不过灭顶之灾。原来小窦他们发射
的是新一代导弹FN─6,主要是用来拦截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制导采用
被动红外线跟踪,搜寻采用四元IR探测器,安装在导弹头后面。所以FN─6的寻的器
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对付模仿红外线、IR诱饵以及背景干扰。
  这一仗,小窦的陆战一连全歼了空中突击营的“线卫小队”和“接球员小队”,美第
10山地师对陆战一师的海滩防线的攻势不久便全线停止了。
  5月4日深夜,从印度洋飘来的、翻卷的云雾使月光不能直泻大地,整个天空一片灰
暗。马来半岛槟城某空军基地上,飞机发动机喷出强劲的气流,发出巨大的吼声,淹没了
阵阵风声。一架Y─11型运输机呼啸着腾空而起,朝向灰暗的天空飞去。抬眼望去,银
灰色的机体两侧红绿两色航行灯一闪一闪,显得分外夺目。这是解放军空降第十五军的一
架领航机,机上载着几十名空降兵,他们携带着特殊的机动伞。很快,第二架,第三架、
第四
架……随之而上,编队飞上天空,共同朝着空降目的地──班达亚齐飞去。
  分散在马来半岛西海岸的西部攻击群的近两千架直升机也一批接一批飞入漆黑的马六
甲海峡的夜空。西部攻击群下辖第四数字化军、第十四、四十二空突军、第十三、二十空
突军各一个师和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两个师。作为司令官的张安涛一反常态没随先锋出发,
他正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就在空降第十五军的机动伞兵的“蓝天”突击队出动的时候,装载有“海龙”
  突击队员的解放军海军特种作战潜艇009号也借着夜色,悄悄地驶抵班达亚齐港的
近海。009号是由弹道导弹试验潜艇改装的特种作战潜艇,该艇原有的4个庞大的潜射
弹道导弹发射管改装为可载运潜水蛙人输送艇、特种作战人员和特种作战装备的运载箱,
总共可载40多名特种作战人员及其装备。当驶抵距班达亚齐港口4公里,离海面约20
米时,009号放出4艘潜水蛙人输送艇。这些潜水蛙人输送艇,每艘运载10名“海龙
”突击队员及其特种作战武器装备,在水下悄无声息地驶向班达亚齐港。
  班达亚齐港的出口有防潜网,“海龙”突击队员准备出艇去破坏,正巧有艘印尼海军
的巡逻艇回港,他们便不客气地贴在巡逻艇的船底大摇大摆地混入港口内。
  “海龙”突击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拆除联军预先埋置在班达亚齐港各码头的大量炸弹
,为解放军完整拿下班达亚齐港创造先决条件。
  “海龙”突击队的队长是孙有亮中校,他带的“海龙”突击队员都有七年以上的特种
兵经历,凭着搞破坏的多年经验,他们很快便发现绑在水泥支撑柱上的炸弹。在拆掉了炸
弹引信之后,孙有亮还不放心,又领着二十名队员循着起爆的防水电缆顺藤摸瓜,去干掉
联军的爆炸控制室。另一半队员也没闲着,从蛙人输送艇中取出定时炸弹,给港内的每艘
联军的军用舰艇送上死亡礼物,只可惜最大的军舰只是一艘驱逐舰。
  孙有亮等“海龙”突击队员们迅速上岸,从潜水服中钻出来,从一个很大的防水包中
取出武器装备,借着码头上的集装箱的掩护冲入一所院内。靠门口的耳房里,1名坐着的
印尼士兵正拿起电话准备通话。孙有亮一脚踢翻了他的座椅,顺手扯下电话机的插头,跟
着进来的突击队员已卸下那印尼士兵的下巴,并铐了起来。另一队员也找到了起爆器,用
枪托捣毁了它。这时,孙有亮看到室外有个阳台,便踩着1名队员的肩膀跳上二楼,抓到
了正在酣睡的几名官兵。
  这时,载有空降第十五军的机动伞兵组成的“蓝天”突击队的十几架Y─11型运输
机已靠近班达亚齐港,几乎能看见港口外的亚齐群岛上的灯标,它标志着已经到达“分手

点”。为了不让联军发觉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机动伞兵将从这里开始单独滑翔,隐蔽地飞
越大海,到达班达亚齐港两侧的山峰。
  “蓝天”突击队的攻击目标是分布在班达亚齐港两侧的山峰的三个要塞。这些要塞实
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建造的堡垒群。乍一看,每座堡垒仿佛都是零散分布在面对大海的区
域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把隧道、轨道式要塞炮、高射炮阵地、导弹阵地、重机枪阵地
等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防御体系,各部分之间由长达几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和交通壕连接在
一起,通入要塞的每条坑道都可以阻止敌人的进攻。每件武器都经过精心地布设,以便使
之发挥最大效力。要塞能观察到山下港口内一举一动。
  在要塞的上面没有暴露的石工痕迹,也没有暴露阵地的建筑物,到处长满了杂草。其
要塞炮兵火力可控制包括班达亚齐港湾在内半径36公里的范围。要塞建筑在一个花岗岩
的三个高地上,它的四面几乎都是人工改造过的垂直断崖峭壁,高约30米。
  由于隧道洞口的钢门太厚且有暗门,解放军的几次轰炸和导弹攻击都未奏效。
  为使这次能圆满地拿下班达亚齐港,必须在大部队到来之前消灭这些要塞炮。从4月
30日起连续几天,我空军和二炮部队已基本摧毁了班达亚齐附近的雷达设施,为这次空
中奇袭扫除障碍。
  凌晨2时10分,三个要塞的总指挥官印尼的苏亚特摩上校接到美国的E─3C“望
楼”预警机的报告,说中国军队有可能要空降,他立即命令防空部队进入临战状态。谁知
外岛和湾区的部队已慌乱地打起高射炮,苏亚特摩上校很恼火地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要塞
监视哨不时地从装甲碉堡中向外观察,严密地监视着这漆黑的四周,半个小时平安地过去
了。苏亚特摩上校又侧耳细听了老半天,也没有听见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大骂美国佬草木
皆兵了,便解除戒备状况。
  “蓝天”突击队刚刚脱离Y─11型运输机机群不久,就遭到联军的炮击,各型高炮
吐出的红色火珠从四面八方向空中飞来。机动伞兵不时地转弯或作蛇行运动,灵活地躲开
了炮火,没有1人中弹。由于这些机动伞兵全是精选的老手,每人又都配有“北斗”GP
S导航仪和夜视装备,所以他们仍然按照计划保持着队形飞到各自目标上空,开始无声无
息地进行大角度俯冲。
  “蓝天”突击队的队长是贺学甫,为恢复空降第十五军的战斗力,兄弟部队的侦察部
队主动提高了自己的精英,他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调来的。贺学甫原先预计,为了克服逆
风的影响,总得准备多飞8到10升钟。但没想到此刻已变为顺风,而且风力比气象站预
报的要强得多。结果虽有波折但飞到目的地的时间还是比预想的早了5分钟。
  当苏亚特摩上校下达解除戒备的命令时,“蓝天”突击队分为三股悄悄地从三个要塞
的侧后进入,降落了下来。夺取要塞表面阵地的突击分队的机动伞兵,一个接一个地在长
满杂草的要塞顶部的预定地点滑行着陆。由于带有减速装置,着陆后只滑行了10米。印
尼的哨兵看着这群幽灵似的“大鸟”突然降落在他们跟前,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竟没有
发出警报。突击队员冲过去,解除他们的武装。当人员到齐后,便分成小组,仍按预定计
划立即开始突击。在带着大量炸药的工兵带领下,他们直向爆破目标冲去。为了掩护进攻
,有几个人扔了发烟手榴弹。倾刻之间,第一声爆炸响彻了整个要塞──这是绝大部分守
卫部队所听到的唯一警报。紧接着,突击队员们使用手榴弹和炸药包,连续快速地逐个对
炮轨、碉堡、隧道口进行破坏,用冲锋枪进行扫射。一门门要塞火炮被摧毁,一些刚第二
次脱下裤子的印尼士兵战战兢兢地举起了双手。就在这时,有几个突击组可气地发现通过
空中照相拍摄下来的结构坚固的几座碉堡根本就不存在。这是联军在要塞建造的假炮塔,
是用薄铁皮伪装的。专门的锥孔装药炸药包穿透了6米厚的混凝土,突击队经短促战斗,
不到10分钟就炸毁和破坏了要塞顶上的所有火炮和军事设施,突击队控制了要塞的表面
阵地。看不见外面情况而又被巨大爆炸声搞得晕头转向的守军慌做一团,一筹莫展,只能
猜想上面所发生的事情。这时要塞顶上的作战活动就只剩下突击队的工兵为打通坑道网洞
口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爆破了。  在夺取三个要塞的伞兵还在进行突击的时候,停泊在港
口的联军舰艇已纷纷起锚离港,但出港不到10分钟便几乎同时爆炸,大批原本是对付军
舰的解放军空军的战斗机到达后,便改对通往要塞的道路进行了轰炸和扫射,封锁了通向
要塞的所有通路,断绝了外援。苏亚特摩上校发现要塞顶部已被解放军占领,他一方面组
织反冲击,一方面要求要塞附近的炮兵进行火力支援,向这里轰击。邻近的暗堡立刻作出
反应,火炮开始射击。但是警戒的伞兵很快就发现了这些火炮的炮口火焰,便引导空中的
解放军空军战斗机迅速摧毁了这些炮兵掩体和火炮。港湾地区的1个联军野战炮兵营开到
了要塞附近,准备炮击要塞上的解放军,但由于没有高射炮和导弹兵的掩护,这个野战炮
兵营还未来得及进入射击阵地,其大炮就被解放军空军的战斗机轻而易举地全部炸毁了。

  西部攻击群的司令张安涛得知“蓝天”和“海龙”两个突击队得手的消息,马上命令
在船上待命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两个重装师立刻起程赶往班达亚齐港,这才随最后一个武装
直升机梯队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张安涛所在的机群已在安达曼海和马六甲交界处的一个
舰队上空盘旋。这就是西部攻击群的中途加油站,在几艘护卫舰和猎潜舰构成的防潜圈中
心是十艘十万吨级的油轮,这些油轮的油舱装满了航空煤油,甲板上搭起了平台,平台表
面铺的是有大量钻孔的高强度钢板。
  只见直升机遵照平台上挥舞彩色荧光棒的航空调度员的指挥,一架接一架轻盈地落下
,不等奖叶停止,缆绳员便用钢板上的钻孔把直升机固定,加油员拖过长长的油管开始加
油。不到5分钟,加油员关闭油路,缆绳员解开固定钩,一旁的航空调度员做出放行的手
势,直升机又重新腾空。
  在加油过程中,张安涛得知第一、二梯队已在“蓝天”和“海龙”两个突击队的配合
下占领了班达亚齐,正在肃清残敌,第三、四梯队已开始配合海军陆战一师夹击美第10
山地师,第五、六梯队则沿山脉进行迂回。张安涛高兴地想,一切都在按计划发展。突然
油轮响起了警报,船长跑过来报告说:“附近发现了敌潜艇,请张司令赶快离开!”
  张安涛知道如果油轮被击中,整船人一个都别想跑,不过还是镇静地说:“你要相信
我们的海军,照常加油!”
  船长张嘴欲劝,张安涛已背过身看海景去了。
  舰队南面海域东风阵阵,浪翻水涌。云层已稀疏的空中,中国海军航空兵中尉小阎正
驾驶着Ka─28反潜直升机进行战术巡逻。4月27日那天,他还在仰光为女友要离开
他回国而沮丧不已,但3天后,他还来不及与女友见面告别,便连人带机登上了以十艘改
装油轮为中心的特遣舰队,东绕西绕来到了这个往日繁忙现在却几天都看不到一条船的海
域。
  途中,在距印度尼科巴群岛300公里处,他同由“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昆明号”
  带领的小分队离开舰队主力,配合解放军空军悄悄奔袭印尼亚齐群岛的主岛。
  昨天凌晨,奇袭成功,摧毁了岛上的英军防空导弹营的阵地和那几部让空军挠头的移
动式雷达。300名守岛印尼士兵甚至没来得及出营房,便被埋在瓦砾下。
  在小阎看起来,战争真的如同游戏,直到现在,他还有像是在参加实战演习的感觉。
  突然机载声纳显示屏上有目标在移动,小阎兴奋起来。他驾驶的Ka─28反潜直升
机为同轴双主旋翼结构,机长11.3米,高5.4米,起飞重量11吨,装有两台共4
450马力涡轴发动机,实用升限6000米,最高时速250公里,最大航程1000
公里,战斗半径380公里,滞空时间长达四个半小时。配备有先进的警戒搜索雷达、拖
式声纳和浮标声纳系统,以及两枚轻型反潜鱼雷,这些玩艺足以把两艘潜艇炸飞。Ka─
28反潜直升机具有非常优越的空中悬停能力,可在夜间与极为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使用拖
式声纳,进行反潜作战。
  他赶紧向目标驶去,并向舰队报告。根据声频特征,小阎就确定这是印尼从荷兰引进
的“海鳝”级潜艇,立即俯冲下去。这时机载计算机早已将目标数据传输给了鱼雷引导系
统,他揿下按钮,助推火箭喷着长长的火舌带着鱼雷向目标飞去。
  这艘印尼潜艇是被海上的十艘大油轮吸引过来的,想趁夜黑偷袭。猛然,艇上的声纳
兵听到鱼雷高速运动时发出的如电钻钻洞般的声音,“有鱼雷攻击我艇!”
  声纳兵惊慌地叫道。艇长马上命令紧急深潜,然后停机,侥幸躲了过去。
  但小阎这时已飞到潜艇上空,确定了潜艇方位,呼叫舰队的SA─321“超黄蜂”
  直升机来跟踪轰炸。几分钟后,两架“超黄蜂”式直升机飞来,反潜直升机的雷达装
在机腹下面,通过对水下扫描发现目标,立即投放深水炸弹,瞬间水下便传来沉闷的爆炸
声。一会儿,印尼潜艇被炸得船体凹陷,四处进水的潜艇被迫浮出水面,伸出了投降的白
旗。  张安涛梯队的最后一架直声机已加油完毕,机群绕行一周向海军致敬,又向南方

去……此刻从小阎的Ka─28反潜直升机上飘来朴树那首充满忧郁的俄罗斯风格的《白
桦林》: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8.8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