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lite (请大家来武侠版讨论!), 信区: emprise
标 题: 歪批令狐冲
发信站: 听涛站 (Wed Mar 7 23:07:16 2001), 转信
歪批令狐冲
作者:小刀
一 人不可貌相
中央电视台拍《笑傲江湖》的时候,对于谁来演令狐冲争议最大,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观
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道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令狐冲。令狐冲是金庸先
生自己喜爱的主人公之一,他也是《笑傲江湖》中最令人喜欢的人物,所以挑选一个能
让大多数人都满意的演员并不容易,后来也果真是在这个角色上出了些岔头,先是邵兵
首发,可是没有多久,他就被替换下场,而他的替补先说可能是胡兵,结果是换成了李
亚鹏。邵兵为什么被替换,具体的原因并未公开,但总的来说是不合适。
为什么不合适?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不过在我看来,邵兵在外型上就不太合适,胡兵
就更不合适。邵兵相貌英俊,身材又高大,确实适合演绎英雄人物,可是他太高太健壮
,即使在一大群人当中,大家也能一演认出他来,总而言之,他的英俊太外露了,而令
狐冲似乎不应该是这样的形象,和邵兵相比,胡兵更不象令狐冲,一来他年龄偏大,二
来他是模特出身(同样身材高大),他总是习惯性地显示自己的美,有那么一点搔首弄
姿的意思,这和令狐冲那种没什么文化,很能和江湖上的小人物打成一片的形象相差太
远,胡兵一看就是个现代的时髦青年。和他们两个人相比,李亚鹏的确更象令狐冲,他
也是个漂亮小伙,但他的漂亮不是很张扬的那种,而且也不是特别的高和特别的壮,咋
看上去,他的外型似乎并不突出,可这恰恰就是令狐冲的样子。
在金庸的作品里,一般不太强调男主人公的外貌是否漂亮,他可能认为男主人公的优点
如果通过他的行为和性格体现出来才能更令人信服,所以他的男主角大多不是很漂亮的
人,象郭靖、胡斐、张无忌、乔峰等都只是相貌端正而已,象韦小宝这样的人物更不敢
让他漂亮,(他如果漂亮了就更成了花花公子了)比较例外的是杨过和陈家洛,但陈家
洛是金庸先生最早的作品,他的整个形象的塑造都不如后面的主人公成熟,杨过则是杨
康之子,必然长得要象他的父亲,而漂亮的杨康在《射雕英雄传》里正是用来作不太漂
亮的郭靖的反衬。
《笑傲江湖》里的漂亮人物是林平之,但他的存在也是为了反衬令狐冲,他的所作所为
完全是令狐冲的反面。令狐冲性格随便,林平之则城府很深;令狐冲家境贫寒,而林平
之是出身于富贵之家的;令狐冲和岳灵珊在一起的时候有时会惹她生气,但林平之对岳
灵珊却必恭必敬。在相貌上虽然没有明说,但实情也差不多是如此。林平之在小说中先
于令狐冲出场,很容易让人以为他就是男主角,而且对他的相貌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描写
,"林平之相貌象他的母亲,眉清目秀,甚是俊美。"过了好久,令狐冲的名字才出现,
关于令狐冲的外表的语句出现的就更晚了,非常简单的一句,而且只是在小尼姑仪琳的
梦里:"旁边一个英俊青年携着自己的手,依稀便是令狐冲,""英俊"这个词用来描述人
的外表本来有点含糊,"依稀"就更让人怀疑令狐冲的英俊是不是只是仪琳个人感觉。
说令狐冲"英俊潇洒"之类的话,后来又出现了几次,但都是出自一些小角色之口,只是
潇洒更多的是用来形容人的气质,令狐冲气质不错那是不用说了。而说他长得漂亮时大
多意带讽刺,比如第二十六章《围寺》中众豪推举救盈盈的盟主时,有人开过这样的话
:"武林中从第一到第六的美男子,自当算他们六位(桃谷六仙)。令狐公子最多排到第
七。"
这当然是开玩笑,对自己的相貌,令狐冲自己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在华山顶上思过的
时候,听说岳灵珊和林平之相好之后,他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他眼前晃来晃去,都是
林平之那俊美的相貌,不由得叹了口气,心想:'林师弟相貌比我俊美十倍,年纪又比我
小得多,比小师妹只大一两岁,两人自是容易说得来。"觉得林平之比自己俊美十倍,令
狐冲可能有点过谦,但他肯定在外貌上和林平之是有较大差距,按照令狐冲常把生死置
之度外的那种豁达性格,他本来应该是不会注重自己的外貌的,但因为岳灵珊的缘故,
这种差距有时候还是成了令狐冲的一块心病,在《学琴》一章里,华山派师徒到了洛阳
王元霸的家里,林平之换了一身的新衣服,令狐冲一见,又一次感到心里刺痛。"林平之
一到外公家,便即换上蜀锦长袍,他本来相貌十分俊美,这一穿戴,越发显得富贵都雅
,丰神如玉。令狐冲一见之下,更不由得自惭形秽。"
《笑傲江湖》里直接描写令狐冲的外表大概只有两处,可惜这两次都不是令狐冲的本来
面目。在第二十三章《伏击》里,令狐冲粘了一脸的胡子,化装成"泉州府参将吴天德"
去解救恒山派门人时,他是这个样子,"仪琳见他双目呆滞,容貌丑陋,向他微微点头"
,这一次除了胡子之外,令狐冲没有做其他的化装,不象林平之为了躲避仇家,用膏药
把自己的脸拉得变形,也不象和去梅庄之前被向问天用泥巴遮去了脸孔,说起来那一次
是够难看的,化过装的令狐冲在别人眼里"满脸黄肿,形貌猥琐,实不象一个精擅剑法之
人。"猥琐和丑陋都不是好话,令狐冲的外表落在这样的语句上,真让人遗憾。也许喜爱
令狐冲的我们可以说这不是他本来的样子,可是仔细一想,虽然胡子也能改变一个人的
外表,但总不会使人变得太丑吧,象评书里关于美男子的外貌常说的话"浓眉大眼,鼻直
口阔。"令狐冲肯定达不到要求。要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留了的胡子也挡不住人脸的轮
廓,美男子也还应该是美男子啊(想想美髯公关羽吧),所以看起来令狐冲大概真算不
上是相貌太出众之人。
虽然令狐冲不是美男子,但看完了小说,大家还是会喜欢他,而且都会觉得他很可爱,
反倒是那些相貌堂堂的人让人觉得可怕和讨厌,象林平之、岳不群等等,所以我们不能
不佩服金庸,他写人实在是个高手,他想让人们不以貌取人,他果真做到了。再说,令
狐冲不是俊男也许对读者来说还是件好事,因为他更象一个普通人,他让我们感到很亲
切,一个普通人做出了这么大的英雄业绩,这多少会让我们产生一点幻想,如果有朝一
日,我们没准也能……谁知道呢?
二 令狐冲的政治幼稚病
大家都知道《笑傲江湖》表面上是武侠小说,实际上则是政治小说,金庸在后记里明确
地写到:"这部小说通过书中的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
遍现象……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
,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
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别的国家中也都
有。"
因为是政治小说,小说的主线就是政治斗争。《笑傲江湖》里斗争的两派是所谓的正教
和日月神教,日月神教被正教人士叫做魔教。按小说里的描绘,上百年的斗争历史中,
正邪两派基本是势均力敌,各有胜负的。打破武侠小说传统的是,金庸在正教中写了许
多坏人,也在魔教里塑造了许多可敬的好人,而且双方在对付对方的手段都是无所不用
其极的,所以在金庸的心目中,可能并不想把双方分出好坏,按现在的政治观点,他们
只是政见不同而已,他们在武林中,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不过有一个地方比较有
趣,那就是魔教是一个整体,而正教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联合执政),魔教里虽然也
有内部斗争,但变动只在教主之间进行,对下边的人影响并不很大,所以变动之后,魔
教的实力没有太多的衰减,而正教中的内部斗争要激烈得多,经过几番波折,损伤非常
惨重,(五岳剑派基本上全军覆没了)按这个方式发展下去,如果任我行之后的教主还
保留着他那样的野心的话,魔教在江湖上坐大只是迟早的问题,不过因为任盈盈的缘故
,正邪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笑傲江湖》的另一条主线则是令狐冲的成长历程,经过几许风雨,他终于由一个江湖
上一个普通的后辈青年成长为武功超群的侠士。在这段经历中,他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卷
入江湖上的政治斗争,而且最惨烈、最惊心动魄的几次他也都在场,因为命运的安排(
其实是金庸的安排)他甚至成了中心人物。但是他在这远比学武比武更残酷的政治斗争
中表现得实在是十分幼稚,总是辜负人们对他的殷切期望。
令狐冲在武学上有天赋,但在政治上完全没有天赋,成为一个政治家虽然也需要通过学
习,但大政治家完全是天成的,这一点我们多翻翻历史书就会知道。很多政治家年轻时
也都犯过错误,可没人会象令狐冲这样。比如说他帮向问天打架那次就完全是一时冲动
,因为他"不知这老者姓名来历,不知何以有这许多武林中人要和他为难,更不知他是正
是邪,"按常理一般人都不会上去就帮人打,偏偏他就干了,未免太不冷静。他又不是不
知道历来正邪双方势不两立,而且那时候他还满怀心思想回华山派,再说刘正风和曲洋
交往带来的惨剧发生未久,他稍微想一想就会知道,如果他帮的是一个魔教教徒,那他
就根本不会有机会再在正教中立足了,可他想都不想,由此可见他对政治是一窍不通的
,后来有那么多的人在政治上寄希望与他,完全是看走了眼。不知道他这段经历的人也
还罢了,但向问天也没说什么,未免有点太不应该。
当令狐冲还是个江湖散人的时候,对政治上的事不太上心还没什么,顶多是给自己带来
麻烦,可是后来他还经常在江湖上被委以重任,那时他要是失误带来的后果就要严重得
多了。他的第一个重要的职位是恒山派的掌门,掌门在江湖的政治生活中可是一个相当
重要的职务,一个门派的兴旺与否和掌门的能力是大有关系的,这个能力并不完全在于
武功的高下,更重要的是对内管理和对外交际的本事大小。《笑傲江湖》开始时林震南
教育林平之镖局经营之道的时候说的那些话如果令狐冲听到的话,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林震南说:"你爹爹手底下的武功,自是胜不过你曾祖父,也未必及得上你爷爷,然而这
份经营镖局子的本事,却是强爷胜祖了。……那有什么秘诀?说穿了,也不过是'多交朋
友,少结冤家'八个字而已。"经营之道和政治之道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好多商业奇才
从政后也会成绩斐然。(小布什就是这样)但令狐冲完全不懂这些,他对恒山派的管理
完全是放任的,如果没有仪清和黄伯流等有经验的人鼎力协助,他还不知道会把恒山派
搞成什么样子呢,虽然他的愿望和目的一定是好的。
定闲师太是有政治家的头脑,所以她临时决定让令狐冲接替掌门,因为她明白如果没有
一个武功高的人压阵的话,恒山派肯定会最先成为左冷禅野心的牺牲品,在那样危急的
时候,令狐冲的确是合适人选,他之所以合适,恐怕不单单是剑法高明和人品好,可能
也是因为他本身没有野心,当然更不会利用恒山派去实现自己的野心。
令狐冲刚刚从政,那些资深政治家都是对他寄予厚望的。没多久少林方证大师和武当冲
虚道长就亲来恒山面见令狐冲,他们在悬空寺中给令狐冲讲解和分析了当时武林局势,
而且冲虚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也很有预见的,但是他劝令狐冲去抢五岳派的掌门同样是
看错了人。有人曾经提出过一套官场的理论,大约是把领导人分成了四种,第一种是有
能力不腐败的,第二种是没能力不腐败的,第三种是有能力但是也腐败的,第四种是没
能力又腐败的,这四种人中,哪一种是好的领导呢,当然是第一种,但这样的人几乎没
有,所以人们宁可选第三种,因为领导有领导的任务,有些还相当难办,没能力的人根
本无法应付,他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令狐冲是哪一种呢?很可惜,如果他当领导,他
只能是第二种。
不过令狐冲政治上没有头脑还不在他当不了领导,因为他可以凭自己的名气暂时稳定某
一个有些混乱的组织,也就是说他可以当一个很好的过渡人物,(如阿基诺夫人)但在
五岳派并派的时候,他根本连过渡人物都不想当,方证和冲虚的那些苦口婆心的良言他
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他在一个政治的危机时刻想的竟然只是哄他的小师妹高兴,甚至被
刺上一剑都在所不惜,在那一个时刻,他的政治幼稚病完全发作。
对一个优秀政治人物的评价常常是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说政治人物应该是理智的,不
冲动的,在每一个抉择的时刻,都应该仔细地权衡利弊然后再做决定。但令狐冲从不这
样做,他总是意气用事,也太情绪化了。他没有死于政治斗争不是他有本领,而是他太
运气。
金庸说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因为他没有权利的欲望,可是隐士也不是不懂政治,中国
历史上的隐士说实在都是非常懂政治的,只是他们玩不起了才想起来去做隐士的。就拿
任盈盈来说,金庸说她也是隐士,但她就很懂政治(有并派会上她指使桃谷六仙捣乱的
言语为证),可是她后来的愿望就是要和令狐冲恋爱。令狐冲搞不了政治,可他也不适
合当隐士,他太好动,也耐不了寂寞,他最好的出路是当侠士,经常在江湖上走动走动
,没事儿就打打抱不平,这样的角色对他和对武侠小说来说都算得上是得其所哉。
三 伤痕累累令狐冲
令狐冲在金庸的小说里武功不是最高,(我很想知道他的独孤九剑如何来破六脉神剑)
长得也不是最漂亮,运气也谈不上最好,艳遇也不是最多,那么他什么地方是出类拔萃
,别人都不可比拟的呢?在我看应该是他身上所受的伤,以前电视里演《女神的圣斗士
》的时候,有一集好象叫做"伤痕,男子汉的勋章",如此看来,令狐冲所得勋章之多,
足可以让他当上一个将军。
令狐冲自从名字在书里出现以来,他身上的伤几乎就没好过,而且好象混身上下哪个地
方都受过伤,连头发都被人给剔光了。他还没有在书中正式露面,就被田伯光砍了差不
多有十多刀(有人数过,说是十三刀),半道上青城派的罗人杰又过来给了他一剑。他
和田伯光打架是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受点伤也值得,但挨罗人杰的那一剑就很不值得
,因为罗人杰、侯人英、洪人雄等青城派人士并没有招惹他,顶多是有点不太礼貌,令
狐冲非要去挑逗他们,被他们捅上一剑没什么意义,既给自己的师父带来了麻烦,还破
坏了正教之间安定团结,再说这好象也有违侠义道的规矩,不知道令狐冲为什么非要这
么干。
令狐冲的武功一直不能说是太高,他仅仅是聪明和有悟性,有时候还挺能耍小聪明,可
我们看不出他有多用功,而且他的功底并不扎实,华山派的内功练得不好,连岳不群也
不满意,他的拳脚工夫更差,可能以前练武时偏科,对拳脚不太上心,结果对独孤九剑
的破掌式理解也差了些,还有他离了剑就连很一般的江湖人物都打不过,经常被成不忧
之类用拳脚打得口吐鲜血,也导致了他几乎每战必受伤。不但受外伤,还一个劲儿地受
内伤,直到最后一章,他的内伤才因为学习了易筋经最终痊愈。
除去在和敌人交手时受伤,令狐冲还有好几次自伤,这几次自伤一次比一次重,当然这
几次自伤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时是值得的,有时就有点犯不上。他第一次自伤是为了不
杀田伯光,这是他够意思,懂义气,值得表扬,第二次是为了救老不死姑娘而割腕,(
熟读爱情小说的朋友都知道这是女人自杀最常用的手段),这也是他侠义心肠的体现,
但他第三次仅仅是为了让岳灵珊高兴,就没什么道理了。要知道台下坐着的观众里大多
都是武林高手,其中还不乏象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这样的前辈高人,更别说还有岳不群
、左冷禅这样的既是武林高手又是阴谋家的人了,说他自刺一剑的时候如果没有谁能看
出来,很难让人相信,我甚至想既是别人看不出来,至少任盈盈也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令狐冲这么做的时候只想着岳灵珊,他把盈盈整个给忘了,把定闲师太的遗愿和方证冲
虚的殷切期望也都给忘了,这一下实在是不值得。
不过细想起来,金庸并非平白无故地非得让令狐冲挨上岳灵珊一剑,这一剑还是他老人
家特意安排的,他大概是想表明从这一剑开始,令狐冲的心思才真正从岳灵珊身上转移
到任盈盈的身上,大意应该是令狐冲用自己的血来偿还了他和岳灵珊之间的感情债务,
就象是他在少林寺里非得让岳不群踢上一脚那样。不同的只是那次是岳不群太过做作,
故意弄断了自己的腿骨,这一次是令狐冲太过做作,被剑穿透了身子,(这好象是全书
中令狐冲所受外伤中最重的一次)看样子令狐冲从岳不群那里还真学了点东西。
四 差点毁在岳不群手里
在《笑傲江湖》的故事里面,对令狐冲影响最大的人应该算是岳不群,第一,他是令狐
冲唯一名正言顺的师父,第二,他实际上也是令狐冲的养父,按小说里的描写,令狐冲
从小没爹没娘,是岳不群和宁中则夫妻俩把他拉扯大的,他在岳家至少呆了十五年。第
三,令狐冲本来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他后来在江湖上变得既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又满
怀苦恼,全是因为岳不群对他的猜忌和驱逐,他一直对岳不群带有儿子般的感情,他对
岳不群一家全心全意的好,但岳不群却始终把他当做一个外人,即使是早年他还是个孩
子的时候,他对他大约也只有五六分的好,这种情感上的不平衡,使令狐冲注定要在情
感上经历一番苦难。
令狐冲在岳不群手下学武的时候,虽然田伯光也曾恭维过他说:"是了,你是华山令狐冲
,是江湖上的一号人物。"不过田伯光的话,和武林人士见面时说的"久仰"也差不了多少
。,那时候江湖上的超一流人物往少了说,至少也有七八位(按任我行的说法,也就是
他佩服的三个半人和不佩服的三个半人,再加上他自己)。一流选手就更多了,五岳剑
派的掌门和派内高手,余沧海、丐帮帮主解风、梅庄江南四友等名家,即使是二流高手
也有绿竹翁、祖千秋、平一指等人,令狐冲连田伯光都打不过,他那时在武学上的造就
可想而知。风清扬说岳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变通,"令狐冲在和田伯光对打的
时候被砍了那么多刀,也可以说是岳不群低劣的教学质量害的。而风清扬自己只用了十
余日就使令狐冲成了一流选手,这也充分说明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老师不但要肚里有
货,会不会教也很重要,说实在的,岳不群自己身上的本事还是有的,可他教得不得法
,象令狐冲这样聪明的人十多年尚且没学到多少真才实料,更不用说陆大有、梁发这样
的后辈了。不过我现在很怀疑岳不群是真的不会教还是故意不好好教,因为在并派这样
对他很有意义的大事之前,他训练岳灵珊时倒表现十足象一个好教练,他不但会教,连
比武时的战术都设计得很明白。短短时间内,岳灵珊不但将五岳派中各门派的精妙剑法
学得很到位,使嵩山派剑法的时候连左冷禅都给看呆了,既有"一股端丽飘逸之态",又
能"蕴藏了嵩山剑法数大名招的长处,"而且"尚能补足各招中所含破绽。" 使泰山派
剑法的时候既能"在关键处忽加改动",又能将"石壁上的剑招发挥得淋漓尽致" ,还能使
出号称衡山剑法之冠的"泉鸣芙蓉"和"鹤翔紫盖"。要知道岳灵珊在武学上的悟性可比令
狐冲差得远了,她都被岳不群教成这样,可见过去岳不群在教其他徒弟的时候是很留了
一手的,至少也是内外有别。
他不好好地教令狐冲武艺,也许是他早有成见,害怕养虎遗患,但他在十多年来竟没有
教令狐冲读书未免有点说不过去。岳不群自己应该是很有学问的,他出场时就是一位"青
衫书生"的样子,平时讨论起问题来也是满腹经纶,头头是道。但令狐冲呢?书里先说他
"读书不多,"也"不知虞允文是南宋破金时的大功臣",再往后他又对秃笔翁承认"晚辈识
字不多,三庄主的笔法,晚辈定然不识。"他口里谦虚,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管你什么
诗词、书法,反正我是一概不懂。"实际上令狐冲"别说草书,便是端端正正的真楷也识
不了多少。"看看,令狐冲不知历史,不懂诗词书法,连字也不识,更不用说懂点音乐知
识了,在文的这方面,令狐冲几乎一窍不通,可见岳不群是一点也没有教给他,令狐冲
这么聪明的孩子给弄成了一个文盲,岳不群实在称得上是误人子弟。
文的武的令狐冲都没能从岳不群那里学到什么,那么做人呢?按书里描写,岳不群课徒
极言,动辄对违反纪律者罚跪、打棍子或是让他上思过崖,他自己也立身极正,江湖人
称"君子剑",假设他从来就都是假装的吧,可他那么多年没有露馅,也说明他在自己的
行为上还是很严谨的。就是从他本人的性格上来说,他一定不会喜欢喝酒和胡闹,也一
定不会允许他的弟子总是喝醉和胡闹。但令狐冲就既能喝酒又能惹事剩非,他除了事后
批评一下和做一些惩罚外,从没见过他采用过什么有效的办法来防患于未燃。古人云,
"教不严,师之惰。"岳不群这样的老师,真应该给剁了。令狐冲没有变成坏人,只能说
他本质好,套用广告上的语言那叫"出色,源自本色,"和岳不群的德育课没有什么关系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岳不群对令狐冲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断地惩罚他,结果是令狐冲在思
过的时候结识了风清扬,学了一身好剑法,被开除了山门之后,又能和少林方丈、武当
掌门、魔教教主这样的大人物结识,而过去他和这样身份的人可能连话都说不上。
阴谋家与阳谋家
在嵩山封禅台上,左冷禅遭受了他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这次惨败比几个月后在华山山
洞的另一次失败更让他痛心,虽然第二次失败最终连他的性命都断送了,但在他那时的
心中,他对自己的性命还会看重多少已经很是个问题了,那不过是他不甘心失败之后的
一种尝试,他再次失败,这让他心灰意冷,他认了,于是他决定就此结束他的生命。
在他死的时候他也许会觉得这是一种解脱,他终于轻松了。但是在封禅台上,他绝不会
这么想,他多半会觉得老天不开眼,他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
,最后的结果竟然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反而成全了武功不如他,心计不如他,甚至连风
度都不如他的岳不群,他一定会在暗地里咬牙切齿,"岳不群,他,他算个什么东西?老
子在江湖上混的时候,他还是个小毛孩子呢,唉!天要灭左,非战之罪也!"
和岳不群相比,左冷禅的确更象个领袖人物,虽然他作恶多端,为江湖正义人士所不齿
,但人们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始终保持了政治家的风度,在和岳不群争夺五岳派掌门的比
武中失败之后,他没有让嵩山派的弟子和华山派的人火并,而是自行退去,至少是在当
时,仍然使五岳剑派保持了暂时的稳定。
左冷禅是《笑傲江湖》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政治人物,他是反派,是野心家,也是心狠手
辣的人物,可是从他放过了岳不群这点上来说,他还是不够狠,和那些成就了事业的政
治家(比如说《倚天屠龙记》里的朱元璋)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俗话说"当断不断,
必留后患",这话一点不假,因为那个时候其实是消灭岳不群最好的时机,用书中的原话
讲,"……以嵩山派人数之众,所约帮手之多,又占了地利,若与华山派群殴战斗,岳不
群武功再高,也难以抵敌。"
岳不群拣了个大便宜,当上了五岳派的盟主,可是他所使用的手段,全都是阴谋诡计,
这一点未免让人十分的不佩服。(任我行知道了这件事后会不会对他有点不佩服我不知
道,可是我对他非常地不佩服)他是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家,可惜不是个能成大事的阴谋
家,假使他后来没有被令狐冲和任盈盈所制,他也不会在这个位置上呆上很久。
一个政治家要想在政治舞台上成事,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岳
不群虽然当上五岳盟主,但那是在嵩山上,人生地不熟,还有那时武林中并不太平,没
有时间让他把五岳各派系之间的关系理顺,更不用说按照他的思路来治理了,而且那时
任我行的日月神教正对真正的武林霸主地位觊觎已久,可是岳不群在这样的"存亡危机之
秋"竟然一个贴心的、可依靠的手下都没有(连他的夫人宁中则都反对他)。他的徒弟里
,武功好的只有三位,其一是令狐冲,这个大弟子虽然经常向他表示忠心,可他对令狐
冲却始终不信任,而且亲自将他逐出山门;其二是林平之,不过林平之和他一样也是个
阴谋家,再说那会儿岳不群对林家辟邪剑谱的图谋已经被林平之识破,林平之对他也是
恨之入骨,岳不群不但指望不上他,反而要提防林平之的报复;在他的弟子当中,武功
稍好的第三位是劳得诺,可惜这家伙是个卧底,是左冷禅阵营的,更加危险。没有帮手
的岳不群身处高位,真让人替他担心。我们很难想象刘备手下如果没有关张赵马黄,或
是朱元璋身边没有徐达和常遇春会怎样,甚至想不出如果任我行没有向问天他会是任我
行,他是不是会在西湖底下终其一生?
左冷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要比岳不群强很多,武功比他强,(基本功而不是辟邪
剑法)他管理经验也要比岳不群强,毕竟他当五岳派盟主当了那么多年,他谋划多时,
想来对五岳合派之后的情况有所准备,他手下还有乐厚等高手辅佐,但他的失败在于他
太托大,一是太以为自己了不得,二是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充
分说明作为政治人物他还不够老到,因为那时他已经不是在暗中策划了,他把他的野心
公开的太早了,阴谋已经变成了阳谋。武林中的人早就发现了他的图谋,从他杀刘正风
那会儿就开始有所提防,他成了众矢之的,他想要成事实在是太难了,人们可以猜测出
他的计划并加以干扰。我们可以想一下,当时如果不是岳不群跳出来想当盟主的话,那
单从比武上来说,没准那盟主的头衔还真的会落在令狐冲的身上,试想一下,令狐冲不
但对独孤九剑已经烂熟于胸,还在华山顶上学过各派的高明剑法,任我行都没在他身上
占过便宜,更何况左冷禅了。
把阴谋做成了阳谋,这是左冷禅政策上的一大失误,因为他实力不够。当时江湖上唯一
可以把阴谋当成阳谋来做的是任我行,任我行不但自己武功高,而且足智多谋,还有向
问天这样的人辅佐,他手下更有一支足以和武林各门派相抗衡的武装力量,他有魔教,
那是他忠心耿耿的人马,经过多年的发展,他的实力使他已经可以超越阴谋的阶段,到
最后阶段,他甚至能够公开向正教叫板说:"令狐冲,你带领门人弟子,回去恒山,一个
月内,我必亲上见性峰来。那时恒山之上若能留下一条狗,一只鸡,算是我姓任的没种
。"这种以实力为依托的宣言,才是真正的阳谋,(读读历史就知道,敢于使用阳谋者都
是实力派政治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任我行的政治本领高了左冷禅不止一个档次。左
冷禅是没有策划好,他的阴谋就被人发现了,而任我行是他的野心和想法根本不怕让别
人知道。
不过对想从政的人来说,野心总会有一点,连林平之最后也会依附于左冷禅,想在武林
中谋取一点功名。可是江湖之上有任我行气魄和能力的寥寥无几,再说了,和阳谋相比
,使用阴谋似乎更向一条捷径。所以在政治活动中,阴谋诡计会被更多的人采用,它有
很高的成功率,阴谋让人防不胜防,就是任我行这样的人也常常难逃恶运,因为阴谋之
所以成为阴谋就是因为它常常发生在似乎最不可能发生的地方。比如说东方不败,他过
去就是任我行的左右手,也是任我行最亲密的战友,他把自己的野心和即将开始的行动
全部隐藏起来,没有让任何人发现,同时他也在各个关键的部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这
些人是直接受他控制的,即使是任我行也难以指挥,象童百鸣和江南四老。当东方不败
觉得时机成熟了之后他找了个理由就发动"宫廷政变",(宫廷政变挺容易成功的,不是
吗?)一举推翻了任我行的统治,自立为日月神教的教主。
金庸想用武侠小说来讲政治,他确实做得不错。他写出了政治圈里的一些典型人物,写
活了成功和不成功的阴谋家和阳谋家,在《笑傲江湖》里,东方不败是个成功的阴谋家
,岳不群作为阴谋家却不太成功,而左冷禅是个失败的阳谋家,任我行却是个比较成功
的阳谋家,人们可以在读过小说之后,通过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总结出一些搞政治的经
验。不过有一点想起来挺有趣的,因为不论是阴谋家也好,阳谋家也好,都是魔教一方
的人做得更好,而所谓正教人士,干什么都有点不伦不类,不知金庸先生这么写,是不
是大有深意。(小刀)
--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
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
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使人和睦的
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
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