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jy (超人), 信区: emprise
标 题: 韦小宝这小家伙5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Sep 10 22:17:36 2000), 转信
五
注重“人情”和“义气”是中国传统社会特点,尤其是在民间与下层社会中
。
统治者讲究“原则”。“忠”是服从和爱戴统治者的原则;“孝”是确定家
长权威的原则。“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原则;“法”是执行统治者所定规律的
原则。对于统治阶层,忠孝礼法的原则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是国家的化身,“忠
君”与“爱国”之间可以划上等号。
“孝”本来是敬爱父母的天性,但统治者过分重视提倡,使之成为固定社会
秩序的权威象征,在自然之爱上,附加了许多僵硬的规条。“孝道”与“礼法”
结合,变成敬畏多于爱慕。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母爱的甚多而写父爱
的极少。称自己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甚至正式称呼中,也确定
父严母慈是应有的品格,似乎直到朱自清写出《背影》,我们才有一篇描述父爱
的动人作品。“忠孝”两字并称之后,“孝”的德行被统治者过分强调,被剥夺
了其中若干可亲的成分。汉朝以“孝”与“廉”两种德行选拔人才,直到清末,
举人仍被称为“孝廉”。
在民间的观念中,“无法无天”可以忍受,甚至于,“无法无天”,是蔑视
权威与规律,往往有一些英雄好汉的含义。但“无情无义”绝对没有,被摒绝于
社会之外。
甚至于,“无赖无耻”的人也有朋友,只要他讲义气。
“法”是政治规律,“天”是自然规律,“无法无天”是不遵守是不遵守政
治规律与自然规律;“无赖无耻”是不遵守社会规律。
但在中国社会中,“情义”是最重要的社会规律,“无情无义”的人是最大
的坏人。
传统的中国人不太重视原则,而十分重视情义。
--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何况是尘中之尘。
自来且自去,不带一抹尘泥。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