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jy (超人), 信区: emprise
标 题: 韦小宝这小家伙6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Sep 10 22:18:07 2000), 转信
六
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
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给外族压
倒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重大关系。
古今中外的哲人中,孔子是最反对教条,最重视实际的。所谓“圣之时者也
”就是善于适应环境,不拘泥教条的圣人。孔子是充分体现中国人性格的伟大人
物。孔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仁”,那是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好好对待别人,由
此而求得一切大小团体(家庭,乡里,邦里)中的和谐与与团结,“人情”是“
仁”的一部分。孟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义”。那是一切行动以“合理”为目标
,合理是对得住自己,也对得住别人。对得住自己午容易,要旨于不能对不起别
人,尤其不能对不起朋友。
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两大支柱。
所以“朋友”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并列,是“五伦”之一,是
五大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西方社会,波斯,印度社会并没有将朋友的关系提到这
样高折地位,他们更重视的是宗教,神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讲爱,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采取合理的方式来与之
适应。这样的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之时,自然无往不利,历久而常胜。
古代无数勇武强悍,组织紧密,纪律森严,刻苦奋发的民族所以一个个在历史上
消失,从此影踪不见,主要是他们的社会缺乏弹性。在社会教条或宗教教条下僵
化了。没有弹性的社会,变成了僵尸的社会。再凶猛剽悍的僵尸,终究会倒下去
的。
--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何况是尘中之尘。
自来且自去,不带一抹尘泥。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9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