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gmen (学到21日----苦中寻乐), 信区: emprise
标  题: 什么人不喜欢金庸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Jan 21 12:48:59 2001), 转信

  早就听闻北大有个宋伟杰博士,拿金庸作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现在终于可以看到
了:《从娱乐行为到乌托邦冲动 --- 金庸小说再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版,是《当代
大众文化批评丛书》中的一本。
  一看之下果然醒目,如果我是一个“金学家”,就可以称道说这是一本里程碑式的
著作。因为它引用了那么多的西方理论著作和运用了规范化的学院派分析,大概是金学
著作中理论性最强的一本书,完全不是陈墨之流那种赏析性文字可以比拟的。
  不过《新周刊》对宋博士这本书有一个评价,说是不必被表面上的术语和名词吓昏
了头,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还是一本“金迷”看金庸的书。这种说法很有见地,因为宋
博士的副导师戴锦华教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就曾劝告作者:咱们是在写学术论文,不能
老是一副“金迷”的架势。
  戴教授是著名的大众文化研究者,但是她不喜欢金庸,说金庸的文字“恶俗”,而
且“所有小说都可以一言蔽之曰:成长放事。其实这个论点是宋伟杰博士首先提出来的
。持同样的论点,宋博士仍然是“金迷”,戴教授则永远不会是。可见学术是学术,爱
好是爱好,两者绝不混同。
  学界中不喜欢读金庸的,大有人在。只不过金学家们为了造势,专门挑华罗庚、杨
振宁、陈世骧、夏济安这样的例子讲。有人说接受金庸是个阅读时间早迟的问题,要从
初中培养,大学就晚了。听来似乎有理,但无法解释四五十岁的学者也有迷金庸的。又
有人说理工科学者更容易接受金庸,事实上研究金庸的都是文科学者。
  据我观察,凡是欣赏取向靠近现实主义/精英主义/激进主义的人,大多数不喜欢
金庸。主张无论何种文艺都必须坚持“双为”方针,也不喜欢金庸。王朔是一个特例。
我们一直没看出来,这哥们儿对新时期文学主流。对唯我独尊的京城文化,居然有这么
大的认同和向往。要认识什么叫“改邪归正”,什么叫“浪子回头”,什么叫“身在曹
营心在汉”、什么叫“被主流同化”,我推荐你去看王朔的《无知者无畏》。早在《读
书》上发的《他们曾让我空虚》,就不对味儿了,怎么跟余华苏童穿一条裤子?白白让
王蒙老同志写了一篇挨那么多骂的《躲避崇高》。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