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Yu (遥想公瑾当年),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文革文学记录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5月29日13:46:5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上)
一 红卫兵文艺浪潮的兴起
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1965年,尽管《人民日报》转载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
瑞罢官”》;《人民日报》、《文艺报》点名批判了陈翔鹤的历史小说《广陵散》、《
挽歌》,孟超新编《李慧娘》,电影《林家铺子》等作品。整个文学艺术界仍然创作出
了一批作品。
当年摄制成的故事片24部,主要有《烈火中永生》、《年青一代》、《苦菜花》、《舞
台姐妹》等。还有舞台艺术片《东方红》、《椰林怒火》、《上海之春》等,以及京剧
《节振国》、歌剧《红梅岭》、锡剧《农家宝、两垄地》、楚剧《双教子》等。
《戏剧报》资料室介绍《1965年革命现代戏大丰收》,统计了1965年各大区戏剧观摩演
出或调演节目。这些剧目以及其它创作剧目总共计327个在这些剧目中包括被江青文革中
窃取的京剧现代戏:《芦荡火种》、《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
《杜鹃山》,以及芭蕾舞《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在小说界,梁斌在抓紧修改《红旗谱》的第三卷:《战寇图》。李英儒已完成第三部长
篇小说《还我河山》征求意见稿。整个出版界届于《红旗谱》、《野人春风斗古城》两
部小说的畅销,电影改编的成功,对这后两部长篇的成功寄以很大期望。
魏巍从:1954年以来就埋头创作反映抗美援朝的多卷长篇小说《东方》,已写出1一4部
初稿。姚雪喉在《李自成》第一卷成功后,赶写第二卷。
在上海,以写短篇成名的作家峻青在赶写他的第一部长篇《决战》。此时《决战》初稿
已基本完成,他在创作歇息的片断时间,又匆忙草拟酝酿多年的山东抗战题材长篇《海
啸》,制订写作提纲。
‘几乎是所有的人,不仅是艺术家,包括中央领导层的政治家,也没有意识到1965年11
月份对吴晗《海端罢官》的批判,已经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966年2月2日至
20日林彪和江青互相勾结,密谋炮制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提出“
文艺黑线专政论”,全盘否定了建国37年党领导文艺所取得一切成果。
同年6月20日江青、张春桥策划炮制出:《文化部为彻底干净搞掉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
东思想的黑线而斗争的请示报告》以中央(66号)文件批转全国。提出文艺界有——条“
又长又粗又深又黑反毛泽东思想的黑线”,要对文艺队伍实行“犁庭扫院”,“彻底清
洗”。
报纸点名批判“二家村”(邓拓、吴暗、廖沫沙)的《燕山夜话》。批电影《兵临城下》
、《舞台姐妹》、《红日》、《抓壮丁》。批田汉的《谢瑶环》、《赛金花》。批“清
官戏”,批“形象思维”,批“中间人物论”…… 全国上下各式各样的“大字报”铺天
盖地而来,人人口诛笔伐。六亿中国人民还有谁在文革中没写过大字报,贴过大字报,
看过大字报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嫡怒笑骂,旁敲侧击;或斩钉截铁,或云山雾军,
令人叹为观止,望而生畏。
毛泽东在1966年8月5日写下了《炮打司令部一—一我的第一张大字报》。这是中国有文
以来登峰造极的一张大字报。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这张大宇报技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
的门口,步入会议厅的中央委员们迎面就可以看到。 由于刘邓司令部被迅速打倒,毛泽
东没有再写第二张大字报,所以这张大字报公开发表时定名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
张大字报》。从题目的删定, 仅一字之差,从中显示出这张大字报的威力和当时在十一
中全会上的威慑力。 毛泽东用骈体文写道:“……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
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威风,灭无产阶级志气。又何其毒也。”文章
抑扬顿挫,一气呵成。
毛泽东的大宇报,不仅在政治上产生重大影响,也影响了一代文风。这是文革中影响最
大的一张大字报。 随着中共《5.16通知》的下发和8月5日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以及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一场文化大革命运
动的烈火迅速被燃向全国。
狂热的“红卫兵”(即:老红卫兵,他们大多只有15——18岁)砸烂了教室、学校,放火
焚烧了教科书和一切中外文学书籍(它们被视为毒草),欧打、监禁教师和出身“黑五类
”的学生。首都闹市区:王府井在八月份(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后不久),开始“玻璃之夜
”,霓虹灯化为浓烟、火光爆裂开来,玻璃片象雨一样
喷射到电车、马路上。红卫兵冲入东安市场捣毁商店(罪名:出售资产阶级服饰用品),
用汽枪对化妆品肆意射击。街头穿瘦腿裤、尖皮鞋的人被施以刀剪破除,甚至长发也被
强行剪短。成群的红卫兵冲入“黑五类”的民宅,进行抄家、刑讯。一本书、一张唱片
都会惹来杀身之祸。
1966年8月30日上午(“破四旧”开始的第五天)人大“二红”的红卫兵气势汹汹冲进北京
西四头条五号茅盾的家中,为首一人手执—把从张治中家中抄来的日本指挥刀,红卫兵
们在茅盾家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就在同一天,周恩来总理写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
单》,其中包括茅盾在内。
茅盾女儿小曼回忆说:“有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们家有——只铜质的台灯,灯
架是一个裸体女神的塑像,她双手向左右伸出,手上各拿着一个小灯。这本是一件既有
实用性又带工艺性的台灯,但抄家时被视为四旧。有一次,我回到家里,发现这只台灯
上的裸体女神,忽然穿上了—件连衣裙,感到很好笑。我问了妈妈,她说:‘这是四旧
,不让用,丢了又可惜。我特地做了这件衣服给穿着,免得麻烦。”
在1966年8月凡是存有珠宝的家庭,都惶惶不可终日。清洁工经常会从垃圾箱中拣到偷偷
丢弃的金银首饰和珠宝。红卫兵们虽然一般并不窃取财物,但是他们却手戴几块洋表,
跨着抄来的摩托车在北京城里兜风。在1966年十一游行的天安门上有两个红卫兵代表拾
到了被别的红卫兵遗落在城楼上的金条。这件事传遍了北京。
“红色恐怖”弥漫首都,跟着扩散开来。在上海人们推倒了普,希金的铜像,毁灭文化
的风暴席卷全国……
梁斌在1966年夏天因为《红旗谱》受批判,关进牛棚,《战寇图》原稿被没收,从此下
落不明。魏巍在文革一开始,即成为黑线人物,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宣传
战争残酷”、“贩卖人性论”的毒草。末完成稿《东方》被作为“黑靶”没收批判。
1968年2月27日下午5时多,峻青挨批斗后,走出上海作家协会大门,在巨鹿路的常热路
口,迎面被戴大口罩的人挡住去路……奉吴法宪的命令,这个军人化装成平民,将峻青
秘密绑架。经吴法宪审讯后,用三叉戟飞机将峻青送往北京卫戍区关押。在上海,谣言
四起,有人说他是苏修特务、现行反革命,有人说他已 死了。总之,峻青突然失踪。造
反派闯入峻青家,抄走他的长篇 小说《决战》初稿和《海啸》创作提纲,包括他几十年
积累的创 作素材。对其夫人平康进行迫害折磨,逼她交待丈夫罪行。 李英儒于文革开
始后18个月被江青下令隔离审查,随后与外 界失去联系。家人对其生死不明。并于197
0年关进秦城监狱。 姚雪垠得以幸免。毛泽东于1966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 (扩大)
会议上说,对姚雪垠要予以保护,他写的《李自成》(指 第一卷)写得不错,让他继续写
下去。(《六十年文艺大事:1919—— 1979》)有了毛泽东的这一条指示,使姚雪垠在文
革中安然渡过, 并完了《李自成》第二部。
8月23日,在北京成贤街孔庙,市文化局、市文联的文化名 人、包括文联主席老舍被红
卫兵进行挂牌批斗,京剧戏装、书本 在燃烧、冒烟,老舍等人被驱逐在烈火边蒸烤,并
施以皮带、拳 头、皮靴、唾沫,围观的“看客”人山人海。红卫兵——革命的 少年,
包括女孩子,还追随汽车赶到公安派出所,不顾所内人员 阻拦将已奄奄一息的老舍轮番
毒打到深夜……
8月24日,老舍在太平湖边投湖自杀。死前,他曾经过一整 天和半个夜晚的沉思。在岸
边的地上丢满了烟头。 文学家老舍被迫害致死,仅仅是文学、艺术家们灾难的开端, 
跟着被迫害死的有:文艺理论家叶以群、翻译家傅雷、京剧表演 艺术家马连良、文艺活
动家刘芝明、剧作家海默、电影导演蔡楚 生、作家杨朔、导演孙维世、作家陈翔鹤、导
演郑君里、作家赵 树理、肖也牧、诗人闻捷、文艺理论家邵荃麟、文艺评论家侯金 镜
、巴人、作家魏金枝、周洁夫、导演焦菊隐、诗人孟超。
在1988年召开的第四届文代会上,大会所宣读的《为被林彪、 “四人帮”迫害逝世和身
后遭受诬陷的作家、艺术家们致哀》中, 列举已故作家、艺术家的姓名有近二百名。在
文革中被监禁、刑 讯、关押、欧打和下“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的作家、艺术 家就
更无法统计了,可以说几乎无一人幸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扫荡了一切“封、资、修
”的污泥浊水 后,便仅剩下一个旗手和八个样板戏。这就是初澜说的:“工农兵 英雄
人物扬眉吐气地登上了文艺舞台。” “无产阶级文艺革命”在1966——1967年,的确闹
腾的很红火, 令人们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殷承宗将三角钢琴搬到了天安门广场,弹
奏《东方红》。还在 闹市区王府井街口演出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人民日报》报道
: —个老工人说“我现在能够听懂钢琴了。”这一举动,被标为文艺 与工农兵相结合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榜样。 阿尔巴尼亚“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业余艺术团在1966年
春来 华演出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吴清华由佐哈卓饰演,当中国观 众看到了舞台上
金发碧眼的吴清华,不禁大拍其掌,叹未曾有。佐 哈卓特受鼓舞,演到解放区见红旗时
,特投入,两眼噙泪,非 常逼真感人。江青被异乎寻常的掌声所陶醉,演出后加以接见
。 《人民日报》载,佐哈卓说:“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中国杂技团一扫
杂技舞台上封、资、修的“耍、变、练”的 纯技术表演,于1967年冬天,排演反映文革
现实战斗生活的节目: 《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用杂技形式搬演了京剧《
红灯 记》、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其中节目《红画笔》表现 大批判,运用
:“砌砖”,及“晃梯踢碗”技术,描绘了七亿人民都 作批判家,大搞大批判栏的生动
情景。
劫夫谱曲的毛主席语录歌,唱遍全中国。连林彪题写的《毛 主席语录》再版前言,句子
长短不一,也被谱上了曲,在广播电 台广播。劫夫谱曲的这些“语录歌”,运用独唱、
合唱,男女声重 唱,大合唱……一遍又一遍的唱,唱得人热血沸腾。 红卫兵们排成长
龙,参观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接受阶级 斗争教育。 1968年夏收,北京市通县马
甸桥郭村的公社宣传队,为参加 夏收的72中学生演出用泥塑《收租院》改编的评剧。将
“造型” 展现为故事情节,还加旁白解说,演到戏剧高潮,便集体“定 格”,重现出
泥塑群像的造型。 1967年冬,市业余体校在“什刹海”演出冰上芭蕾《白毛 女》。“
喜儿”几次“大跳”失败,人跌在冰上,引起笑声。而 “穆仁智”的潇洒动作却获得观
众掌声。 ,人们试图用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文艺阵地。1967年全国流行 “语录操”。
其动作仿佛哑语。毛主席语录:“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 犯罪。”贪污——双手向胸前收
拢。浪费——双手从胸前向外翻掌 推出,浪费一一双手向后撅起,呈“喷气式”。当然
,这几个动作 也能起到治理“中焦”,活动腰背的作用。“语录操”还有转体动 作,
跳跃动作,共18节,以上仅举其中3节。“语录操”由电视 台和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出,
学者以百千万计。 1967年5月23日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话》发表2
5周年,北京、上海举行了盛大集会。陈伯达发表讲话 吹捧江青:“在戏剧、音乐、舞
蹈各个方面,做了一系列革命的样 板,把牛鬼蛇神赶下了文艺的舞台,树立了工农兵的
英雄形像”, “成为文艺革命披荆斩棘的人。” 纪念期间,被江青掠为己有的现代京
剧《智取威虎山》等八 个“样板戏”同时在首都舞台上演,盛况空前历时37天,演出2
18 场。
《红旗》杂志1967年第6期发表社论,《欢呼京剧革命的伟大 胜利》说:“京剧革命的
胜利,宣判了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 破产,给无产阶级文艺的发展开拓了—个崭新
的纪元。” 《人民日报》在6月16日报道会演盛况时,号召“把革命样 板戏推向全国去
。” 一个长期缺乏文学、艺术,甚至没有正常娱乐生活的漫长时 代开始了。这是一个
中国和世界史上也极其罕见的封建法西斯文 化专制时代。
文化大革命既然扫荡了—‘切“旧文化”,开创了“无产阶级新 文化”的新纪元,那么
就必须贡献出它的新文学。当这种新文学、 新语言、新文艺出现时,也有片刻新鲜感,
但最终掩盖不了其自 身的贫乏和苍白。 当时最新鲜的语言,很快就令人们感到乏味,
久而久之,感 到缺氧、窒息。
“谁要敢说党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造反歌》
“反帝必反修,砸烂苏修狗头”,“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 翻身!”‘砸烂×××
”,“打狼要用棒,打虎要用枪,对付侵略者, 人民要武装!”《谢饭歌》
还有一些豪言壮语,它们曾使广大人民为之震颤、落泪。
“小车不倒只管推。“拉革命车永不松套,一直拉到共产主 义”(杨水才)“一天不学问
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三天不学没 法活!”(门合)“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
地北来会战,誓 夺头号大油田”(王进喜)
这些英雄的豪言壮语,集中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精华,由于整 个社会对典型的宣传和解释
是片面性的扭曲的,带有浮夸倾向,为 整个文革时代涂上了狂热、空想的色彩。 对民
族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代之以极左的公式化、概念化、 雷同化的语言,使“文化”“
语言”脱离了人民,脱离了现实生活 的土壤。充满了砸烂、打倒以及八股文的大字报和
两报一刊社论, 在人民的生活中开始失去了地位,逐步腐朽、死亡。在民间人民 群众
开始独立自主地创造自己的新语言、新文学、新文化。首当 其冲的就是“红卫兵文艺”
和“红卫兵文学”的发起。

--
周瑜将小乔揽于怀,颇为自豪地,“登台号令威严,跃马勇冠三军;上能报君侯知遇之厚
恩,下可荣妻荫子。吾平生之愿足矣……”小乔:“妾平素敬爱将军才华,但愿能建立千
古功业,妾与儿女也觉得荣耀万分……”小乔说着,将头贴在丈夫胸上。周瑜紧紧拥抱自
己的爱妻,眼睛遥望夜空明月,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的责任感……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