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kycat (skycat),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生存体验27
发信站: 听涛站 (Sun Mar 26 10:28:00 2000), 转信
嫁人的愿望就写在脸上
凌筱宇是位典型的“怨女”,她穷其一生想将自己顺利地嫁出去,可惜,她所要找
的人,总是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这种想嫁人的愿望几乎就写在她的脸上,外人一看就能看出来。我约她出门聊聊,
她兴趣皆无,推了好几次。最后,她转弯抹角心有戚戚地对我说,我可以把一切经历都
告诉你,但是,你可不可以帮我介绍一个对象,你做记者认识的人多……我保证帮她留
心一下。谁知,她仍旧怨怨悠悠地说,这年头,在深圳,你想找一个男朋友实在太容易
了,但是想找个好老公,比登天还难。
我们约在书城后面的“休闲小筑”见面。精心妆扮后的凌筱宇,用她自嘲的话来说,
还是“颇有二分姿色”的。她是那种很耐看的东北女子,祖籍大连,身高1米71,高大
丰腴,长发披肩。那张精致的脸庞,有着被细密的岁月年轮日渐侵蚀的痕迹。毕竟,已
是一位39岁的女人了。
凌筱宇十四五岁时受到琼瑶小说的“毒害”,过分幻想,导致她在16岁时,便在心
底惊心动魄地爱过一个高中老师。值得庆幸的是,埋藏心底的单相思,竟成了她日后刻
苦攻读的原动力。后来,她考上了复旦大学却不肯去,只报读近在咫尺之遥的大连金融
学院,希望能够在大学毕业后,也就是成年和成熟后向高中老师表白心迹。
不幸的是,高中老师在她上大二时,飞往美利坚深造,让她伤心了好几回,不过这
倒也激励她越发努力学习,准备毕业后考托福去美国追寻梦中爱情。当她拿到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通知书的那年,不明内情的高中老师已在美国结婚。这件事给她很大的打击,
她再也不愿奔赴美国寻梦,只想换个清静之地疗伤。
她来深圳并非为了赶时髦,是在导师的推荐下,稀里糊涂就来了,分在某科研单位
工作。她已经是26岁,但“失恋”后的清醒中,她决意拼搏出一番成绩来再择良婿。三
年后,她研究的课题获得在美国举办的科技论文二等奖。当她舒口气时才发现,身旁的
人早已成家立业。她长期钻研深奥科技,生活圈子越变越小,仿佛成了繁华都市的边缘
人,寻不着家的感觉。
单位里的人都认为她怪,那么高水平的大姑娘,谁敢娶呀?一般的人,她又百分之
百看不上。深圳人和内地人不一样,不太愿意帮人介绍对象,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二则因为本身工作与生活就比内地忙碌一些。就这样,有学问的大龄女子凌筱宇被耽误
下来了,一直到现在。
不过,热心的人不是没有。在她32岁那年,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位58岁的老医生。老
头的太太前些年病逝,儿子与女儿都在美国,老头在深圳有两套房子。凌筱宇想也没想
就拒绝了。她想不通,为什么30岁以上的女子,就只有找四五十岁,甚至60岁的男人了?
为什么,没有一位和她同龄的小伙子对她垂青。何况,她还不是位大龄丑女。
在经历了近4年的情感追寻中,她终于明白了一个现状:在这个女性人口比例明显
高于男性的繁华都市里,我们的男人们都被女性宠坏了。的确,在挑选的范围相当大的
时候,男性择偶的天平上,另一半学历、知识与修养的砝码已不再占一定重量,天平大
多会向年青、貌美的女性倾斜,尤其是事业有成的优秀男士。
凌筱宇后来爱上了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仅大她三岁,离异带着一位五岁的孩子。
她决定嫁给他也是痛下决心的,她害怕自己在经年的苦等中荒废了原本并不太多的青春,
她想给自己这块浮水,寻找一个寄放之地。
她给小男孩买东西、套近乎,想和他搞好关系,毕竟日后,她要带着这孩子共渡一
生。令她苦恼的是,这位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被惯坏的孩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
格,倔强、任性而狡猾。在痛苦斗争了一个月后,她向工程师摊牌说,他不能过分地宠
爱这个孩子,假如他爱她,就让她来教育他,争取改掉孩子的坏毛病,要不然,他们就
分手。
为了爱情,工程师妥协了。但是,这个孩子并未轻饶她,在她一次严厉批评中,孩
子干脆离家出走,他们的爱情也由此画上句号。工程师最后留给她一句话:你根本不懂
得怎么教育孩子。时至今日,凌筱宇还觉得怪委屈的。
现在的凌筱宇所有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婚姻上来了。婚姻大事,始终是急不来
的,在“休闲小筑”,我这样告诉她,也祈愿苍天有眼,让这位大龄女子早择良婿。
花是送给自己的
假如在一个人的车站,注定要独立行走一生,也应该为自己快乐地站好每一班岗,
开心过好每一天。大龄女子南荷这样跟我说,也是这样实践着。
和她有约的那一天,是10月2日上午。我们在地王大厦门口碰面,南荷一袭白衣白
裙,手持一束姜花赴约。活像陈逸飞油画中走出来的清末古典女子,有着说不出的韵味,
就像一枝雨后的清荷。
我看得痴了过去。
我以为她手中的鲜花,代表一个约会。她听后淡淡一笑说,花是送给自己的。一星
期一束花,已成习惯。专买花摊的花,价格不会太贵,可以买来好心情。她奉劝我也如
法泡制。
我和南荷边逛街边聊天。
南荷23岁考取美国一所名牌大学,30岁那年执意从国外回来,到一家外资企业做主
管。她的父母和妹妹仍然留在遥远的异国,她选择深圳,因为喜欢这里的气候。回国的
道理很简单,在国外寻找另一半比登天还难。但是,来到深圳后,她蓦然发现,在此择
偶亦非易事。前几年,她还用心去应付一些好心朋友的相亲。这三年来,她自言已练出
火候,心静如水,无欲无求。
她的人生观值得许多单身朋友借鉴:善待自己,哪怕一生独行,也绝不磋跎光阴,
学会享受属于自己的光鲜日子。
逛街逛累了,南荷邀我去她的公寓小憩。
她的家在福田新区内一幢高楼内,二室一厅的格局。进得门来,我眼前一亮,装修
并不奢华的客厅内,一套白藤布艺沙发散发古朴气息,玻璃桌面的六人餐桌上,一束鹅
黄康乃馨静静绽放。南荷将刚买来的姜花插在一只白水杯里,空气中立刻就漂浮着淡淡
的姜花香。
客厅内,有一架德国公主牌钢琴,一把小提琴,一辆健身单车,一只网球拍。我留
意到客厅的一面墙上,有一张白卡纸制成的卡通时间表,这是南荷的每日安排:星期一
晚去健身,星期二与星期四学打网球,星期三自由活动,星期四学钢琴,星期五替北方
的一家出版社翻译一本畅销书。至于星期六与星期天,上面没有写明,我问她有何安排,
她倒笑了,答曰:看书睡大觉,有时,也去单身沙龙,这两年,去得很少了。
那天中午,她执意要做饭给我吃,我吓了一大跳,在我的眼中,大龄女子很多都是
靠方便面随意打发一餐的。进了她的厨房,才发觉炊具样样齐全,功能齐全到连打蛋器
都一个不拉。她将围裙一系,给我做了顿三菜一汤的正宗川菜,还切了些家乡人带给她
的麻辣香肠,好吃得让人惊羡。她说,她餐餐都是两菜一汤,从来不用方便面搪塞肚子。
中午在公司不能回家做饭,她就头天晚上做好盒饭,带到公司放进冰箱,中午在微波炉
里热了吃。全公司20多个人,每个人都忍不住到她碗里夹上一筷子。结果,她带菜的份
量越来越多,因为人们喜欢吃她烧的菜,她亦有一种满足感。
午饭后,我站在她家的阳台上看新区风景,又发现了这位大龄女子的美丽一面:阳
台的防盗网上爬满了常青藤,片片枝叶青翠怡人,三株茂盛的紫荆花花开不败,分外惹
眼。不像别的大龄女子,阳台上往往都是半死不活的可怜植物。南荷见我盯着常青藤看,
不无得意地说,那是她专程从上海带回来的,飞机上不许带植物,为了这点难得的绿意,
她坐了两天火车。
南荷拿出一大叠影集给我看,都是她的旅影仙踪,有她自拍的倩影,更多的是她拍
的风景。每年去两个城市旅行是她必不可少的功课。她去年独行去了莫高窟与河西走廊,
今年上半年她去钱塘江观潮,还差点被潮水卷走,这令她有惊无险。今年的11月底是她
的生日,她准备约女友同去周庄看风景。
南荷这样一位真女子,真正善待自己的心灵。因为她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拥
有什么。她认为,人生很短,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都重在经历与参与,假如没有
缘分遇上另一半,也要过好自己鹤立独行的一生。因为,你自己都不善待自己,谁还会
善待你?
这些天来,我在大大小小的单身群落中发现,很多大龄女子悲悲戚戚,心有不甘,
责怪天有不公。接触南荷后,发觉原来一个人的人生也可以这般快乐与美丽。
我想,人们对南荷这类的快乐独身者,不应该歧视,不应该唾弃,甚至连同情也不
要有,因为,他们没有错。仅仅是个人选择生活方式的不同。
一花一世界,一枝一乾坤
如果不是篇幅的限制,单身群落中的“个案”,我还可以讲几天几夜。
一花一世界,一枝一乾坤,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可以这样讲,这批人有说不尽的
故事道不完的无奈讲不完的前生后世。当然,他们有他们的快乐。这些人跟普通人一样
的工作、学习,只是在他们的一生中不愿意或者暂时不能够寻找另一半,既然无妨碍,
社会就应该理解他们,宽容他们。
南荷女士认为,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还须按照自己的模式去生活,一个人不是
为了别人的理解而存活于世的。她觉得,让别人理解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所以,她依
然我行我素,成为单身群落的中坚分子,或者可以说,是小团伙中的核心人物。
在我这些天来与他们的交往中,我觉得他们能理解一切困婚姻失败而形成的独身主
义者。同时,我隐约感到,有一部分人总有点心虚之感。我们历史的积淀、传统的经典
以及父母的唠叨,所有《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传》、《天仙配》的古典情节,无
非都是婚姻美满,天赐良缘,只不过有些戏剧是用悲剧的形式来折射男女团圆的祈愿。
所以,这批人,这样过日子,心虚胆怯,不够理直气壮;所以他们都有种心理,希
望壮大他们的“革命队伍”。事实上,他们都是很善良的,如果有谁结婚,他们为之高
兴,像前面提到的包子砚与黄谨的结合,让他们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同样,他们为终成
眷属的有情人祝福。
他们的确是胆怯的,他们在单位一个个都是认真工作,努力奋斗的好人,也有一些
好心的三姑六婶帮助他们介绍对象,但是,在外面,他们不承认他们在这个单身群落中,
他们依然害怕飞短流长的口舌。
不过,我估计,这类的单身群落有增大的趋势:一是生存的压力,使一些人错过婚
期;二是深圳的男女比例失调会出现女单身一族;三由于收入的提高,工作的稳定,由
于经济上的独立,促使人在两性观念上对传统的婚姻模式的冲击;四是家务劳动的社会
化,吃与穿都可以在社会上解决,使那些贫困的日子里,只有两个人相依为命才能度过
的苦日子不复存在。温常华是个长根粗蛮的女性,她很少到我所采访的这个群落中来,
但据朋友介绍说,此君对异性恋没有兴趣。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作定量分析,不敢妄
加推断,这些人中是否有同性恋的倾向?
关于造成单身群落的原因,我在前面提到的男女比例问题,细细分析起来,这都是
外部因素,并非内因。根据这些天的观察,造成单身群落的还有这样的一些原因:一是
不愿承担契约。有西方学者指出:“结婚是一种彼此担负责任的契约。”说到底,男女
双方都要对所爱的另一半负责,有人担心自己承担不了这种产生法律效应的契约,而选
择无牵无挂过一生。“光棍主义”的好处就是要走就走,要玩就玩,一个人饱了全家不
饿,无拘无束进退自如。我国有个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因为看惯了产妇的痛苦,怕生小孩,
而选择了独身,这样的人不止一个两个。二是在婚姻问题上受到过严重的打击,不相信
人间有爱情,不相信有真的牢固的夫妻关系,这种人或者从自身、从父母兄弟姐妹、从
亲朋好友中看到了婚姻所造成的痛苦,不愿第二次关进婚姻的鸟笼中。三是自恋情结,
喜欢一个人终其一生。四是具有同性恋倾向。五是其他心理障碍与生理残障。
就在这组系列报道推出后不久,我的朋友,一位幸福的太太对我说,单身群体真是
不幸的很。她的话充满了怜悯与同情。什么叫幸与不幸,南荷告诉我,如果勉为其难去
寻找另一半,结婚后痛苦地维持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就是恩格斯所认为的没有道德的婚
姻,发展到最后,大打出手,又何苦呢?两性战争,永远没有赢家,闹到最后,大家都
不安,与其如此,不如独自清静地走完一辈子。
我觉得,她的话有道理,我也理解这个群体,但是不羡慕不欣赏他们。马克思说:
“一个人干不成事,要想美好地度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的结合,因为半个球是无法滚
动的。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和自己相配的一半。”马克思与燕妮,
人类历史上幸福美满的一对,不敢想象,没有燕妮,马克思能否成为马克思?有一个妇
联的同志告诉我: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物。她相信,随着社会文明程
度的提高,单身群落会逐渐瓦解,逐渐减少。她希望大家都来关心单身群落,为他们找
到另一半制造条件。
在结束报道时,我记起柏高说的一句话,权当无奈的结尾:单身是用不着说抱歉的,
但对于父母,真应该说声对不起。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