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nana (一地香蕉皮),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宪问第十四别裁2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3月05日19:59:07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怀居,等于所谓“问舍求田,原无大志”的问舍。一个人每天问问房子的价钱;有
了三十坪,又想扩充到一百坪;买了一层楼,又想变八层楼,这样的人就没有什么大志
。所谓“掀天揭地,方是奇才。”这是引用《幼学琼林》上的四句话,我们老的这一代
,从小就念这本书,接受了这种思想,到现在还背诵得出来,这种观念 依然故我,这是
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东西。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还不够成为一
个士。这句话放在《宪问》这一其中,可以说原宪在孔子死后,不管功名富贵,而退隐
于下层社会,绝不简单,他一定替下层社会,替人家解决了很多问题,做了很多大众福
利的事情。而原宪之所以甘心放弃功名富贵,可以说受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大,因此
他硬是要责备子贡“学道而不能行之,病也!”等于对子贡的不满意,指摘他没有做到
老师所教的学问道理,光是摆那么大的排场而已。
又如汉高祖刘邦,在前方打仗的时候,后方仅靠萧何一个人。刘邦和项羽打了七十
多回仗,都是打败仗,可是兵源、后勤的补给,从来没有缺少过,这就是因为萧何在后
方,政治、经济都做得好,社会非常安定。而刘邦在前方,每见到后方来的人,都要问
萧何在做些什么。萧何觉得奇怪,就和宾客——智囊团、幕僚们——谈起这件事。其中
有一个人告诉萧何,老板有所怀疑了。因为刘邦在前方作战,整个国家的政治权力,都
在萧何的手上,假如萧何随便左右摆一下,就不得了的。这位幕僚就建议萧何做些问舍
求田的事。后来有人向汉高祖密告萧何敛财侵占民田,霸占民房,汉高祖看到密告,才
对萧何放心,反而一笑了之。这可从反面道理,了解正面人生。
狼虎丛中安身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这个“危”字就是正的意思。“孙”字古代与“逊”字通用,逊者退也,就是谦退
的意思。孔子说,社会、国家上了轨道,要正言正行;遇到国家社会乱的时候,自己的
行为要端正,说话要谦虚。字面意思解释了,我们再研究一下孔子。
这看来好像他很滑头,教学生们几种态度。其实不是滑头,在这里是教人处世的臣
道,做干部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说是作人的基本原则。天下太平,国家社会都上了轨道
的时代,一个正人君子,行为要端正,说话正直,没有关系,无所顾虑,也不会有斗争
。但当处在动乱的社会中,第一个原则:行为要端正,如当公务员,不贪污,不犯法,
规规矩矩,方方正正。可是在言语上,少发牢骚,不要得罪人。因为乱世里没有章法,
否则的话,往往出问题。从历史的记录,生活的经验,都可以看到。
前面曾经说过,大家说盖棺论定,而在人生经验中,有许多人,许多事,盖棺不足
以论定,有许多人硬是把冤枉带到棺材里去的。看穿了这个道理,又何必怨天尤人?
第一个就说到岳飞,他所处的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他要北伐,完全对,所以 岳飞
的人品行为,是危言危行,正言正行,结果蒙冤死了。他没有做到《论语》这一段的“
危行言孙”,怎么说他言不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是他要北伐的口号。二圣是
宋高祖的父亲和哥哥(过去帝王时代,称皇帝为圣人,非常有趣。)他当时的口号,就
是非打不可,准备一定要打到东北去,把太上皇、皇兄两个人请回来。他这个话说得也
对,是正言,但二圣回来,高宗怎么办?所以秦桧要杀岳飞,
不过是拍高宗的马屁。因为高宗自己的意思,认为岳飞真可爱,可是打尽管打,迎回二
圣来,教我这个现任皇帝怎么办呢?而这个话,高宗又无法告诉岳飞,所以岳飞的死,
就在他自己不能做到“危行言孙”!
第二个说到冯道,这个人前面曾提过的。在唐宋之间,五胡乱华几十年间,换了好
几个皇帝,都是胡人来统治。五个朝代,都请他出任要职,活了七十三岁死了,晚年号
为长乐老人。可以想象得到,此人第一是“危言危行”,生活非常严谨,本身一点漏洞
、毛病都没有,既不贪财,又不好色。他家里一口放生池,养了一些鱼,他儿子抓了一
条鱼吃了,也被他责打了一顿。可是历史上批评他没有气节,有奶便是娘。欧阳修论历
史,直骂他无耻。可是在冯道的诗中,发现他的思想,认为只要 立身端正,在狼虎丛中
,都可以站得往。他认为在当时那个时代中,都是豺狼当道,不须向谁尽忠。只是要保
存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命脉,等待自己国家有真正的人才出来领导,用不着为
胡人尽忠。他等了好几十年,直到他死后才出了一个赵匡胤。这个故事说明冯道在当时
那么乱的时代,对“危行言孙”是做到了。本身的行为非常端正纯良,而态度上、言语
上,绝对有分寸,不发牢骚。与欧阳修相反的意见,有王安石、苏东坡等人,他们却认
为冯道是菩萨位中的人。由此可见是非之难定论。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这又是孔子对于人的才德分类。他认为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一定有文字著作
,或者有名言留给后世。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人,都有德又有言。但
是有些著作的人,文章写行很好,理论上讲修养、讲道德,也说得蛮像样的,却一定有
很好的修养德行。一个仁者一定有大勇,这个勇并不是会打架的好勇斗狠;而一个勇者
,不一定有仁。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必”两个定,这表示不一定。当然,有言又有德,
有勇又有仁更好。
度德不量力
下面讲到有德有言,有仁有勇的具体事实。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酋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
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域若人!
南宫适就是南容,前面上论和下论都提到过他。我曾说过,孔子不会那么简单,仅
仅是听南容唱了白圭之歌,就把侄子嫁给他,现在在这里,我们就可知道南容是怎样一
个人。
他请教孔子的问题,提到后羿。古代的传说,当时天下有十个太阳,被后羿用箭射
下了九个,只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他也会法术,有些丹药,吃了能长生不死。奔月的
嫦娥就是他的太太,因为偷吃了他的丹药,就飞到月宫去了。这是中国古代的神话,要
研究中国古代史,就要透过这些神话,中国的神话中有很多问题、很多道理,我们现在
暂且不去管它,后羿凭他射箭技术和武勇,为有穷国君,想称王而最后不得好死,被他
的臣子寒浞杀掉了。奡又是寒浞的儿子,力气很大。所谓荡舟,就是可以把在江海里航
行的船,一手抓起来在陆上拖着走。后来也不得好死,为少康所诛。南容说这两个人,
一个射箭技术那么好,一个力气那么大,而后来都不得好死。他举这两个例子,说明靠
自己的武力去侵略别人,而想有好结果,反而都不得好死。
另一面他举出禹王、后稷的例子:后稷是唐尧的农师,对于我国农业社会的建立,
他的功劳最大;他也就是周朝的祖先。南容说禹和后稷,没有羿、奡那么大的雄心和本
事,自己规规矩矩去种田,很平凡老实的人,最后都得到了天下。禹是自己得天下,后
谡是他的子孙得了周朝天下。南容举出两种人,一种人不择手段而成功,了不起。(我
们经常碰到一些年轻人感慨很多:某某人不择手段的发了财,在社会上就很神气、很吃
得开。我为什么要讲道德呢?现在这种思想,很迷惑人。)但南容认为这些并没有用,
最终还是要倒下来。另一种人则是殷殷实实地做他分内的工作。这两种人到底哪一种对
?他只提了这个问题。孔子听了以后,并没有答复他,因为南容的见解非常高明,这个
问题不须要答复。所以他一退出去了,孔子就告诉其他同学,这个人思想这样正确纯正
,真是了不起的君子,这才是最高的品德。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这都是连接上面一贯的。孔子说,一个君子不仁,是有的;但是一个小人能仁,这
种事是不会有的。以现在的话来说,一个好人不仁慈,有这个道理,如果说一个坏人而
能仁慈,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知道孔孟的思想,都是“春秋责备贤者”的作风,孔子所要求的对象,主要的
是知识分子。在古代教育不普及,知识分子少,一个君子当然要仁慈。但是人非圣贤,
谁能无过?有时不仁也是难免的事。至于坏人当然没有仁慈的心,坏人如果有了仁心,
就不是坏人,有句俗语“强盗发善心”,这是不大可能的。如真的强盗发了善心,他就
不作强盗而改作好人了。
爱里生害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这句话有关于教育,也有关于个人修养。真爱一个人,如爱自己的孩子,不能溺爱
,太宠爱了就害了他。要使他“劳”,这个劳并不一定使他去劳动,要使他知道人生的
困苦艰难。前天一位富有的朋友,他有个孩子很好,很乖,他说预备将孩子送到南部一
家工厂做工,我非常赞成。在我们看来,像他这样的家庭,无论怎样好的教育,生活环
境是太舒服了,弄不好会害了这孩子的一生。教育和《孙子兵法》一样,“置之死地而
后生”,硬要想办法使他受苦,使他知道困苦艰难。以这种道
理,就能理解“爱之,能勿劳乎?”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人生。其次,不管部下或朋友
,即使对自己很忠实,但不要仅仅喜欢他的忠实,还要教育他、培养他。
下面转了一个气势,是孔子批评当时的一些人物及政治作风,以切磋为学的外用。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这段话孤零零吊在这里。所说到的四个人,当时都是郑国的大夫。为什么?我们知
道上古王道讲道德,后世霸道讲事功。春秋战国时的五霸,第一个霸主,就是由郑国开
始,所以郑国在春秋战国初期,相当有力量。可是到了孔子的时代等于现在的英国,没
落了。虽然没落了,但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还是蛮大,因为郑国出了不少政治上的人才
。这里所提的四个人,都是郑国政治上的要人。
孔子这句话所说的“命”,就是古代非常重视的“诰命”。诰是诰,命是命,两种
文件都是政府的公告。比方现在一国的元首,到另一国家访问过后,发表联合公报。这
种公告,起稿的人非常费心,每一个字都要斟酌,这种文件不但影响当时的整个国际关
系,将来历史还要留下来的,对与不对,作为历史批判是非善恶的依据。我国五经中《
尚书》的记载,就是中国上古政府的文献资料。透过这些资料,可以了解他们过去的历
史。诰命就是这些文件。我们现在一般人称它为“大文章”,
不止是这一代的,而是永远留在历史上的大文章。
孔子说,郑国的诰命颁布出来,非常慎重,先由裨谌起草,然后由世叔来讨论、检
查、研究。“行人”是外交官名,“子羽是人名。再由外交官子羽来修改,最后还要经
过首相子产,在文采辞藻方面,加以润色。以现在的程序来说,好像是由秘书起稿,送
给有关单位会稿,然后经过外交部改正,这还不够,最后经过首相修改文章的辞句,增
加文字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国在那么混乱的时代始终人才济济,发出来的文告,有那么
慎重,经过这几个大手笔的考虑才拿出来。这是孔子告诫从政的学生,一个从政的人,
一下笔乃至写一个条子都要当心,尤其是有关政治大问题的决定,一写下去,就在历史
上留下一个模子,不能草率。所以孔子提到“为命”之难,告诉学生们,不要疏忽。

--
生命的痛苦在于,它思考着,却发现自身只是一株芦苇;
 生命的幸福在于,它只是一株芦苇,然而却能够思考着.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