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nana (一地香蕉皮),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卫灵公第十五别裁2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3月05日20:08:3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夏历与过年
孔子告诉颜回,国家政治要干得好,就必须“行夏之时”。 这个“时”,就是指的
历法。讲到历法,感慨很多了:现在我们所用的“夏历”,就是在夏朝时候创立的历法
。在上古史上,中国的天文非常发达,这是中国文化中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世界科学史
上也是很有名的。谈到科学,天文是第一位,世界科学的发展,最早是先发展天文,如
要了解天文,必先研究数学。恰恰这两门科学,中国的天文发展得最早;数学也是最早
发展的,尤其发展到像《易经》的数理哲学,实在是精深幽远。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最
惨了。我们中国的童了军,参加世界童军露营,到了晚上还不知道用星星辨方向,外国
人觉得很惊愕。 我们过去每一代都很注重历法,只要多看历史上的史实便知道了。像清
兵入关,明朝亡国了,很多人还是不投降,历史上对这种行为,就叫作“不奉正朔”。
什么叫正朔?就是历法为中心的朝代名号。历代的皇帝,对历法修整过很多次,到清朝
康熙手里,又经过大整理。这个康麻子皇帝实在了不起,他通西藏文,通梵文,而且还
通西班牙文。总之,无学不窥,在那时他就先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利玛窦以后的意大利
人南怀仁来中国,康熙跟他学天文、学数学,几乎没有一门学问不会的。他十几岁上台
当皇帝,六十年的天下,奠定清朝三百年的基础,头脑之聪明,学问之渊博,无以复加
。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创造一个事业,是要真学问的。康熙的学问真是了不起,到
他手里,中国的历法,已经加入了西洋的观念和方法,与中国的综合起来,是很好的。
我们中国的历法,大家都喜欢用阴历,过正月要拜年,就是夏历的遗风。殷商的正
月建丑——以十二月作正月。周朝的正月建子,以十一月作正月。夏朝的正月建寅——
就是我们惯用的阴历正月。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过的阴历年,这就是“夏之时”。日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过的也是阴历年,越南、朝鲜、缅甸、东南亚各国,统统是我们的
文化,几千年来他们都是过阴历年。 讲到这里非常感慨,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将来历
史不知怎样演变。我们推翻清朝,成立民国,实行过阳历年以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
传说是湖南的名士叶德辉写的,这副对联说:“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讲文化,牵涉到这些地方要注意,表面上看起
来好像都是不
相干的地方,但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也是国家大事最重要的地方。这副对联代表了
这个时代,“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就看过年这件事,我们这个时代,几十年来
没协调、合作,老百姓内心对这政策始终不能适应配合。不要说民心—— 老百姓心理,
关起门来讲,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些老古董,凭良心想一想,自己喜欢过阳历年还是阴历
年?老实说,都喜欢过阴历年。可是我们偏偏过两个年,加上现代过圣诞节的风气,等
于过三个年,内心自己在过阴历年,外在偏偏过一个阳历年,
这就代表这个时代,“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搞历史文化,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
还有,到了夏天,为什么要把时钟拨快一个小时呢?只要规定一下,夏天到了,提
前一个小时办公,早一个小时下班,早一小时熄灯,很简单的事嘛。可是却像小孩子一
样,在钟面上拨快一个小时,就算对了,这是很奇怪的事。此风乃是美国来的。再研究
美国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一个工厂的小孩子开始拨着玩,后来工人看到跟着起哄。美
国文化没有深厚的基础,是喜欢闹着玩的;结果美国玩,我们跟着当正经办了。说是为
了日光节约,实行夏令时间办公,原来八点上班,十二点下班,改为七点上班,十一点
下班,不就成了吗?其实这些是小事情,但问题却很大,往往很多大事,即是因为小的
地方没注意到,而使事情变得不成话。等于一栋房子,看见一个小洞,最初以为不重要
,慢慢的,整栋房子,垮就垮在这个小洞上。
这里讲“行夏之时”,现在我们究竟采用哪个历法还是一个问题。如孔子的诞辰,
订为阳历年的九月二十八日等等,究竟对不对?通不通?都是问题。如果讲中国文化,
除非中国不强盛,永远如此,我们没有话讲。如果中国强盛起来,非把它变过来不可。
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自尊观念,这是一个文化问题。拿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历史来
比较,中国的文化的确具有世界性的标准。可是现在外国人把它抛弃了,不去说他,我
们自己绝对不能抛弃,千万要注意,不可自造悲剧。所以我们今天谈到对自己国家文化
的认识,怎样去复兴文化,非常感慨,问题很多,也很 难。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民
族,为下一代,都要注意了解这些问题,还是要多读书。这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累积
起来的智慧结晶。
孔子主张要“行夏之时”,在孔子的研究,夏历对中国这个民族,这个土地空间上
,是最合理的历法。合理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很深了,要研究天文学和《易经》的阴
阳学。譬如《易经》里的八卦,就是说明这个世界上时空的学问,包括了天文、地理、
人事。有一个学生,到澳洲去做事,带了一个中国罗盘去。到了澳洲,他写信来问,这
个中国文化的东西,到了南半球该怎么用?我考虑了以后,告诉他反过来用。结果来信
说,反过来用非常对。而我本身没去过南半球亲身经历,后来
再考虑,认为地球像西瓜一样是圆的,虽然在南半球,南北的方向还是和中国的一样,
所以写信要他在国内一样用。他回信说,根据实地经验还是反过来用对。现在这个问题
,暂时搁在这里,没有作最后的决定,不过我的结论,应该两个方向都可以运用,看怎
样用而已。这以后有机会研究《易经》的时候再讲。以上主要在说明我们的历法是自夏
朝来的,自夏禹以后一直到现在。夏历为什么又叫阴历呢?因为每月的十五日,以月亮
自东方出来时是圆的那一天作标准,月亮名太阴,所以叫阴历。那么我们的历法,照不
照太阳历?事实上我们一样,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个候一节。一年十二个月,
七十二个候,二十四个气节。什么气节种什么农作物,是呆定的,这是用太阳历法的规
律。民间最普通的算命、看风水、选日子等等,也都是用太阳历的法则。换句话说,我
们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用阴阳合历。所以说,几千年前,我们的天文水准,就已经进步
得很高了。但是这六七十年来,我们的大学里有过天文系没有,过去中大有过天文系。
现在这么多大学没有一个天文系,在
教育文化上讲起来是非常遗憾的。过去有个高平子先生,还可以将西方的天文学与 中国
的天文学配合起来讲,所以当时我告诉学生们赶快跟他学,再不跟他学,要绝传了。无
奈这些学生不成器,学了几次以后,没有这个科学头脑,没有学下去,前几年高先生也
过世了。我实在担心中国文化会断绝。现在不要说没有天文系,有了天文系,又有谁能
够真正懂得中国自己的天文?中国天文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这都是讲起文化来,很悲哀
、很可怜的事情。我常说,国家民族的文化如果断绝了,将会永无翻身的日子。
时空问题
上面是孔子“行夏之时”这句话引发起来,对自己文化的感慨。孔子告诉颜回,第
一要行夏朝的历法,第二要乘殷之辂。这是说,过去交通并不发达,到了殷商的时候,
交通慢慢发达。乘殷商之辂,就是要发展交通的意思。
讲到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的交通发展史,又要讲到《易经》了。不但中国,人类文
化开始,一条江,一座山,就阻碍了交通。慢慢发明用木头渡过江,江的阻碍没有了;
后来几千年发展下来,海洋的阻碍没有了;到了航空事业发达以后,空间阻碍没有了。
现在接下来,几十年以后,太空问题来了,外太空的问题来了。我们自己这个国家民族
,一方面讲科学,一方面我们对外太空的东西,还没有基础。将来外太空的政治问题,
又是大问题。这就看见人类的悲哀,问题由小而大:由山川的阻碍,变成海洋的阻碍;
海洋的阻碍克服了,有空间的阻碍;由空间的阻碍,外太空星际问题来了。这一方面的
知识,我们还没有。最近一个学生送来几本太空问题的书,认为的确有外太空的世界,
有人类、有生命,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在世界科学领域,又是一派,是主张地球中心
还有人类。其实,这些上天入地的杂学,中国古人早就讨论过了,只是大家少研究而已
。现在孔子就讲,时间问题,天文用夏的历法;空间问题,交通发展,要用殷商的车子
;衣冠文物的完成,用周朝人文的文化;音乐则水准更高了,用虞舜时代的乐风最好了
,对于当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要遏止,要远小人。用计谋、用手段的人多了,国
家社会就很危险。
这一段孔子的思想,很合于时代,而且包容万象,并不限制于那一点。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政治精神,后来并不一定要效法古人。古人某一地区,某一时代的精华拿来
,用这些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大文化中新时代的文化的系统。假如孔子生在今日,也许
说,采用欧洲人的民主精神,用中国人的人治制度,如何、如何,又是一套了。由此一
点,可以说文化是集中人类文化思想的大成,要取其所长,舍其所短。为邦的道理,就
是如此,不是呆板的。这一段有一个精神,就是孔子对于为政,并不是墨守成规,不是
落伍保守,而是注意文化历史的发展,采用每个时代的精华而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呢?
我们这就要回转来读读自己的历史,(但不是大专高中的课本,那只是认识了一点
点历史,至少要读《纲鉴易知录》。这本书现在大学里拿来研究,我们感觉是一个笑话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是十二三岁时就读了。老实说这些都还只是中国史的大纲而已,
所以大家可以买一本来当小说看,一天只要读三页,三四年下来,就有用处。)懂了历
史,在担当重要大事的时候,就受用无穷。看了这些书,就知道每一个时代,都是根据
前朝的演变发展而来的。其实国父的三民主义,也是根据历
史演变而来的思想,这是大家很清楚的。因此,下面接着两句就是: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的编排,把这两句话摆在这里,正好作本文的小结论。从事政治、个人作
人,都要以这两句话作根据,随时随地要有深虑远见,不要眼光短视,否则很快就会有
忧患到来。小而言之,个人是如此,大而言之,国家的前途也是如此。
英雄无奈是多情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句话在上论中已经提到过,这里又再提
到。这是说明什么呢?过去都说,孔子讲这句话,是为了卫君而感慨的,因为卫灵公这
个了不起的人,迷于一个美丽的妃子南子,所以他虽然尊重孔子,而不能接受孔子的意
见。因此孔子对他感慨:“算了吧!我没有看到世界上有人,好德如好色一样!”这个
话,如果我们到后面连起来讨论,发挥起来,会有很多很多历史上的典故,可古今中外
所有的政治,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治!大体上都是从政的人,自己搞坏了事业,因此连带拖累了女人,背上“祸水”
的坏名。例如清代诗人吴梅村的名作《圆圆曲》,有关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名句,如“妻
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真是话里
有话,说明女人不一定就是祸水,恐怕男人自成险山。我们仔细看孔子这一节话,他并
没有说女色不好,只是人们没有把好德的心思摆正,像好色那样专心一致追求到底而已
。他也不过借题发挥聊当牢骚而已,他老人家何尝不懂,人世间就是这么回事,但是不
要走偏路啊,了解之后既不必因此而愤慨,也不必要去学坏。
上面这个“色”字的意义,在上论中已经分析得很清楚,现在不再重复。简单的说
,人类追求真理学问的决心,永远是比不上对物欲的倾好。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大家最熟悉的人——鲁男子柳下惠——他姓展,名获,字禽,食邑于柳下,谥号惠
,是鲁国的大夫。其实像柳下惠这样坐怀不乱的人,世界上也多的是,不过古人取其贤
者为标榜。有唱反调的,像年轻人说,什么柳下惠?那只是性无能!或者说,那是阴阳
人,没有开刀。这类怪论可多啦!柳下惠的见色不动心,还只是他私德的一面,他真的
好处是侠义,是一个济困扶危的人。孔子这里是在骂臧文仲,就是上论中提到,那个养
玳瑁的鲁国大夫,说他是个不称职的人,“窃位”就是俗语说“占住毛坑不拉屎”的人
,在高官大位上,不晓得提拔青年,也不晓得提拔贤人,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而没
有起用他。
关于古人如何培养后进的事,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现在再说宋代二王——王旦、
王曾的事迹作为参考。宋真宗时代,寇准与王旦同过事,但寇准常在真宗面前攻击王旦
,结果,都受王旦的包涵。后来寇准罢相,转托别人求王旦,想要“使相”的位置。王
旦大为惊愕说:国家将相的位置,哪里可以随便要求?我不接受私人的请托。因此寇准
对王旦不满意。不久之后,寇准又发表中枢要职,内阁大员,叩见真宗的时候说:“非
陛下知臣,安能至此。”真宗告诉他,他的职位,都是出于王
旦的极力保荐。寇准才知道个中实情,非常惭愧。真宗也常说:“王旦善处大事,真宰
相也”。
王曾,比王旦是后进,但到宋仁宗时期,他也担任首辅的职位了。有一度在王旦休
假期间,王曾因政见不合,被罢官了。王旦知道了便说:“王君介然,他日德望勋业甚
大,顾予不得见尔。”后来王曾在中央政府执政,平常很少说话,也不轻易说笑,任何
人不敢向他私下求事。他提拔别人,也不使人知道。那时候,范仲淹还是后举新进的人
物。有一次范仲淹对他说:“明扬大类,宰相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尔。”就是说公
开提拔起的人才,这是首相的当然责任。你什么都很好,只是不肯说明提拔了些什么人
,未免有点欠缺。王曾便对他说:“恩欲归己,怨将谁归耶?”这是说:若是使受提拔
的人,私底下对我都是感恩图报,那么,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人们的怨恨,又叫谁去承
担呢!所谓国家大臣,不能只接受别人的歌功颂德,同时也有藏垢纳污的容量容德才行
。只要多读历史,便可懂得其中的道理。我们有时处理一件事情,不需要考虑,历史上
前人的经验,已经早有这些事例了, 读书的好处就在此。
--
生命的痛苦在于,它思考着,却发现自身只是一株芦苇;
生命的幸福在于,它只是一株芦苇,然而却能够思考着.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