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jy (超人),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生死场(萧红)序言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Sep  1 00:32:10 2000), 转信

生死场
                                      序言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
人的
因为逃走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著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

路,居人却很安闲。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一个这么不同的世界,我们又怎么
会想
到哈尔滨。
    这本稿子的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闸北,周围又复熙熙攘攘的
时候
了,但却看见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
于人
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
作者
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
和功
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

年,结果是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
和死
的挣扎,恐怕也确是大背“训政”之道的。今年五月,只为了《略谈皇帝》这一篇文章
,这
一个气焰万丈的委员会就忽然烟消火灭,便是“以身作则”的实地大教训。
    奴隶社以汗血换来的几文钱,想为这本书出版,却又在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的
半年
之后了,还要我写几句序。然而这几天,却又谣言蜂起,闸北的熙熙攘攘的居民,又在
抱头
鼠窜了,路上是络绎不绝的行李车和人,路旁是黄白两色的外人,含笑在赏鉴这礼让之
邦的
盛况。自以为居于安全地带的报馆的报纸,则称这些逃命者为“庸人”或“愚民”。我
却以
为他们也许是聪明的,至少,是已经凭著经验,知道了煌煌的官样文章之不可信。他们
还有
些记性。
    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夜里,我在灯下再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
一般
寂静,听惯的邻人的谈话声没有了,食物的叫卖声也没有了,不过偶有远远的几声犬吠
。想
起来,英法租界当不是这情形,哈尔滨也不是这情形;我和那里的居人,彼此都怀著不
同的
心情,住在不同的世界。然而我的心现在却好象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写了以上
那些
字。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是扰乱了读者的心呢?那么,我们还决不是奴才。

    不过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
坚强
和挣扎的力气。
 
--
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