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ale (旅途),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14-2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Apr 19 13:51:56 2001), 转信

他自己横是也懊悔了,这一向倒霉瞌盹地蹲在家里,外头的女人都断掉了,我常看见他

对着大小姐的照片淌眼泪。"
    一说到鸿才,曼桢就露出不耐烦的神气,仿佛已经在后门口站得太久了。阿宝究竟
还知
趣,就没有再往下说,转过口来问道:"二小姐现在住在这儿?"曼桢只含糊地应了一声
,就
转问她:"你到这儿来是不是来上工的?"阿宝笑道:"是呀,不过我看他们这儿人又多,

钱也不大,我不想做。我托托二小姐好吧,二小姐有什么朋友要用人,就来喊我,我就
在对
过的荐头店里。"曼桢也随口答应着。
    随即有一刹那的沉默。曼桢很希望她再多说一点关于那孩子的事情,说他长得有多

了,怎样顽皮--一个孩子可以制造出许多"轶闻"和"佳话",为女佣们所乐道的。曼桢也
很想
知道,他说话是什么地方的口音?他身体还结实吗?脾气好不好?阿宝不说,曼桢却也
不愿
意问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羞于启齿。
    阿宝笑道:"那我走了,二小姐。"她走了,曼桢就也进去了。
    阿宝说祝家现在住在大安里,曼桢常常走过那里的。她每天乘电车,从她家里走到
电车
站有不少路,这大安里就是必经之地。现在她走到这里总是换到马路对面走着,很担心
也许
会碰见鸿才,虽然不怕他纠缠不清,究竟讨厌。
    这一天,她下班回来,有两个放学回来的小学生走在她前面。她近来看见任何小孩
就要
猜测他们的年龄,同时计算着自己的孩子的岁数,想着那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高了。这
两个
小孩当然比她的孩子大好些,总有七八岁光景,一律在棉袍上罩着新蓝布罩袍,穿得胖
墩墩
的。两人像操兵似的并排走着,齐齐地举起手里的算盘,有节奏地一举一举,使那算盘
珠子
发出"*E!*E!"的巨响,作为助威的军乐。有时候又把算盘扛在肩上代表枪支。
    曼桢在他们后面,偶尔听见他们谈话的片断,他们的谈话却是太没有志气了,一个
孩子
说:"马正林的爸爸开面包店的,所以马正林天天有小面包吃。"言下不胜艳羡的样子。

    他们忽然穿过马路,向大安里里面走去。曼桢不禁震了一震,虽然也知道这决不是
她的
小孩,而且这一个弄堂里面的孩子也多得很,但是她不由自主地就跟在他们后面过了马
路,
走进这弄堂。她的脚步究竟有些迟疑,所以等她走进去,那两个孩子早已失踪了。
    那是春二三月天气,一个凝冷的灰色的下午。春天常常是这样的,还没有嗅到春的

息,先觉得一切东西都发出气味来,人身上除了冷飕飕之外又有点痒梭梭的,觉得肮脏
。虽
然没下雨,弄堂里地下也是湿粘粘的。走进去,两旁都是石库门房子,正中停着个臭豆
腐干
担子,挑担子的人叉着腰站在稍远的地方,拖长了声音吆喝着。有一个小女孩在那担子
上买
了一串臭豆腐干,自己动手在那里抹辣酱。好像是鸿才前妻的女儿招弟。曼桢也没来得
及向
她细看,眼光就被她旁边的一个男孩子吸引了去。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和招弟分明是

弟,两人穿着同样的紫花布棉袍,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他们脚上还穿着老棉鞋,可是光
着脚
没穿袜子,那红赤赤的脚踝衬着那旧黑布棉鞋,看上去使人有一种奇异的凄惨的感觉。
那男
孩子头发长长的,一直覆到眉心上,脸上虽然脏,仿佛很俊秀似的。
    曼桢心慌意乱地也没有来得及细看,却又把眼光回到招弟身上,想仔细认一认她到
底是
不是招弟。虽然只见过一面,而且是在好几年前,曼桢倒记得很清楚。照理一个小孩是
改变
得最快的,这面黄肌瘦的小姑娘却始终是那副模样,甚至于一点也没有长高--其实当然
并不
是没有长高,她的太短的袍子就是一个证据。
    那招弟站在豆腐干担子旁边,从小瓦罐里挑出辣酱来抹在臭豆腐干上。大概因为辣
酱是
不要钱的,所以大量地抹上去,就像在面包上涂果子酱似的,把整块的豆腐干涂得鲜红

    挑担子的人看了她一眼,仿佛想说话了,结果也没说。招弟一共买了三块,穿在一
根稻
草上,拎在手里吃着。她弟弟也想吃,他踮着脚,两只手扑在她身上,仰着脸咬了一口
。曼
桢心里想这一口吃下去,一定辣得眼泪出,喉咙也要烫坏了。
    她不觉替他捏一把汗,谁知他竟面不改色地吞了下去,而且吃了还要吃,依旧踮着
脚尖
把嘴凑上去,招弟也很友爱似的,自己咬一口,又让他咬一口。曼桢看着她那孩子的傻
相,
不由得要笑,但是一面笑着,眼眶里的泪水已经滴下来了。
    她急忙别过身去,转了个弯走到支弄里去,一面走一面抬起手背来擦眼泪,忽然听
见背
后一阵脚步声,一回头,却是招弟,向这边拍哒拍哒追了过来,她那棉鞋越穿越大,踏
在那
潮湿的水门汀上,一吸一吸,发出唧唧的响声。曼桢想道:"糟了,她一定是认识我。我

以为她那时候小,只看见过我一面,一定不记得了。"曼桢只得扭过头去假装寻找门牌,

路走过去,从眼角里看看那招弟,招弟却在一家人家的门首站定了,这家人家想必新近
做过
佛事,门框上贴的黄纸条子刚撕掉一半,现在又在天井里焚化纸钱,火光熊熊。招弟一
面看
他们烧锡箔,一面吃她的臭豆腐干,似乎对曼桢并不注意。曼桢方才放下心来,便从容
地往
回走,走了出去。
    那男孩身边现在多了一个女佣,那女佣约有四十来岁年纪,一脸横肉,两只蝌蚪式
的乌
黑的小眼睛,她端了一只长凳坐在后门口摘菜,曼桢心里想这一定就是阿宝所说的那个

妈,招弟就是看见她出来了,所以逃到支弄里去,大概要躲在那里把豆腐干吃完了再回
来。
    曼桢缓缓地从他们面前走过。那孩子看见她,也不知道是喜欢她的脸还是喜欢她的

裳,他忽然喊了一声"阿姨!"
    曼桢回过头来向他笑了一笑,他竟"阿姨!阿姨!"地一连串喊下去了。那女佣便嘟
囔了
一句:"叫你喊的时候倒不喊,不叫你喊的时候倒喊个不停!"
    曼桢走出那个弄堂,一连走过十几家店面,一颗心还是突突地跳着。走过一家店铺
的橱
窗,她向橱窗里的影子微笑。
    倒看不出来,她有什么地方使一个小孩一看见她就对她发生好感,"阿姨!阿姨!"
地喊
着。她耳边一直听见那孩子的声音。她又仔细回想他的面貌,上次她姊姊把他带来给她
看,
那时候他还不会走路吧,满床爬着,像一个可爱的小动物,现在却已经是一个有个性的
"人
物"了。
    这次总算运气,一走进去就看见了他。以后可不能再去了。多看见了也无益,徒然
伤心
罢了。倒是她母亲那里,她想着她姊姊现在死了,鸿才也未见得有这个闲钱津贴她母亲
,曼
桢便汇了一笔钱去,但是没有写她自己的地址,因为她仍旧不愿意她母亲来找她。
    转瞬已经到了夏天,她母亲上次说大弟弟今年夏天毕业,他毕了业就可以出去挣钱
了,
但是曼桢总觉得他刚出去做事,要他独立支持这样一份人家,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她又
给他
们寄了一笔钱去。她把她这两年的一些积蓄陆续都贴给他们了。
    这一天天气非常闷热,傍晚忽然下起大雨来,二房东的女佣奔到晒台上去抢救她晾
出去
的衣裳。楼底下有人揿铃,揿了半天没有人开门,曼桢只得跑下楼去,一开门,见是一
个陌
生的少妇。那少妇先有点采促地向曼桢微笑道:"我借打一个电话,便当吗?我就住在九

里,就在对过。"
    外面哗哗地下着雨,曼桢便请她进来等着,笑道:"我去喊郭太太。"喊了几声没人
应,
那女佣抱着一卷衣裳下楼来说:太太不在家。簿子来查号码,曼桢替她把电灯开了,在
灯光
下看见那少妇虽然披着斗篷式的雨衣,依旧可以看出她是怀着孕的。她的头发是直的,
养得
长长的撸在耳后,看上去不像一个上海女人,然而也没有小城市的气息。容貌生得很娟
秀,
稍有点扁平的鹅蛋脸。她费了很多的时候查电话簿,似乎有些抱歉,不时地抬起头来向
曼桢
微笑着,搭讪着问曼桢贵姓,说她自己姓张。又问曼桢是什么地方人,曼桢说是安徽人
。她
却立刻注意起来,笑道:"顾小姐是安徽人?
    安徽什么地方?"曼桢道:"六安。"那少妇笑道:"咦,我新近刚从六安来的。"曼桢

道:"张太太也是六安人吗?倒没有六安口音。"那少妇道:"我是上海人呀,我一直就住

这里。是我们张先生,他是六安人。"曼桢忖了一忖,便道:哦。六安有一个张慕瑾医生

不知道张太太可认识吗?声笑道:"慕瑾就是他呀。"曼桢笑道:"那真巧极了,我们是亲

呀。"那少妇哟了一声,笑道:那真巧,慕瑾这回也来了,顾小姐几时到我们那儿玩去,

现在住在我母亲家。
    她拨了号码,曼桢就走开了,到后面去转了一转,等她的电话打完了,再回到这里
来送
她出去。本来要留她坐一会等雨下小些再走,但是她说她还有事,今天有个亲戚请他们

饭,刚才她就为这个事打电话找慕瑾,叫他直接到馆子里去。
    她走后,曼桢回到楼上她自己的房间里,听那雨声紧一阵慢一阵,不像要停的样子
。她
心里想慕瑾要是知道她住在这里,过两天他一定会来看她的。她倒有点怕看见他,因为
一看
见他就要想起别后这几年来她的经历,那噩梦似的一段时间,和她过去的二十来年的生
活完
全不发生联系,和慕瑾所认识的她也毫不相干。她非常需要把这些事情痛痛快快地和他
说一
说,要不然,那好像是永远隐藏在她心底里的一个恐怖的世界。
    这样想着的时候,立刻往事如潮,她知道今天晚上一定要睡不着觉了。那天天气又
热,
下着雨又没法开窗子,她躺在床上,不停地扇着扇子,反而扇出一身汗来。已经快十点

了,忽然听见门铃响,睡在厨房里的女佣睡得糊里糊涂的,瓮声瓮气地问:"谁呀?--啊
?-
-啊?找谁?"曼桢忽然灵机一动,猜着一定是慕瑾来了,她急忙从床上爬起来,捻开电
灯,
手忙脚乱地穿上衣裳,便跑下楼去。那女佣因为是晚上,不认识的人不敢轻易放他进来
,那
人穿着雨衣站在后门口,正拿着手帕擦脸,头发上亮晶晶地流下水珠来,灯光正照在他
脸上
--是慕瑾。
    他向曼桢点头笑道:"我刚回来。听见说你住在这儿。"曼桢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看

他,马上觉得万种辛酸都涌上心头,幸而她站的地方是背着灯,人家看不见她眼睛里的

光。
    她立刻别过身去引路上楼,好在她总是走在前面,依旧没有人看见她的脸。进了房
,她
又抢着把床上盖上一幅被单,趁着这背身去铺床的时候,终于把眼泪忍回去了。
    慕瑾走进房来,四面看看,便道:"你怎么一个人住在这儿?老太太她们都好吧?"
曼桢
只得先含糊地答了一句:"她们现在搬到苏州去住了。"慕瑾似乎很诧异,曼桢本来可以
趁此
就提起她预备告诉他的那些事情,她看见慕瑾这样热心,一听见说她住在这里,连夜就
冒雨
来看她,可见他对她的友情是始终如一的,她更加决定了要把一切都告诉他。但是有一
种难
于出口的话,反而倒是对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可以倾心吐胆地诉说。上次她在医院里,把
她的
身世告诉金芳,就不像现在对慕瑾这样感觉到难以启齿。
    她便换了个话题,笑道:"真巧了,刚才会碰见你太太。
    你们几时到上海来的?"慕瑾道:"我们来了也没有几天。是因为她需要开刀,我们
那边
的医院没有好的设备,所以到上海来的。"曼桢也没有细问他太太需要开刀的原因,猜着

是因为生产的缘故,大概预先知道将要难产。慕瑾又道:"她明天就要住到医院里去了,

在这儿是她母亲家里。"
    他坐下来,身上的雨衣湿淋淋的,也没有脱下来。当然他是不预备久坐的,因为时
间太
晚了。曼桢倒了一杯开水搁在他面前,笑道:"你们今天有应酬吧?"慕瑾笑道:"是的,

锦江吃饭,现在刚散,她们回去了,我就直接到这儿来了。"
    慕瑾大概喝了点酒,脸上红红的,在室内穿着雨衣,也特别觉得闷热,他把桌上一
张报
纸拿起来当扇子扇着。曼桢递了一把芭蕉扇给他,又把窗子开了半扇。一推开窗户,就
看见
对过一排房屋黑沉沉的,差不多全都熄了灯,慕瑾岳家的人想必都已经睡觉了。慕瑾倘
若在
这里耽搁得太久了,他的太太虽然不会多心,太太娘家的人倒说不定要说闲话的。曼桢
便想
着,以后反正总还要见面的,她想告诉他的那些话还是过天再跟他说吧。但是慕瑾自从
踏进
她这间房间,就觉得很奇怪,怎么曼桢现在弄得这样孑然一身,家里人搬到内地去住,
或许
是为了节省开销,沈世钧又到哪里去了呢?怎么他们到现在还没有结婚?
    慕瑾忍不住问道:"沈世钧还常看见吧?"曼桢微笑道:好久不看见了。他好几年前
就回
家去了,他家在南京。会,又说了一声:"后来听说他结婚了。"慕瑾听了,也觉得无话

说。
    在他们的沉默中,忽然听见一阵瑟瑟的响声,是雨点斜扑进来打在书本上,桌上有
几本
书,全打湿了。慕瑾笑道:你这窗子还是不能开。道:"随它去吧,这上头有灰,把你的

绢子弄脏了。"但是慕瑾仍旧很珍惜地把那些书一本本都擦干了,因为他想起从前住在曼

家里的时候,晚上被隔壁的无线电吵得睡不着觉,她怎样借书给他看。--那时候要不是
因为
沈世钧,他们现在的情形也许很两样吧?
    他急于要打断自己的思潮,立刻开口说话了,谈起他的近况。他说他在六安虽然是
个土
生土长的人,当地的官绅始终认为他这人的行径有些可疑,在这种小地方办医院,根本
没有
钱可赚的,使人疑心他一定是有什么作用。他说:"其实我这人最最脑筋简单了,我自己

道能力也有限,就只想在极小的范围内做一点有益的事情。但是这个话说出去,谁也不
能相
信。所以我跟他们这些人也很少来往。蓉珍刚去的时候,这种孤独的生活她也有点过不
惯,
觉得闷得慌,后来她就学看护,也在医院里帮忙,有了事情做也就不寂寞了。"蓉珍想必

他太太的名字。曼桢又问起他们医院里的情形,慕瑾说地方上驻的兵常常去骚扰生事,
而且
三天两天地闹着要打针。曼桢道:"他们要打什么针?"慕瑾顿了顿,方才苦笑道:"六零

针呀。--所以有这样的政府就有这样的军队。"
    说着,他不由得叹了口气,又道:"像我是对政治最不感兴趣的,可是政治不清明,

直就没法子安心工作。"
    他自己觉得谈的时间太长了,突然站起身来笑道:"走了!"曼桢因为时候也是不早
了,
也就没有留他。她送他下楼,在楼梯上慕瑾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问道:"上次我在这儿

好像听见说你姊姊病了。她现在可好了?"曼桢低声道:"她死了呀。就是不久以前的事
。"
慕瑾惘然道:"那次我听见说她是肠结核,是不是就是那毛病?"曼桢道:"哦,那一次-
-那
一次并没有那么严重。"那次就是她姊姊假装命在旦夕,做成了圈套陷害她。曼桢顿了一

顿,便又谈笑着说道:"她死我都没去--这两年里头发生的事情多了,等你几时有空我讲

你听。"慕瑾不由得站住了脚,向她注视了一下,仿佛很愿意马上听她说出来,但是他看

她脸上突然显得非常疲倦似的,他也就没有说什么,依旧转身下楼。她一直送到后门口

    她回到楼上来,她房间里唯一的一张沙发椅,慕瑾刚才坐在这上面的,椅子上有几
块湿
印子,是他雨衣上的水痕染上去的。曼桢望着那水渍发了一会呆,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惆
怅。
    今天这雨是突然之间下起来的,慕瑾出去的时候未见得带着雨衣,一定是他太太给
他把
雨衣带到饭馆子里去的。他们当然是感情非常好,这在慕瑾说话的口吻中也可以听得出
来。
    那么世钧呢,他的婚后生活是不是也一样的美满?许久没有想起他来了。她自己以
为她
的痛苦久已钝化了。但是那痛苦似乎是她身体里面唯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永远是新鲜
强烈
的,一发作起来就不给她片刻的休息。
    她把慕瑾的那杯茶倒在痰盂里,自己另外倒上一杯。不知道怎么一来,热水瓶里的
开水
一冲冲出来,全倒在她脚面上,她也木木的,不大觉得,仿佛脚背上被一只铁锤打了一
下,
但是并不大痛。
    那天晚上的雨一直下到天明才住,曼桢也直到天明才睡着。刚睡了没有一会,忽然
有人
推醒了她,好像还是在医院里的时候,天一亮,看护就把孩子送来喂奶。她迷迷糊糊地
抱着
孩子,心中悲喜交集,仿佛那孩子已经是失而复得的了。
    但是她忽然发现那孩子浑身冰冷--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的,都已经僵硬了。她更紧地
抱住
了他,把他的脸揿没在她胸前,唯恐被人家发觉这是一个死孩子。然而已经被发觉了。
那满
脸横肉的周妈走过来就把他夺了过去,用芦席一卷,挟着就走。那死掉的孩子却在芦席
卷里
挣扎着,叫喊起来:"阿姨!
    阿姨!"那孩子越喊越响,曼桢一身冷汗,醒了过来,窗外已经是一片雪白的晨光。

    曼桢觉得她这梦做得非常奇怪。她不知道她是因为想起过去的事情,想到世钧,心
里空
虚得难过,所以更加渴念着她的孩子,就把一些片断的印象凑成了这样一个梦。
    她再也睡不着了,就起来了。今天她一切都提早,等她走出大门的时候,还不到七
点,
离她办公的时候还有两个钟头呢。她在马路上慢慢地走着,忽然决定要去看看她那孩子

    其实,与其说是"决定",不如说是她忽然发现了她一直有这意念。所以出来得特别
早,
恐怕也是为了这个缘故。
    快到大安里了。远远地看见那弄堂里走出一行人来,两个杠夫抬着一个小棺材,后
面跟
着一个女佣--不就是那周妈吗!曼桢突然眼前一黑,她身体已经靠在墙上了,两条腿站
都站
不住。她极力镇定着,再向那边望过去。那周妈一只手举着把大芭蕉扇,遮住头上的阳
光,
嘴里一动一动的,大概刚吃过早饭,在那里吮舐着牙齿。这一幅画面在曼桢眼中看来,
显得
特别清晰,她心里却有点迷迷糊糊的。她觉得她又走入噩梦中了。
    那棺材在她面前经过。她想走上去向那周妈打听一声,死的是什么人,但是那周妈
又不
认识她是谁。她这一踌躇之间,他们倒已经去远了。她一转念,竟毫不犹豫地走进大安
里,
她记得祝家是一进门第四家,她径自去揿铃,就有一个女佣来开门,这女佣却是一个旧
人,
姓张。这张妈见是曼桢,不由得呆了一呆,叫了声"二小姐"。曼桢也不和她多说,只道
:孩
子怎么样了?脚踏实地了,但是就像电梯降落得太快,反而觉得一阵眩晕。她扶着门框
站了
一会,便直截地举步往里走,说道:"他在哪儿?我去看看。"那张妈还以为曼桢一定是
从别
处听见说孩子病了,所以前来探看,便在前面引路,这是个一楼一底的石库门房子,从
后门
进去的,穿过灶披间,来到客堂里。客堂间前面一排门都钉死了,房间里暗沉沉的,靠
里放
着一张大床,孩子就睡在那张床上。曼桢见他脸上通红,似睡非睡的,伸手在他额上摸

摸,热得烫手。刚才张妈说他"今天好些了",那原来是她们的一种照例的应酬话。曼桢
低声
道:"请医生看过没有?"张妈道:"请的。医生讲是他姊姊过的,叫两人不要在一个房间

里。"曼桢道:"哦,是传染病。你可知道是什么病?"张妈道:"叫什么猩红热。招弟后
来看
着真难受--可怜,昨天晚上就死了呀。"
    曼桢方才明白过来,刚才她看见的就是招弟的棺材。
    她仔细看那孩子脸上,倒没有红色的斑点。不过猩红热听说也有时候皮肤上并不出
现红
斑。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不到一分钟就换一个姿势,怎样睡也不舒服。曼桢握住他的手
,他
的手又干又热,更觉得她自己的手冷得像冰一样。
    张妈送茶进来,曼桢道:"你可知道,医生今天还来不来?"
    张妈道:"没听见说。老爷今天一早就出去了。"曼桢听了,不禁咬了咬牙,她真恨
这鸿
才,又要霸住孩子不肯放手,又不好好地当心他,她不能让她这孩子再跟招弟一样,糊
里糊
涂地送掉了一条命。她突然站起身来往外走,只匆匆地和张妈说了一声:"我一会儿还要

的。"她决定去把慕瑾请来,叫他看看到底是不是猩红热。她总有点怀疑祝家请的医生是

靠得住。
    这时候慕瑾大概还没有出门,时候还早。她跳上一部黄包车,赶回她自己的寓所,
走到
斜对过那家人家,一揿铃,慕瑾却已经在阳台上看见了她,她这里正在门口问佣人:"张

生可在家?"慕瑾已经走了出来,笑着让她进去。曼桢勉强笑道:"我不进去了。你现在
可有
事?"慕瑾见她神色不对,便说:"怎么了?你是不是病了?"曼桢道:"不是我病了,因
为姊
姊的小孩病得很厉害,恐怕是猩红热,我想请你去看看。"
    慕瑾道:"好,我立刻就去。"他进去穿上一件上装,拿了皮包,就和曼桢一同走出
来,
两人乘黄包车来到大安里。
    慕瑾曾经听说曼璐嫁得非常好,是她祖母告诉他的,说她怎样发财,造了房子在虹

路,想不到他们家现在却住着这样湫隘的房屋,他觉得很是意外。他以为他会看见曼璐
的丈
夫,但是屋主人并没有出现,只有一个女佣任招待之职。慕瑾一走进客堂就看见曼璐的

容,配了镜框迎面挂着。曼桢一直就没看见,她两次到这里来,都是心慌意乱的,全神
贯注
在孩子身上。
    那张大照片大概是曼璐故世前两年拍的,眼睛斜睨着,一只手托着腮,手上戴着一
只晶
光四射的大钻戒。慕瑾看到她那种不调和的媚态与老态,只觉得怆然。他不由得想起他
们最
后一次见面的时候。那次他也许是对她太冷酷了,后来想起来一直耿耿于心。
    是她的孩子,他当然也是很关切的。经他诊断,也说是猩红热。曼桢说:"要不要进

院?"医生是向来主张进医院的,但是慕瑾看看祝家这样子,仿佛手头很拮据,他不能不

他们打算打算,便道:"现在医院也挺贵的,在家里只要有人好好地看护,也是一样的。
"曼
桢本来想着,如果进医院的话,她去照料比较方便些,但是实际上她也出不起这个钱,
也不
能指望鸿才拿出来。不进医院也罢。她叫张妈把那一个医生的药方找出来给慕瑾看,慕
瑾也
认为这方子开得很对。
    慕瑾走的时候,曼桢一路送他出去,就在弄口的一爿药房里配了药带回来,顺便在
药房
里打了个电话到她做事的地方去,请了半天假。那孩子这时候清醒些了,只管目光灼灼
地望
着她。她一转背,他就悄悄地问:"张妈,这是什么人?"
    张妈顿了一顿,笑道:"这是啊--是二姨。"说时向曼桢偷眼望了望,仿佛不大确定
她愿
意她怎样回答。曼桢只管摇晃着药瓶,摇了一会,拿了只调羹走过来哄孩子吃药,道:
"赶
快吃,吃了就好了。"又问张妈:"他叫什么名字?"张妈道:叫荣宝。这孩子也可怜,太

活着的时候都宝贝的不得了,现在是周妈带他--到这里,便四面张望了一下,方才鬼鬼
祟祟
地说:"周妈没良心,老爷虽然也疼孩子,到底是男人家,有许多地方他也想不到--那死

招弟是常常挨她打的,这宝宝她虽然不敢明欺负他,暗地里也不少吃她的亏。二小姐你
不要
对别人讲呵,她要晓得我跟你说这些话,我这碗饭就吃不成了。阿宝就是因为跟她两个
人闹
翻了,所以给她戳走了。阿宝也不好,太太死了许多东西在她手里弄得不明不白,周妈
一点
也没拿着,所以气不服,就在老爷面前说坏话了。"
    这张妈把他们家那些是是非非全都搬出来告诉曼桢,分明以为曼桢这次到祝家来,
还不
是跟鸿才言归于好了,以后她就是这里的主妇了,趁这时候周妈出去了还没回来,应当
赶紧
告她一状。张妈这种看法使曼桢觉得非常不舒服,祝家的事情她实在不愿意过问,但是
一时
也没法子表明自己的立场。
    后门口忽然有人拍门,不知道可是鸿才回来了。虽然曼桢心里并不是一点准备也没
有,
终究不免有些惴惴不安,这里到底是他的家。张妈去开门,随即听见两个人在厨房里叽
叽喳
喳说了几句,然后就一先一后走进房来。原来是那周妈,把招弟的棺材送到义冢地去葬
了,
现在回来了。那周妈虽然没有见过曼桢,大概早就听说过有她这样一个人,也知道这荣
宝不
是他们太太亲生的。现在曼桢忽然出现了,周妈不免小心翼翼,"二小姐"长"二小姐"短
,在
旁边转来转去献殷勤,她那满脸杀气上再浓浓堆上满面笑容,却有点使人不寒而栗。曼
桢对
她只是淡淡的,心里想倒也不能得罪她,她还是可以把一口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那周
妈自
己心虚,深恐张妈要在曼桢跟前揭发她的罪行,她一向把那邋遢老太婆欺压惯了的,现
在却
把她当作老前辈似的尊敬起来,赶着她喊"张奶奶",拉她到厨房里去商量着添点什么菜
,款
待二小姐。
    曼桢却在那里提醒自己,她应当走了。拣要紧的事情嘱咐张妈两句,就走吧,宁可
下午
再来一次。正想着,荣宝却说话了,问道:"姊姊呢?"这是他第一次直接和曼桢说话,
说的
话却叫她无法答复。曼桢过了一会方才悄声说道:"姊姊睡着了。你别闹。"
    想起招弟的死,便有一阵寒冷袭上她的心头,一种原始的恐惧使她许愿似的对自己
说:
只要他好了,我永生永世也不离开他了。席子上面破了一个洞,他总是烦躁地用手去挖
它,
越挖越大。
    曼桢把他两只手都握住了,轻声道:"不要这样。"说着,她眼睛里却有一双泪珠"嗒
"地
一声掉在席子上。
    忽然听见鸿才的声音在后门口说话,一进门就问:"医生可来过了?"张妈道:"没来

二小姐来了。"鸿才听了,顿时寂然无语起来。半晌没有声息,曼桢知道他已经站在客堂

口,站了半天了。她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只是脸上的神情变得严冷了些。
    她不朝他看,但是他终于趔趄着走入她的视线内。他一副潦倒不堪的样子,看上去
似乎
脸也没洗,胡子也没剃,瘦削的脸上腻着一层黄黑色的油光,身上穿着一件白里泛黄的
旧绸
长衫,戴着一顶白里泛黄的旧草帽,帽子始终戴在头上没有脱下来。他搭讪着走到床前
在荣
宝额上摸了摸,喃喃地道:"今天可好一点?医生怎么还不来?"曼桢不语。鸿才咳嗽了

声,又道:"二妹,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我真着急,这两年不知怎么走的这种悖运,晦气

情全给我碰到了。招弟害病,没拿它当桩事情,等晓得不好,赶紧给她打针,钱也花了

少,可是已经太迟了。这孩子也就是给过上的,可不能再耽搁了,今天早上为了想筹一

钱,就跑了一早上。"说到这里,他叹了口冷气,又道:"真想不到落到今天这个日子!
"
    其实他投机失败,一半也是迷信帮夫运的缘故。虽然他一向不承认他的发迹是沾了
曼璐
的光,他心底里对于那句话却一直有三分相信。刚巧在曼璐去世的时候,他接连有两桩
事情
不顺手,心里便有些害怕。做投机本来是一种赌博,越是怕越是要输,所以终致一败涂
地。
而他就更加笃信帮夫之说了。
    周妈绞了一把热手巾送上来,给鸿才擦脸,他心不在焉地接过来,只管拿着擦手,
把一
双手擦了又擦。周妈走开了。
    半晌,他忽然迸出一句话来:"我现在想想,真对不起她。"他背过身去望着曼璐的

片,便把那毛巾揿在脸上擤鼻子。他分明是在那里流泪。
    阳光正照在曼璐的遗像上,镜框上的玻璃反射出一片白光,底下的照片一点也看不
见,
只看见那玻璃上的一层浮尘。
    曼桢呆呆地望着那照片,她姊姊是死了,她自己这几年来也心灰意冷,过去那一重
重纠
结不开的恩怨,似乎都化为烟尘了。
    鸿才又道:"想想真对不起她。那时候病得那样,我还给她气受,要不然她还许不会

呢。二妹,从前的事情都是我不好,你不要恨你姊姊了。"他这样自怨自艾,其实还是因

心疼钱的缘故,曼桢没想到这一点,见他这样引咎自责,便觉得他这人倒还不是完全没
有良
心。她究竟涉世未深,她不知道往往越是残暴的人越是怯懦,越是在得意的时候横行不
法的
人,越是禁不起一点挫折,立刻就矮了一截子,露出一副可怜的脸相。她对鸿才竟于憎
恨中
生出一丝怜悯,虽然还是不打算理他,却也不愿意使他过于难堪。
    鸿才向她脸上看了一眼,嗫嚅着说道:"二妹,你不看别的,看这小孩可怜,你在这

照应他几天,等他好了再回去。
    我到朋友家去住几天。"他唯恐她要拒绝似的,没等说完就走出房去,从口袋里掏出

叠钞票来,向张妈手里一塞,道:你待会交给二小姐,医生来了请她给付付。万一有什

事,打电话找我好了。"
    说罢,马上逃也似的匆匆走了。
    曼桢倒相信他这次大概说话算话,说不回来就不会回来。
    曼璐从前曾经一再地向她说,鸿才对她始终是非常敬爱,他总认为她是和任何女人
都两
样的,他只是一时神志不清做下犯罪的事情,也是因为爱的她太厉害的缘故。像这一类

话,在一个女人听来是很容易相信的,恐怕没有一个女人是例外。
    曼桢当时听了虽然没有什么反应,曼璐这些话终究并不是白说的。
    那天晚上她住在祝家没回去,守着孩子一夜也没睡。第二天早上她不能不照常去办
公,
下班后又回到祝家来,知道鸿才已经来过一次又走了。曼桢这时候便觉得心定了许多,
至少
她可以安心看护孩子的病,不必顾虑到鸿才了。她本来预备再请慕瑾来一趟,但是她忽
然想
起来,慕瑾这两天一定也很忙,不是说太太昨天就要进医院了吗,总在这两天就要动手

了。昨天她是急糊涂了,竟把这桩事情忘得干干净净。其实也可以不必再找慕瑾了,就
找原
来的医生继续看下去吧。
    慕瑾对那孩子的病,却有一种责任感,那一天晚上,他又到曼桢的寓所里去过一趟
,想
问问她那孩子可好些了。二房东告诉他:曼桢一直没有回来。慕瑾也知道他们另外有医
生在
那里诊治着,既然有曼桢在那里主持一切,想必决不会有什么差池的,就也把这桩事情
抛开
了。
    慕瑾在他丈人家寄居,他们的楼窗正对着曼桢的窗子,慕瑾常常不免要向那边看一
眼。
这样炎热的天气,那两扇窗户始终紧闭着,想必总是没有人在家。隔着玻璃窗,可以看
见里
面晒着两条毛巾,一条粉红色的搭在椅背上,一条白色的晒在绳子上,永远是这个位置
。那
黄烘烘的太阳从早晒到晚,两条毛巾一定要晒馊了。一连十几天晒下来,毛巾烤成僵硬
的两
片,颜色也淡了许多,曼桢一直住在祝家没有回来,慕瑾倒也并不觉得奇怪,想着她姊
姊死
了,丢下这样一个孩子没人照应,他父亲也许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也许他终日为衣食

走,分不开身来,曼桢向来是最热心,最肯负责的,孩子病了,她当然义不容辞地要去
代为
照料。
    但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慕瑾的太太施手术产下一个女孩之后,在医院里休养了一
个时
候,夫妇俩已经预备动身回六安去了,曼桢却还没有回来。慕瑾本来想到她姊夫家里去

趟,去和她道别,但是究竟是不大熟悉的人家,冒冒失失地跑去似乎不大好,因此一直
拖延
着,也没有去。
    这一天,他忽然在无意中看见曼桢那边开着一扇窗户,两条毛巾也换了一个位置,
仿佛
新洗过,又晾上了。他想着她一定是回来了。他马上走下楼去,到对门去找她。
    他来过两次,那二房东已经认识他了,便不加阻止,让他自己走上楼去。曼桢正在
那里
扫地擦桌子,她这些日子没回来,灰尘积得厚厚的。慕瑾带笑在那开着的房门上敲了两
下,
曼桢一抬头看见是他,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她脸上似乎有一层阴影掠过,她好像不愿意他
来似
的,但是慕瑾认为这大概是他的一种错觉。
    他走进去笑道:"好久不看见了。那小孩子好了没有?"曼桢笑道:"好了。我也没来

你道喜,你太太现在已经出院了吧?是一个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慕瑾笑道:"是女孩子
。蓉
珍已经出来一个礼拜了,我们明天就打算回去了。"曼桢嗳呀了一声道:"就要走啦?"她

抹布在椅子上擦了一把,让慕瑾坐下。慕瑾坐下来笑道:"明天就要走了,下次又不知什

时候才见得着,所以我今天无论如何要来看看你,跟你多谈谈。"他一定要在动身前再和

见一次面,也是因为她上次曾经表示过,她有许多话要告诉他,听她的口气仿佛有什么
隐痛
似的。但是这时候曼桢倒又懊悔她对他说过那样的话,她现在已经决定要嫁给鸿才了,
从前
那些事当然也不必提了。
    桌上已经擦得很干净了,她又还拿抹布在桌上无意识地揩来揩去。揩了半天,又去
伏在
窗口抖掉抹布上的灰。本来是一条破旧的粉红色包头纱巾,她拿它做了抹布。两只手拎
着它
在窗外抖灰,那红纱在夕阳与微风中懒洋洋地飘着。下午的天气非常好。
    慕瑾等候了一会,不见她开口,便笑道:"你上次不是说有好些事要告诉我么?"曼

道:"是的,不过我后来想想,又不想再提起那些事了。"慕瑾以为她是怕提起来徒然引
起伤
感,他顿了一顿,方道:"说说也许心里还痛快些。"曼桢依旧不作声。慕瑾沉默了一会
,又
道:"我这次来,是觉得你兴致不大好,跟从前很两样了。"他虽然说得这样轻描淡写,
说这
话的时候却是带着一种感慨的口吻。
    曼桢不觉打了个寒噤。他一看见她就看得出来她是迭经受了刺激,整个的人已经破
碎不
堪了。她一向以为她至少外貌还算镇静。她望着慕瑾微笑着说道:"你觉得我完全变了个

吧?"慕瑾迟疑了一下,方道:"外貌并没有改变,不过我总觉得--"从前他总认为她是最

朝气的,她的个性也有它的沉毅的一面,一门老幼都依赖着她生活,她好像还余勇可贾

的,保留着一种娴静的风度。这次见面,她却是那样神情萧索,而且有点恍恍惚惚的,
仅仅
是生活的压迫决不会使她变得这样厉害。他相信那还是因为沈世钧的缘故。中间不知道
出了
些什么变故,使他们不能有始有终。她既然不愿意说,慕瑾当然也不便去问她。
    他只能恳切地对她说:"我又不在此地,你明天常常给我写信好不好?说老实话,我

你现在这样,我倒是真有点不放心。"他越是这样关切,曼桢倒反而一阵心酸,再也止不

自己,顿时泪如雨下,慕瑾望着她,倒呆住了,半晌,方才微笑道:"都是我不好,不要

这些了。"曼桢忽然冲口而出地说:"不,我是要告诉你--"说到这里,又噎住了。
    她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看见慕瑾那样凝神听着,她忽然脑筋里一阵混乱,便又冲
口而
出地说道:"你看见的那个孩子不是姊姊的--"慕瑾愕然望着她,她把脸别了过去,脸上
却是
一种冷淡而强硬的神情。慕瑾想道:"那孩子难道是她的么,是她的私生子,交给她姊姊

养的?是沈世钧的孩子?
    还是别人的--世钧离开她就是为这个原因?"一连串的推想,都是使他无法相信的,

在这一刹那间在他脑子里掠过。
    曼桢却又断断续续地说起话来了,这次她是从慕瑾到她家里来送喜柬那一天说起,
就是
那一天,她陪着她母亲到她姊姊家去探病。在叙述中间,她总想为她姊姊留一些余地,
因为
慕瑾过去和曼璐的关系那样深,他对曼璐的那点残余的感情她不愿意加以破坏。况且她
姊姊
现在已经死了。但是她无论怎么样为曼璐开脱,她被禁闭在祝家一年之久,曼璐始终坐
视不
救。这总是实情。慕瑾简直觉得骇然。他不能够想象曼璐怎么能够参预这样卑鄙的阴谋
。曼
璐的丈夫他根本不认识,可能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人,但是曼璐--他想起他们十五六岁的
时候
刚见面的情景,还有他们初订婚的时候,还有后来,她为了家庭出去做舞女,和他诀别
的时
候。他所知道的她是那样一个纯良的人。就连他最后一次看见她,他觉得她好像变粗俗
了,
但那并不是她的过错,他相信她的本质还是好的。怎么她对她自己的妹妹竟是这样没有

心。
    曼桢继续说下去,说到她生产后好容易逃了出来,她母亲辗转访到她的下落,却又
劝她
回到祝家去。慕瑾觉得她母亲简直荒谬到极点,他气得也说不出话来。曼桢又说到她姊
姊后
来病重的时候亲自去求她,叫她为孩子的缘故嫁给鸿才,又被她拒绝了。她说到这里,
声调
不由得就变得涩滞而低沉,因为当时虽然拒绝了,现在也还是要照死者的愿望做去了。
她也
晓得这样做是不对的,心里万分矛盾,非常需要跟慕瑾商量商量,但是她实在没有勇气
说出
来。她自己心里觉得非常抱愧,尤其觉得愧对慕瑾。
    刚才她因为顾全慕瑾的感情,所以极力减轻她姊姊应负的责任,无形中就加重了鸿
才的
罪名,更把他表现成一个恶魔,这时候她忽然翻过来说要嫁给他,当然更无法启齿了。
其实
她也知道,即使把他说得好些,成为一个多少是被动的人物。慕瑾也还是不会赞成的。
这种
将错就错的婚姻,大概凡是真心为她打算的朋友都不会赞成的。
    她说到她姊姊的死,就没有再说下去了。慕瑾抱着胳膊垂着眼睛坐在那里,一直也
没开
口。他实在不知道应当用什么话来安慰她。但是她这故事其实还没有完--慕瑾忽然想起
来,
这次她那孩子生病,她去看护他,在祝家住了那么些日子,想必她和鸿才之间总有相当
的谅
解,不然她怎么能够在那里住下去,而且住得这样久。莫非她已经改变初衷,准备为了
孩子
的幸福牺牲自己,和鸿才结婚。他甚至于疑心她已经和鸿才同居了。--不,那倒不会,
她决
不是那样的人,他未免太把她看轻了。
    他考虑了半天,终于很谨慎地说道:"我觉得你的态度是对的,你姊姊那种要求简直

没有道理了。这种勉强的结合岂不是把一生都葬送了。"他还劝了她许多话,她从来没听

慕瑾一口气说过这么些话。他认为夫妇俩共同生活,如果有一个人觉得痛苦的话,其他
的一
个人也不可能得到幸福的。其实也用不着他说,他所能够说的她全想到了,也许还更彻
底。
    譬如说鸿才对她,就算他是真心爱她吧,像他那样的人,他那种爱是不是能持久呢
?但
是话不能这样说。当初她相信世钧是确实爱她的,他那种爱也应当是能够持久的,然而
结果
并不是。所以她现在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确切的信念,觉得无一不是渺茫的。倒是
她的
孩子是唯一的真实的东西,尤其这次她是在生死关头把他抢回来的,她不能再扔下不管
了。
    她自己是无足重轻的,随便怎样处置她自己好像都没有多大关系。譬如她已经死了

    慕瑾又道:"其实你现在只要拿定了主意,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他不过是一种
勉励
的话,曼桢听了,却觉得心中一阵伤惨,眼泪又要流下来了。老对着他哭算什么呢?慕
瑾现
在的环境也不同了,在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她应当稍微有分寸一点。她很突兀地站起身
来,
带笑说道:"你看我这人,说了这半天废话,也不给你倒碗茶。"五斗橱上覆着两只玻璃
杯,
她拿起一只来迎着亮照了一照,许久不用,上面也落了许多灰。她在这里忙着擦茶杯找

叶,慕瑾却愣住了。她为什么忽然这样客套起来,倒好像是不愿意再谈下去了。然而他
再一
想,他那些劝勉的话也不过是空言安慰,他对她实在也是爱莫能助。他沉默了一会,便
道:
你不用倒茶了,我就要走了。
的灰吹了一吹,又拿抹布擦擦。慕瑾站起来要走,又从口袋里摸出一本记事簿来,撕下
一张
纸来,弯着腰伏在桌上写下他自己的地址,递给曼桢。曼桢道:"你的住址我有的。"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