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ux (睡觉的猫),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2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Oct 16 12:16:57 2000), 转信

发信人: vb (playbaby),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华人高行健 首获诺贝尔文学奖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Oct 13 11:22:15 2000)

〔本报综合斯德哥尔摩十二日外电报导〕
瑞典学院十二日宣布,原籍中国,现为法国公民的剧作家高行健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由于高行健为中国海外异议人士,且其作品早已
在中国境内被禁,因此得奖消息公布后,中国官方媒体如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对此事
都只字未提,刻意保持沈默。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昨日表示,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海外作家高行健,
正是台北市文化局所推动「驻市艺术家」交换计划中,第一位邀请的艺术家。
文化局指出,高行健已于今年六月时答应下个月六日来台,预计停留两个月。

 现年六十岁,出生于江西赣州的高行健具备散文家、翻译、剧作家、导演、
批评家和画家等多种艺术家身分,瑞典学院在得奖人的颂词中指出,高行健的作品
「呈现了宇宙性的价值、深刻洞见及对语言的创造性,为中文小说与戏剧开创了新的道路
」,同时也表现出「个人在群众历史中求生存的奋斗,使文学展现新意」,
因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于一九八七年逃到法国高行健本人在巴黎郊区的家中得知获奖后表示非常惊讶,
并称自己并非热门得奖人选,但他开玩笑说,或许这样反而比较好。

 高行健最知名的长篇小说「灵山」是根据他到中国西南偏远地区旅行的印象所写成,
颂词说,「作品中的人物在中国乡间进行时空漫游,追寻个人根源、内在宁静与自由,
为最独特的文学创作之一,除自身之外无可比拟」。而高行健的另一本小说
「一个人的圣经」则记录了他在文革时期身为政治活跃人士、受害者及旁观者的经验。
他的剧作也常要求演员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试著站在角色之外来予以表现。

 高行健早年曾在北京外语学院研读法文,毕业后即担任法文翻译工作,
文革期间被送往乡下劳改,并烧毁了许多早期手稿,直到一九七九年才获准出版作品
及出国旅行。他有许多实验性的前卫剧作曾受布莱希特、阿陶及贝克特等 拿 剧场作家
所启发,「绝对信号」、「车站」等作品在北京公演时大受欢迎,却遭中共当局谴责为
「知识污染」。

 一九八六年高行健的剧作「彼岸」在中国被禁,自此他的作品就在中国禁演。
他在一九八七年离开中国,一年后以政治难民身分在巴黎定居。
一九八九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高行健更以放弃中国共产党员身分表示抗议。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