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gmen (一年了......),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那五》(2)------邓友梅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Dec 25 23:22:15 2000), 转信


    听说那五落魄,云奶奶跟哥哥商量,要把他接来同住。她说:"不
看金面看佛面。不能让街坊邻居指咱脊梁骨,说咱不仗义。"过大夫对
这老妹妹的主张,一向是言听计从的。就到处打听那五的行止,后来
总算在打磨厂一家客店找到了他。穿的也还体面。过大夫说明来意。
本以为那五会感激涕零的,谁知那五反把笑容收了,直嘬牙花子。到
您那儿住倒是行,可怎么个称呼法儿呢?我们家不兴管姨太太称呼奶
奶!得脸色都变了,恨不能伸手抽他几个嘴巴。甩袖走了出来。回到
家不好如实说,只讲那五现在混得还可以,不愿意来,不必勉强吧!
    云奶奶不死心,再三追问,过大夫无法,就如实告诉了她那五的
原话。云奶奶叹口气说:"他们金枝玉叶的,就是臭规矩!他爱叫我什
么叫什么吧。咱们又不冲他,不是冲他的祖宗吗?他既混得还体面,
不来就罢了。"谁知过了几天,那五自己找上门来了。进门又是请安,
又是问好,也随邻居称呼"云奶奶",叫过大夫"老伯"。尽管辈分不对
,云奶奶还是喜欢得坐不住站不住。云奶奶问他:"我怕你在外边没人
照顾,叫你搬来你怎么不来?"那五说:"说出来臊死人,我跟人合伙
做买卖,把衣裳全当了作本钱,本想货出了手,手下富裕点,买点什
么拿着来看您,谁想这笔买卖赔了......"云奶奶说:"自己一家人,
讲这虚礼干什么?来了就好。
    外边不方便,你就搬来住吧。"
    那五难道是个会做买卖的人么?
    买卖是做了一次,但没成交。天津有个德国人,在中国刮了点钱
,临回国想买点瓷器带走。到北京几处古玩店看了看,没有中意的。
那五到古玩店卖东西,碰上他在看货,就在门外等着。等外国人出来
,就上去搭讪,说自己是内务大臣家的少爷,倒有几宗瓷器想出手,
可以约个时间看看。外国人要到他府上拜访,他说这事要瞒着家里进
行,只能在外边交易。约定三天后在西河沿一家客店见面。那五并没
瓷器。
    但他知道索家老七从家中偷出一套"古月轩"来,藏在连升客栈。
索七想卖,又怕家里知道不饶他。那五就找索七说,现在有个好买主
,买完就运出中国。不会暴露,又能出大价。你出面怕引起府上注意
,我担这个卖主名义好了。事情成了,我按成三破四取佣金,多一个
大子儿不要。可你得先借我几十块赎赎当,替我在这客栈包一间房,
要不够派头,外国人就不出价儿。索七少比那五还窝囊,完全依计照
办。过大夫来找那五时,那五刚搬进客店,还在作发财梦,当然毫不
热心。
    索七嘴不严,这事叫廊房头条的博古堂古玩店知道了。博古堂掌
柜马齐早知道索七偷出这套东西来,一直想弄到手,谈了几次都因为
要价高没成交。可是东西看到过,真正的"古月轩",跟他所收藏的几
个小碗是一个窑。恰好德国人来他店中看货。他就悄悄吩咐大伙计,
把几个"古月轩"的小碗摆到客厅茶几上。外国人看完货,他让到客厅
去休息。假作毫不在意的样子,提起茶壶就往那"古月轩"碗里倒茶,
并捧给了德国人。德国人接过茶碗一看,连口称赞,奇怪地说:"你们
柜上摆的瓷器都并不好,怎么平常用的茶具反倒十分精美?"马齐一听
,哈哈大笑,说:"你要喜欢,卖给你,比你认为不好的任何一种都便
宜,连那一半钱也不值!"德国人说:"你开玩笑?"马齐说:"完全实
话。"
    德国人问:"为什么?"
    马齐说:"这是假的,你看的不中意的那些是古瓷,这是当今仿制
品!买瓷器不能光看外表!要听声、摸底儿,看胎!"他说着从前柜拿
来一件瓷器,一边比较一边讲,把个外国人说得迷迷糊糊。最后他把
没倒茶的两个碗叫学徒用棉纸包了,放到德国人跟前说:"买卖不成仁
义在,这一对不值钱的假货送你作纪念!"那德国人把这碗拿回去,反
复地看。没两天就把"假瓷"的特征全记在心里了。等他去客栈拜访那
五时,那五一打开箱盖他就笑了起来。这不和博古堂送他的假货一模
一样吗?但他却出于礼貌并不说破。问了一下价钱,贵得出奇。再看
那五住的这么寒酸,也不像个贵胄子弟,连说"NO,NO",起身走
了。他很感激博古堂的掌柜教给他知识。到那儿把柜台上摆的假瓷器
当真货扫数买走,高高兴兴回德国了。
    买卖不成,索七怪那五作派不像,逼着叫他还赎当的钱。
    也不肯付房间费。那五把赎出来的衣服又送回当铺,这才投奔云
奶奶来。
    过了不久,马齐终于由人说合,只花了卖假瓷器的一半钱,把索
七的真货弄到了手。等索家发觉来追查时,他早以几倍的高价卖给天
津出口商蔡家了。

    云奶奶是自谦自卑惯了的,那五肯来同住,认为挺给自己争脸。
就拿他当凤凰蛋捧着。那五虽说在外边已混得没了体面,在这姨奶奶
面前可还放不下主子身分。嘴里虽称呼"云奶奶",那口气态度可完全
是在支使老妈子。他是倒驴不倒架儿,穷了仍然有穷的讲究。窝头个
儿大了不吃,咸菜切粗了难咽。偶尔吃顿炸酱面,他得把肉馅分去一
半,按仿膳的作法单炒一小碟肉末夹烧饼吃。云奶奶用体己钱把衣裳
给他赎出来之后,他又恢复了一天三换装的排场。换一回叫云奶奶洗
一回,洗一回还要烫一回。稍有点不平整,就皱着眉说:"像牛嘴里
嚼过似的,叫人怎么穿哪?"云奶奶请来这位祖宗,从早到晚手脚再
没有得闲的时候了。
    过大夫仍住在南屋。那五来后,他尽量的少见他少理他。
    可他还是忍不住气。有天就借着说闲话儿的空儿对那五说:"少爷
,我们是土埋半截的人了,怎么凑合都行,可您还年轻哪。总得想个
谋生之路。铁杆庄稼那是倒定了,扶不起来了。
    总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不是?别看医者小技,总还能换口棒子面
吃。您要肯放下架子,就跟我学医吧。平常过日子,也就别那么讲究
了。"那五说:"我一看《汤头歌》、《药性赋》脑壳仁就疼!有没有
简便点儿的?比如偏方啊,念咒啊!要有这个我倒可以学学。"过先
生说:"念咒我不会。偏方倒有一些,您想学治哪一类病的呢?"那五
说:"我想学打胎!有的大宅门小姐,有了私情怕出丑,打一回不给
个百儿八十的!"过先生一听,差点儿背过气去!从此不再理他--那
年头不兴计划生育、人工流产,医生把打胎看作有损阴德的犯罪行为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