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nce (兜兜),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五十四章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Feb 28 15:42:31 2000), 转信


                                第五十四章
  几天以后,柴油机厂一完工,少平衣袋里揣着一摞硬铮铮的票子,把自己的破烂被
褥用
晓霞送他的花床单一包,就来地委“上班”了。
  润叶姐已经给他收拾好一个空窑洞,并且还给他抱来一床公用铺盖,因此他不必把
那卷
见不得人的烂赃被褥在这样一个地方打开。
  地委行署各级干部的几十名子弟集中起来后,润叶姐就把他介绍给大家。他穿戴得
齐齐
整整,谁也看不出来几天前他还是个满身黑汗的揽工小伙子。象以前在中学演戏一样,
他在
生活中也有一种立刻进入“角色”的才能。他很快把自己的一切方面都复原成了“孙老
师”

  孙少平的确很胜任这个夏令营的辅导员。他教过书,演过戏,识简谱,会讲故事,
还打
一手好乒乓球。另外他又不辞劳苦——比起扛石头,这点劳累算得了什么!
  他风度翩翩地给同学们教唱歌,排小戏;带着孩子们在地委对面的二中操场上打篮
球、
做游戏。他内心感慨万分,时不时想起他光着脊背在烈日下背石头拉水泥板的情景……

  几天以后,孩子们把孙老师领他们搞的一切活动,都反映到家长的耳朵里。家长们
又反
映到地委和团地领导的耳朵里。各方面都对团地委书记武惠良搞这件事很满意。武惠良
起先
并没有重视这工作;听到这些反映后,他很快让润叶带着来看了一次孙少平,对他大加
赞扬
;并且感慨地对润叶说:
  “咱们团委正缺乏这样的人才!”
  润叶乘机说:“把少平招到咱们团地委来工作!”
  武惠良苦笑着摇摇头:“政策不允许啊!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吃官饭的哪怕是废
物也
得用,真正有用的人才又无法招来。现在农村的铁饭碗打破了,什么时候把城市的铁饭
碗也
打破就好了!”
  少平并不指望入公家的门。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他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证明
他并
不比其中自以为高人一头的城市青年更逊色!
  带这几十名娇生惯养的家伙对一个干部来说,也许太吃劲,可对少平来说,就象过
节假
日一样轻松。
  “下班”以后,他还有许多闲暇时间和晓霞呆在一块。
  晚上,要是田福军不在,他们就可以斯守在他的办公室里。
  傍晚,常常在天凉以后,他们就去登古塔山,麻雀山和梧桐山;要么,就肩并肩顺
着黄
原河上游或下游漫步。有时候,要是有好点的电影,他们就一块去看,他们都记得,两
个人
在黄原的第一次相会,正是在电影院门口的人群里——那次放映的是《王子复仇记》…

  润叶姐过一两天就来看望他一次,询问有没有困难。她还给了他一摞地委大灶上的
饭票
;他不要也不行,润叶姐硬往他口袋里塞。记得他上高中时,好心的润叶姐就给过他钱
和粮
票。
  当然,他现在还不能给润叶姐解释,已经有另一个人在关怀他了!
  总之,田家两姐妹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男人被女人关怀是多么美好。
  在这期间,他还抽出时间去找了他的好朋友金波。
  前不久,金波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终于听从了父亲的劝告,已经正式顶班招工了
——
他现在接替父亲开了邮车。对于金波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意味着成了
公家
人。事到如今,金波看来也很高兴。这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到了这种年龄,生活和工作
没有
着落,叫人又难过又慌乱!
  当然,少平比之朋友,也有他自己的高兴事——那就是他和晓霞的关系。但他现在
还不
愿给朋友说出这件事。在他内心深处,这件事最后的结局仍然是个疑问。也许他们将以
悲剧
的形式结束一切。到时,他大概也会象金波讲他和那位藏族姑娘的故事一样,对他讲述
自己
和晓霞的悲剧故事……
  半月以后,少平征得团地委的同意,决定把孩子们带到野外去玩一玩。他把地点选
在离
黄原几十里路的一个解放军驻地。团地委和地委办公室大力支持,专门调了两辆大轿车
运送
他们。
  孙少平带着孩子们搞了一整天野营活动;还和当地驻军开了联欢会。返回途中,他
们又
在一个野花盛开的山坡上,让孩子们分散开自由玩了一会。
  下午,两辆汽车上插着彩旗。一路歌声开到了地委门口。
  所有的家长都跑出来迎接自己兴高采烈的孩子,孩子们纷纷把水壶里的山泉水递到
父母
亲嘴边,让他们尝一尝“大自然的滋味”。从地委行署的一般干部到部局长们,谁也没
有留
意给孩子和他人带来欢乐的孙少平——他已悄悄地回到了他住的那孔窑洞里……
  当天晚上,在地委大灶上吃完饭后,少平正准备去找晓霞,旁边窑洞的一位干部过
来告
诉他,说门房打来电活,外面有个人找他,让你出去一下。
  少平忍不住心一缩:谁?是家里的人?出什么事了?谁病了?
  他一边匆促地向地委大门口走,一边还在猜测谁来找他。
  会不会是家里托人来给他捎话,让他回去、除过老人生病,按说这一段不会有什么
大事
——唯一的大事就是妹妹兰香考上大学。不过,考上考不上,现在还没到发榜的时候呢

  快要到大门口时,少平才发现,立在大门外的是阳沟大队的曹书记!他悬在半空中
的心
踏实了下来。
  不过,曹书记这时候来找他,有什么事呢?没紧事他不会到这里来找他!
  自他在阳沟安下户口后,由于四处奔波着干活,很少能抽出时间回那里去。虽说他
成了
阳沟人,但实际上只是个名义;除过户口,他在那里一无所有。当然,他仍然很感激曹
书记
两口子给他办了这么一件大事。几个月来,他已经拿着礼物去看望过他们好几次……
  孙少平一直不知道曹书记两口早把他当未来的女婿看待了。曹书记两口早就商量好
:如
果他们的女儿再一次考不上高中,他们就要和少平摊开说这件事。说实话,如果不是要
招女
婿,他们也不会帮助他把户口落在阳沟大队。
  不久前,曹书记的女儿考高中又没考上。看来这孩子的书不能再念下去了。于是,
书记
老婆才把少平的事提到了女儿的面前。不料,菊英学习不中用,找对象的眼头倒蛮高。
她说
她看不上孙少平!话说回来,这也难怪。菊英虽然是农村户口,但一直在黄原城里长大
,怎
么可能看上一个乡下来的揽工汉呢?她对父母亲表示,她决不可能和这个叫孙少平的乡
巴佬
结婚;她要在黄原城找个有工作的对象哩!
  曹书记两口子四只眼大瞪。他们决没想到,他们各方面都平庸的女儿,竟然看不上
他们
精心挑选的孙少平!
  这可怎么办?这不仅使他们的愿望落了空,也把人家娃娃闪在了半路上!如果少平
成了
他们的上门女婿,那阳沟队其他人有什么,少平就得有什么;如果没这个关系,少平怕
连空
头户口也落不长久!
  正在曹书记发愁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一个转机。
  根据市上下达的文件,今年铜城矿务局要在黄原市招收二十来名农村户口的煤矿工
人。
他们公社的领导人是他的酒肉朋友,跑来问他有没有什么亲戚要去。
  曹书记大喜!马上要回一个指标来。
  尽管这是入公家门,但城边上的农民没人愿去干这种辛苦工作。曹书记早料到了这
一点
。他于是立刻四处打问着寻找孙少平,看他愿不愿意去……
  当少平在地委大门口听曹书记说了这件事后,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啊啊,这就是说,他将有正式工作了,只要有个正式工作,哪怕让他下地狱他都去

  不过,曹书记对他说,因为他落的是空头户口,怕市上和地区的劳动部门要麻烦。

  “不怕!”少平胸有成竹地说。他马上想到了晓霞——他要让她出面给他帮忙!
  送走曹书记后,少平几乎是小跑着找到了田晓霞。
  晓霞听说有这事,说她明天就开始活动!
  她对他说:“我知道你不怕这工作苦。”
  “苦算得了什么呢?而今揽工干的活也不比掏炭轻松!”
  “是呀,这样你就有了正式工作!”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这也许是唯一可以走进公家门的途径。我估计这也不容易
,怕
有人会在什么关口卡住。你一定要给我想办法。”
  “这你放心!这种后门大敞开,也没多少人愿意进去……
  只要你到了煤矿,过一两年我再央求父亲把你调出来!”
  “这样说,你不愿意我一辈子是个煤矿工人?”少平笑着问她。
  晓霞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到时我才能知道我的真实想法。”
  “那就是说,我如果一辈子当农民,你更不会把我放在眼里了!”少平的脸色一下
子严
峻起来。
  “你扯到哪儿去啦!”晓霞在他胸脯上捣了一拳。
  第二天,田晓霞披件衫子,便风风火火为少平当煤矿工而“活动”开了。少平夏令
营的
事还没完,一时脱不开身,每天都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晓霞的消息。
  田晓霞虽然第一次操办这样的事,但“一招一式”看起来倒象个老手似的。当然,
各个
“关口”知道她是田福军的女儿后,赶忙都开了“绿灯”,晓霞也不怕。她想,这又不
是让
少平干什么好工作哩!下井挖煤,有多少干部子弟愿去?她的孙少平连这么个“工作”
都不
能干了?走后门就走后门!为了给少平办成这事,她甚至故意让“关口”上的人知道她
是谁
的女儿!
  市上主管这次招工的劳动局副局长,神秘地问她,这个孙少平是他们家的什么人?
晓霞
说是她大爹的儿子——她干脆糊弄着把少平换到了田润生的位置上!
  既然是地委书记大哥的儿子,劳动局长哪敢怠慢!一定是田书记本人不好出现,才
让女
儿来找他办的。办!
  给地委书记办事心切,劳动局长都没顾上想想田书记的大哥竟然姓孙。
  田晓霞知道,要是父亲知道她背着他搞这些名堂,一定会狠狠收拾她一通!
  事情很快就妥当了,孙少平以“一号种子选手”列在了市劳动局副局长的私人笔记
本上
——这比写在公文上都可靠!
  孙少平兴奋不已,都没心思继续搞这个夏令营——好在也快结束了。
  晓霞和他一样兴奋。她说铜城市已经到了中部平原的边上,每天有两趟到省城的火
车,
他们以后见面也容易多了。
  两个同时准备远行的人,沉浸在他们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中……
  填完招工表不多几天,孙少平就被通知正式录取了;九月上旬,他们就要离开黄原
到煤
矿去报到。
  还有近半个月时间——他得准备一下!
  他身上还有近二百元钱。他先给家里奇回去一百元。他自己不准备添置什么。只买
一套
零碎生活用品就行了——到时拿上工资,再从根本上为自己搞点“建设”!
  这一天,他在百货门市上买了一把梳子和一支牙膏后,突然在十字街头碰见了过去
揽工
时结识的“萝卜花”。几个月没见面,“萝卜花”似乎又老了许多,腰弯得象一张弓。
两个
人用城里人的礼节紧紧握住了手。我们记得,在工艺厂做法时,为了胡永州欺负小翠的
事,
“萝卜花”说了几句“怪话”,少平就扇了他一记耳光。此刻,那件事已经在他们之间
不存
在了。揽工汉之间的友谊常常在经受了拳脚的洗礼后,变得更加热烈和深沉。此时相见
,少
平还亲热地把“萝卜花”引到地委他住的地方,并且买了二斤猪头肉和十几个油饼子,
两个
人用揽工汉的方式大吃了一顿。
  最后,少平索性把他那卷破烂铺盖也送给了“萝卜花”——可怜的“老萝”就一领
老羊
皮袄伴随他度夏过冬,连个被褥也没有。当然,晓霞送他的那床被子和那条床单,他不
会给
他人;他要留下来永远漫暖自己的身体和抚慰自己的心灵。
  送走“萝卜花”后,孙少平就兴奋地跑到东关,向他的好朋友金波报告了他被招工
的喜
讯。金波立刻炒了三十颗鸡蛋,买回一瓶白酒,两个人一下午喝得面红耳赤,说话时舌
头在
嘴里直打卷……
  他从金波那里出来,正是下午四五点钟,西斜的太阳仍然火热地照耀着喧闹的城市
。远
远望去,城外四周的群山覆盖着厚重而葱茏的绿色,给人的心情带来一片荫凉。山明水
净,
岸柳婀娜;白得晃眼的云彩象一团团新棉絮,悠悠地飘浮在湛蓝如水的天空……
  少平晕晕乎乎挤过人群,来到东关大桥头。他在那“老地方”伫立了片刻。他用手
掌悄
悄揩去满脸的泪水,向这亲切的地方和仍然蹲在这里的揽工汉们,默默地告别。别了,
我的
忧伤和辛酸之地,我的幸运与幸福之地,我的神圣的耶路撒冷啊!你用严酷的爱的火焰
,用
无情而有力的锤砧,烧炼和锻打了我的体魄和灵魂,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
屈服
于命运的心脏!
  别了,我的东关……

--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7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