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jy (超人),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6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Sep  1 00:44:44 2000), 转信

照一般的研究,基督教之入中华,始于唐代景教(Nestarian),我则主张更

应提早若干世纪,直到战国中叶。因为我曾在屈原《天问》里发现《旧约·创世纪》的

文,虽然写得极其简单,而重要节目,无不具备。开封一赐乐业教重建清真寺三道碑文
,其
中有一道言其教于周时即入中国,学者皆以为妄,我则独信为真,假如该教不于周时传
入,
屈原又如何能写出《天问》那段文章?稍晚,我撰写这篇论文,发现我国古时的上帝,
也即
是六经里的上帝,性质与以色列的上帝,可说完全相同,我又进一步主张商周以前,古
教已
传来了,我于是将希伯来文化之传入,分为两个时期:(甲)第一时期
    谓世界文化同出一源,必须承认世界民族也同出一源,所谓人类来源如何,据旧经
创世
纪之说,当然简便不过,但现代人均认不合科学原理,或神话色彩太浓,不肯予以重视
。且
人种一元论,据人类学的说法,又非常复杂。至今尚无定论。本人既非神学家,亦非圣
经学
家,更非人类学家,对此实一词莫赞。惟对于一派历史学者的主张,颇乐于接受。因为
有一
派历史权威者根据许多证据,推测世界人类策源于地中海一带。距今五万年前(或谓为
三万
年或万余年前),地质上起了绝大变动,洪水泛滥,人类的故乡,完全陆沉,成为今日
地中
海。孑遗的民众,带着达个恐怖的记忆,四散逃生,人类所到之处,洪水故事也就随之

播。若此说不谬,则我们将创世纪的尺度略略放宽来看,则创世纪还是可以成立。
    关于世界文化同出一源之说,倡导者亦颇有人,本人研究古史的结果,极其赞同:
盖世
界文化源于小亚细亚,其后乃逐渐传布于地中海一带、希腊、印度、中国及其他各地。
初传
播时,各地文化尚保持其原来色彩。传之愈久,则走样愈甚,形成各种的型式。所以旧
经巴
别塔的故事,虽似幼稚可笑,但我们看时,若将其尺度放宽,则亦不能不承认它有相当
的道
理。
    据开封一赐乐业(四字为伊撒尔即以色列的对音)碑,言该教在周时,已入中土。
此说
从前无人肯信,本人则已于古籍中发现证据,可以证实此言。现在更主张远在周代之前
,中
国人已接受了希伯来的上帝。盖中国自古以来为一神教,所崇奉者为天帝。“天”与“
帝”
二字散见六经,甲骨文中亦不可胜数。近代学者考证此二字与小亚细亚文化大有渊源。
巴比
伦古象形文字中有一个个字,其音为E-dim,义为天。又有一个米字其音为Din
-g
ir,或Di-mmer或Dimer,其义为天帝或人王。
    中国甲骨文里的天字为癮,金文则作癰,说文作癱。其字体的构成,均以个字为基
础。
    至于帝字:
    甲骨文作癲、癳、癴
    金文作癵、癶
    皆以米为基础,其字体形状与巴比伦的帝字也相类。天与帝二字双声。中国古音,
天读
为Tim-din,帝读为Ti,两字意义亦互通(以上见刘复《帝与天》,魏建功《
读帝
与天》另有胡适先生的论文,不赘)。
    笔者于战国时代古籍中又发现“狄”字,为天神帝字之另一音译,如仪狄,金狄,
详见
拙著《山鬼与酒神》篇。
    在甲骨文里也还有几种称呼,称“帝”为最普通,有时称为“上”,常与“下”相
对而
言。如:贞勿佳王,正吉方,上下弗若,不我其受又。
    癸丑卜,吉殳贞勿佳王正吉方,上下弗若,不我其受又。胡厚宣先生云:以《天问
》: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泰誓》下:“上帝弗顺,祝降时丧。”证此,知上下

上,必为上帝,而下者或指地祇百神而言。
    有时则称“上子”,如:贞上子不我其受。
    贞上子受我又。
    胡厚宣先生云:以他辞屡称“帝受我又”,“帝不我其受又”例之,“上子”亦当
即上
帝也(以上引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
    又称“上天子”,见金文桓子孟姜壶。
    今日出土的甲骨文,最早尚未过殷高宗武丁时代(约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左右),
但我
们可以推论武丁以前的各朝,也许都是崇奉上帝的。
    周民族崛兴西方,与夏商民族不同,但也是个崇奉上帝的民族。由周代传下来可靠
铜器
铭文提及上帝者则有下列各铭:
    大克鼎 克双甘(友)于皇天。
    毛公鼎 丕显文武,皇天弘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余
    阝王义楚鍴 用享于皇天。
    宗周钟 我佳司配皇天王,对于宣周实鼎。
    师訇殷 佳皇帝亡*!。临保我有周。
    宗周钟 佳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
    至于六经,则《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于六经。”《益稷》:“惟动丕
应*#
志,以昭受上帝。”《商书·汤誓》:“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汤诰》:“惟皇上帝
,降
衷于下民。”《周书·大诰》:“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诗·小雅·正月》:
“有
皇上帝,伊谁云憎。”《菀柳》:“上帝甚蹈,无自昵焉。”《大雅·皇矣》:“皇矣

帝,临下有赫。”亦简称“皇帝”,《吕刑》:“皇帝清问下民。”
    亦称“皇天”,《大禹谟》:“皇天眷命。”《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亦
简称
为“天”,《皋陶谟》:“天叙有典……天讨有罪。”《益稷》:“天其申命用休。”

    或者有人要问:甲骨文里的天、帝二字既与古巴比伦文字相类,安知中国的上帝非
来自
西亚吗?这则须将上帝的性质和最高神道的性质,比较一下,才可明白究竟是不是。但
西亚
国家不止巴比伦一个,其文化皆彼此渍染,大同小异。西亚较早者为苏末,巴比伦、亚
述之
文化都沿袭苏末。今但泛言西亚。今日西亚文献之可徵者最高神道称为“倍儿”(Be

l),但他们倍儿的地位,并不固定。某一时代,因了政治关系。或由一时风尚,一个
大神
便可跃登倍儿的宝座。那个被挤出去的失势倍儿,则成为“老倍儿”(Older B

l)。西亚的倍儿有姓名可稽者:有暴风雨神之恩利尔(Enlil);有本为巴比伦
城的
主神,因汉漠拉比(Hammarabi)自西方人主,定都于巴比伦,遂身价骤增,
一跃
而成倍儿之马杜克(Marduk)。还有几个水神及太阳神,由于民众崇奉太过,均
先后
成为倍儿。中国只听见尧舜禅让,未闻上帝禅让,只听说汤武革命,未闻上帝革命,此
其不
同之点一。马杜克有父有母(相传其父为智慧之神,他遗传乃父之智慧,故能压倒一切
,而
为万神之主),且有高曾祖母。他的高曾祖母即生于深渊的孽龙蒂亚华滋(Tiawa

h),她产生那些天神,见其势力日盛,又生嫉妒之念,兴兵想将他们消灭。马杜克由
众天
神拥为领袖,与蒂亚华滋作战,亲发雷矢,将其击毙,剖其尸体以为天地日月,山川万
物。
中国上帝有这种悖伦乖理的行为吗?此其不同之点二。由此可证中国上帝与西亚的倍儿
实非
一物。
    不但巴比伦而已,中国上帝与任何民族的最高神道都无相似之处。苏末是比巴比伦
更古
的民族,其最高神为哀亚(Ea),乃深渊与水之神。埃及最高神道为拉(Rah),
乃太
阳之全体,亦即埃及国王之父。亚述神称为阿努,或称阿那(Ana),为全神之父,
万民
之君,管理天地万物,其实不过由伊勒克城的城神演变而成。希腊天帝为宙士(Zeu

s),不惟有父母,祖父母,且有兄弟姊妹。宙士本身更有妻室儿女。希腊群神欢喜闹

爱,宙士也不能例外,不论天神地睕和人间女郎,只须具有姿色,他便要垂青。宙士篡
父得
位,善用雷矢,与巴比伦马杜克仿佛,或系同出一源。罗马周比特(Jupiter)
,完
全是希腊宙士的化身,不必多论。印度古婆罗门教崇拜偏入天韦纽(Vishun),
大自
在天湿婆(Siva),及大梵天(Brama),三者地位平等,法力相同,谁也管
辖不
了谁,故印度没有一尊之神。以太阳神变为宇宙主宰尚为宗教观念的进化。比较原始的
民族
则一直将几种天体当作崇拜的对象。如南美的墨西哥、秘鲁皆崇奉太阳为唯一至尊之神
,不
惜杀人以祭。波斯、埃及文化虽高,而波斯人信米突拉(Mithra),埃及人信拉
(R
ah),皆为太阳神。中非洲土人及南美洲土人则崇拜月神。亦有拜星者,特限于某一

业,且亦并非视为宇宙主宰。又有拜火者,则视火为尊神。
    至于各地野蛮民族崇拜鳄鱼、河鱼、蛇、狐、岩石、树木等,则更自郐以下了。
    中国上帝与希伯来的上帝一比,相类之点非常之多。希伯来的上帝自来便有,如《
出谷
纪》三章十四节:上帝对梅瑟说:“我是自有者”,《启示录》一章八节:“上帝乃是
昔在
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若望福音》一章一节:“太初有道,与天主偕,道即天主
,自
始与偕。”无父母生养之说。中国上帝亦不知其由何而来,玉皇大帝有西王母为其母(
玉皇
与王母的关系,始终无定准),乃道家的说法,与儒家的昊天上帝无关。中国上帝并无

匹,更不像希腊宙士有那么多的罗曼史,历代虽有许多天后、天妃的祀典,那是另一回
事。
希伯来的上帝也纯洁非常。
    希伯来的上帝无形无像(《创世纪》所记天主依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指灵魂方面

言),他严禁属下的人民替他造像,不啻三令五申,列为重要戒条(见《出谷纪》、《
肋末
纪》。《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庸》:“鬼神之为德盛矣哉,
视之
而不见,听之而不闻。”道家所祀的玉皇上帝尚有冕旒衮裳之帝王型塑像,而历代帝王
祀天
之天坛则虚无一物。任何民族崇拜一神,必喜其较为具体,故创造偶像实亦出于人类天
性的
要求,中国人并不是不会造偶像的,为什么天坛独无偶像呢?这一种伟大的传统压力由
何而
来呢?这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回教产生于小亚细亚,她的“阿拉”也渊源于希伯来的

帝,所以清真寺也没有阿拉的塑像或画像。
    希伯来的上帝以人民为其子,《申命纪》第一章三十节:“你在旷野所行的路上,
也见
了上主,你的天主,抚养你如同一个人抚养自己的儿子。”第八章五节:“上主你的天
主管
教你就同人管教自己的儿子。”三十二章第五节:“他是忠诚无妄的天主,公平而正直
,那
不堪称做他儿女的,向他行恶,侮辱了他。”上帝为民众立君,使之代为民众父母,君
主也
是上帝之子。《撒慕尔纪》下第七章第八节,上帝对达味说:“我从牧场上,由牧羊的
事业
拣选你当我民伊撒尔的领袖”;十四节:“我要作他父亲,他要作我的儿子:若是他犯

罪,我将藉着人的鞭策和人的打击来惩戒他。”《历代志》上第二十二章第九节,达味
告其
子撒落满以上帝之语云:“他要作我的子,我要作他的父,他作伊撒尔王,我必坚定他
的国
位,直到永远。”中国亦谓人民虽为母亲的儿子,实则是天的儿子(《癅梁·庄公三年

传》)。中国帝王称为天子,但对人民方面言则为父母。《周书·泰誓》上:“癆聪明
作元
后,元后伴人民父母”;《洪范》:“天作民父母,以为天下主。”中国也有牧人之喻
,虽
指官吏言,也可指天子,因为他们同是民众的领袖。《吕刑》:“王曰嗟!四方司政典
狱,
非尔谁作天牧。”天子是上帝特别拣选的,故《礼记·表记》:“惟天子受命于天。”

    希伯来的上帝是仁慈的,故《圣经》屡言其有“丰盛的仁慈”、“无限的仁慈”。
《周
书·酒诰》:“天非虐,惜民自速辜”;《汤诰》:“上天孚佑下民”;《左传·襄公
十四
年》传:“天之爱民甚矣。”
    希伯来的上帝也是正义的,人类犯罪太过,他就要严行惩罚,不予宽贷,有时降天
灾,
有时降人祸,甚至不惜毁灭整个城市,整个大地。这事中国经籍亦数见不鲜。对于个人
者,
则如《左传·定公六年》传:“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昭公十一年》传:“蔡侯
获罪
于天,而不能其民,天将假手于楚以毙之。”对于整个国族者,则如《君爽》:“天降
丧于
殷”;《左传·隐公十一年》传:“天而既厌周德矣。”又“天祸许国。”《成公十三
年》
传:“天祸晋国。”《襄公二九年》传:“天祸郑久矣。”
    希伯来信奉上帝者死后灵魂都要升天,其有特殊功德者,则坐上主的左右。《圣咏
》第
一百零十首达味作歌预言耶稣云:“上主对吾主说:你坐在我右边,等我把你的仇人,
屈作
你的脚凳。”盖犹太习俗,以右边为尊。《玛窦福音》二十章二十节:“慈伯德二子之
母率
子至耶稣前,跪求耶稣赏二子入天国,一坐耶稣右,一坐耶稣左。”《玛窦玛尔谷福音
》:
耶稣许十二宗徒升天以后,坐其左右,审判伊撒尔十二支派。《易·谦卦》:“荐之上
帝,
以配祖考”;《周书·召诰》:“兹殷多哲王在天”:《周颂·思文》:“思文后稷,
克配
彼天”;《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希伯来上帝显现时,常有大光,屡见《出谷纪》。上帝脸光之强,血肉凡躯,见之

死,《圣咏》第七、第八十、第八十九、第一百十九篇均有道及。梅瑟和上帝接触频繁
,脸
上也传染了他的光,与伊撒尔民众见面时,怕他们受不住,拿帕子将脸蒙上了。耶稣变
容时
脸面明亮如日,又对门徒言义人在天国,要发光如太阳。耶稣亦被称为“德义的太阳”
。中
国古时称上帝为皇上帝,“皇”字乃形容词,言上帝之光辉奕赫。尤奇者,中国古时也
说上
帝之光有如太阳,顾实先生引古铜器皇颂敦、庞姑敦、师和文敦、陈因资敦、齐子仲姜
、
王孙钟等说及“皇”字写法有许多款式,皆有从日从光之义(刻字太难,从略。见顾实
《释
王皇*"》)。
    希伯来上帝所居,光明洞澈如水晶,如琉璃海,并有火搀杂,见若望《启示录》。
中国
古时称上帝为皇天上帝,或昊天上帝。《尔雅·释天》“夏为昊天”,注“言元气皓旰
”,
疏:“昊者元气博大之貌。”其实昊字从日从天,言其光明赫烈。夏季日光最强,故有
“夏
为昊天”之语,若元气博大,则四时之天皆然,又何必特指夏月?《小雅·雨无正》:
“浩
浩昊天,不骏其德,”浩浩即博大,复则不词。前人对古书注疏,有许多今日皆须重改
,昊
字不过其一例罢了。
    希伯来的上帝虽统率着无数天神,但上帝的地位高于一切,故别的民族所奉为多神
教,
而希伯来则为一神教。中国古人虽亦祭祀日、月、星、云、山川、百睕,但都不足与上
帝比
并。祀天之典称为“郊祀”,最为隆重严肃。《礼记·祭义》:“郊之祭也,丧者不敢
哭,
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郊特牲》:“祀帝于郊,敬之至也。”我们呼吁、

求、发誓、往往不向他神,而以上帝为唯一对象,所以中国也可算是一神教。不过后来
民族
混合日多,祭祀亦日益庞杂,一神的意义,渐渐模糊起来,所以人家称我们为多神教的
民族
了。
    希伯来上帝的祭祀以牛为主,牛宰杀后,必用火焚烧,称为燔祭。中国祭天也以牛

主,故牛称为“特性”,在最古的时候当亦燔炙,以后则仅陈于高俎而已。但中国祭天
有庭
燎,环于天坛之外,也许是燔祭的蜕变。希伯来上帝歆燔祭之馨香,称为“馨香的火祭
”,
义人德行上惬天心,亦常以馨香为喻,《圣咏》屡不一见。中国古代也以德行比为馨香

《书·君陈》:“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酒诰
》:
“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德行的反面为罪恶,馨香的反面为腥臭,是以《酒诰》斥
骂罪
人又有“腥闻于天”之语,《吕刑》亦云“上帝临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以上所引希伯来与中国上帝雷同之点.乃其荦荦大者,其他细情末节,容将来有机
会再
谈。
    《易经》在六经中称为最古,卜爻传为文王作,十翼传为孔子作。但宋以来对十翼
时代
便已怀疑,卦爻时代亦颇有争论,我以为十翼当然是战国时代儒家做的,卦爻虽非出文
王之
手,但大部分材料是比较古的。现在我在《易》卦爻辞中发现许多与《梅瑟五书》有关
联的
话,不知是第一时期传入中国呢?还是第二时期?不过因为我相信卦爻较古,暂且将其
放在
这里吧。
    《易经·复》卦:“七日来复”是指圣日;《无妄》卦“不耕获,不癏癈”,指圣
年,
笔者已有论列。但七日来复,或由小亚细亚一带七曜的祀典而来,不限希伯来民族,惟
圣年
则似乎是希伯来风俗。现在再看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

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这好像是《创世纪》第一章的缩写,指造物主创造天地万
物的
事。“六位时成”,旧注指为乾卦之六位,但照我看则似指上帝以六个阶段的时间将宇
宙造
成功。“位”有位置、地位之义,也含有阶段的意思。照科学研究,宇宙进化不知已历
几万
亿年,《创世纪》说上帝以六天功夫造成宇宙,与科学的事实相违背,攻击宗教者,每
以此
为口实。但照《圣经》学者的意见,则说“六天”原系“六时”,即六个时期,每一时
期可
伸长为数万万年。想不到在中国古籍里倒有比较合理的译法。“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则
似指上帝创造人类为庶物之首长。
    《大过》卦:“枯杨生秭,老夫得其女妻。”则指亚巴郎纳婢哈戛尔为妾,于八十
六高
龄生一子:“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则指亚巴郎寿至百龄,妻撒辣寿至九十,上
帝许
以生子,撒辣暗笑道:“我已年老,我丈夫也老了,哪能再有这样喜事?”但上帝居然
教他
们生了一个儿子(《创世纪》第十六、第十七诸章)。
    《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似指雅各伯用剥皮树枝诱羊配合,蕃
殖羊
群事。不过传到中国,羊变为马而已。《睽》卦:“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则似指
雅各
伯妻彼肋哈与辣黑耳因争丈夫之宠,彼此不睦事(同书三十、三十一诸章)。
    《困》卦:“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
宫,
不见其妻”。指达味遭了撒乌耳王的嫉妒,时刻有被杀之危,奔窜入于山林,转徙旷野
,有
时亦栖身于幽谷。居山林时谅所坐无非木株,臀部为痛,故有“困于株木”之语。“三
岁不
觌”易卦常见,此处则似指达味逃山中,三年未见撒乌耳之面,“三”乃“语之虚数”
,可
增数年,亦可减数年,旧经言达味逃匿林野,虽无三年的明文,似数年之久是有的。“
困于
石”是指达味逃于玛红岩石间,撒乌尔率兵追逐,几乎给他追上,以闻边警而返师,后
来撒
乌耳听见达味在恒革狄旷野,又率兵三千来追,达味藏身于“野山羊岩石”的洞中,撒
乌耳
也进了那洞,若非洞中光线黑暗,则必被他发见了(《撒慕尔记》上廿三、廿四两章)

“据于葵藜”,旧经也无明文,不过古代犹太旷野和深山蒺藜特盛,我可以在旧经里寻
出一
大串例子来。达味既窜身山野,则据蒺藜是很自然的事。“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则
指达
味娶纳巴耳的寡妇为妻,居于漆刻拉格。他自培肋协特被谗回来,其地已先遭土匪侵袭
,仅
睹焚余之空城,妻子都被掳去,不能见面,乃与其部下放声大哭,直至声嘶力竭而后罢
(同
书廿九、三十两章)。
    为什么《易经》与《圣经》关系特别密切?理由是不易说明的。也许希伯来民族的
史书
归祭司掌管,中国古代的史官也杂于巫祝之间,为其性质相同,所以当然将传来的旧经
文句
混到卜筮上去了。这些零碎文句在《易经》里是毫无意义,但若和《旧约》合观,却可
以看
出意义来,若说两者毫无关系,是很难相信的。不过这中间或者还有别的原因,现在既
未找
出,只有姑置不论。
    (乙)第二时期
    前文曾言根据各种证据,可信开封一赐乐业碑言该教于周时已传入中土确系事实,
现在
请将证据提出:第一证之于文学:
    笔者于数年前研究战国时代大文学家屈原的作品,于无意间发现一端绝大事实,这
事实
便是战国时代,约当前三世纪顷,西亚、希腊、波斯、印度文化大规模地传入我国,并
有许
多学者和宗教家莅临中华,著书授徒,鼓吹学说,所以公元前三世纪顷,诸子百家,争
鸣竞
胜,思想顿趋活跃,造成了光明灿烂,盛极一时的战国文化。当时传入者,不但是那些

文、地理、历法、算数、医药、兵法及各种方术,即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也同时
介绍
进来。希伯来古教本已入了中国,这个时期并有传教士挟教义同来,我尝主张墨子便是
教中
大师,若然,则战国时犹太教传播之广,已和作为道家别派的杨朱平分中国思想界天下
了。
    笔者在屈原《天问》里曾发现《创世纪》的一部分,自亚当、夏娃、生命树、守生
命树
之天神、魔蛇,到洪水故事、挪亚方舟、巴别塔及亚当子孙传衍之广,无不应有尽有。
根据
《山海经》、《淮南子》诸书,我们尚可就残缺竹简,补足伊甸乐园之四圣河及智慧果
树。
详见拙作《天问里的三个神话》第一部分。
    又在《天问》和《离骚》里提出昆仑问题,著有《昆仑之谜》一书,凡七万余言,
说明
今日位置于后藏、新疆交界处之昆仑山脉,不过汉以后人所假定;《山海经》、《淮南
子》
及古籍所言昆仑,则为小亚细亚阿梅尼亚高原之阿拉拉特(Ararat),此山即《
创世
纪》伊甸乐园所在地。昆仑四水即《创世纪》四圣河。又红海、星海、阿拉伯海之名均
早于
《山海经》。
    《天问》尚有“中央共牧”、“蜂蛾微命”二句,古今无人能解,但在旧经可以寻
出它
的注脚。“康回冯怒”,言共工首触不周,指天柱,“八柱何当?”所言为地柱,旧经
亦有
此说。《天问》全篇体裁,似乎受《约伯传》三十八到四十二章的影响。据思高圣经学

《智慧书·约伯传》引言里说,《约伯传》的产生时代约元前六世纪中叶,屈原乃纪元
前三
世纪的人,受其影响是可能的。同受《约伯传》影响者,尚有印度古婆罗门教诗人之一
篇赞
颂。
    第二证之于六经:
    自战国外来学术和宗教传入中国,取得知识界普遍的信仰。中国固有文化界不能不
起恐
慌,于是一面补苴旧说,一面吸收新知,正式建立学派,以图对抗,这就是“儒家学派
”;
听有儒家,也就是战国时代“中国本位文化论者”。
    当时儒家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高的抉择眼光:他们将各种方术让给诸子;将荒唐
悠谬
的神话让给文学;将不合人类良知的学说及半神话半历史的伪史让给百家,(儒家对于
上述
三者,当然也未能免俗,采取了不少部分。到了汉代的谶纬之学大盛,外来文化分子,
又发
生了很大作用,不过那时代中国与外界交通已告断绝,谶纬家对外来文化一知半解,强
以己
意比附,变成一种固陋可笑的迷信了。)只有那最纯正的,最有价值的,对于人类生活
有益
的,他们才给自己留下。试问当时传入中土之学说,除了希伯来教和一部分希腊思想,
哪个
学派能全具这些优点呢?况且三代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可说便是希伯来的文化,
现在
这种文化再度来华,我们虽不知道它们原是一脉相传,但我们对于这种文化,总觉得十
分面
善,天然会同它针芥相投,水乳交融,所以我们便于不知不觉间,将希伯来的思想大量
吸收
起来了。
    今日儒家奉为宝典的六经,除了《诗经》现在还没有露出什么疑点以外,其余诸经
,只
有一部分是古代传下来的真实文献,大部分则为公元前第三世纪到公元前第二世纪的一
百余
年中间,儒家补造起来的。这个事实,已为今日一般学术界所公认,而笔者研究古史的

果,主张尤为热烈。
    儒家所吸收希伯来的思想,本来很多,现在只能简单地举出几条,做个例子来看看
。实
际上这几条也是儒家学说的骨子,原很重要。
    (一)贵人主义 旧经创世纪,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以后,最后始造人,系照他自
己形
象造的。造就以后将其安置于伊甸乐园,使为万物的主宰,地球的主人公。《创世纪》
第九
章第一节:“天主祝福挪亚和他的儿子,向他们说:‘你们要繁殖增多,充满大地。地
上所
有的走兽,空中所有的飞鸟,地上一切纡行昆虫和水中所有的鱼族,都要对你们表示惊
恐畏
惧,这一切都交于你们手中。凡活动有生命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如同
菜蔬
一样,我都已赐予你们。’”《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孝经·圣治》篇:“天地之性人为贵”;《礼记·祭义》:“天之所生,地之所养,
惟人
为大。”古人又说人配天地而为三才。《中庸》亦言所谓圣人者以其能尽人之性,“能
尽人
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
与天
地参矣。”俗语也有“人命关天”之说。中国人把人看得太重了,遂有“杀一不辜而得
天下
不为”的说法,虽然不见得真正有人做到,但比起近代几个国家把人当做工具,为完成
某项
政治目标,不惜消灭几百万几千万条人命,究竟强得多了。
    (二)重民主义 五四运动后,儒家声望一落千丈,盖现代为民主时代,而儒家则
拥护
统治阶级,讲究君权主义,当然不合时代潮流。但儒家真正的精髓实则极其民主。他们
把人
民看得非常重要。这或者一方面是由贵人主义发展而来;一方面也由人民乃上帝所生育

养,上帝视万民为其子女,不容君主虐待摧残之故。
    纪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有个哲学家Xenophontes曾说过两句话道:“
凡老
百姓之所要的,乃是天帝宙士之所要的。”三世纪时希伯来有一句名言云:“人民的意
志,
即是上主的意志。”(Vox Popah Vox Doi)《周书·泰誓》中:“
天视
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与希腊
及希
伯来那两句话,竟俨然如出一口。《圣经》说上帝创造了万民,立个领袖,指导他们怎
样生
活,怎样崇拜上帝,所以古代民众领袖乃是先知,也即是司祭。自梅瑟到厄书亚,撒慕
尔,
皆然。《德训篇》第十章第五节:“民众的福利在上主的手中,他将自己的尊荣赐给经

师。”经师即研究《圣经》者,在古代有治理人民之权。《泰誓》上亦云:“天佑上民
,作
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君主肩负治理万民之责,故必须有很大的智慧。《德训篇》第十章第一节:“智慧
的长
官,善于治理自己的百姓,贤明的政治,必然稳固。”第三节:“不明智的君主。使自
己的
人民丧亡;因首领的明智,城市的居民,必然增多。”中国所求于君主的,也是圣明。
故君
主为“圣主”、为“明王。”《仲虺之诰》:“惟天生聪明时又……天乃锡王勇智”;
《说
命》上:“知之曰明哲,哲明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泰誓》“癆聪明作

后,元后作民父母。”
    “民主”、“共和”原是中国古书里的话,古时称君王为“民主”。《周书·多方
》:
“天惟时求民主”。“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
。”
《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伊撒尔民族在未成立王朝
之前
(即公元一千年以前),可以说是一种民主政体,由上主派一位或人民所选举的一位贤
明人
来治理民众,所以称为“民长”,国家民族有什么大事发生,多是召集民众大会来决定
。梅
瑟便是上主所派的“民长”(按思高旧约史书有“民长纪”,“民长”二字原文为Ju
dg
es 有裁判者之意,故福音教,即基督教,译为“士师记”。但当时为民众领袖者所
负之
责不止裁判,故现在天主教译为“民长”)。
    君主原是人民公意所推戴,所以他必须诚心诚意替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的愿望,实
现人
民的意志。故《智慧书》吩咐为君主者道:“因为你们的威权,是由上主赐予的,高位
是来
自至上者,他要寻问你们的工作,查究你们的心志。因为你们是他国中的公仆。”《盘
庚》
中君主也以极谦逊的口吻说道:“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这不是仆人的身份是什

呢?
    若君主不肯尽保护民众的神圣职责,则上主便要降罚他。《智慧书》又云:“你们
若不
以公义审判,不守正义的法律,不按上主的意旨行事,他必严厉地和迅速地临到你们面
前,
因为对身居高位者,将有至严的审判。”又《列王记》所载此类语亦不少。《大禹谟》

“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万民既为上主儿女,故人民疾苦最为上天之所关怀。《周书·召诰》:“呜呼,天
亦哀
于四方民”;《大诰》:“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天知我国有疵,民不康。
”旧
经里上主怜念民众疾苦的话,不可胜数。《厄则基书》里更有借先知口所说一大段话,
真说
得慷慨悱侧,热情之至,读之而不感动者,其人必无灵性。上主先责备那些负牧民之责
的君
王道:“牧人应当牧养羊群,你们却只知牧养自己。你们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
却不
牧养群羊。瘦弱的,你们没有养壮;有病的,你们没有医治;受伤的,你们没有缠裹;
被逐
的,你们没有领回;丧失的你们没有寻找,但用强暴严厉的辖制,因无牧人羊就分散,
便作
了一切野兽食物。我的羊在山间,在各高冈荒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
——
我必亲自去寻找我的羊,这些羊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散到各处,我必从那里救回它们来—
—也
必在伊撒尔山上,一切溪水旁边,境内一切可居之处,牧养它们。我必在美好的草场牧
养它
们——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它们得以躺卧。丧失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
,受
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三十四章,一节至十六节)。
    讲君权主义者,说人民为君主而生,民权主义者则相反。《左传·哀公十四年》传

“天生民而立之君”;《文公十三年》传:“天生民而树之君。”至战国的孟子竟打出
旗帜
鲜明的民权主义。他议论最激烈者,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贼仁者谓之
贼,
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其弑君也!”这几句话引起
后代
真正民贼明太祖的反感,孟子曾被赶出孔庙,撤除“亚圣”的封号。假如他的骸骨尚存
,说
不定还要获得个开棺戮尸的处分呢。
    所以现代智识分子痛骂儒家学说是封建,是统治者的护身符,真是黑天冤枉。古代
学派
像儒家这样讲民权主义的,恐没有第二个。他们在六经里除“天”以外,“民”喊得最
多,
最亲热,很叫人感出他们诚意可爱。不过中国古代实系封建社会,阶级森严,《左传》
“天
有十日,人有十等”,国君死社稷,不死人民;子产作丘赋,人民负担不起而怨谤。人
家劝
他缓和点,他说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人民的愿望,管它做甚?可证。儒家重民思想实
受希
伯来影响,像孟子的“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和“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便窃自犹
太学
者墨子之说,更是铁般证据。
    (三)孝道 希伯来民族乃族长制,中国则为宗法社会,讲究孝道乃事实的要求。
梅瑟
在西乃山接受天主十诫,第四诫便是要人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必以赐一生亨通,且
享大
年于世。”《礼记·中庸》:“子曰:舜其大孝也欤?……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必
得其名,必得其寿。”按孔子(?)在这几章发挥他对孝道的见解,第一章以舜为例,
第二
章文王,第三章武王和周公,所以这个“大德”实承大孝而言。我们知道为孝子者,不
一定
能享福,更不一定能长寿,然则《中庸》何以竟有这样的说法呢?这话之受第四诫影响
的痕
迹不是十分明显吗?更令人纳罕的是:第四诫虽皆见于《出谷纪》和《申命纪》,但前
者仅
有“赐以大年”,后者乃兼有“赐以一生亨通”之语,《中庸》舜大孝章又有几句诗道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按《申命纪》犹太经师称之为 Mi
sh
ne,谓为“重申前命”,希腊译为 Deute Ronomium,意义相同,盖
上主
对伊撒尔民众所颁法律,均载《出谷纪》,至此不过将旧法律扼要重提一次而已(见思
高圣
经学会《梅瑟五书·申命纪》引言)。诗中“保佑命之,自天申之”二句将袭出谷、申
命两
纪的罪案,竟不打自招了,不是很有趣的事吗。
    《孝经》十八篇相传乃孔子为曾子陈孝道而作,实则出自战国儒家之手,或更晚。
《孝
经》主张孝道与天道相通,故《三才章》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
地之经,而民则之。”《圣治章》:“子曰:人之行,莫大如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
莫大
于配天。”《感应篇》:“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
    按旧经所记,为子孙者绝对服从族长,孝养亦极周到。像《创世纪》所载约瑟对于
他父
亲雅各伯之孝,还不足使人感动吗?新经则耶稣亦常教人孝敬父母,见《玛窦福音》十

章、《马尔谷福音》第七章、《路加福音》第十八章,并斥责那些将财物作为献天主之
仪而
藉口不养父母的法利赛人。耶稣自己对圣母玛利亚也极尽孝道。
    宗徒保禄也极力劝人孝敬父母,大有“百行孝为先”之意。《致伊法所人书》第五
章:
“为子女者其仰体主心,孝顺父母”。《致哥罗森人书》第四章:“为子者应孝顺父母
,一
切惟命,此事最能获主欢心。”又云:“凡为寡妇之子孙者,在家中尤应践履孝道,用
以报
亲恩”。保禄时代当西汉末期,我引其言,似犯时代错误之病,然保禄语当亦古来传下
者,
不然,则是一种传统思想,由他具体化而已。
--
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