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jy (超人),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6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Sep 1 00:45:07 2000), 转信
中国以不孝为大恶,惩罚亦极重。《孝经·五刑章》:“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
罪莫
大于不孝。”旧经天主和伊撒尔人订定法律,亦有欧打父母,咒骂父母者死之条(《出
谷
纪》二十二章,十五、十七两节)。又言“辱骂父母者处以死刑,盖犯此大恶,咎有应
得
也”(《肋末纪》二十章九节)。(四)其他思想 希伯来上帝同情卑微者,哀怜受损
害
者,憎恶强暴者,狡诈及为富不仁者。《约伯传》第五章九至十五节:“他所行的事,
伟大
叵测,奇妙不可胜数。举扬谦卑者,提拔忧郁的人,使他们得到救援。打消狡猾人的思
念,
使他们手中的事业不得成功。他用智慧人的计谋捉拿他们,使邪妄人的计谋颠倒。他们
白天
碰到黑暗,正午摸索,如在深夜。天主搭救沮丧的人,脱离他们口中的锋刃,拯救贫苦
的
人,脱离蛮横者手。”又屡次申明要打击饱足的人。耶稣山中圣训谓哀悼痛哭、温恭克
己为
真福,富盈、饱饫者为有祸。《易·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
亏盈
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大禹谟》:“满招
损,
谦受益,时乃天道。”《汤诰》:“天道福善祸盈。”恶人作恶多端,终于掘阱自陷者
,谓
之“天夺其魄”或“天祸之。”
《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希伯来人有谚
云:
“父亲吃酸葡萄,则儿子的牙齿也为之酸倒。”言父作恶,则子承受其殃也。虽上主又
在
《厄则基书》中,谓父子应各负其善恶之责,不至彼此牵累,但亚当犯上主命,其子孙
世世
代代染有原罪,则子孙也承祖父之过,因亚当乃人类代表之故。又上主在《出谷纪》中
不是
也说:“恼恨我的,我要追讨他的罪,从父亲直到他三四代子孙。爱慕我的,遵守我诫
命
的,我要向他施以慈爱,直到千代”(二十章六节,卅四章七节)。
上主降灾于人,诚然无法抵当,无法逃避,“但天主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
,有
丰盛的慈爱,只须人类悔罪,归向天主,他便回心转意,抑住他的义怒,将已伸出的行
罚的
手缩回了”(《约珥书》第二章十三节)。但人若甘心犯罪,故意冒犯天主,则天主因
公义
故,不能不惩罚他。《商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也是
同样
的意思。
天主教最重忏悔,故悔罪列于七圣事之一。悔罪便是教人涤去旧污,做一个新人。
故天
主常嘱咐人说:“你们要把一切罪过,尽行抛弃,自作一个新心和新灵”(《厄则基书
》十
八章)。又说:“我要洁净你们,使你们脱离一切污秽,弃掉一切偶像,我也要赐给你
们一
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同书卅三章廿六节)。《咸有一德》:“今嗣王新服
厥
命,惟新厥德,始终惟一,时乃日新”。《礼记·大学》劈头便说:“大学之道在亲民
,在
止于至善”;又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亲民
’;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义人若犯罪,则必失去上主的圣宠,恶人若回头,仍可蒙上主收纳。上主常说:“
恶人
若回头离开所作的一切罪恶,谨守我一切的律例,行正直与合理的事,他必定存活,他
所犯
的一切罪过都不被纪念,义人若转离义行而作罪孽,照着恶人所行的一切可憎而行,他
岂能
存活么?他所行的一切义,都不被纪念,他必因所犯的罪,所行的恶死亡”(《厄则基
书》
十八章)。中国也讲究德必有恒,《易·恒》卦说:“不恒其德,或承其羞。”孟子亦
言: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亦可以祀上帝。”第三证以
子
书:
战国的百家思想大都来自西亚、印度及希腊,其中以墨子宗教色彩为最浓。廿年前
有人
主张墨子乃印度人,大遭学术界的诟病,笔者虽不信墨子为印度人,但坚信他决非中国
人,
在拙著《天问里的创世纪》,曾假设墨子或是犹太教——即天主古教——的大师,现在
我的
意见竟是更趋坚定了。《汉书·艺文志》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这是很值
得注
意的。清庙二字始见于《周颂》,诗序谓祀文王,诗一章凡八句曰:“于穆清庙,肃癉
显
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中“对
越在
天”云云,明明说是祭祀上帝之庙,我们哪能因其中有“秉文之德”一语,便神经过敏
地说
是祀文王吗?前人也知道这话有些说不过去,故郑玄云:“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
谓
也。”《左传》贾逵注:“肃然清静,谓之清庙。”按希伯来与中国上帝庙中不设偶像
,最
为清静,所以贾逵的话是对的。汉志说墨子出于清庙之守,便说明他是奉祀上帝的祭司
。班
固时代距战国较我们为近,这话一定根据可靠的史料,而后才这样说。
墨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乃是“尊天”、“明鬼”、“兼爱”,他有《天志》上中下
三
篇,我们立身行事皆须依照上主的意志,故曰天志。大概说天之明无所不烛,人若得罪
于
天,无处可以逃避,颇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之意。这类话《圣经》里面多得不可
胜
计,不必多所引证。
世上万民皆属上天儿女,当然都有权祭天,以申孝敬。但中国则不知始于何时,祭
天之
权被君主垄断。《礼记》:“天子无介,祭天特牲。”《曲礼》下:“天子祭天地……
诸侯
方祀”;《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明堂位》:“祭帝
于
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郊特牲》于天子祭天之仪,更有详细的描写。你看连
诸侯
都没有祭天之份,更何况庶民?所以后代庶民祭天,为干犯大罪,有杀头的危险,但墨
子则
主张任何人都可以祭天,他说国君受人民供养故爱人民,天受天下人之祭祀,故天爱天
下之
人。《天志》下:“……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何以知兼爱天下之人也,
以兼
而食之也,何以知其兼而食之也,自古及今,无有远灵(孙诒让谓灵为虚之误,虚同墟
)。
孤夷之国,不皆刍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敬祭祀上帝山川鬼神,以此知兼而
食之
也。苟兼而食之,必兼而爱之……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也。”
天要
吃人贡献的东西,希伯来及中国古代都有这项观念,但因这个缘故天才爱人,则未必然
,墨
子也不过以天主比为国君,就中国人了解的程度而以说教罢了。天主教司铎祭天,教友
均可
与祭。墨子祭天观念与中国传统抵触,与天主教则相合,谁还能他说所宣传者不是天主
古
教?
天爱人非常之厚,创造万物以供人类需要,如父母之爱子女,子女对于慈爱他们的
父母
不知报恩是为不仁不祥,人人不知报答于天,也为不仁不祥。“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
者有
矣,曰: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雷(*$)降雪霜
雨
露,以长五谷麻丝,使民得而财利之,利为山川溪谷,播赋百事,以临司民之善否;为
王公
侯伯,使之赏贤而罚暴,赋金木鸟兽,从事乎五谷麻丝,以为民衣食之财,自古及今,
未尝
不有此也,今有人于此,*%若爱其子,汤力单(殚)务以利之,其子长,而无报乎父,
故天
下之君子与(举)谓之不仁不祥。今乎天,兼天下而爱之,檄遂万物以利之,若毫之末
,非
天之所为,而民得而利之,则可谓否矣。然独无报夫天,而不知其不仁不祥也,此吾所
谓君
子明细故而不明大也”(《天志》中)。《圣经》与这段话可以互相发挥之处太多了,
抄不
胜抄,只有从略。《圣经》说天主为智慧之源,《德训篇》第一章:“一切智慧,皆来
自天
主,并且永远就和他同在。”“智慧受造于万物之前,明达的智慧永远就有。”《列王
纪》
上三章九至十一节亦有提及上主乃智慧之源的话。上主又是圣善之源,正义之源,亦散
见于
《圣经》。墨子贵义,因为义从天出。“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智者出,孰为贵
,孰
为智?曰:天为贵,天为智”(《天志》中、《天志》下)。
天既为正义之源,我们为义,天必赏我们,我们为恶,天必罚我们。“天欲义而恶
不
义,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所欲,天亦为我所欲。我
欲福
禄而恶祸崇。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之百姓以从事于祸崇者
也”
(《天志》中)。墨子所以为宗教家,因为他欢喜讲天的赏罚:“爱人利人,顺天之意
,得
天之赏者有之;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亦有矣。”前者如尧、舜、禹、汤、
文、
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誉至今不息,后者如桀、纣、幽、厉,天弃不保,身为大
戮。
所以墨子自言他之有天志,譬如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上以度天下王公之政刑,下
以量
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顺天意者善,不顺天意者恶。
或谓天主教不谈鬼,墨子好言鬼,似乎涉于异端。但《墨子·明鬼》篇言鬼有三类
:一
为天鬼;二为山川鬼神;三为人死而为鬼者。鬼字据《说文》的解释:“人所归为鬼,
从人
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本来不是好东西,但战国时代伪造的经书,对鬼则极推
崇,
凡鬼神二字联用时,鬼之地位权能和神仲伯,故此知道墨子的天鬼,即等于基督教之天
神。
墨子所言神每人面鸟身,此虽古代及小亚细亚及世界各处对神的观念,但在墨子书里则
大有
无神不鸟之概,这与基督教的天使有翼,岂不逼似?
天主教的天神分为九品,其数目之多,逾于天上星辰,其奇妙大能亦可喜可愕,《
墨
子·明鬼》本有上中下三篇,现仅剩下篇。照下篇专谈人鬼来推测,则上篇专谈天鬼,
中篇
专谈山川鬼神。惜上中两篇已不可见,不然,若望《启示录》所描写天神的情况,圣多
玛斯
(Saint Thomas d’ Aquin)超性学要论天神的性能,我们在战
国
时,便可以知其大概了。《墨子·明鬼》第二篇似专论山川诸神。此则多神教民族都有
此项
观念。希腊山林水泽,甚至一花一木之微,都有精灵的存在。中国周礼祭典之繁,亦与
希腊
相类。墨子或为习染所移,或因欲投合中国人心理而为此说。其文久佚,今已无法断定
。再
者天主教每人有一护守天神,一城一国亦有天神掌管,则墨子之说也还是很正当。
论人鬼一篇,墨子发表其灵魂不灭之主张,词极雄辩。盖中国人自来为最现实的民
族,
身后问题,素不注意,孔子大哲,尚言“未知生,焉知死?”墨子时代,无鬼论尤盛行
,墨
子之宗教,正为主张灵魂不灭者,对此安能缄默(梁任公先生谓墨子不谈灵魂,大约他
没有
读《明鬼》篇)?至所引杜伯,庄子仪厉鬼报仇诸例,虽为基督教之所不道,但《撒慕
尔
纪》犹太国王撒乌耳,令招魂的女巫,招先知撒慕尔之鬼,先知果从地底出现,可见基
督教
亦未始不言鬼,于古代之墨子又何尤焉?
至于“兼爱”,则基督教乃世界宗教中唯一爱的宗教,新旧两经所发挥者,无非是
这一
端天经地义的大道理。关于这一端道理,要想引证,墨子的议论固不胜其抄,《圣经》
也要
抄录一半才可以,这也是做不到,而且不必要的事,所以我希望读者诸公,还是直接去
翻
《圣经》和《墨子》好了。
墨子是宗教家,于其努力宣传一事见之:他曾使其门人耕柱子于楚,游高石子于卫
,游
公孙尚过于越,出曹公子于宋,使胜绰事项子牛。门人每挟墨子著作同去,每使时君读
之大
悦。墨子自己也终身游行,不遑宁处,故有“不暖席,不突黔”的美谈。墨子之苦行精
神万
可钦佩,他传教时栉甚风,沐甚雨,腓无跋,胫无毛,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俨然是
天主
教传教士的精神!
墨子也是一位大学者,游行各国时,必装载许多书跟在背后,又自言“曾见百国春
秋”,这个“百国春秋”恐连他来华前所见各国史记在内吧?战国时代,七雄兼并,小
国存
在已寥寥可数,有史记者更不多了。
墨子之为外国学者,更有许多坚强的证据,墨经八篇,向来无人能读,现在始知其
中有
几何、算术、光学、重学、各种原理。又有名学,印度称为因明学,皆源于希腊之 L
og
ike。又施惠、公孙龙坚白同异之辩,实即希腊诡辩家(sophist)之说。墨
门苦
获、己齿、邓陵子亦好为此类辩论。墨子虽反战非攻,而善为守御。其守城器械,机巧
百
出,非有高度科学之基础不能为此。当时科学最发达者,首推希腊,故墨子实为感受希
腊文
化最深之犹太教大师。
墨子之技巧对手为公输般,他曾为云梯,而墨子能御之。墨子自己造木鸢,飞三日
不
下。屡见子书(一说是公输般)。明末艾儒略的《职方外纪》言:“古代意大利亚国,
西齐
里亚有巧工德大禄者,造百鸟,能自飞,即微如蝇虫,亦能飞。”按希腊神话有Dae
da
lus与其子 Icarus造人工翅膀飞出克里底某岛,民间盛传,艾氏所指即此。
德大
禄是著名巧妙建筑师,传到中国为墨子或公输般。这又是墨子与希腊文化关系密切之铁
证。
墨子国籍不明,或言其为宋人,或言其为楚人,鲁人。他屡称鲁阳。或即云《国语
》之
鲁阳文子,楚平王之孙。墨子称鲁君为“主君”,遂有谓墨子乃文子家臣者,其实伊撒
尔人
称君皆曰“我主我君”(My lord the King),墨子来华后虽努力华
化,
有时亦于无心间露出本色,这也是墨子是犹太人一个小小的例子。
以上各证,证明墨子乃犹太教大师,其学说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孟子反对他最
烈,
孟子受他影响也最深。儒家孔子好言仁,孟子好言义,不知实剽窃墨子学说。墨子书中
触处
都是义字,“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
人闻
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
闻
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
亦退
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
曰:
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
,国
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尚贤》上)又曰:“义人在上,天下必
治”;“天欲义而恶不义”(《天志》上)。儒称“仁政”,墨则称“义政”,我们读
旧新
两经,不是也是到处碰见“义”字吗?“天国是为义人预备的”,“义人必亨福乐,因
为要
吃自己行为的果子”,“天主审判义人与恶人”,“虽是义人,一天也要跌倒七次。”
孟子最激烈的民权主义,即“诛独夫纣”,此语完全袭自墨子。《墨子·非攻》下
云:
“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何故也?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
类,
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以后有一大段议论说明诛的意义。墨子称纣为
“狂
夫”,孟子改为“一夫”;《天志》上言,“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天必罚之”;孟
子改
为“杀一不辜得天下不为。”
旧经上主垂念百姓,无微不至,对于寡妇孤儿及一切无依无靠之人,更是再三关切
。
《墨子·兼爱》下,“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
有所
放依,以长其身。”孟子:“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
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梁惠王》下)。《礼
记·王制》也照样抄了一段,谓真正王者之制,对此四穷民,必有常饩。孟子痛骂“争
地以
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者谓为“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又说
:
“善战者服上刑”,明目张胆,偷窃墨子的非攻余论,不知古人为什么竟不肯说破?太
儒儒
相护了吧!
孟子剽墨太多,连寻常说话有时都不知不觉模仿墨子口气。像“转死沟壑”,“绝
长补
短”,“挟泰山超北海”均是。最后一语见《墨子·兼爱》中:“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
曰:
然乃若兼则爱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
。夫
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至于兼相爱,交相利
,则
与此异。”想起《申命记》梅瑟对伊撒尔民众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为你并不
是难
于实行的,或是相差太远,不是在天上,致使你说:谁为我们升天取下来……也不是在
海
外,致使你说:谁为我们过海去取来……这话却离你很近,就在你嘴里,就在你心中,
使你
好能遵行”(三十章十一至十四节)。与墨子之语何语气相类之甚也耶?
孟子这样在墨子书中大肆剽窃,还能厚着脸皮骂墨子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是执
一的
贼道者;是同禽兽一样的东西,太叫人不平了!
老子是自然主义者,但其书有数处似言天主圣王的奥迹:像“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
三,三生万物”(三六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
三者
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
忽
癊,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十
三
章)。老子谓道更在造物主之先,故云“道主一”,又云“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
这就是自然主义与宗教的不同处,而圣王奥迹自古即有人知,亦由此可以证明。
老子教人谦冲,自下,寡欲,不争,于天道恶盈,强梁者不得其死,不惮再三阐述
。又
教人自处如婴儿,“能如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
子”
与天主教教义都颇相近。老子尚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二语,“天两”二字甚奇,
《以
赛亚书》八章十四节,《厄则基书》十七章二十节,上主常说“我撒出我的网子”,老
子语
或由此。不过西亚诸神常携网,未可一概论。
荀子学术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极为明显,他的贵人主义曾说出一番道理:“水火有气
而无
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亦有义,故最为天下
贵
也”(《王制》篇第九)。这话是希腊大哲亚理斯多德说的。圣多玛斯发挥亚氏哲学,
所以
亚氏成为天主教哲学之主流,称为“经院学派”(Scholastics)所谓草木
生
魂,鸟兽觉魂,人类灵魂这几句话,略研究天主教哲学者,都耳熟能祥,我不必多说了
。
荀子的乐论也是出于亚氏著作,有人曾加讨论,现不引。
随巢子出于墨子之门,其书已佚,后人于古书中辑得数条,《太平御览》有其四语
:
“夷羊在牧,飞拾满野,天鬼不顾,亦不宾灭”。前人谓其来自伪《周书》:“麋鹿在
牧,
蜚鸿满野”,我以为非是,当是《出谷纪》中语。梅瑟领伊撒尔民众脱离埃及,逾红海
至欣
旷野,百姓以缺少饮食,埋怨梅瑟,天降玛纳,又使鹌鹑成群飞来,集于营前,百姓得
以捕
食(《出谷纪》十六章十三节)。又说“那时上主命风由海外吹来,把鹌鹑吹到营幕上
,周
围营幕两边都有一日之路长,离地面只有二肘高,民众那一整日,整夜,并第二天起来
捕捉
鹌鹑,最少也捕了十堆,都摆在营幕四周。肉还在牙齿中,尚未咽下,上主就对民众发
了忿
怒,用严灾打击了民众。”盖鹌鹑产于非州中部与卮拉特海湾一带,春季随风飞至西乃
半岛
巴肋斯坦、叙利亚等地,飞甚低,易为人逮捕(思高学会《梅瑟五书》六○九页)。随
巢子
“飞拾满野”,言鹌鹑飞来甚多,俯拾即是。“夷羊在牧”指伊撒尔民众乃上主之羊,
“夷”字与老子的“视而不见曰夷”不知是否有关?若有关,则或是“雅和华”的异译
。
“天鬼不顾”,言上主恶伊民之贪饕降瘟疫而打击之。鬼在战国时地位提高与神并列,
墨子
有《天鬼》篇,鬼字无非指精灵体,已见前文。“亦不宾灭”则似言上主虽屡次向伊民
发
怒,施行惩罚。究竟随即宽赦,未将他们消灭。
第四证之史传:
《汉书》言文帝试验方士新垣平的法术,他能使已落下去的太阳,再升到天中。应
劭
《风俗通》,成帝曾以文帝时“日再中”之说问刘向云云。汉纬书《易辨终备》云:“
日再
中,乌连嬉。”按《淮南》载鲁阳公与韩战,日将暮,挥戈,日返三舍。又言虞公与夏
战,
公以剑指日,日退不落,此事实出旧经《若苏厄书》。若苏厄代先知梅瑟为伊撒尔民众
的领
袖,与阿摩黎五王作战,曾祈祷上主说:“太阳呵!你要停在基贝红,月亮呵!你要停
在阿
雅隆谷”;“太阳果然停了,月亮也停止了,直到百姓向敌人报复了自己的仇恨。”又
《列
王纪下》八章九节,又《赛亚书》三十八章,均有“日退十度”之说。鲁阳戈明明出自
《若
苏厄书》,不可否认。墨子屡与鲁阳文君谈话,称文君为“主君”,然则鲁阳文君便是
若苏
厄吗?不然,若苏厄率希伯来人入迦南建犹太国事在纪元前十二世纪顷,墨子则纪元前
三世
纪时人,时代相去悬绝,他们安得而为君臣?或者墨子在其本国时,属于若苏厄支派(
按若
苏厄属于厄弗辣因支派,见《户籍纪》),故在书中假设其人尚在,与之问答。《淮南
》又
将挥戈事牵入自己书中,无心间,使墨子之为犹太人,得到一个最有力量的证据。旧经
屡有
战长人的故事。撒乌耳王与培肋协特人交战,培方出一长人,身高六肘又一指距。所持
铜矛
粗如织机之梁,重六百协刻耳,无人敢于迎敌。达味竟掷石杀之(《撒慕耳纪》上十七
章)
达味又曾与辣法长人后裔四人战,达味与其侄约纳堂将他们一一杀死(《撒慕尔纪》下
廿一
章)。旧经尚有数处关于长人的记载。这类战长人的故事,叙述得太热闹了,中国人听
得心
痒,也要来模仿一下才觉痛快。所以《左传》、《癅梁》都有战长狄的节目。《左传·
文公
十一年》传,鲁人与长狄战,败于咸,获长狄侨如,富文终甥,桩其喉,以戈杀之。晋
之灭
佚,获侨如之弟焚如,齐人获其第荣如,卫人获其季弟简如。又言宋人曾与长狄战,败
狄于
长丘。获长狄缘斯。杜预注:缘斯乃侨如等之先。这侨如弟兄四个与旧经所载辣法后裔
四人
能说是偶合吗?《癅梁传·文公十一年》传云:“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
。传
曰:长狄也,弟兄三人,佚宕中国,瓦石不能害。叔孙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横
九
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旧经达味第一次打倒的长人高六肘有零,一肘合英尺
十八
时,则其长仅及丈余。这类长人今日仍常见。至《癅梁》所记那类巨人,事实上决不会
有,
仅能见之于神话。希腊神话恰巧有一个巨人名 Tityus,因获罪天帝,被缚于地
狱,
每日有巨鹫啄食其肝,食已还生,受苦无尽。此巨人身体之长,可横九亩。(Nine
A
cres)司马法六尺为步,百步为亩。一亩六百尺,九亩五千四百尺,合五百余丈。
古亩
或比今亩小,也不能小到哪里去,那么这个长狄不太长大吗?《癅梁》想把长狄的故事
,缘
饰得好听一点,搀入了一段战国流行的希腊神话,谁知竟因此露出抄袭外来传说的马脚
,真
所谓弄巧反拙,令人失笑!
希伯来民族“逃城”之制,梅瑟率领民众到迦南地建筑城堡,上主令其另筑六城,
称为
避难城,凡误杀人者皆可逃避其中。见《户籍纪》三十五章,《申命纪》十九章,《若
苏厄
书》二十章。《史记·孟尝君传》传后论云:“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
桀,
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
尝君
好客自喜,名不虚矣。”按古称“万户侯”最大封邑不过万户,实际上恐怕还不见得有
这么
多的户口,盖当时齐国最为富庶,其首都临淄不过七万户,每户平均有三男丁,男丁为
二十
一万,合女口大约有四五十万,现在托庇于孟尝君的奸人,竟有六万家,每家平均男女
各
三,便有卅六万人,每家平均四口,也有二十四万,连薛中原有住户,试问该有多少人
口?
区区一邑,如何养得起这么多的人民?所以这“奸人六万家”定然是受了旧经“六座逃
城”
的影响,胡乱传说的。司马迁头脑素来明晰,不易受欺,这回也上了战国流传下来说谎
风气
的大当了。
晋文公重耳未得国时,流亡在外十九年。所适各国,有的厚待,有的加以白眼,他
到曹
国,曹共公闻其骈肩,趁他在洗澡的当儿,薄而观之。这举动未免太无礼,将来重耳得
志,
是一定要报复的。曹国一个大夫僖负羁有妻极贤慧,对丈夫说道:“吾观晋公子之从者
,皆
足以相国,公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
早自贰焉。”乃馈盘餐癋璧其中。公子受餐反璧。这段记载和《撒慕尔纪》上达味事很
相
象。达味避撒鸟耳的迫害,逃到玛红旷野。其地有富人纳巴耳,性情暴戾,达味为他保
护羊
群,向他求点食物,他却拿粗暴的话来拒绝。其妻阿彼戛依耳,聪明美丽,私为斡旋,
私下
取二百块面包,两皮囊酒,五只宰好的羊,五色阿炒过的麦子,一百嘟噜干葡萄,二百
无花
果糕饼,放在几匹驴上,献给达味。更向达味委婉说了一番言语,替她丈夫赔礼。达味
本立
誓要杀其夫一家,见这女人能识大体,说话动听,化怒为喜。后其夫死,竟娶以为妻(
第二
十五章)。
重耳出亡时,晋惠公使寺人披刺之,斩其衣袂,重耳做了晋君,寺人披求见,公叫
人责
备他,叫他走。说道:“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
惠公
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这不
免令
人听想起达味故事了。接达味藏身野山羊岩石洞中,撒乌耳也进了那洞。达味暗暗起身
,割
了他外氅上的衣边,跟他出洞,扬声喊他,说在洞中本可杀你,但我仅割你外氅的衣边
,可
证我不愿杀你,你何以苦苦不肯放过我云云(第二十四章)。本来曹大夫妻巨眼识英雄
,预
烧冷灶;寺人披行刺斩袂,皆不能保其必无,但两件事连在一起,与达味故事太逼近,
我们
有理由猜想它是由《撒慕尔纪》偷了点材料润色而成的。
《民长纪》第二章伊撒尔人民受摩阿布王赫革隆征服凡十八年。伊民呼吁上主,上
主给
他们兴起了一位拯救者,就是彼讷雅明人革辣的儿子厄胡得。此人乃系用左手的人,预
备一
只利刃,长一肘,插于右腿衣服底下,假送礼为名,至王前抽刀刺入他的肚里,连刀柄
也插
进去了,直透后背。中国春秋时,有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事。前者屡见《史记》,
是真
的史实,但《史记·吴太伯世家》、《刺客列传·专诸传》,仅言专诸置匕首鱼炙中,
献鱼
时,引匕乎刺王僚,王僚立死而已,到了后汉时赵煜所撰的《吴越春秋》,则有很精细
的描
写,言王僚赴公子光之宴,防有不测,“被棠铁之甲三重……侍皆操戟交轵……专诸置
鱼肠
剑炙鱼中进之,既至王僚前,专诸擘炙鱼,困推匕首,立戟交轵,倚专诸胸,胸断臆天
,匕
首如故,以刺王僚,贯甲达背。”这“贯甲达背”四字,与厄胡得刺赫革隆王故事,不
能说
没有关系。不止此也,《吴越春秋》又有要离刺王僚儿子庆忌事,更写得如小说,如戏
剧,
极如火如荼之观。要离想刺庆忌,恐其不信,难得近身,乃诈为负罪,请吴王断其右手
,他
后刺庆忌,用的便是左手。《吴越春秋》将旧经厄胡得的故事衍而为二,彰彰明甚。
此外则宋王登台窥见韩凭妻美而强取之,与《撒慕尔纪》第十章达味在其宫殿平台
上,
窥见乌黎雅妻巴特协巴黑,召而幸之相似。天皇兄弟十二人,或谓即指伊撒尔十二支派
,照
我看中国天、地、人三皇,起甚晚,当在秦汉之际。三皇均神话中人,天皇当与希腊天
帝宙
士有点关系,因为奥林匹斯大神共十有二位,秦始皇所铸金狄十二,非来自希腊神话,
则来
自印度(因印度受希腊影响,婆罗门教有一个时期她的大神也有十二位)。但希腊十二
大神
虽有几个是宙士弟兄,有几个则系宙士子女,中国伪史谓天皇十二人,皆为弟兄,当是
一半
受希腊神话影响,一半受天主古教《圣经》的影响。此外还有几端小事。孟子:“存乎
人
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然,胸中不正,则眸子*&焉”。
耶稣
亦云:“目为身之灯,目正则清明在躬,目不正,则身陷晦冥,是故心光者晦,则晦之
为
晦,又将如何”汉武帝时,董宣为洛阳令,杀湖阳公主苍头,帝使小黄门挟持宣,令拜
谢公
主,宣两手据地,不肯俯。帝敕曰:“强项令出!”杨奇立朝刚直,灵帝曰:“卿强项
,真
杨震之子也。”并见《后汉书》。《出谷纪》三十二章十九节、三十三章五节、三十四
章八
节,梅瑟因伊撒尔民众不听上主教训,屡称他们为“硬着头项的百姓。”汉时“强项”
之
语,不知系来自旧经否?至耶稣降生汉平帝元始元年,时代原在孟子后,但耶稣的话,
安知
非根据古代希伯来习惯的说法而说的呢?若是,则与孟子的话相同,不足为异了。
中国尚有许多风俗习惯与古希伯来民族相类,现在且引几条看看:
耶稣钉死十字架,代万民赎罪,故赎罪之说实为基督教中心思想。不过赎罪的观念
,实
亦承之古代。天主嘱咐梅瑟以牛、羊、斑鸠、雏鸽等为赎罪之祭,《肋末纪》接连几章
讲论
此事。古代各民族每当天灾流行,常有义人挺身而出,自作牺牲,以求担万民罪恶,平
息神
灵愤怒,《商书·汤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周书·泰誓》中:“百姓有过
,在
予一人。”相传成汤时天下大旱七年,汤斋戒沐浴,剪发断爪,身卧高俎,充作牺牲以
祭上
帝,天果大雨。此事开始见于《墨子》,其后《吕氏春秋》,《尸子》亦载之。
古人相信生命存于血液之中,故订立和约,双方必以血洒在身上。《出谷纪》二十
四
章,梅瑟与民众立约,先献牛犊于上主,作为和平的牺牲,他取一半血,盛在盆中,另
以一
半洒在祭坛上,随后取过约书来,念给百姓听。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们看哪,这
是结
约的血,是上帝按一切的话,与你们所立的约。”耶稣基督于晚餐中建立圣体的时候,
将酒
倾在杯里,递给门徒们喝,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也是用这形
式。
中国古时订立盟约,则必杀牛取血,各涂口旁,称为“歃血。”
希伯来民族做补赎,表示极大哀痛;亲戚死亡,必撕裂衣服,身披麻布,散灰尘于
发
中。《尼希米纪》第九章第一节:“这月二十四日,伊撒尔人聚集禁食,身穿麻衣,头
蒙灰
尘……站着承认自己的罪恶和列祖的罪孽”,这是做补赎之例。《以斯德传》第四章,
书珊
王将把犹太人尽行屠戮,犹太领袖末底改知道消息,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尘,哀
痛号
哭……犹太人民亦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穿麻衣躺在灰中者甚多,为表示大哀痛之例
。
《创世纪》卅七章卅三节,雅各伯闻其子约瑟被野兽吃掉,便撕裂衣服,腰间围上麻布
,为
他儿子悲哀多日,这是纪念死亡之例。中国古人死了父母及至亲,也服麻布之衣,有种
种制
度,见《仪礼·丧服》。这风俗至今尚未大改。但中国人仅以麻布为丧服,像犹太人一
样表
示悲伤,则没有听见过。谁知古书里居然也有一例:《左传·僖公十五年》传,秦穆公
与晋
战,败晋,俘晋惠公,“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莹、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
使以
免服衰*'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
则婢
子夕以死;夕以入,则婢子朝以死;惟君裁之。”按穆姬乃秦穆公夫人,为晋献公女,
太子
申生之姊,亦即晋惠公之姊,但非同母。她此举当然是为了要袒护母家,并顾全祖国之
面
子,不过她在这时戴孝,实在可怪,所以古来注家聚讼甚多。但勘之旧约《圣经》,乃
知实
以志哀痛并屈辱。免服恐即是“撕裂衣服”之谓。
中国人最讲宗族主义,不惟生时不肯轻易离开乡井,死了以后,无论道路怎样远,
也必
设法将骸骨舁回同祖宗葬在一起,此风亦至今犹然,《礼记·檀弓上》:“太公封于营
丘,
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希
伯来民族亦有此俗,《创世纪》载雅各伯到埃及,客死其地,临死时,要求其子约瑟立
誓,
必以遗骸归葬。约瑟临死时,也要求其子辈立誓,以自己遗骸归葬。又旧经记述一个人
死
亡,便说:“回到他列祖那里去了。”
希伯来民族立嫡以长、十一而税、重日朔、以右为尊、击掌为保(《箴言》十七章
十八
节,二十二章二十六节,六章一节)、呼天唤地以作证(《申命纪》三十章十九节,卅
一章
二十八节,卅二章一节),中国也如此。
其他风俗民情相似者尚多,只有将来有机会再行探究。
我知道读者读至此,或者要说,希伯来上帝既于远古时传入中国,战国时代中国儒
家又
曾大量吸收希伯来的思想,风俗民情又有这么多的相象处,则中国人也许是伊撒尔十二
支派
之一吧?关于这,我可以回答说:若以人类同出一源而论:原可作此主张,但若从民族
学立
论,则万万不能这样乱说了。因为人类历史悠长,演变亦极多,各民族都有其自己发展
的历
史,中国人属于蒙古族(Mongolic),而希伯来人属于闪族(Semitic
),
有种种不同的特征,若强令中国人认希伯来人为祖,不但中国人不愿,也要教民族学者
及历
史学家笑倒了。宗教信仰及学术思想可以由甲地传至乙地,甲民族传给乙民族,风俗人
情之
培成则不是朝夕之功;纵可传来中国,短时期决不能普遍,更不能生根。上述中国与希
伯来
风俗人情之相同者,我不主张它是传入的缘故,只相信这些风俗人情渊源于世界人类单
文化
摇蓝的小亚细亚,它们与中国民族同来远东这块大陆,年代悠邈,已不可诘究了。
我质道读者或者又要说道:人类肤色虽有差异,感情思想则无甚悬殊,有了相同的
思想
感情,则必产生同样的学术文化,所谓“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西海有圣
人出
焉,此心同,此理同。”俗亦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所说中国传统文化与希
伯来
思想之雷同,安知不是彼此暗合,一定要说传来,抑又何必?这则不知人类思想暗合固
有,
但仅能偶然符合一二端,像本文所举大小证据如是之繁多,实非说传来不可。况以生物
学而
论,两地气候土壤即完全相同,草木禽兽的种子,也不能自然发生,非传衍不能有,草
木禽
兽且然,又何况博大精深如宗教信仰和学术思想者呢?再者,根据本人对屈原作品之研
究,
战国时代两河流域,希腊、印度,学术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固不止希伯来一地,将来拙
著
《屈赋新探》若有成功希望,则中国秦以前学术文化史均将改观,本文所提出的问题,
也可
以连带解决了。
这篇论文所想证明者:中国各种学派只有儒家与希伯来古教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
以前
原有儒教之称,与释、道合称三教。近代中国人对宗教(The Religion)
的意
义比以前明了,见儒教没有崇拜的对象,没有祭司,没有宗教仪式,遂宣告儒家不足称
为宗
教,仅能称为学派,孔子不过是一位教育家,等于希腊的苏格拉底。汉代谶纬家及清代
康有
为,硬想将儒家学派宗教化,硬尊孔子为教主,实是一件非常可笑之事,所以他们的企
图不
能成功。但笔者本人则敢倡言儒教实亦算得宗教,她的神便是商代甲骨文及六经的上帝
。孔
子虽非教主,也非祭司,但中国原有清庙之守,也有祀天的仪式,即所谓“郊祀”者是
。
儒教不但可称为宗教,而且在中国一向居于国教地位,请看历代帝王谁不称为天之
子
吗?创业垂统,谁不自夸为膺受天之大命吗”天坛之尊,不是高于一切神庙吗?天子所
斋戒
沐浴,恪恭寅畏而祭祀的,不是甲骨文及六经的上帝吗?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儒教
——
与天主古教关系非常密切,这话不算没有根据之谈吧。
自跋
民国卅八年我自大陆至香港。服务于真理学会,写了这本小册子,原题为《中国传
统文
化与天主古教》,今将此文收入论丛,题目改为《希伯来文化对中国之影响》。因旧题
“中
国传统文化”六字殊嫌空洞,“天主古教”四字也欠妥。天主古教始于明代,从前可没
有,
如何可以滥用。今如以之为子题,免得此文失其来处。全文也稍有增删之处,大体则仍
其
旧。
原文主张中国古时代的上帝系由希伯来传来,但这个问题,极其重大,正如原书雷
永明
神父序文中说“必须查考历史,穷究民族学,检讨宗教比较学,语言学等等,然后方可
得一
完善牢固的结论,迫人中心信服。”我也承认此书写于参考资料缺乏的客中,在我屈赋
研究
各类论文中,此文最为肤浅、疏略,不过自己此时再读,觉得也有若干可取之处。这有
两
点,其一,我觉得中国古时的上帝不知所从来,无父母亲属,也无声无臭,无形无像,
与希
伯来人所崇奉的耶和华确有相似处。中国古人虽也崇祀百神,上帝则至尊无二,说中国
人所
信仰的原是一神教,似不为过份。其二、谓墨子为犹太教大师——本身不必为犹太人—
—基
督教经典充满“义”字被儒家拾掇了去,从此仁义并举,乃系事实。墨家主要学说是“
天
志”、“兼爱”“非攻”“明鬼”,尊天于万有之上,天是爱人的,是以要兼爱,兼爱
就要
弭兵非战。“明鬼”是证明灵魂不灭,这是大节目无不与希伯来教义相合。至于“主君
”之
称呼,日再中,战长狄,薛下奸人六万家等等那都是小小者耳。战国时代域外文化既大
量涌
进中国,希伯来文化也一并进来。不足为异。代表西亚、希腊、印度学说的学者莅临远
东这
片乐土,授徒讲学,犹太教大师如墨子等东来传教,也是不足为异的。
在我《屈赋新探》里,每谈域外文化必是西亚;希腊、印度,也提多次,却无专文
介
绍,只有希伯来文化我撰了一个专篇,为了这个文化确有其特异处。
此文对希伯来的人名、地名、书名,及其名称说法,均依据天主教翻译习惯,如“
大
卫”之为“达味”,“摩西”之为“梅瑟”,“以色列”之为“伊撒尔”皆是。因民国
卅八
年我在香港天主教真理学会工作,所读书皆为天主教所译之故。太不普通,今亦懒于更
改,
请读者原谅。
六五年八月跋于古都春晖山馆选自 《屈赋论丛》
--
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