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oe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王小波——智慧与国学
发信站: 听涛站 (Thu Jul  6 23:34:41 2000), 转信


        智慧与国学
        王小波
    我有一位朋友在内蒙插过队,他告诉我说,草原上绝不能有驴。假如有了的话,所
有的
马群都要“炸”掉。原因是这样的:那个来自内地的、长耳朵的善良动物来到草原上,
看到
了马群,以为见到了表亲,快乐地奔了过去;而草原上的马没见过这种东西,以为来了
魔鬼
,被吓得一哄而散。于是一方急于认表亲,一方急于躲鬼,都要跑到累死了才算。近代
以来
,确有一头长耳朵怪物,奔过了中国的原野,搅乱了这里的马群,它就是源于西方的智
慧。
假如这头驴可以撵走,倒也简单。问题在于撵不走。于是就有了种种针对驴的打算:把
它杀
掉、阉掉,让它和马配骡子;没有一种是成功的。现在我们希望驴和马能和睦相处,这
大概
也不可能。有驴子的地方,马就养不住。其实在这个问题上,马儿的意见最为正确:对
马来
说,驴子的确是可怕的怪物。
    让我们来看看驴子的古怪之处。当年欧几里得讲几何学,有学生发问道,这学问能
带来
什么好处?欧几里得叫奴隶给他一块钱,还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
又过
了很多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演示给别人看,有位贵妇人说:这有什么用?法拉
第反
问道:刚生出来的小孩子有什么用?按中国人的标准,这个学生和贵妇有理,欧几里得
和法
拉第没有理:学以致用嘛,没有用处的学问哪能叫作学问。西方的智者却站在老师一边
,赞
美法拉第和欧几里得,鄙薄学生和贵妇。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出,很直露的寻求好处
,恐
怕不是上策。这样既不能发现欧氏几何,也不能发现电磁感应;最后还要吃很大的亏。
怎样
在科学面前掩饰我们要好处的暧昧心情,成了一个难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重实用的倾向,他们还以为,这一点并不坏。
抱着
这种态度,我们很能欣赏一台电动机。这东西有“器物之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些贡
献。
我们还可以像个迂夫子那样细列出它有“抽水之用”、“通风之用”,等等。如何得到
“之
用”,还是个问题,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发明电动机的那个人——他叫作西门子或者爱迪
生。
他的工作对我们可以使用电机有所贡献;换言之,他的工作对器物之用又有点用,可以
叫作
“器物之用之用”。像这样林林总总,可以揪出一大群: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等。分
别具
有“之用之用之用”或更多的之用。像我这样的驴子之友看来,这样来想问题,岂止是
有点
笨,简直是脑子里有块榆木疙瘩,嗓子里有一口痰。我认为在器物的背后是人的方法与
技能
,在方法与技能的背后是人对自然的了解,在人对自然了解的背后,是人类了解现在、
过去
与未来的万丈雄心。按老派人士的说法,它该叫作“之用之用之用之用”,是末节的末
节。
一个人假如这样看待人类最高尚的品行,何止是可耻,简直是可杀。而区区的物品,却
可以
叫“之用”,和人亲近了很多。总而言之,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好处;由此产生的狼心
狗肺
的说法,肯定可以把法拉第、爱迪生等人气得在坟墓里打滚。
    在西方的智慧里,怎样发明电动机,是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所以才会有电动机。
罗素
先生就说,他赞成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这话还是有点绕。我觉得西方的智者
有一
股不管三七二十一,总要把自己往聪明里弄的劲头儿。为了变得聪明,就需要种种知识
。不
管电磁感应有没有用,我们先知道了再说。换言之,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这是一种兴
趣。
现代文明的特快列车竟发轫于一种兴趣,说来叫人不能相信,但恐怕真是这样。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
戒尺
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
更大
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夫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但他老人家是圣人,和我们不一样。再说,也没人敢打他的板子。从书上看,孟子曾从
思辨
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春秋以后到近代,再没有中国人敢说学习是快乐的了。一切智力的
活动
都是如此,谁要说动脑子有乐趣,最轻的罪名也是不严肃——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最严
肃的
东西是老虎凳,对坐在上面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据我所知,有些外国人不是这样看问
题。
维特根斯坦在临终时,回顾自己一生的智力活动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还
有一个物理学家说:我就要死了,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在天堂里享受永生的快乐他
还嫌
不够,还要在那里讨论物理!总的来说,学习一事,在人家看来快乐无比,而在我们眼
中则
毫无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如此看来,东西方两种智慧的区别,不仅是驴
和马
的区别,而且是叫驴和骟马的区别。那东西怎么就没了,真是个大问题!
    作为驴子之友,我对爱马的人也有一种敬意。通过刻苦的修练来完善自己,成为一
个敬
祖宗畏鬼神、俯仰皆能无愧的好人,这种打算当然是好的。唯一使人不满意的是,这个
好人
很可能是个笨蛋。直愣愣地想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处,这是任何猿猴都有的想法。只有一
种特
殊的裸猿(也就是人类),才会时时想到“我可能还不够聪明!”所以,我不满意爱马的
人对
这个问题的解答。也许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提出一个骡子式的折衷方案:你只有变得更聪
明,
才能看到人间的至善。但我不喜欢这样的答案。我更喜欢驴子的想法:智慧本身就是好
的。
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
我活
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的那两道难题是相对论和湍流。他还以为后一道题太难
,连
上帝都不会。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假如这个问
题有
答案,也必定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外。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
信。
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罗素先生说,虽然有科学
上的
种种成就,但我们所知甚少,尤其是面对无限广阔的未知,简直可以说是无知的。与罗
素的
注释相比,我更喜欢苏格拉底的那句原话:这句话说得更加彻底。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
喜欢
: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

    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
知天
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
万古
不常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子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
。总
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
至巴
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
产,
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
合国
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我当然不会反对说:我们中国人是全世界、也是
全宇
宙最聪明的人。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
    马克·吐温在世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
。他
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
:我
在天堂里。当然,马克·吐温很为表哥高兴。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
?灵
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
不干
,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
,我
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
梁任
公一九二○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
快乐
,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己的善良了
。说
实在的,等人来这点事还是洋鬼子给我们找的。要不是达·加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
我们
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
了,
自然科学没得弄。马克·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
你在
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
质文
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
据、
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
级智
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
么方
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
闲了
没事要好。是啊是啊!我宁可作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
的快
乐,也不肯作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我有位阿姨,生了个傻女儿,比我大几岁,不知从几岁开始学会了缝扣子。她大概
还学
过些别的,但没有学会。总而言之,这是她唯一的技能。我到她家去坐时,每隔三到五
分钟
,这傻丫头都要对我狂嚎一声:“我会缝扣子!”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想让我向她学缝
扣子
。但我就是不肯,理由有二:其一,我自己会缝扣子;其二,我怕她扎着我。她这样爱
我,
让人感动。但她身上的味也很难闻。
    我在美国留学时,认得一位青年,叫作戴维。我看他人还不错,就给他讲解中华文
化的
真谛,什么忠孝、仁义之类。他听了居然不感动,还说:“我们也爱国。我们也尊敬老
年人
。这有什么?我们都知道!”我听了不由得动了邪火,真想扑上去咬他。之所以没有咬
,是
因为想起了傻大姐,自觉得该和她有点区别,所以悻悻然地走开,心里想道:妈的!你
知道
这些,还不是从我们这里知道的。礼义廉耻,洋人所知没有我们精深,但也没有儿奸母
、子
食父,满地拉屎。东方文化里所有的一切,那边都有,之所以没有投入全身心来讲究,
主要
是因为人家还有些别的事情。
    假如我那位傻大姐学会了一点西洋学术,比方说,几何学,一定会跳起来大叫道:
人所
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东西就是几何学!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确没有哪种禽兽会几
何学
。那时她肯定要逼我跟她学几何,如果我不肯跟她学,她定要说我是禽兽之类,并且责
之以
大义。至于我是不是已经会了一些,她就不管了。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她能学会这东西
,而
是说她只要会了任何一点东西,都会当作超级智慧,相比之下那东西是什么倒无所谓。
由这
件事我想到超级知识的本质。这种东西罗素和苏格拉底都学不会,我学起来也难。任何
知识
本身,即便繁难,也可以学会。难就难在让它变成超级,从中得到大欢喜、大欢乐;无
限的
自满、自足、手而舞之足而蹈之的那种品行。这种品行我的那位傻大姐身上最多,我身
上较
少。至于罗素、苏格拉底两位先生,他们身上一点都没有。
    傻大姐是个知识的放大器,学点东西极苦,学成以后极乐。某些国人对待国学的态
度与
傻大姐相近。说实在的,他们把它放得够大了。拉封丹寓言里,有一则《大山临盆》,
内容
如下:大山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房倒屋坍,烟尘滚滚,
天下
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了一只耗子。中国的人文学者弄点学问,就如大山临盆一
样壮
烈。当然,我说的不止现在,而且有过去,还有未来。
    正如迂夫子不懂西方的智慧,也能对它品头论足一样,罗素没有手舞足蹈的品行,
但也
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大概把对自己所治之学的狂热感情视做学问本身乃是一种常见的
毛病
,不独中国人犯,外国人也要犯。罗素说:人可能认为自己有无穷的财源,而且这种想
法可
以让他得到一些(何止是一些!罗素真是不懂。——王注)满足。有人确实有这种想法,
但银
行经理和法院一般不会同意他们。银行里有帐目,想骗也骗不成;至于在法院里,我认
为最
好别吹牛,搞不好要进去的。远离这两个危险的场所,躲在人文学科的领域之内,享受
自满
自足的大快乐,在目前还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人养。在自然科学里要这么做就不行:这
世界
上每年都有人发明永动机,但谁也不能因此发财。顺便说一句,我那位傻大姐,现在已
经五
十岁了,还靠我那位不幸的阿姨养活着。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