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lf (久居樊笼里,何得返自然),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瞻仰前国王侯塞因的陵墓(11月8日)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n 24 01:16:49 2000), 转信
瞻仰前国王侯塞因的陵墓(11月8日)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八日,睛,回安曼,仍下塌Arwad旅馆
回安曼的第一件事,是去瞻仰前国王侯塞因的陵墓。
本来,现代政治人物不是我们寻访对象,但到了约旦之后,越来越觉得需要破破例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用最虔诚的语言在怀念他。我们队伍里有一位小姐,在一家礼品商店买
了一枚他的像章别在胸前,只想作一个小小的纪念,没想到被一位保护我们的警察看见
,这位高个子的年轻人感动得不知怎么才好,立即从帽子上取下警徽送给小姐,一是感
谢中国小姐尊重他们的伟人,二是要用自己的警徽来保卫国王的像章,他知道,国王的
像章将要作跨过旅行。
他们说,当国王病危从美国飞回祖国时,医院门口有几万普通群众在迎接,天正下雨,
没有一个人打伞。他出殡那天,很多国家的领袖纷纷赶来,美国的现任总统和几位退休
总统都来了,病重的叶利钦也勉力赶来,天又下雨,没有一个外国元首用伞。出殡之后
,整整四十天举国哀悼,电视台取消一切节目,全部诵读《可兰经》,为他祈祷。
人们尊敬他是有道理的。约旦区区小国,在复杂多变的中东地面,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谁的脸色都要看,谁的嗓音都要听,要硬没有资本,要软何以立身,真是千难万难,
小国有小国的难处,但与那种一夜之间可以被人吞并的小国比,毕竟没有太多的旦夕之
忧。侯塞因国王明白这一点,多年来运用柔性的政治手腕,不固执、不偏窄、不极端、
不抱团、不胶粘,反映灵敏,处世圆熟,把四周的关系调理得十分均当;可以说他“长
袖善舞”,但他甩动的长袖后面还是有主体、有心灵的,人们渐渐看清,他多彩多姿的
动作真诚地指向和平的进程和人民的安康,因此已成为这个地区的一种理性平衡器。这
种角色可以做小也可以做大,他凭着自己的教育背景和交际能力,使这种角色一次次走
到国际舞台中央,以国际间最能理解的通用思路娴熟运作,结果,世界各国在对这一地
区的复杂局势深深皱眉的时候,他与约旦反而成了一条容易沟通的渡桥。这使他由弱小
而变得重要,因重要而获得援助,因重要而变得安全。
我曾两次登上安曼市中心的古城堡,也曾北行到杰拉西(Jerash)去瞻仰声势夺人的罗
马广场,深深感受到这个国家在立国之前,多少世纪永远是多种外部势力潮来潮去的流
通地,谁都可以颐指气使,谁都可以留下自己的脚印,但作为君主,必须练就一身的政
治技巧才能勉强地保境安民。我对本地历史知之甚少,但从山势遗迹已可找到这种政治
技巧的印痕,而侯塞因国王则是方土智慧的集大成者。如果要评选二十世纪的大政治家
,其中一部分要从小国家选,那么他一定名列前茅。
很早以前我们还不知道约旦在哪里,却已经在国际新闻广播中听熟了“约旦国王侯塞因
”。这个专用名词几乎成为一个现代国际关系的术语,含义远超过某一个国家某一个人
。在纷乱复杂的国际争斗中,这个术语在今后仍然具有广泛的启发意义。这也正是我非
要去拜谒陵墓不可的原因。
陵墓在王宫,王宫不是古迹,而是真实的元首办公地,因而要通过层层禁卫,终于到了
一堵陵墙前,进门见一所白屋,不大,又朴素,觉得不应该是侯塞因陵墓,也许是一个
门楼或警卫处。一问,是侯塞因祖父老国王的陵墓。屋内一具白石棺,覆盖着绣有《可
兰经》字句的布缦,屋角木架上有两本《可兰经》,其他什么也没有了,蹑手蹑脚地走
出,动问侯塞因自己的陵墓在哪里,我是作好了以最虔诚的步履攀援百阶千级,以最荣
敬的目光面对肃清仪仗的准备的,但不敢相信的事实发生了……
就在他祖父陵寝的门外空地上,有一方仅仅二平方米的沙土,围了一小圈白石,上面有
一个布蓬,也没有任何人看管,领路人说,这就是侯塞因国王的陵寝。
我和陈鲁豫都呆住了,长时间地盯着领路人的眼睛,等待他说刚才是开玩笑。当确知不
是玩笑后,又问是不是临时的,回答又是否定,我们只得轻步向前。
沙土仅是沙土,一根草也没有,面积只是一人躺下的尺寸,代替警卫的,是几根没有油
漆的细木条上拉着一条绿绳。最惊人的是没有墓碑和墓志铭,整个陵墓不着一字,如同
不着一色,不设一阶,不筑一亭,不守一兵。
我想,这件事不能用“艰苦朴素”来解释,侯塞因国王身前并不拒绝豪华,却让生命从
终点归于素净和清真。我一直认为,如何处理自己的墓葬,体现一代雄主的最后智慧。
侯塞因国王没有放弃这种智慧,用一种清晰而幽默、无声的方式,对自己一生的追求作
了一个总结。
这次陪我们去的,有一位来自陕西省,现在约旦大学攻读伊斯兰宗教学的年轻学者马学
海先生,他说,我们立正,向他祈祷吧。我们就站在那方沙土跟前,两手在胸口向上端
着,听小马用阿拉伯文诵读了《可兰经》的开端篇。我在心理默诵,国王,没想到你会
用这种方式在休息,请接受一个万里而来的中国人的敬意。
|返回|
--
今天过了,会有明天吗?
可能,还是过去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