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lf (久居樊笼里,何得返自然),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两伊边关旁的元首像(11月19日)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n 24 01:23:15 2000), 转信



两伊边关旁的元首像(11月19日)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晴 从伊拉克赴伊朗,下榻巴赫塔兰Resalat旅馆
终于离开伊拉克了。
粗粗一想,会觉得伊拉克之行十分令人失望,原先满怀憧憬的巴比伦遗迹尚且已经被糟
践成一个低劣的现代模型,当然更不必说其他了。但时间一长又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例
如昨天晚上我们被一位老人带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从小街小门进入,顺阶梯往下走,抬
头一看,是一个近似中世纪古城堡的昏暗所在,巨大而恐怖,却坐满了人,中间有疯狂
的乐队和歌手,唱着凄楚而亢奋的阿拉伯歌曲,四边很多狭小的洞窟式小间里摆满多个
时期的文物供人选购,中厅也可用餐。我高一脚低一脚在角落里探看,过来一个中年男
子,用英语对我说道:“你应该到楼上去看看。”我顺着他的指点摸到楼梯,又小,又
陡,又暗,真有点提心吊胆。楼上更是中世纪,看到很多洞窟却没有人,灯光全是底楼
泛上来的,我吓得赶紧下楼,像做梦一般地与同伴一起割烤羊肉、喝石榴汁。这时我想
,在白天单调的大街上,怎么想得到会岔出一条小街,小街里边又隐藏着这么一个令人
发怵的大空间,伊拉克的社会结构也会是这样的吧,各种各样夜间的歌声,地下的通道
,隔代的收藏,奇怪的热闹,一定也都以自己的方式深潜着,谁也不敢说看透了这个地
方。
今后中国人会以什么方式出现在这个地方,也有多种可能。日前说到中国商船早在一千
多年前就已经停泊在幼发拉底河河口,我特地到那个河口去了,一个先进的灌溉发电系
统,正恰是中国建造的,由于战争而未能付款,几亿美元的债,留几个人守着。有一天
,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妻在街上拦住了我们的车队,热情邀我们全队十余人到他家吃饭,
他们是被另外一家公司派来“守债”的。等国际制裁解除之后,对于伊拉克石油资源的
竞争,很多中国公司也不想袖手旁观。因此,说不定哪一天会有不少中国人出现在巴格
达街头。
但今天,我们还是为离开而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被封存的手机可以发还,海事卫星
可以堂而皇之地开通,也意味着终于可以摆脱天天千百遍映现在眼前的同一个人的像片
,摆脱车前车后无数乞讨的小手。只是几位女士有点发愁,因为伊朗对女人在公共场所
遮盖头脸的要求,比伊拉克还严格,而我们这几位女子,恰恰必须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
地工作。
我们行驶在从巴格达去伊朗的沙漠公路上,心里明白,这里在两伊战争中必然是激烈的
战场,因为在没有公路的沙漠上打仗是意义不大的。战争已经结束,但戒备依然森严。
八年的战争两方面都损失惨重,仅伊拉克,随意见到一个纪念碑就悼念五万烈士,这样
的纪念碑全国有几个?全国的总人口又是多少?据说几乎每个家庭都死了人,这是可以
想象的。那么,眼下茫茫沙漠里,不知有多少冤魂在日夜呼喊。
边关到了,两伊的边关之间到没有什么隔离带,这与我们从约旦到伊拉克的那段路有很
大的差别。两国边关都竖起一幅巨大的元首像,作为国家标志,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对方
的土地。由于都想“寸土必争”,因此两幅画像靠得很近,变成了四目相对。
这个情景很有趣味,一个是白色的大胡子,一个是黑色的小胡子,两人都不笑,光靠眼
睛做文章,一动不动地瞪着对方。
全世界都看着他们打了很多年架,没想到他们在这里脸贴脸地亲近着,从黄昏到月夜,
这儿不会有其他人迹,气温又低,只有这两个上了年纪的男人,谁吐口热气都能呵得着
对方。
此刻,就在这两个男人的下巴底下,发出了一阵喧闹。我们还没过关,只见从伊朗方面
飞速奔过来几个男女,在紧闭的铁栏门中向我们热烈招手,我们赶紧把手伸过去拉在一
起。原来,这儿又是“千禧之旅”的一个换班地点,编导桂平、摄影师韦大军都将从伊
朗坐飞机回北京,新来的编导张力、樊庆元正在这里迎候,在约旦的佩特拉离开的高金
光又回来了,先期到伊朗“打前站”的吴建国也赶到这里,所以一片热闹。过两天主持
人陈鲁豫也要回香港,接替她的将是孟广美。
|返回|

--

今天过了,会有明天吗?
可能,还是过去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