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lf (久居樊笼里,何得返自然),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荆天棘地寻文明(11月24日)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n 24 01:25:36 2000), 转信


荆天棘地寻文明(11月24日)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晴 从德黑兰去伊斯法罕 下榻Abbasi旅馆
今天离开德黑兰向南进发。
第一站应该到伊斯法罕(Isfaham),第二站到设拉子(Shiraz)和波塞波里斯(Perse
polis),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下一站是向东拐,到克尔曼(Kerman),进入危险地区,
一直到札黑丹(Zahedan),再往东就进入巴基斯坦。
这一条行车路线,每站之间相隔五百多公里,大多是一天一站,全在伊朗高原,其间辛
苦可想而知。但焦心的是路途不靖,真不知会遇到什么麻烦。日前问过一位在伊朗住了
很多年的记者,但没有去过克尔曼、札黑丹一带,他的回答是:“这哪里敢呀,土匪出
没地带,毫无安全保证。一家中国公司的几辆汽车被劫持,车上的人纷纷逃走,一位胖
子逃不下来,硬是被绑架了整整三个月;更惨的是一位地质工程师,只是停车散步,被
绑架了八个月,他又不懂波斯语,天天在匪徒的驱使下搬武器弹药,最后逃出来时须发
全白,神经都有点错乱了。”
我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他说是不久前。
开始我怀疑他是不是有点夸张,但谈到此间伊朗新闻社的一篇报道,才知道事情确实有
点严重。
报道所说的事情发生在今年十一月三日,也就是在二十天之前,地点是札黑丹地区。当
地警方获得线索,一些毒品贩子将在某处进行钱物交割,便去捉拿。出动的警察是三十
九名,赶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五名毒贩,正待围捕,另一批毒贩正巧赶到,共四十名
,于是,三十九名警察与四十五名毒贩进行战斗,历时两个小时,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警察牺牲了整整三十五名,只有四人活着。
我和几个同伴反复阅读了那份报道,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场战斗为何打成这个样子。警察
缺少实战的训练和素养,在这些国家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那伙毒品贩子也太厉害了。
另一篇报道则说,除了毒品贩子,那个地区的匪徒劫持外国人质,索要赎金极高。
现在,我们就在向这个地区进发。
即使终于越过了这个危险地带,进入巴基斯坦,那么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警告我们,那儿
的情况比伊朗更严峻,有很大一部分不在政府严密控制之内。
当然,再远的事情更没法想了。例如已有消息,今冬喜马拉雅山雪锁冰封,寸步难行,
如果改道继续向东,在云南入镜,那么又怎么通过缅甸?连著名的Discovery探险队也没
有走通,原路而回。
由此想起,我们出发至今,无论是每天的报道还是我的日记,基本上都是“报喜不报忧
”。一是怕给人留下“危言耸听”的印象;二是觉得麻烦未曾解决时不应该写,一旦解
决了又不值得写,结果给人的感觉是一路上走走停停,轻松自在。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到出事才知道,以前在国内和世界发达地区旅行时早已习以为常的安全保证、理性规则
和诉求网络,在这些国家大多不存在。像我们这样一个在性质上只属于民间,在形态上
却引人注目的车队,不寻求保护很危险,寻求保护更危险。一些本来很遥远的传媒概念
,如“极端主义分子”、“宗教狂热分子”、“反政府武装”、“扣押外国人员”、“
制造国际事件”等等,虽非必走遇到,但肯定已从书报跳到我们近旁。文明的秩序当然
也存在,但若即若离,时近时远,很难指望,也没有资格指望。许多政府虽然对外态度
强硬,对内的实际控制范围却不大,我们每天走过的地方属于什么势力控制,很不清楚
,唯一清楚的是他们与国际社会都长期脱离,什么也说不明白。
以往我们也会兴致勃勃地罗列自己到过世界上哪些地方,其实那是坐飞机和火车去的,
完全不知道机翼下和铁道旁的山河大地。这次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现
代文明,只是一些点和线,而不是面,但是,我们讲究文明,不是研究它的河床,而是
研究它的流域,因此必然要穿越现代文明尚未抵达的荆天棘地。
写到这里,不禁又为身边伙伴的日夜忙碌而感动,每天奔驰几百公里,一下车就搬运笨
重的器材和行李,吃一口肯定不可口的饭,嘴一抹就扛着机器去拍摄。哪儿都人生地不
熟,也无法预料究竟会看到什么,镜头和语言都从即兴感受中来,只想在纷乱和危险中
捕捉一点点文明和踪迹。拍摄回来已是深夜,必须连夜把素材编辑出来,再由传送技师
传回香港。做完这一切,往往已是黎明,大家都自我安慰说“车上睡吧”,但车上一睡
,一定会传染给司机,我们的司机大多是领队、总务、摄像、技师兼的,昨晚也不可能
睡足,于是就在全身困乏中开始新的一天的颠簸,前面是否会有危险,连想一想的精力
都没有。
我比别我轻松之处就是不会驾车,比别人劳累之处是每天深夜还要写一篇短文、一篇长
文,写完立即传出,连重读一遍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把现场写作的糙砺让读者分担了,
好在我的读者永远会体谅我,这是多年的交情了,我心里最明白。
|返回|

--

今天过了,会有明天吗?
可能,还是过去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