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lf (久居樊笼里,何得返自然),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阅读大地的文明(1999.12.8)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n 24 01:29:55 2000), 转信


阅读大地的文明(1999.12.8)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 晴 伊斯兰堡 下榻Marriott旅馆
本来今天就要向印度出发,先在拉哈尔(Lahore)停留一天,然后入镜。但巴基斯坦总
统明天要见我们,行期只得延后,我是早就说好不见各国领导人的,那么约旦国王接见
我们一行,我也只是躲在接见处外面的大街上欣赏警卫部队的车辆和枪支。以色列和伊
拉克领导人接见我也没有参加。我们这一行程能探访到各国领导人是好事,但大家也不
太当一回事,至于我,由于观察重点不在这儿,又厌烦那些礼仪,大家也就照顾了我。

那好,今天终于有了半天余暇,可以坐在旅馆里想点事了。旅馆对窗是棕黄色的山脉,
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到伊斯兰堡后就是伪装得病,到这山上去休息,其实是悄悄
去了中国,开始打开中美建交之门的。据说为了迷惑记者,他的车队当真向山上开去,
他却坐了一辆别的车去了机场。我现在看这条山路,还十分清晰。有一段时间,偌大一
个中国向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竟然就在这儿,现在想来恍如隔世。
真正隔世的大事件就太多了。这儿一直是印度河流域连接中亚和东亚的北方通道,当然
也是恒河流域和整个印度半岛的陆上门户。这也难怪,尖角形的印度半岛在陆地上整个
儿都被高山封住了,北边是喜马拉雅山脉,西边是苏来曼山脉,东边是若开山脉,南边
是大海,那么,这个通道,这个门户,虽然门槛高了一点,终究十分重要。犍陀罗艺术
在这里交汇,法显、玄奘从这里进入,不管怎么选道,绕来绕去,绕进绕出,总很难绕
开这儿,因此这儿也便成了历史的关节点。
就整个印度史而言,那种高度早熟却又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神秘消失了的印度河文明实在
说不清什么,我们从伊朗边境进来的时候曾绕到这种文明的遗址穆罕乔达罗(Mohenjod
aro)不远处,看了看地理风貌却没有停下来观看挖掘现场,理由是这种文明与后来的印
度史似乎关系不大;真正辐射到后代的历史却与我目前所在的北方通道密切相关,因为
从这里进入了一批半游牧的雅利安部落,在北印度落脚、融合,又渐渐向南扩展,开始
了吠驼时代和史诗时代。正是这个时代的文明和智慧,孕育了早期的印度教。尽管后来
遇到过佛教的兴盛和伊斯兰教的进入,印度教至今还占据着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印度
教在这儿最初凝结,而佛教也在这儿摆开过大排场。
以后,亚历山大又从这里侵入印度,而不管是孔雀王朝还是笈多王朝时代,这里一直是
文化教育重地。不远处我刚刚去过的坦克西勒曾经拥有印度最重要的一些高等学府,无
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医学,都很发达,一位西方历史学家甚至说,这地方的学
术地位,相当于中世纪的巴黎。我想,这里既然汇集过这么多智慧的头脑,那么,他们
面对着我窗前的这几座山,几世纪之间在想些什么呢?
估计,最重要的思考还是属于宗教。
通过雨果等人的作品,我们对中世纪时巴黎的宗教状态倒有点印象,但对这个相当于中
世纪巴黎的东方学术重地,反而非常隔膜,更不知道这里产生过什么样的宗教思考。
可以猜想的是,最深刻的思考出现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关系上。
印度教和佛教都是在印度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很不一样。
我认为,佛教是印度文明的最高成果,具玄论之明丽、逻辑之严密、气韵之高华,在世
界宗教领域也独领风采。而且,由于阿育王、迦腻色迦王和成日王等英明君主的提倡弘
扬,佛教曾在印度发展到极大的规模,即便仅仅读法显和玄奘的描述,稍稍领略那种花
团锦簇、百凤来仪般的繁荣,但它为什么最终反被印度教所压倒呢?
这两种宗教很长时间内有一种互补关系,有些概念如“业果报应”、“生死轮回”等等
曾共同运用,又都主张慈善、宽容、不杀生,对别的宗教也不排斥。佛教学者对于印度
教经典吠陀也认真研究,而印度教在自我更新时也吸取过佛教的不少内容。但是,佛教
从一开始就反对印度教有关梵天造物的说法和偶像祭祀活动,也不赞成等级森严、割裂
人性的种姓制度,而是集中智慧思考人们如何通过熄灭欲望、无我所执、博爱众生而进
入宁静解脱的“涅槃”,成为彻底摆脱人生苦厄的觉悟者。这显然要比多神崇拜的印度
教成熟得多,也明澈得多。不过人类文明的悲剧就在这里,你想说服大众,而大众却更
愿意崇拜那些无法说明的原始神幻,你想洗涤精神皈依上的不洁无明,人们却特别敬畏
破坏之神湿婆,你想建立一种姓氏种族上的平等,人们却早已习惯了种姓制度的千年遗
传……佛教面临的这些对立面,恰恰是这片土地的自然文化生态,明知其陋劣也无法遏
制。就佛教本身而言,于一度名声太响、人才太多、待遇太高,严重陷于蹈空玄谈、概
念玩索之中,失去了刚健的生命力,最后,不仅比不过印度教,连外来的伊斯兰教也无
法面对,到十三世纪,在印度基本消亡。换言之,是印度这块土地,埋葬了最优秀的印
度文明。好像说不通,却不幸是事实。
说到这里我想概括一个图谱。佛教是一种智者文明,印度教是一种土著文明,伊斯兰教
是一种外来文明,三者的最终顺序是:土著文明第一,外来文明第二,智者文明第三。
这个顺序令人深思。
写到这里,已是傍晚,霞光下的山岭变成了一道高高的剪影。当年附近那些高等学府里
,也会有不少学人凝视这个剪影吧,他们有几个预见到了这样一个文明顺序。
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但我们已经看到,
大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决定力量,那么,就让我们先来阅读大地。
|返回|

--

今天过了,会有明天吗?
可能,还是过去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