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lf (久居樊笼里,何得返自然),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泰戈尔对这片土地的意义越来越可贵和明确(1999.12.1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n 24 01:30:51 2000), 转信

        
泰戈尔对这片土地的意义越来越可贵和明确(1999.12.11)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晴 拉哈尔 下榻Avari Lahore旅馆
这两天在旅馆很忙,经常有侍者来问,大堂有人想见我,见不见?在印巴边境居然有人
想见我,当然得见,但他们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呢?下楼一看,总是中国人,一批又一批
,有住在这里的华侨,还有中国驻外公司的职员,他们都是凤凰卫视的观众,从电视中
得知印度还没有准许我们的车辆进关,全队在拉哈尔滞留,就一家家旅馆找过来了。连
吃饭时,座位边上也坐着几个中国人与我聊天。他们都很久没有回中国了,所有聊的问
题都比较大。
有一个华侨家庭,从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到十岁的小妹妹全家都来了,捧着花。老太太已
故的丈夫原是抗日战争时美军顾问团中的中国人,留驻印度加尔各达没有走,一家子也
就在那儿了。但相比之下,印度对中国人没有巴基斯坦友好,他们就迁到了这个边境城
市。老太太几乎背得出我每天为凤凰卫视写的一段话,而小妹妹则执意要见孟广美,这
很容易,一招手,广美乐呵呵地过来了。
话题终于集中到一点,印度为什么一直在宣传“中国威胁论”?这关系到华侨的生活。

一个小伙子说,真奇怪,他们的国防部长在公开的讲话中不仅说中国威胁他们,而且是
头号威胁,但一点证据也不提供。
我说,这可以用我在上海马路上偶尔听到的一个工人模样的人的话来回答:“十二亿中
国人即使神经都出了毛病,也不会想到去招惹这么一个国家。自己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呢
,能看上他们什么了?”话有点粗,说的倒是实情。
既然不可能存在威胁,那他们的宣传出于何种心理?
我说,对此我有研究。天底下有两种人,一种恃弱,一种逞强。恃弱者成天扮作可怜相
,只想博取别人的同情,他们有时也会夸张敌情,却又不敢说谁威胁了他们,因此这样
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危机感;逞强者正恰相反,绝不会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威胁,只把自己
打扮成无敌真豪,一次次向着更强大的对手叫阵,恨不得立即就决一雌雄。
但是也有一种人,既要恃弱,又想逞强。一方面他们极言别人多么霸道,多么惹不起,
另一方面有指名道姓地冲着别人乱嚷嚷;一方面胡编别人从历史到现实的种种劣迹,另
一方面又装腔作势地透露自己也拥有非凡的功力。这种手法,叫伪造强敌,可以兼吸弱
和逞强的双重功效,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老花招,即便在今天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遇到,
我本人这些年算是看腻了也看乐了,一直以为只是一些自视甚高又无所作为的人在“合
理发泄”,根本没去理会,没想到在国际政治中也有这种情况。
恃弱心理很可理解,这是多年被奴役的心理折射,要摆脱很困难。以印度为例,十三世
纪一位穆斯林君主曾对他的部下说:“你一定要切记,如果不使印度人极端贫困,他们
就不会驯服。够他们吃就可以了,绝不容许剩余,更不能让他们拥有财产。”这样的统
治延续了好几百年,便形成了一种顽固的草民心理、乞告心理、觊觎心理,即便地位改
变了,也觉得自己矮人一等,时时受到威胁,时时需要乞告。
逞强心理也很不理解。外族统治消融了,殖民统治结束了,人口世界第二,经济发展不
慢,在好几个方面只是仅次于中国,但要跃过这个序列,又千难万难。更恼火的是,这
二十年来,在一般的国际视野中,中国的地位提高不少,而他们则被看成是麻烦多多的
南亚一员。因此,与巴基斯坦对峙对他们来说不算大事,真正的大事是能否在今后几十
年内赶超中国,使自己从南亚大国而升格为世界大国。结果一来二去,把自己的赶超对
象当作了敌人,把人家的成绩当作了威胁。
两者都不理解,但把弱和逞强合于一体,必然会产生扭曲。扭曲又会导致狂猖,情绪激
烈、行为极端,真不知会产生什么后果。说到底,这个产生过不少宗教的国家,还缺少
一种明澈、宁静的精神安顿。
一种文明,能安顿个体精神已经不错,而如果能安顿群体性的政治智慧和社会理性,则
就更好了。在这方面,西方文明中那些启蒙大师们的论述不可小看,而中国先秦时代的
哲人也值得重视。他们胜于有宗教的地方,就是把个人的修养和救赎,与群体理性和社
会秩序连在了一起,避免了限于一隅,走火入魔,也避免了不同宗教主张的互煎互熬,
冲撞消耗。
公开以入世的方式讨论问题,比较透明,比较容易验证,也比较能够避免极端,君不见
,现在世界上最容易走极端的地方,往往与某种玄灵的离世信仰有关,那种信仰不在乎
世界秩序,又要参与世界秩序,最容易走上一条怪异的窄路。幸好我看到,有些宗教改
革家已把宗教与人间努力相连,一下子把原先阴暗的格局改变了。
其实这正是文化的要求。文化要求公开,文化要求透明,文化要求传播,文化要求共享
,文化要求化解,文化要求沟通,文化连恃弱、逞强这样的偏执心理也能克服。
由此,我满怀深情地想起了泰戈尔。
泰戈尔对这片土地的意义,越来越变得可贵和明确。
|返回|

--

今天过了,会有明天吗?
可能,还是过去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