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lf (久居樊笼里,何得返自然),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沙杰汗――有情有义的建筑狂(1999.12.15)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n 24 01:32:21 2000), 转信
沙杰汗――有情有义的建筑狂(1999.12.15)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晴 新德里 下榻Surya旅馆
这座城市叫新德里,因为在它北边还有一个老德里。新德里新得说不上历史,老德里老
得说不清历史,现在它们已经连在一起了,新旧互相对峙着涡旋着穿插着,使岁月显得
更加神秘和混沌。
为了使脚步不在混沌中迷失,先去老德里。
在车上一位印度司机已经一再警告:“有很多很多扒手,一定要注意好口袋。”刚停车
,还没开车门,已经有两双小手在外面拍打玻璃,一看,六、七岁的两个孩子,一个手
上还抱着婴儿,大概是他弟弟,另一个一脚残废。印度司机立即冲着我喊:“千万别给
钱,一给,马上围过来五十个!”
快速挤出去,终于到了一个稍稍空一点的街边,有一只黑黑的大手抓住了我的袖子。扭
身一看,一个衣衫鲜艳而破旧的汉子,正把肩上的一个箩筐放下,从里面取出一只草笼
,要揭开盖子给我看,我见他另一只手拿着一支笛子,立即判断他要作眼镜蛇的舞蹈表
演了,早就听说这种表演是万万看不得的,因为不知道他会索取多少钱,而索钱时又会
如何让眼镜蛇配合行动,我平生最怕蛇了,于是立即逃奔。逃奔很难,因为要穿过密密
层层的人力车、“神牛”和人群,而街道又很狭窄。
终于来到一个宽敞处,抬头一看,已到著名的红堡。红堡是一座用红砂石砌成皇宫,主
人是十七世纪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帝王沙杰汗(Shah Jahan)。这座皇宫很大,长度接
近一公里,宽度越过半公里,城墙很高,外面还有一条护城河,非常气派,从雄伟的拉
哈尔门进入,里面也是一个街市,但气氛与宫外完全不一样了,相当整齐。我在街市的
文物商店中买了一尊印度教大神湿婆的黄铜雕像,沉沉地提在手上,又进了第二道门,
那才是当年皇帝活动的地方。大院子里有很多宫殿,用红沙石建造的平台上一排排大柱
面对着前面的广场,大柱中央有一个白石皇座紧靠后墙,墙上有一个讲究的门,皇帝从
这个门里出来坐在皇座上接见平台上下的官员和民众。
因为架势都在,当年的气氛很可想像。再往后走,便见到了一个更讲究的宫殿,已经不
用红砂石了,一式的白色大理石,到处都是精细的雕刻,皇帝在这里接见更重要的人物
,例如大臣和外国使节。这个大理石宫殿北边,有一座也是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清真寺
,通体洁白,毫无杂色,在整个皇宫暗红色的基调中,它的圆顶、柱塔显得晶莹纯净,
十分醒目。
面对着这些纯红、纯白的伊斯兰风格建筑群,手里提着沉沉的印度教大神雕像,我在心
中捕捉着对印度史的一些粗糙感觉,从自二十年前读到大量有关十一世纪伊斯兰势力侵
入印度时一系列第为描写(多数描写还出自几个伊斯兰历史学家的手笔),我对十一世
纪之后,外族统治下的印度史还提不起兴趣,只是对三百多年的莫卧儿王朝有点另眼相
看,原因是它有几个皇帝让人难忘,第一代皇帝巴布尔(Babur)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已
经有点意思,勇敢而聪明,身出逆境时还想过躲到中国来当农民,却终于创建了印度最
重要的外族王朝,只是他死时才四十几岁,太年轻了。更有意思的是第三代皇帝阿克拔
(Akbar),他作为一个外族统治者站在这块土地居然非常明智化地想到了宗教平等的问
题,甚至还分别娶了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皇妃。最让我心动的一件事情是,
他召集了一次联合宗教会议,说印度的麻烦就在于宗教对立,因此要创立一种吸收多种
宗教优点的新宗教,并修建了“联合宗教”的庙宇。印度人对这位皇帝产生了好感,但
在信仰上又不想轻易改变,而原先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则多数不同意。这种局面招致
他在皇族中势力减弱,又加上儿子谋权心切,一来二去,凄凉而死。他的儿子不怎么样
,而孙子又有点意思了。孙子不是别人,就是我现在脚踩的皇宫的建造者沙杰汗。
沙杰汗这个皇帝不管在政治上有多少功过,他算在印度历史上最响亮的名位应该是“杰
出的建筑狂”。除了眼前这座皇宫,他主持的建筑难以计数,最著名的要算他为皇后泰
姬玛哈(Jaj Manal)修建的泰姬陵。泰姬陵已经进入任何一部哪怕是最简略的世界建筑
史,他也真可以名垂千古了。泰姬皇后在他争得王位之前就嫁给了他,同甘共苦,为他
生了十四个孩子,最后死于难产,遗嘱希望有一个美丽的陵墓,沙杰汗不仅做到了,而
且远远超出亡妻的预想。这个陵墓,由二万民工修建了整整二十二年。现在还完好地深
存在阿格西,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去看看。已经无数次地见过它的照片,极度豪华又极
度单纯,进入了诗和梦的境界。有人说,由于沙杰汗过于沉迷于包括泰姬陵在内的大量
豪华建筑,把从阿克拔开始积累的大量财富耗尽了,致使莫卧儿王朝的盛极而衰,这也
许是对的,但从历史的远处看过去,有那么多美丽的建筑留下来了,也值。
泰姬陵的单纯如同这座红堡皇宫,单纯如同北边那座清真寺的单纯,反映了这位沙杰汗
皇帝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他不是设计者,但永远是选择者和批准者,他兴趣决定了建筑
师的行为走向。他保存了印度艺术雄浑大气的一面,又汲取了伊斯兰艺术的精致美丽,
主要方法是把精细柔丽统一在同一色调里,达到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气韵。他的祖父没
有实现宗教统一的美梦,但他在建筑艺术中做到了。
他与祖父遇到了同一个下场:儿子篡权。他的三儿子奥伦泽布(Aurangzeb)废黜并囚禁
了他,囚禁地是一座塔楼,隔一条河就是泰姬陵。他被囚禁了九年,每天会对妻子的亡
墓说些什么呢?可能只是反复地念叨:“老伴,咱么的老三没良心!”
幸好,他死后,被允许合葬于泰姬陵。
奥伦泽布掌权后明确宣布废除印度教和基督教。
相比之下,莫卧儿王朝值得纪念还是阿克拔和沙杰汗两位。为此,离开红堡后我还去了
沙杰汗建造的贾玛清真寺(Jama Masjid),再一次领略红砂石的单纯豪华,以凭吊这位
有情有义的建筑狂。
|返回|
--
今天过了,会有明天吗?
可能,还是过去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