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lf (久居樊笼里,何得返自然),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铁铸的觉悟者(1999.12.17)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Jun 24 01:32:49 2000), 转信
铁铸的觉悟者(1999.12.17)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晴 新德里 下榻Surya旅馆
我在新德里徘徊时间最长的地方不太有名,在城南十四公里,有一座以十三世纪的帝王
库都布的名字命名的高塔,可惜已经断下两层,塔旁有一座清真寺,可惜已经坍弛。
为什么会在哪里长时间徘徊?因为我在哪里看到了在印度严峻对峙的三大宗教,产生了
一种隐秘而有趣的互生关系。
先看塔,从建造的王朝看,当然是伊斯兰建筑,不会有疑问,而且基本风格也确实是伊
斯兰。但是,第一层入口朝北,这是印度教的要求,如果从飞机上看下来,它的横截面
是葵花形,这更是印度教的标记。有两种可能,一是当年的伊斯兰统治者友善,特地在
设计中融入了本土文化;二是本地的设计、建造者利用统治者的不内行悄悄埋下信号。
但是,我没有读到当时统治者企图实行宗教融合的资料,因此更希望是第二种情况。不
管什么原因,它留下来了,尽管塔下的宗教冲突长年不断,但塔自身却在申述着融合的
可能。
再看清真寺,这是印度最早的清真寺,现已失去一个宗教场所的功能,只剩下几座高高
的石门和无数精美的石柱。一切涂饰已全部剥落,因此所谓精美也就是指留在原石上的
层层浮雕。没有涂饰的艺术构建一旦坍弛,必定会成为介乎天然与人工之间的存在,具
有一种特别的力度。据介绍,这座清真寺是拆毁了很多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寺庙建
造的,其中仅印度教的寺庙就有二十多座。这当然是一种蛮横的宗教侵凌,但当时间一
久,侵凌和被侵凌已浑然难分,谁的语言都消失了,谁的密码又都已贮存。细看那些石
门石柱,那些刻划、那些纹理、那些凹凸,早已苍老得不顾唠叨谁胜谁负,只是表明人
力所及、文明所至罢了,都已被时间的巨手慰抚得毫无火气。站在这里我想,文明与文
明之间的自相残杀,如能预想到共同消歇的一天,也许能变得互相客气一点,就像两个
争斗了一辈子的对手都已老迈,步履艰难地在斜阳草树间邂逅,应该有一些后悔?如果
让他们从头来过,再活一辈子,情景将会如何?世纪之交,就像让多个文明重新转世,
理应都变得比前世更清醒,更聪明。
在这个院子里,人群聚集得最多的,既不是高塔,也不是清真寺,而是插在它们近旁的
一根铁柱。六米多高,半米直径,黑黑地不见太大气势,却发出平静而悠远的金属之光
。它是某个伊斯兰王朝定都德里时从印度东部搬移过来的,这里的人都叫他阿育王柱。
其实我在德里还见过另一个也被称作阿育王柱的石柱,高高地矗立在一个古堡之上,从
资料说明上似乎比铁柱更确切。当然阿育王热心佛教,在位期间到处立柱建塔,多几个
阿育王柱是不奇怪的,但根据科学测定,铁柱铸造在一千六百年前,那就比阿育王晚了
六百年,应该是笈多王朝时代。笈多王朝也弘佛,铸一个铁柱纪念阿育王是很可能的。
阿育王本是一个相当强蛮的君主,听了佛理后幡然醒悟,真可谓“立地成佛”,为佛教
在印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结果也成了佛门伟人,广受崇拜。连我的
家乡,离印度那么远,居然也有一座阿育王寺,高塔深院,古木森森,我在文革后期为
躲避灾祸曾在那里停留过,感念殊深。不管是谁所立,为谁而立,这个铁柱属于佛教,
应该没有疑问。
但仔细一想,它还是保留了太多的疑问。我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奇怪它一千多年裸
露在日晒雨淋之下怎么通体没有一个锈斑?也许印度古代已有发达的铸铁技术,但如果
说当时的合金构造已达到千年不锈的水平,则难于想象。还有,它到底是被哪个王朝搬
移到这里来的?搬移的目的是什么?它置而易见地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号,为什么会被
另一个宗教的统治者供奉?……
拿着这些问题问印度朋友,他们大多哈哈一笑,不作回答。我遇到的印度朋友都对历史
抱有一种“传说化”的态度,不愿意作任何确证,这与我们习惯的历史观念有太大的差
别。要他们解释一种传说的可信性,拿来解释的材料仍然是传说。因此在印度古迹间旅
行,常常有一种飘忽感,有时也享受到一种超逸潇洒,觉得以前的事何必像我们中国人
那样较劲,但一下笔又觉得困难,只能处处存疑。
只有一件事可以不必存疑,在这个巨大的院子里,可看的古迹包罗万象,高接云天,它
的形体最小、最瘦、最不起眼,但唯有它,毫无锈斑地闪着亮光。没有它,整个遗迹现
场显得太凄凉、太寥落了,而有了它,一切都被提挈起来,在千年金属上牢牢地打了一
个结,再也不会散落。因此,它成了印度宗教文化遗墟上的画龙点睛之笔。
受委屈的是它,被搬来搬去的是它,被一时趾高气扬的其他建筑俯视的是它,当四周的
巨楼高塔全都色彩缤纷时唯一毫无涂饰的也是它,谁料天地无常,一切都变了,只有它
似乎早早地悟透了一切,不争夺,不声辩,不超赶,却也不自卑自贱,总是的站立着,
不仅没有颓败之象,而且越来越光洁丽人,毫无疑问它还会站下去,没有年代。说到底
,它是一个觉悟者。
|返回|
--
今天过了,会有明天吗?
可能,还是过去多……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