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chyoo (小鱼儿★&眯眼看天,风清云淡),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阿成——闲话闲说(42,43)
发信站: 听涛站 (2002年01月19日20:37:4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42
  皮簧初起时,因为来路乡野,演唱起来草莽木直,剧目基本来自世俗小说中演义传
奇武
侠一类,只是搞不懂为什么没有“言情”戏,倒是河北“蹦蹦戏”也就是现在称呼的“
评剧
”原来多有调情的戏。百五十年间,多位京剧大师搜寻学问,终于成就了一个痴迷世俗
的大
剧种。例如梅兰芳成为红角儿后,齐如山先生点拨他学昆腔戏的舞蹈,才有京剧中纯舞
蹈的
祝寿戏“天女散花”。
  此前燕赵一带是河北梆子的天下,因为被京剧逐出“中心话语”,不服这口气,年
年要
与京剧打擂台比试高低,输赢由最后各自台前的俗众多寡为凭。
  我姥姥家是冀中,秋凉灌冬麦,夜色中可听到农民唱梆子,血脉涌动,声遏霜露,
女子
唱起来亦是苍凉激越,古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果然是这样。
  戏剧演出的世俗场面,你们都熟悉,皮簧梆子的锣鼓铙钹梆笛,古早由军乐来,开
场时
震天介响,为的是镇压世俗观众的喧哗,很教鲁迅在杂文中讽刺了一下。
  以前角儿在台上唱,跟包的端个茶壶在幕前侍候,角儿唱起来真是地老天荒,间歇
时,
会回身去喝上一口,俗众亦不为意。以前意大利歌剧的场面,也是这样,而且好的唱段
,演
员会应俗众的叫好再重复一次,偶有唱不上去的时候,鞠躬致歉居然也能过去。开场时
亦是
嘈杂,市井之徒甚至会约了架到戏园子去打,所以歌剧序曲最初有镇压喧哗的作用,我
们现
在则将听歌剧做成一种教养,去时服装讲究,哪里还敢打架?
  你们听罗西尼的歌剧序曲的CD唱片,音量要事先调好,否则喇叭会承受不起,因为
那时
的序曲不是为我们在家里听的。话扯得远了,还是回到小说来。
----------------------------------------------------------------------------
----
43
  明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我们现在读的大部头古典小说,多是明代产生的
,《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封神演义》、“三言”、“二拍”拟话本
等等
,无一不是描写世俗的小说,而且明明白白是要世俗之人来读的。
  《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杨家将》等等,则是将历史演义给世俗来看,
成为
小说而与史实关系不大。
  我小的时候玩一种游戏,拍洋画儿。洋画儿就是香烟盒里夹的小画片,大人买烟抽
,就
把画片给小孩子,不知多少盒烟里会夹一张有记号的画片,碰到了即是中奖。香烟,明
朝输
入中国,画片,则是清朝输入的机器印刷,都是外来的,所以画片叫“洋”画儿。
  可是这洋画儿背后,画的是《水浒》一百单八将。玩的时候将画片摆在地上,各人
抡圆
了胳膊用手扇,以翻过来的人物定输赢,因为梁山泊好汉排过座次。一个拍洋画儿的小
孩子
不读《水浒》,就不知道输赢。
  明代的这些小说,特点是元气足,你们再看明代笔记中那里的世俗,亦是有元气。
明代
小说个个儿像富贵人家出来的孩子,没有穷酸气。
  我小的时候每读《水浒》,精神倍增,凭添草莽气,至今不衰。俗说“少不读水浒
”,
看来同感的俗人很多,以至要形成诫。
  明代小说还有个特点,就是开头结尾的规劝,这可说是我前面提的礼下庶人在世俗
读物
中的影响。
  可是小说一展开,其中的世俗性格,其中的细节过程,让你完全忘了作者还有个规
劝在
前面,就像小时候不得不向老师认错,出了教研室的门该打还打,该追还追。认错是为
出那
个门,规劝是为转正题,话头罢了。
  《金瓶梅词话》就是个典型。《肉蒲团》也是,它还有一个名字《觉后禅》,简直
就是
虚晃一招。“三言”“二拍”则篇篇有劝,篇篇是劝后才生动起来。

--
珍惜生命,远离颓废~~~~~~~~~~
小鱼儿, 冬天来了,你的窝垒好了没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0.8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