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ue (任凭这天空越来越湛蓝),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十二章 纪元前第二世纪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2 11:34:00 2000), 转信
八 汉赋
在本世纪(前二)结束时,我们且转到文学领域。
纪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和纪元前四世纪的《楚辞》,是中国文学——尤其是
“诗”的两大源头,到本世纪(前二)发展而成为另一种形式:“赋”。因为它特
别盛行于西汉王朝,所以也称之为“汉赋”。
《诗经》所包括的,全是短句短诗,每句不过三个字或四五个字,每首不过十
几句,简单朴实。《楚辞》则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是一种长篇史诗。“赋”在
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只去掉所有的特殊方言。在内容上则是《诗经》式的,只
再扩大内涵。一篇标准的“赋”,大约有三四百句,每句字数没有限制,虽不严格
的押韵,但它确实有韵。这种体裁,比《诗经》、《楚辞》,更能活泼的表达感想
和议论。
我们不必举出实例,因为这种古老的文学作品,非经详细注解,已无法读得懂,
如加上注解,所占篇幅就太多了。
在“赋”的写作上,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西南夷开拓中建立功勋的司马相如。
皇帝刘彻是一个喜爱文学的人,有一天,他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惋惜说:
“我自恨不能跟作者生在同一个时代。”一位也是蜀郡(四川成都)人的宦官在一
旁说:“他是我的同乡,我听说他有很多这种作品。”刘彻大喜,立刻征召他到长
安。——这种结合跟赢政和韩非的结合,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那位宦官不必害怕司
马相如夺他的位置。
刘彻的征召恰是时候,因为司马相如在家乡正不得意。司马相如很穷,偶尔有
一次,参加临邛(四川邛崃)富豪卓王孙的宴会。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是一
位喜爱文学和音乐的女子,在宴会上,司马相如弹琴,故意弹出《凤求凰》曲子,
卓文君从窗缝中窥探,看到他仪容潇洒,不由的爱上了他。结果,跟他私奔。
这在当时是一件丑闻,卓王孙气的发昏,跟女儿断绝父女关系。司马相如饥寒
交迫,便索性在他岳父门前,开设一家酒铺,司马相如短裤赤膊,招待客人。而由
卓文君亲自为客人烫酒。这对于讲身份的富豪来说奖一个天大的侮辱,卓王孙脸上
无光,闭门不出。后来兄弟们—再劝解,才算分一点财产给女儿。
正在此时,刘彻征召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比韩非幸运,没有受到入狱毒死的待
遇,刘彻给了他一个中级官职。又命政府供应他纸笔(这些都是当时的贵重物品)。
以后,又被擢升为皇家警卫指挥官(中郎将),派到蜀郡(四川成都)处理西南夷
诸国归附事宜。因为他是钦差大臣,蜀郡郡长(太守)以下,远出郊外迎接,沿途
各县县长亲自当前导,蜀郡人士深感这是全郡的光荣。卓王孙和临邛的其他富豪也
都到蜀郡欢迎,而且深恨自己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太晚(这使我们想起纪元前四世
纪的苏秦)。
司马相如的遭遇是传奇的,传奇的枢纽在于“赋”,可说明“赋”的份量。
“赋”一直支配中国文坛,到纪元后六世纪,才被淘汰。
为了对这个演变有一完整印象,我们姑且把中国“诗”的主流,用下表显示:
九 东西方世界
纪元前一六八年(吕雉死后十二年),希腊各城邦,除斯巴达外,共组亚该亚
同盟。马其顿王百尔修为盟主,攻击斯巴达,强迫它加入同盟,共抗罗马共和国。
罗马遂击马其顿,马其顿大败投降,被掳去男女十五万人,悉卖为奴。
纪元前一四九年(七国之乱后五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罗马深恐迦太基
共和国复兴,借口迦太基违反停战条约,出兵进攻,命迦太基交出全部军械,并以
贵族子弟三百人当作人质,迦太基全部接受。但罗马忽然懊悔条件太轻,又加上拆
除城墙,不准在市区添建房屋,不准沿海居住等等条款。罗马立意要激怒迎太基,
迦太基果然被激怒,妇女儿童都参加作战,保卫祖国。
纪元前一四六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前六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迦
太基城陷,国亡。罗马纵火屠城,迦太基抵抗到最后一人,全部被杀。老弱幸存者,
全被卖为奴隶(迦太基共和国的结局凄惨而悲壮,使我们不愉快的证明“哀兵必胜”
这句话不是绝对的,它只是格言,不是定律,而历史上偏偏有太多的格言)。
--
把所有的心情都摊开来体会 把全部的话都说出来你听
看看还有什么让人担心 不要考虑太多自己迷惑
可是我的蓝色理想现在哪里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