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ue (任凭这天空越来越湛蓝),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三十章 第十七世纪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2 11:56:57 2000), 转信
----------------------------------------------------------------------------
----
第三十章 第十七世纪
本世纪,欧洲各国无论在领土、思想、学术各方面,都继续不断地扩张和进步,
诸如:
——荷兰征服东印度群岛(印尼)、中国台湾、澎湖。
——英国、荷兰分别殖民北美洲,英国又把荷兰人驱逐。
——英国爆发革命,国会法庭判处国王查理一世死刑。
——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严禁非法逮捕。民主政治确立。
——英国征服印度。
——牛顿发明微积分,发现地心吸力。
——伽利略发现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太阳而行。
中国在大黑暗时代中,停滞如故,但本世纪可分为两个阶段。四十年代前,政
治更为黑暗,可以说是中国有历史以来最黑暗的时代,饥饿愤怒的群众终于把明政
府和朱姓皇族推翻。代之而起的,即四十年代后,是乘虚而入的满洲人爱新觉罗皇
族组成的清政府,汉民族第二次沦为亡国奴。不过,爱新觉罗皇族是中国历史上最
好的一个皇族,至少他们治理国家的能力,要比朱姓皇族高明。到了本世纪八十年
代,在大黑暗的浓雾中,竟奇迹般地为中国带来了为时一百年之久的第三个黄金时
代。
一 断头政治的极致
欧洲日益加强它的掠夺,从旧大陆掠夺到新大陆,从欧洲掠夺到亚洲。黄种人、
棕种人、红种人、黑种人,被侵入的白种人无情地奴役和屠杀。全世界都听到亚洲
人、非洲人和美洲人的呼喊,也都听到欧洲人磨刀霍霍。只有中国人没有听到,中
国的明王朝政府,正闭着眼睛,一日千里地向着使它粉身碎骨的断崖奔驰。
张居正所辅佐的第十四任皇帝朱诩钧完全继承他祖先朱元璋和祖父朱厚囗的劣
根性,而且更加愚暴。据说他又染有从海外初传入中国的鸦片烟瘾,所以他更多了
一个吸毒者的特质。张居正于上世纪(十六〕逝世,像撒了堤防一样,使朱诩钧的
凶顽性格,汹涌而出。张居正是一五八二年死的,朱诩钧可能当年就染上了嗜好,
因为就在这一年,他就开始不跟大臣见面。最初,隔几天还出现一次,后来隔几十
天出现一次,久之隔几个月出现一次。而到了上世纪(十六)一五八九年的元旦,
那是天经地义地必须跟群臣见面的重要大典,朱诩钧却下令取消。而且从那一天之
后,朱诩钧就像被皇宫吞没了似的,不再出现。二十六年后的本世纪(十七)一六
一五年,才勉强到金銮殿上作一次亮相。
那一次亮相,也不简单。如果不是发生了使人心震动的“梃击案事件”,连这
一次亮相也不会有。那一年,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闯入太子
朱常洛所住的慈庆宫,被警卫发现逮捕。政府官员们对该案的看法,分为两派,互
相攻击。一派认为张差精神不正常,只是一件偶发的刑事案件。另一派认为它涉及
到夺嫡的阴谋——朱翊钧最宠爱的郑贵妃生有一个儿子朱常询,她企图使自己的儿
子继承帝位,所以收买张差行凶。朱诩钧和朱常洛都不愿涉及到郑贵妃,为了向乱
糟糟的官员们保证绝不更换太子,朱诩钧才在龟缩了二十六年之后,走出他的寝宫,
到相距咫尺的宝座上,亲自解释。
这一次朝会情形,像一场有趣的卡通电影。朱诩钧出现时,从没有见过面的宰
相方从哲和吴道南,率领文武百官恭候御驾,一齐下跪。朱翊钧屁股坐定,就拉着
太子的手向大家宣布:“这孩子非常孝顺,我怎会有更换他的意思?”又教三个皇
孙也出来说:“孙儿辈都已成长,不应该再有闲话。”太子朱常洛跟着说:“你们
看,我们父子如此亲爱,群臣们却议论纷纷,造谣生事。你们目无君主,使我也成
了不孝的儿子。”朱翊钧问大家:“你们听见太子的话吗,还有什么意见吗?”方
从哲除了叩头外,不敢说一句话。吴道南则更不敢说话,两位宰相如此,其他臣僚,
自没有一个人发言。监察部委员(御史)刘光复,大概想打破这个沉默的僵局,开
口启奏。可是,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朱诩钧就大喝一声:“拿下。”几个宦官立即
扑上去,把刘光复抓住痛打,然后摔下台阶,在鲜血淋漓的惨号声中,被锦衣卫的
卫士绑到监狱。对这个突变,方从哲还可以支持,吴道南自从做官以来,从没有瞻
仰过皇帝的长相,在过度的惊吓下,他栽倒在地,屎尿一齐排泄出来。朱翊钧缩回
他的深宫后,众人把吴道南扶出,他已吓成一个木偶,两耳变聋,双目全盲,经过
几天之后,听觉视觉才渐渐恢复。
这是隔绝了二十六年之后唯一的一次朝会,没有一句话说到国家大事,君臣们
印象最深的只是皇帝展示威风的大喝一声“拿下”。从此又是五年不再出现,五年
后,朱诩钧就死翘翘了。
——人的感情反应,有时候竟会恰恰相反。朱祁镇、朱厚照之类的活宝,把皇
宫当作不快乐的地方,总是到外面游荡。而朱厚囗、朱诩钧之类瘪三,又把皇宫当
作最快乐的地方,连片刻都不肯离开。对于后者,我们真不了解,在那个范围有限
(不过三四十个院子)的皇宫中,每天所见的都是同一的面孔和同一的景色,怎么
能自我关闭三十年,而不感到单调烦闷。
断头政治已够骇人听闻,而朱诩钧的断头政治,尤其彻底。他的祖先们虽然关
闭深宫,国家事务,还利用“票拟”“朱批”,仍在松懈地推动。朱诩钧三十年的
断头政治,连“票拟”“朱批”都几乎全部停止。官员们的奏章呈上去后,往往如
肉包子打狗,永无消息。
明王朝的宰相不能单独行使职权,他的权力来自他自己的“票拟”和皇帝的
“朱批”,二者缺一,宰相便等于没有能源的机器,毫无作用。朱翊钧时代的断头
政治使二者全缺,全国行政进陷于长期的停顿。到了一六一○年,中央政府的6个部,
只有司法部(刑部)有部长,其他五个部,全没有部长。六部之外的监察部(都察
院)部长嘟御史),已缺十年以上。锦衣卫没有一个法官,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
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
冤。囚犯的家属聚集在长安门(宫门之一)外,跪在地下,遥向深宫中他们认为是
神圣天子的朱诩钧哭号哀求,行路的人都跟着他们痛哭,但朱诩钧没有任何反应。
宰相们一再上奏章请求委派法官或指定其他官员办理,同样没有反应,全中国地方
政府的官员,也缺少一半以上,不但请求任用官员的奏章,朱诩钧视若无睹,对官
员们辞职的辞呈,也视若无睹。宰相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
不到消息,最后他不辞而去,朱诩钧也不追问。一六一九年,辽东军区总指挥(辽
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新兴起的巨敌后金汗国,在萨尔浒(辽宁抚顺东)大败,
死四万五千余人,开原(辽宁开原)铁岭(辽宁铁岭)相继陷落,距沈阳只六十公
里,北京震动。全体大臣跪在文华门(宫门之一)外,苦苦哀求皇帝批发军事奏章,
增派援军,急发军饷——前线战士正在冰天雪地和饥饿中杀敌,可是朱诩钧毫不理
会。大家又转到思善门(宫门之一)外跪求,朱诩钧同样毫不理会。
世界上再找不出这种政治形态,宫门紧闭,人们无法进去,奏章投进去如同投
进死人的坟墓,得不到任何轻微的回音。人民的哭号,官员的焦急,如火如荼的民
变兵变,遍地的诟詈声和反抗暴政的革命,朱诩钧都无动于衷。
明政府现在已成了一个断头的僵尸。
二 矿监·税监
但朱翊钧这个吸毒犯的无动于衷,并不是绝对的。他对有些他认为重要的少数
奏章,仍然会处理,如上世纪(十六)保卫朝鲜战役,奏章便很少发生投入坟墓的
现象。事实上,三十年中,除了上述“拿下”一次之外,朱翊钧也偶尔跟宰相接触
过,如本世纪(十七)初,朱诩钧曾因病危,单独接见过当时的宰相沈一贯。
然而,朱诩钧对另外一些人的请求,他的反应却像跳蚤一样的敏锐。那就是散
布在全国各地的矿监和税监们的奏章,上午送进皇宫,朱诩钧的“朱批”谕旨,下
午就发了出来。其敏捷迅速的程度,使宰相们自顾形惭。
由宦官管理开矿和负责征收赋税,是大黑暗时代的暴政之一,依照儒家正统的
政治哲学,凡是祖先创立的制度,后世子孙绝不可以更改,而“矿监”和“税监”,
正是祖先创下来的制度之一。所谓矿产,主要的是金矿、银矿和朱砂矿,某一个地
方一旦发现矿苗,皇帝就指派一个宦官前去主持,官衔是“某地某矿提督太监”。
所谓税收,政府本有财政部(户部)主持,财政部也本有它的税务机构。但皇帝却
另外设立一个征税系统,由他指派的宦官负责,称为“某地某税提督太监”。简称
为矿监和税监。
在二十世纪,开矿是一件受人欢迎的生产性建设,但在大黑暗时代,却是谋杀
的手段。宦官在最初派遣时,固然只有一个人,不过依当时官场的传统习惯,他至
少拥有一百余人的随从。在随从中,他遴选十几个负实际责任的矿务官员,此十几
个矿务官员,各又有一百余人的随从(这正是《红楼梦》所形容的“奴才还有奴才”
的现象),每家以五口计算,一个矿监至少有五千人寄生在他身上,这种非生产的
人事开支,就是最富有的金矿都无法负担,而且还不把贪污的数目计算在内。矿监
系统自有他们的特殊办法,这办法就是一律转嫁到当地居民身上,那只要随意指认
某一个富家地下有矿苗,就可以了。一旦被认为地下有矿苗,那家房屋就要全部拆
除,以便开矿,唯一避免拆除的方法是贿赂。开矿时挖掘不到或矿藏不多,附近的
富家随时都可被指控“盗矿”,富家破产后,盗矿的罪名就延伸到穷人头上,他们
被投入监狱,苦刑拷打,直到全家尽死,或缴出全部“盗矿”的赔款。一个矿场即
令枯竭,也不能关闭,因为关闭后五千余人的生路便告断绝,所以全部开支,包括
呈献给皇帝的数目,都由当地人民承担。
税监跟矿监相同,而更普遍,像天津的店铺税,东海沿岸的盐税,浙江、广东、
福建等省的海外贸易税,成都的茶税、盐税,重庆的木税,长江的船税,荆州(湖
北江陵)的店税,宝低(天津宝坛)的鱼税、苇草税。普通税吏本已是烂污人物,
但比起税监系统,他们简直纯洁得如同婴儿。税监系统只要用手向某商店一指,说
他漏税,这个商店纵然破产都不能清偿。
除了矿监、税监,还有采办太监和织造太监。前者如采办木材,采办香料,采
办宫花珠宝;后者如烧制瓷器,纺制锦绣绸缎。他们对人民的伤害,不亚于矿监税
监。用采木作为说明,在采购中心的四川省,便有一个沉痛的谚语:“入山一千,
出山五百。”形容采伐一根供皇帝建筑宫殿的巨木,一千人中要死五百余人,才能
砍倒和运出丛山。四川人民一听到采木的宦官驾到,无不惊恐。
宦官系统因有皇帝支持的坚强背景,他们的凶暴更甚于官员和乡绅,甚至骑到
官员和乡绅的头上,平民就更不堪活命了。最闻名于世的湖广(湖北省及湖南省)
税监陈奉,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征税,还公开地抢劫行旅,殴打维持治安的官员。
他手下的税吏在武昌(湖北武汉)经常假借着缉查私货的名义,闯入民宅,奸淫妇
女,勒索财物,稍为不满意,就逮捕到税监所主持的税务公署,用酷刑追缴漏税。
一六○一年,即本世纪(十七)第二年,武昌就因税吏强奸一位妇女的案件,激起
大规模暴动,二十余万人攻击税务公署,陈奉逃到亲王府躲避,密令他的骑兵卫队
三百余人(一个宦官竟有如此庞大的卫队),向抗暴群众冲杀,当场数十人死于非
命。群众更为愤怒,生擒了陈泰最亲信的助手六人,投入长江。云南税监杨荣,比
陈奉还要厉害,群众起来攻杀他的随从,杨荣就一口气逮捕了数千人,全都用酷刑
拷死,又逮捕被认为拒绝合作的一位中级军官(指挥使)樊高明,拷打后戴枷示众。
一六○六年,民变与兵变结合,突击杨荣,把他杀掉。
罪恶的根源事实上不是宦官而是皇帝,杨荣事件后,就发生一件肉麻当有趣的
反应。酒肉皇帝朱翊钧并不追问群众暴动的原因,而只对群众胆敢犯上作乱,大为
震怒。为了加强这种震怒的效果,朱翊钧拒绝吃饭,宣称:“杨荣算不了什么,我
痛心的是,那些凶手把国家法律的尊严置于何地?”
朱翊钧贪财而残忍,他在宫中除了吸毒外,便是喝酒,每喝酒一定酩酊大醉,
左右侍候他的宫女和小宦官,一不顺眼,朱诩钧就喝令扑杀(我们应牢记他“拿下”
的威风)。截至上世纪(十六)一五九二年统计,死在他皮鞭下的已达一千人。我
们无法得到准确数字,“一千人”是当时大臣公开写在奏章上的。那一年朱诩钧已
在位二十一年,平均每星期都要有一个哀哀无告的宫女和小宦官,被他杀害。只有
一种情形才能使他回嗔作喜,和颜悦色,那就是向他奉献开矿和征税所得的金银财
宝。矿监、税监们不得不倾全力去搜刮,他们知道,如果奉献太少,触怒了那位高
高在上的吸毒犯,自己难逃一死。
一六○二年,朱诩钧染病沉重,再邪恶的人,到了临死,都会天良发现。朱诩
钧对深夜被召人深宫诀别的宰相沈一贯说:“开矿收税的事,大家都反对,我因为
宫殿没有筑成,所以采取权宜措施。现在可以停止了,江南的织造和江西的瓷器,
也一齐停止,宦官一律撤回。”又亲笔写了一张谕旨交给沈一贯。可是,到了明天,
在全国都盼望那个暴君死亡的欢乐愿望中,朱诩钧却竟然痊愈。他清醒后第一件事
就是对撤销矿税宦官的事懊悔不迭,一连派出二十位宦官,到宰相所在地的内阁索
回谕旨,沈一贯最初还鼓起胆量拒绝,以致平常不把宰相放在眼里的那些宦官,恐
惧万状,向沈一贯叩头流血。沈一贯不敢再坚持,只好缴回。然而司礼监田义(一
位有血性的宦官),向朱诩钧劝阻说:“谕旨已经颁发,恐怕无法收回。”朱诩钧
怒不可遏,亲自挥刀,要杀田义。撤销矿监、税监之事,就此告吹。
事情已十分明白,明政府跟全体中国人民,已不能共存。凤阳军区司令官(风
阳巡抚)李三才在请求朱诩钧停止矿税宦官的奏章上(这奏章照例地如石沉大海),
有一段说话:“杀人父母,使人成为孤儿;杀人丈夫,使人成为寡妇;破人家庭,
掘人坟墓(在二十世纪前,中国人一直强烈崇拜祖先);纵然对方是仇人敌人,我
们都于心不忍,陛下怎么忍心对一向被你称为赤子的臣民如此?”
问题是,朱诩钧硬是忍心如此。
在那个时代,整个国家都是皇帝的私产。朱翊钧还要搜刮这些财宝干什么?这
是一个谜。这谜于一六一四年揭晓。郑贵妃所生,被怀疑阴谋夺嫡的儿子朱常洵,
封到洛阳(河南洛阳)当亲王,除了国库负担一个可怕的数目外,老爹老娘把从
“矿”、“税”所得到的血腥钱,全部交给这个宝贝,希望任他怎么花都花不完。
二十七年后(一六四一),民变领袖李自成攻陷洛阳,这位宝贝儿子跪在李自成面
前叩头乞命,仍被剁成肉酱,跟鹿肉拌在一起,被愤怒的群众吃掉,那些财富又回
到民间。
三 后金汗国崛起东北
一六一六年,即朱诩钧展示威风,“拿下”事件的明年。位于北京东北七百公
里的赫图阿拉城(辽宁新宾),女真部落一位酋长努尔哈赤,自称可汗,建立后金
汗国。
——这是明王朝第一响丧钟,二十八年后,他们攻陷北京。
女真民族于十二世纪时,曾建立金帝国,征服了中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还活捉
了中国当时宋王朝的两个皇帝。金帝国灭亡时,进入中国境内的女真人,大部分被
歼灭。只有遗留在故土上的若干部落,仍然存在,他们分为下列的三部,其中以建
州女真最为强大:
一 野人女真 住黑龙江下游一带
二 海西女真 住东北平原一带
三 建州女真 住图们江一带
上上世纪(十五)初,明政府特地加封建州女真的酋长李满住为建州卫司令官
(都指挥使),作为藩属。所谓“卫”,即军事屯垦区。司令部所在的建州,即俄
国海参崴稍北的双城子。不久,野人女真南侵,建州女真受到压迫,沿着图们江逆
江而上,向西南迁移。明政府就先后把他们分割为三个卫,总称“建州三卫”。我
们用下表说明:
上世纪(十六)七十年代,建州右卫司令官(都指挥使)王杲最为强悍,屡次
沿边劫掠。中国边防军军官裴承祖到他的辖区寻找逃犯,王杲竟把裴承祖剖开肚子
惨杀。中国边防军把王杲击斩,但他的儿子阿台继续跟明政府对抗。到了上世纪
(十六)一五八三年,辽东兵团司令官(辽东总兵)李成梁,再发动一次攻击,由
建州卫所属的两位酋长尼堪外兰(苏克素护河部落)、觉昌安(觉罗部落)分别担
任向导,包围建州右卫所在的古勒城(辽宁抚顺古楼村)。觉昌安奉命到城中劝说
投降一被阿台拘留囚禁。城陷落时,觉昌安的儿子塔克世首先冲进去抢救父亲,觉
昌安却在大火中烧死,塔克世也在混乱中被明政府军误杀。
这是一件缺乏积极证据,但并不是没有迹象可寻的陷害谋杀疑案。父子二人深
入虎口,觉昌安适时的被烧死,塔克世也适时的被自己方面的军队,即明政府的军
队所误杀。当时就传说纷纷,认为是尼堪外兰和李成梁的阴谋,目的在铲除日后潜
在的敌人。
阿台的覆灭和党昌安父子之死,使建州三卫的政治组织瓦解,部落星散,各自
为政,这正是中国明政府所企求的。然而,塔克世的二十八岁的儿子努尔哈赤,是
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他跟十三世纪蒙古帝国开国大汗铁木真的遭遇,几乎完全相
同。努尔哈赤自幼丧母,不堪继母的虐待,离家流浪到当时中国东北重镇抚顺(辽
宁抚顺)。因祖父和父亲跟明政府都有密切关系的缘故,他有机会出入辽东兵团司
令部(在辽宁辽阳)跟李成梁的私宅,对明政府的贪污无能和军队的腐败,有深刻
的印象。又因广泛地跟异民族的汉人来往,使他的胸襟和智慧,日益开阔,他追求
高等知识过程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他身上产生极大的影响,
使他不久就成为一个受部落爱戴的军事统帅和政治领袖。
努尔哈赤从他父亲那里,只继承了十三副盔甲和叛变逃亡后剩下的数十名部众。
他收拾残局,忍辱负重,捕杀背叛中国的同族女真人,以表示对明政府的忠心耿耿。
再加上他祖父、父亲同时为中国牺牲,努尔哈赤遂被明政府正式任命为建州卫代理
司令官(都督企事),努尔哈赤即利用这个官衔所赋予的影响力,壮大自己。
三年后(上世纪一五八六年),他击斩尼堪外兰。
二十五年后,到了本世纪(十七)一六一六年,羽毛丰满。努尔哈赤正式称可
汗,建立后金汗国,以继承覆亡于十三世纪的他祖先们的金帝国的大业。一六一八
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告天地,宣布他脱离明政府,和跟明政府对抗的理由。
七大恨中的第一大恨就是明政府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其他六大恨不过一些微不足
道的鸡毛蒜皮小事。
发表七大恨的次年(一六一九),中国辽东军区总指挥(辽东经略)杨镐,这
位在保卫朝鲜战役中全军覆没的债帅,动员精锐边防军九万人,包括从南方出击的
朝鲜兵团一万人,分四路讨伐后金汗国,准备一举把这个初起的叛乱集团摧毁。努
尔哈赤集结六万人抵抗,在萨尔浒(辽宁抚顺东)鏖战六天,杨镐大败,四万五千
人阵亡,朝鲜兵团投降后金,而后金汗国只死了二千余人。努尔哈赤乘胜进攻,一
连攻陷开原、铁岭。这是明政府最早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主动出击,从此只有挨打
和逃跑的份。
两年后(一六二一),后金汗国攻陷抚顺、辽阳、沈阳。明政府任命熊廷弼担
任辽东军区总指挥(辽东经略),而另任命王化贞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官(辽东巡抚),
这是大黑暗时代最流行的双线领导制度,目的在互相牵制,防止叛变。总指挥和司
令官的权力和责任,很难划分,熊廷弼是继于谦之后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他对
领悟力较弱的蠢庸之辈,感到不能忍受,所以他的人缘不好,高高在上的那些官僚
政客,尤其厌恶他,他的官位虽然理论上比王化贞稍高,但王化贞有国防部长(兵
部尚书)作他强硬的靠山,所以熊廷弼指挥不了他,熊廷弼只有四千人的部队,驻
防山海关(河北秦皇岛东北)。王化贞则拥有重兵六万,驻在山海关之北二百四十
公里的广宁(辽宁北宁)。王化贞跟十一世纪的范仲淹一样,善于对内宣传,他宣
称只要政府一声令下,他的大军立刻就可以把努尔哈赤一举荡平。熊廷弼深知道边
防军腐败已极,没有战斗力量,坚持主张采取守势,不可轻率挑战。但王化贞壮烈
的言词,和用克扣军饷行使贿赂,收到预期的效果,北京大多数重要官员都支持王
化贞,一致抨击熊廷弼懦弱无能和刚愎自用。问题是,努尔哈赤并不支持王化贞。
第二年(一六二二),当王化贞兴高采烈地招降纳叛,准备出击时,后金兵团先发
制人,用闪电战术突击广宁(辽宁北宁),王化贞六万人覆没,只身逃走。
这次战役跟熊廷弼无关,但宦官巨头魏忠贤认为跟他有关就跟他有关了。熊廷
弼被逮捕下狱,三年后(一六二五)斩首。熊廷弼死时,王化贞虽然也在监狱里,
但他仍然活着,在大量贿赂下,高级官员继续支持他,并且有数万被雇佣的职业群
众,在北京街头示威,为卓越的王化贞将军呼冤。
王化贞的失败,使明政府在东北的土地,即辽东军区,丧失了百分之九十九,
山海关外,只剩下锦州(辽宁锦州)、松山(辽宁锦州南松土堡)、宁远(辽宁兴
城)三个孤城。宁远在山海关东北一百一十公里,由年轻有为的将领袁崇焕防守。
努尔哈赤于击败王化贞后,即把首都从赫图阿拉城(辽宁新宾)迁到刚从明政
府手中夺取的辽阳(辽宁辽阳)。三年后(一六二五)再迁都沈阳(辽宁沈阳),
步步进逼明帝国。明年(一六二六),努尔哈赤亲统十一万没有战败过的精锐兵团,
围攻宁远,企图把山海关外的明政府的势力,全部肃清。结果遭到失败,努尔哈赤
被守军使用的葡萄牙巨炮击中,重伤而死。
四 清帝国以战迫和
努尔哈赤的逝世对后金汗国没有重大影响,这是新兴政治力量的一种重要考验。
他的继承人皇太极于老爹死后的次年(一六二七),对宁远发动第二次攻击,被袁
崇焕第二次击退。皇太极在回军途中顺便进攻锦州,又被守军击退。明政府宣传这
次战役是“锦宁大捷”。
皇太极同他老爹一样的干练,他综合分析宁远城外失利的结果,得到一个结论。
认为明政府虽然困于国内如火如荼的民变,日趋衰弱,但边疆上的重点实力仍不能
忽视。他希望跟明政府和解。只要明政府承认他的汗国存在,他愿意结束战争。
于是。皇太极采取行动,一是用武力征服南方的朝鲜王国和西方的蒙古察哈尔
部,以切断明政府的左右两翼。一是绕过宁远(辽宁兴城)和山海关,从另外的道
路,攻入中国本土,对明政府施以压力。这两者他都做得非常成功,朝鲜国防军溃
败,在亡国和屈服之间,选择屈服。蒙古察哈尔部领袖林丹汗被击败后,向西逃亡,
死于青海湖附近,他的儿子投降。后金汗国遂跟中国以长城为界,开始发动一连五
次以战迫和的入塞攻击,完全采取蒙古帝国初期对付金帝国的挖心手段。我们把这
五次攻破长城,深入中国心脏地带的战役,列为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腐败的明王朝政府手中的万国长城,已成为脆弱的篱笆,
丧失了它所应具有的防御北方蛮族的功能。后金汗国在稍后也拥有葡萄牙巨炮,只
要高兴,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轰出一个缺口,长驱直入。
最重要的一次入塞是第一次,由皇太极亲自率领,直抵北京城下,给骄傲自大
的明政府带来最大的震恐。袁崇焕这时已擢升为辽东军区总司令(辽东督师),他
得到消息,立刻统率五千骑兵向北京驰援,日夜不停的奔驰四百公里,到达北京时,
人与马都疲惫不堪,但仍在广渠门(北京城门之一)外,击退后金兵团的攻势。可
是北京那些勇于内斗的官员们并不感谢他,反而认为他应负不能阻挡敌人攻破长城
的责任。而被攻陷的喜峰口(河北迁西北),却是属于另一个军区——蓟州军区。
皇太极对这个屡次阻挠后金军事行动兼杀父之仇的袁崇焕,尤其恨入骨髓。一个小
说上虚构的反间谍故事,移上真实的政治舞台。熟读《三国演义》的皇太极,运用
“周瑜计赚蒋干”的方法,实施他的阴谋。
这个阴谋中扮演蒋干角色的是两个被俘虏的明王朝宦官,他们在睡梦中隐约听
到看守他们的后金卫士如下的耳语对话。一个问:“今天怎么忽然停战?”一个答:
“我看见可汗骑马走向敌人阵地,有两个人迎上来相见,密谈了很久。大概袁崇焕
有什么秘密信息,事情很快就会解决。”两个宦官不久就自以为很幸运的逃出牢笼,
回到北京,向第十七任皇帝朱由检告发。不但朱由检大大的震怒,几乎所有的官员
都额手称庆叛徒的奸谋败露,使北京得免陷落。袁崇焕被捕,在舆论沸腾中,受到
磔刑处死。
过了十六年,后金汗国(那时已改称清帝国)攻占北京,公布这场公案的内幕,
用以炫耀自己的聪明,嘲笑明王朝官员愚蠢如猪。
袁崇焕冤狱,为后金汗国铲除了一个最大的劲敌,但皇太极仍继续追求和解。
他发现汉民族对“金”这个国名,和“女真”这个族名,有一种无法泯灭的憎恨感
情,阻碍两国接近。而“可汗”也只是部落总酋长的称谓。于是,就在一六三六年,
第一次入塞撤退后,采取一项重大而激烈的改变:取消“金汗国”,改称“清帝国”;
取消“女真”,改称“满洲”;取消“可汗”,改称“皇帝”。并且进一步取消自
己原来的中国姓氏“佟”,改姓女真姓氏“爱新觉罗””,彻底泯灭“建州女真”
和“建州卫”臣属过中国的那一段历史。杜撰满洲人的起源,宣称是三位仙女中的
一位仙女的后裔。
为什么改称满洲?历史学家有很多解释,我们认为可能为了纪念建州卫的创立
人,他们伟大的英雄祖先李满住。“满洲”“满住”,声音相似。这不是没有前例
的,四世纪大分裂时代吐谷浑汗国,就是用他们祖先慕容吐谷浑的名字,作为部落
和汗国的名字。自此次改称之后,清帝国对“金”、“女真”、”可汗”,无论在
文件上或书籍上,全部一笔勾销,好像地球上根本没有这回事一样。当然他们无法
没有遗漏,所以我们才知道。
不过,和解仍不能达成。明政府要求清政府去掉皇帝的尊号,改称国王,作为
像朝鲜一样的藩属。清政府则要求两国的地位平等,而且还要把长城以北的三个据
点割让。双方事实上都无法接受对方的条件。明政府更有一个心理上的困难,那就
是清政府那一撮人在理论上显然是一群叛徒,要是公开承认它的合法而又尊严的地
位,有违儒家的“汉贼不并立”的正统思想。而且自从十二世纪秦桧诬杀名将岳飞,
跟金帝国和解,因而招致唾弃以来,中国人对于和解有一种罪恶的印象,认为凡是
主张作战的都是民族英雄,凡是主张和解的都是投降屈服的卖国贼——即秦桧系统
的认贼作父的汉奸,连皇帝都不敢公然触犯这些禁忌。一六三八年,明王朝已残破
不堪,清军作第四次入塞时,河南军区司令官(河南四川军务总理)卢象升,率军
增援北京。朱由检问他的意见,希望听到主和的建议,但卢象升正色说:“我主战。”
朱由检只好默不作声。卢象升是一个主战派的典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事实上
他就在这一战役阵亡。但他的政治见解——明明战不胜而偏要战,却严重的伤害了
他所效忠的国家和政府。
皇太极终于把明王朝的锦州、松山先后夺取,并且在松山生擒了明军总司令
(蓟辽总督)洪承畴。山海关外,只剩下宁远(辽宁兴城)一个据点。朱由检命国
防部长(兵部尚书)陈新甲加速跟清政府接触,经过无数次往返,已进入可行的阶
段。可是陈新甲粗心大意,竟把这种极机密的文件,随便放到桌子上,被他的助手
当作可以公开的普通文件,刊入政府公报(邸抄),于是,立即引起空前庞大的政
治风暴,全体官员誓言跟通敌卖国的汉奸不共戴天。朱由检不敢承认这是他的主意,
而且也痛恨陈新甲不能保密,陈新甲遂被处斩,和谈也跟着停止。
依当时的情况,和解是使明王朝得救的唯一机会。如果能像十一世纪宋帝国跟
辽帝国那样和解成功,明王朝即可减轻人民的赋税,再把抗清的部队投入内战战场,
它可能不致覆亡,至少可能使覆亡后延。
现在,和解的主持人被杀,皇太极由失望而愤怒。他再作第五次入塞,明政府
已无丝毫力量阻挡。
五 朱由校与魏忠贤
自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到一六四四年他的孙儿攻进北京,二十
八年间,明政府不但不能发愤振作。反而更加速溃烂。
第十四任皇帝朱诩钧的断头政治,继续如故,但他总算在萨尔浒战役的次年
(一六二○)逝世。他死后,三十四岁的儿子朱常洛即位,在位只三十天,一病而
死,十六岁的儿子朱由校继位。
在朱诩钧死时,宰相们利用遗诏方式,下令取消矿监、税监等等宦官系统机构,
全国人民再一次松一口气。然而,这口气又是松的太早,朱祁镇跟王振、朱厚照跟
刘瑾的政治形态,第三次出现,这一次由十六岁的第十六任皇帝朱由校跟他孩童时
带他的玩伴宦官魏忠贤担任主角。
朱诩钧在位的末年,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出现了被称为“东林党”的团体。这
件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十六)九十年代,内政部长(吏部尚书)陈有年被迫辞职,
他的部下文官司司长(文选郎中)顾宪成上奏章请求皇帝挽留,朱诩钧索性连顾宪
成也一并免职。顾宪成回到他的故乡无锡(江苏无锡),在东林书院讲学。讲学时,
经常批评现实政治,他们虽不敢攻击皇帝,但敢攻击宰相。具有同一观点和同一利
害的人群,遂结合成一个阵营,互相呼应。他们在没有权力时,固然反对当权份子,
但他们中间一旦有人当了权,也同样排斥他们所不满意的人,这种排斥,往往不是
以是非为标准,而是以同党不同党为标准。不久,被他们所排斥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也结成一个阵营,跟他们对抗。东林党和反东林党,壁垒分明。
魏忠贤是在跟他的政敌,另一位宦官王安斗争中,取得胜利,夺到大权的。因
为东林党支持王安的缘故、魏忠贤早就存心报复。而反东林人士为了打击东林,遂
跟魏忠贤结合,东林人士就称他们这个新结合的团体为阉党。阉,一种割掉畜牲生
殖器的手术。这个称呼包含极端的轻蔑,但却十分恰当,因为他们的领袖魏忠贤确
是被阉割过的人物。
魏忠贤的阉党比王振、刘瑾的摇尾系统,要庞大百倍,最后几乎包括大多数宰
相和大多数政府官员。特别有权势的核心组织,有“五虎”、“五彪”、“十狗”、
“十孩儿”、“四十孙”。五虎是核心的核心,全属智囊人物,以国防部长(兵部
尚书)崔呈秀为首,教育部氏(礼部尚书)田吉为次。五彪是第二圈的核心,全属
镇压反对派的打手,以首都治安司令官(锦衣卫都督)田尔耕为首,军法处长(锦
衣卫指挥掌北镇抚司事)许显纯为次。至于地位崇高的宰相顾秉谦、魏广征之辈,
不过是外围份子,还跨不进核心。其他的“狗”“孩儿”“孙”之类,更等而下之。
顾名思义,就可窥知他们的成员是什么东西。魏忠贤手中有两份阉党提供的名单,
一份是“奸党邪人”,指东林党以及反对阉党的人物,一份是“为国正人”,全属
阉党和摇尾系统。前者供魏忠贤打击,后者供魏忠贤擢升。
魏忠贤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冤狱手段,即合法的屠杀。最先开刀的便是籍隶东林
党的名将熊廷弼,并借熊廷弼把反对派一网打尽。不过所异于过去的是,魏忠贤所
扣下的帽子不是“谋反”)而是“贪污”。魏忠贤宣称那些为熊廷弼呼冤的官员,
全都接受了熊廷弼的重贿。于是,包括监察部长(左都御史)杨涟,评议部主任委
员(都给事中)魏大中,大批被指为东林党的中央地方官员,都被逮入诏狱(就是
五彪之一许显纯所主持的军法处——北镇抚司)。在酷刑之下,他们只好承认受贿。
他们所以承认,一则是受不了拷打,一则也希望承认了之后,能由诏狱移送到政府
的正式司法系统(三法司),得以获得申诉的机会。但他们承认后,阉党并不移送,
而就在诏狱中追赃,每三天拷打一次,他们缴不出天文数字的赃款,结果仍惨死在
拷打之下。
——当杨涟的尸体被家属领出时,全身已经溃烂,胸前还有一个压死他时用的
土囊,耳朵里还有一根横穿脑部的巨大铁钉。魏大中的尸体则一直到生蛆之后,才
被拖出来。事实上凡是捕入诏狱的人,不承认罪名也不能摆脱死亡,而且死得更惨。
即令移送政府司法机关,结局也是一样,司法部长(刑部尚书)薛贞的话可作为说
明,薛贞是魏忠贤的“十狗”之一,正力求晋升高一级的“五彪”阶层。他训示扬
州(江苏扬州)行政长官(知府)刘铎说:“生在这个时代,应该为自己的前途
(功名)着想。别人的生死,跟我什么相干?”
阉党一面血腥镇压,一面发动一项歌功颂德的专案作业,命各地官员为魏忠贤
建立祠堂。祠堂本是拜祭死人的场所,但摇尾系流却在魏忠贤还活着的时候,在祠
堂中树立魏忠贤的塑像,供人当神仙般的焚香跪拜,祈求降福。
发明这种新型摇尾形式的,是高级官员之一的浙江军区司令官(浙江巡抚)潘
汝祯,于一六二六年出奇制胜,第一个建立魏忠贤的生祠,魏忠贤对这个无耻之徒
大为欣赏。各地遂纷纷跟进,俨然成为一种一窝蜂的效忠运动。当欧洲人疯狂地向
亚洲、美洲侵略,后金汗国疯狂地向明王朝进攻,中国各地民变风狂地涌起之时,
明政府全体官员,却向一个宦官,疯狂地谄媚
不过,魏忠贤不像第二次宦官时代唐王朝的宦官,他始终没有取得军权,对他
来说,这是一个致命伤。就在发动建立生祠运动的次年(一六二七),他的权力魔
杖朱由校突然逝世,朱由校没有儿子,由他十九岁的弟弟朱由检继承帝位,魏忠贤
跟着从高峰跌下来。
魏忠贤当权仅仅七年,但已经足够把明王朝的根基全部挖空。
--
把所有的心情都摊开来体会 把全部的话都说出来你听
看看还有什么让人担心 不要考虑太多自己迷惑
可是我的蓝色理想现在哪里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