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ue (任凭这天空越来越湛蓝),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三十章  第十七世纪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2 12:00:01 2000), 转信

人强劲活泼的新的生命力,暂时驱逐到一旁,犹如一个淫雨季节中,忽然出现几日
晴天一样。
    满洲人仿效明王朝的模式,建立了一个绝对专制的极权体制,整个中央政府,
不过是皇帝发号施令的传达室。全体官员,不过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和传命兵。中央
各部,每部设两个部长(尚书),一满一汉。常务副部长(左侍郎)二人,政务副
部长(右侍郎)二人。也是一满一汉。六个部名义上虽各有职责,事实上每个部都
握有直接给皇帝上奏的权力,谁也管不了谁,所以各部等于有十二个部长,也等于
有十二个皇帝的秘书,一切都由皇帝裁决。而各部的任务,也只限于办理皇帝交办
的事情,不能像十一世纪宋王朝之前那些王朝的中枢机构一样,可以主动地对地方
政府颁发命令。清政府的体制跟明政府的体制至少有一点完全相同,那就是有权对
地方政府颁发命令的只有一个人,就是高高地坐在宝塔尖上的皇帝。最特别的是,
清政府的皇帝不仅是中国元首,也是满洲民族的最高奴隶总管。全体满洲人包括最
高级的官员宰相在内,都是皇帝的奴隶——这是满洲民族最特殊的社会结构,奴隶
们在主子面前,唯一的天职是俯首帖耳。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现象,固然容易败坏。
但是历史上极少出现的英明君主,忽然接连着出现时,政府的功能却可充分发挥。
    中国传统的宫廷制度,在清政府手中获得重大改革,嫔妃宦官以及宫廷费用,
都大量减少。清王朝皇族来自辽东(辽宁省)简单朴实的社会,带到宫廷中的是一
种比较简单朴实的婚姻形态。皇帝除了皇后一人外,嫔妃不过十人左右,虽然仍是
多妻制度,但比起从前那种三宫六院七十二御妻和数万名宫女的阵营,是一个可惊
的进步,我们试就下列若干项目。加以比较:
    注意宫女宦官的人数,九千人和一百三十四人,十万人和五百人。再注意宫廷
的每天开支,一万两和三十五两,这是太大的悬殊(明王朝如此浪费的挥霍下,我
们回溯朱由检经常表演的“减膳”、“撤乐”、“避殿”小动作,会感觉到他实在
是聪明得太过度了)。明王朝的宦官组织,有四十二个机构。福临入关后,曾一度
沉迷于这种奢侈的享受,仅把四十二个机构改组为十三个机构,称为“十三衙门”,
宦官的权力几乎跟明王朝时代同样膨胀,于是不久就发生宦官巨头司礼大监吴良辅
跟汉人宰相刘正宗称兄道弟,买官卖爵的现象,使那时仍具有新兴活泼气质的满洲
贵族,大为震骇。一六六一年,福临逝世,他的母亲博尔济吉特太后,跟辅政的大
臣们合作,把吴良辅处斩,刘正宗免职,撤销十三衙门,另设立一个内务府,专管
宦官和皇宫事务,由满洲贵族担任内务府大臣,宦官数目大量缩减,不再使他们居
于领导地位。
    这一些改革,产生两种后果:
    其一,宦官时代从此成为陈迹,无力再现。下下世纪(十九)末期,虽有一、
二宦官如安得海、李莲英之辈,很有势力,但性质上是个别的,不能结成一个集团。
    其二,清王朝寿命二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二个皇帝,十二个皇帝中,将近三分
之二的皇帝都很能干,了解并努力完成他们的责任,三分之一也都属中等的才智,
像明王朝那样一连串草包恶棍型的君主,清王朝一个也没有。中国还没有一个王朝,
包括周王朝、西汉王朝、东汉王朝、唐王朝在内,出现过这么多具有很强能力,而
又肯辛勤工作的帝王。
    对当时的汉民族而言,满洲人征服中国,是中国第二次亡国。但满洲人在文化
上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民族,连文字都没有,满洲文字是努尔哈赤时才创造出来的,
并不能普遍。因为对满洲人来说,满洲字和汉字,都是新文字,而汉字拥有海洋一
样的文化背境,满洲字则只限于日常口语。结果满洲人迅速的汉化,像掉到海里的
人非喝下海水不可一样,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建州卫时期,满洲人即已流行汉
语。入关之后和汉人更广泛地接触,汉语就更普及。玄烨大帝精通汉文,跟一个汉
民族的高级知识分子一样,更精通儒家系统的各种经典。他以后的每个皇帝都是如
此。他的孙儿弘历仅中国诗就写了五万余首,以数量而言,在全世界恐怕都要占第
一位(可惜他的诗是一种帝王体的打油诗,不堪入目),所以,事实上没有多久,
满洲人就以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自居,这跟蒙古帝国的统治阶级深拒闭固的情形,恰
恰相反。
    不过,民族的界线仍划分的十分森严。本世纪(十七)时,汉民族人口已达八
千余万,满洲民族人口只三百余万,满洲人以绝对少数统治绝对多数,以一个落后
的部落统治一个文化深厚的古老帝国,有随时被消化掉了的危险,当然十分戒惧。
它严厉地禁止满汉通婚,并尽可能排除汉人担任高级军官。在行政管理上,它不能
不用汉人,但在满洲人的眼睛里,汉人只是乞丐,由满洲人赏碗饭吃而已,连他们
的奴隶都不如,也不赋给汉人权力。就在本世纪(十七),汉人宰相见了满人宰相,
汉人部长见了满人部长,都要下跪。会议的时候,满人宰相部长昂然上座,汉人宰
相部长跪在他们的旁边,满洲人不开恩叫他们起来,汉人不敢起来。有时候满洲人
谈得高兴,忘记开恩,年老的汉大臣跪得太久,甚至仆倒在地。满洲人的想法是,
用强大的压力,培养汉人对满人的顺服奴性,直到永远。
    满洲民族所承受的中华文化,跟五世纪北魏帝国鲜卑民族所承受的中华文化,
完全相同,主要的是儒家系统的文化,而清王朝承受的更为狭隘,只是儒家系统中
的理学的部分。所以,虽然王朝政权和统治者改变,而构成大黑暗的意识形态和社
会基础不变,科举八股和酷刑诏狱不变,祖先崇拜和服丧三年不变,反对任何改革
的情结不变。也就是,酱缸不变。举一个例子作为说明,监察部委员(御史)谢济
世注解四书之一的《大学》时,采用另一古书《礼记》原文,而没有采用理学大亨
朱熹的见解,第五任皇帝胤礻真就勃然大怒,判决谢济世死刑。后来好不容易免死,
但仍罚做苦工。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都被酱死。
    第三个黄金时代,带给中国的不是第一个黄金时代那种澎湃的学术思潮,也不
是第二个黄金时代那种英雄们气吞山河的气概,而仅仅是一百年的和平与秩序。这
本是人民最低的要求和政府最低的功能,但它在中国已绝迹了很久。但比起明王朝
和更早的蒙古帝国统治时代,这一百余年间的中国人民,好像活在天堂。
    第三个黄金时代的最伟大的成就,在于满洲人的清政府为中国开辟了广袤的疆
土。东西汉两个王朝和唐王朝都曾为中国增加了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但不
久就行失去。而清政府为中国增加的领土,超过从明王朝承袭下来的中国领土的四
倍。
                      十一  东方疆土的开拓——台湾
    清政府向外开拓的第一个目标是台湾岛。
    台湾岛距福建省海岸,最狭处只一百五十公里。自古以来由中国的少数民族高
山族居住管理,和中原王朝没有多少政治联系。
    本世纪(十七)初叶,台湾海峡两岸发生变化;一是海盗郑芝龙向明政府投降,
明政府任命他当福建省海军司令官(福建水师提督),海上商旅开始获得安全保障。
一是比台湾岛大不了多少的荷兰王国,从欧洲向东发展,于一六一九年,登陆爪哇,
征服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于一六二七年,登陆台湾,把岛上的马来人、中
华人、日本人,全置于统治下。
    我们回溯明王朝第十九任皇帝朱聿键被杀的往事,那时郑芝龙已晋升为侯爵,
统率陆海两军,掌握重兵,当他决定出卖朱聿键,向清军投降时,他的儿子郑成功,
极力反对。郑芝龙当然不会改变主意,于是郑成功就率领一支孤军,以福建厦门为
根据地,尊奉遥远的在西南云贵高原流亡的第二十任皇帝朱由榔,跟清政府对抗。
一六五八年,郑成功大举北伐,由长江口深入,包围南京。可是结果失败,退回厦
门。那时清政府入关不久,还没有力量反击,而只采坚壁清野的战略,从南京到广
州二千公里的沿海地带所有居民,全部内迁二十公里。郑成功经过北伐的大创伤之
后,已不能作第二次北伐。坚壁清野复使他的军队面对着饥饿和孤立。他这才想到
台湾,如果能据有台湾,粮源和兵源都可解决。
    一六六一年,郑成功进攻台湾,荷兰所建筑的两大巨城之一的赤嵌城(台湾台
南)陷落。另一孤城热兰遮(台南西安平城)被围九个月,荷兰军队弹尽援绝,向
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把他们全部遣送到爪哇。
    ——荷兰占领台湾岛三十八年。向郑成功投降的荷兰总督揆一,已尽了他最大
的努力,但他回国后,仍以失陷台湾的罪名,被判十年有期徒刑。
    从一六六一年起,台湾成为中国明政府辖下的领土,而就在这一年,朱由榔被
缅甸人解送给吴三桂处死。帝王政治制度的传统形式,一定要继续立一个皇帝,才
是正常现象。但郑成功的态度十分暖味,迁到台湾的虽然也有其他朱姓亲王,郑成
功却没有物色一个继承帝位。郑成功的封爵是延平郡王,他就以延平郡王的王府,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在法理上,这是畸形的,犹如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而只由
一个总司令部代理中央政府。
    郑成功于占领台湾的次年(一六六二)年逝世,他的儿子郑经继承王位,曾向
清政府提出和解,要求清政府承认台湾是一独立王国,允许台湾像朝鲜、安南(越
南)、琉球一样,不剃发也不改换服装,只向清政府称臣进贡,永远作为中国的藩
属,清政府表示同意。但郑经不自量力的又要求保留海峡对岸福建省的厦门,作为
贸易的据点,清政府大起反感,谈判破裂。在三藩战役时,郑经跟三藩之一的耿精
忠结盟,曾派遣军队到福建省和广东省参战。三藩失败后,郑经在大陆上的根据地,
全部丧失,这时他终于承认力量微弱,开始想到自保,但机会已经过去,清政府决
心用武力把他消灭。
    一六八三年,清政府福建海军司令官(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三百艘战舰,
从福州出发,先攻陷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接着进攻台湾。郑氏政权在台湾已二
十三年,二十三年中有很多变化。当初的战斗精神和复国雄心早已消失,将领们和
战士们,都在岛上成家立业,习惯于和平安定。所以,清军没有遇到抵抗,便在鹿
耳门(台湾台南西安平港)登陆,最后一位延平郡王郑克(土爽)(郑经的儿子)投
降。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岛,正式跟中国合并,跟西南方一干公里外面积略小
的海南岛,像两只巨拳一样,保卫着中国的海疆。
    ——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发生,宰相李光地(著名的儒家系统理学巨头之一),
向玄烨大帝建议,郑氏政权既已消灭,台湾是蛮荒烟瘴之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应
该仍赐给红毛(荷兰)。天老爷保佑玄烨大帝拒绝采纳他的意见。
                 十二  东北疆土的开拓——《尼布楚条约》
    在台湾海峡发生变化的同时,东北严寒地带的黑龙江流域情势,也发生变化。
    中国东北的领土,自纪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以来,始终伸缩在七万平方公里左
右,从前称为“辽东”,即现在的辽东半岛——包括沈阳和辽阳两个大城。而且有
很长一段时间,连这一块土地都不能保持。纪元后四世纪以来,也只有唐王朝保持
了一百余年。蒙古的元帝国版图包括大部分东北地区,当蒙古人被逐出中国时,长
城以北仍是他们的国土。明政府曾恢复唐王朝的辽东(辽宁省)旧疆,勉强维持了
二百余年,一度把势力伸展到外兴安岭、黑龙江口和库页岛,但最后仍全部丧失给
后金汗国。
    后金汗国原来只局限于狭小的辽东半岛,它的北方和东方,仍住着很多比满洲
人更为落后的部落。这些部落一则不甘愿承认满洲人的优越地位,一则他们也正在
向南迁移,双方遂不断发生战争。但每一次战争的结果,满洲人都得到胜利,而终
于把他们完全征服。其中有4个主要的部落,如同下表:
    满洲人蓦然间被请进山海关时,他们在东北所征服的土地已达三百万平方公里。
满洲人作为中国的主人后,这片广漠的土地,就成了他们嫁妆的一部分。
    比满洲人向北拓展稍早,俄罗斯帝国远在欧洲的斯拉夫人,已越过乌拉尔山脉
向东扩张,西伯利亚荒原上人数稀少的原始游牧部落,不是那些俄国人的对手。从
本世纪(十七)初叶到六十年代,俄国人在荒原上建立起来一系列的殖民城市,最
主要的有下列诸城:
        一六○四年  牧木斯克(明王朝皇帝朱诩钧在位)
        一六一九年  叶尼塞斯克(萨尔浒战役之年)
        一六三二年  雅库次克(后金第二次入塞前一年)
        一六三八年  鄂霍次克(后金第四次入塞之年》
        一六五八年  尼布楚(郑成功北伐图南京前一年)
        一六六六年  塞楞金斯克(三藩战役前七年)
    雅库次克显然是俄国向东向南侵略的主要据点之一,它距黑龙江约一千二百公
里。俄国的冒险家、流氓、杀人凶手、亡命之徒,当然也有抱着为国家开疆拓土高
贵目的的英雄志士,从本世纪(十七)四十年代起,不断向温暖的东南方和南方发
展,窥探井勘查当时刚刚被后金汗国征服不久的黑龙江流域。后金汗国于一六四二
年吞并了呼尔喀、达瑚尔部落,明年(一六四三),俄国第一批探险队从雅库次克
出发,相差不过一年,但这一年已够确定中国在法理上对于黑龙江南北两岸广大地
区的主权。
    俄国人出动的次数和乘隙深入后金汗国——中国国境的情形,我们借下表说明:
    俄国人的运气不好,不仅是脚步迟了一年,而且它遇到的不是明政府奄奄一息
腐烂透了的弱小中国,而是清政府正走上坡,朝气蓬勃的强大中国。俄国第一批和
第二批行动队不过穿过中国东北的荒原地带,没有被清政府发觉,但是第三批行动
队在施代巴诺夫领导下,在精吉里河口建筑城堡,兴高采烈地打算长期占领时,正
式跟中国的力量接触。中国宁古塔(黑龙江宁安)军区参谋长(宁古塔章京)沙尔
呼这,率领四十五艘军舰,逆黑龙江而上,给他代巴诺夫迎头痛占,施代巴诺夫全
军覆没,他自己也于稍后被杀。俄国的侵略当然不会因这小挫折而停止,第四批在
外蒙古之北建筑尼市楚城,但被中国逐走。但俄国人不久就又回来,中国人未加过
问。第五批在黑龙江北岸,建筑雅克萨城要塞和卫星城堡,这批凶恶的俄国民徒把
当地土著索伦人当作奴隶,奸淫妇女,并抢劫他们的辛苦猎取的貂皮。索伦人报告
中国官吊,但当时清政府正困于三藩的战争,没有力量北顾。
    俄国人作威作福二十年,三藩战争结束,台湾也跟着收复。玄烨大帝对雅克萨
城采取行动,一六八五年,中国边防军司令(都统)彭春,率大军包围雅克萨城,
用一百五十门野战炮和四十门攻城炮,日夜轰击。四天后,守将图尔布青投降,中
国允许他率领残余部队,向尼布楚撤退。——当俄国人再回到尼布楚时,中国没有
再把他们驱逐,是一个大失策。等到俄军撤退后,中国纵火焚毁雅克萨城,也跟着
撤退。
    图尔布青在撤往尼布楚途中,遇见由尼布楚开向雅克萨的增援部队,携带着重
武器,告诉他驻屯尼布楚的俄国大军随时可以接应。这使图尔布青懊悔不迭,他立
刻同援军重返故地,于雅克萨城被中国焚毁后第十七日,再重筑新的雅克萨要塞。
    中国接受这个挑战,明年(一六八六),宁古塔军区副司令(副都统)萨布素,
再围雅克萨城。除用巨炮轰击外,并且使用从台湾调来参战的藤牌兵团攀城。图尔
布青战死,守军只剩下一百余人,陷落就在旦夕。就在这时候,中国军队奉到停止
攻击的命令。因为中俄两国外交人员正在北京接触,俄国要求先行停火,玄烨大帝
允许。
    一六八九年,中国代表团团长钦差大臣索额图,俄国全权公使陆军上将费要多
罗,在尼布楚谈判,双方都戒备森严,双方的态度也都非常强硬,而中国代表更甚。
索额图有两次在大怒下拍桌子而去,要下令担任警卫的边防军攻城,俄国代表终于
采取妥协态度,遂签订下列的《尼布楚条约》:
        一、外兴安岭之南属中国,之北属俄国。
        二、额尔古纳河之东属中国,之西属俄国。
    这是一个重要的条约,使中、俄得到和解,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
平,跟十一世纪中国与辽帝国澶州和解带来一百一十四年的和平同样重要。俄国对
遥远的东方固然力不从心,而中国如果长期从事于东北荒凉寒冷地区的战争,也将
精疲力尽。
    中国习惯于把所有的外国都当作藩属,因为事实是这样。《尼布楚条约》是中
国第一次以平等地位跟外国签订的条约,但获得的利益却十分巨大。当时中国的力
量,事实上只能到黑龙江北岸,还伸展不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俄国向南侵略,
是由冰雪荒原,进入流奶与蛮之地,永不会自动停止。而中国不然,汉人那时仍以
辽东半岛为主要范围,有耕种不完的肥沃土壤,满洲人则争先恐后入关去当中国的
主人,没有人傻到从流奶与蜜之地,投身到冰雪荒原。这可从对雅克萨城的处理上
看得出来,中国人把它焚毁而退,俄国人却把它当作宝贝,建了又建。所以,《尼
布楚条约》对俄国是一种阻堵,对中国是一种保卫。
                     十三  塞北疆土的开拓——内蒙古
    蒙古只有一个,本没有内外。因为跟中国合并的时间有先后,遂被分割。先跟
中国合并的南半部称内蒙古,后跟中国合并的北半部称外蒙古。
    蒙古人于十四世纪被中国明政府逐出长城后,一直不停地内战。虽然达延汗于
十六世纪一度予以统一,但他的后裔又分为四部,那就是: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
土默特部、喀尔略部。不过这只是指达延汗的血亲后裔,另外还有两个相当大的部
落,跟这四个部落同时并存的,一是住在东北北部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一是住在
东北西部西辽河流域的喀喇沁部。这六大部落中,喀尔喀部的人口最多,察哈尔部
的力量最强。
    本世纪(十七)初叶,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雄心勃勃地想效法他的祖先达延汗,
创立蒙古再统一的伟大事业。一六一九年,他致函刚成立不久的后金汗国可汗努尔
哈赤,信上开头就说:“统兵四十万蒙古国可汗,问候水畔三万人大金国可汗努尔
哈赤。”努尔哈赤看了大感沮丧。但林丹汗的才干跟他的雄心不能配合,他对内完
全采取高压政策,以致引起反感。二十年代时,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首先脱离林
丹汗的统治,于一六二四年跟后金汗国结盟。明年(一六二五)林丹汗向科尔沁部
进攻,努尔哈赤亲自统率精兵赴救。林丹汗不敢作战,自行撤退。这一次虎头蛇尾
的军事行动,促使科尔沁部感激后金汗国不止,作更彻底的归附。
    三年后(一六二八),西辽河流域的喀喇沁部,不堪压迫,也叛高林丹汗,投
降后金。四年后(一六三二),后金汗国第二任可汗皇太极,跟投降过去的蒙古部
落,组织西征联军,对察哈尔部发动总攻,林丹汗大败,向西逃亡。土默特部和鄂
尔多斯部,先后向后金投降。林丹汗逃到距青海湖尚有十天行程的大草原上病死,
他的残部在青海一带仍支持三年。到一六三五年,终于也向后金屈服。
    满洲人把上述的这些被征服的蒙古部落和土地——塞北全境,称为内蒙古。把
漠北还没有合并的喀尔喀部称为外蒙古。后来满洲人入主中国,这种称谓和区分,
一直保留下来。
    清政府对蒙古人跟汉人不同,有下列的两大特点:
    其一取消蒙古固有的部落制度,改为盟旗制度,限制迁移,以便予控制。盟旗
的行政系统,如下表显示:
    盟旗制度完全仿效满洲人的八旗制度,满族八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
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镶旗是: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
白边)。这是努尔哈赤创立的图腾结构,所以满洲人没有地的籍贯,只有旗的籍贯,
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新户籍制度,全体满洲人是一个大奴隶集团,被划分为八份,人
民受到层层节制,不能离旗独立。自入关后,原意渐失,演变成为一种单纯的军事
制度。但同类型的蒙占盟旗制度,却一直保存到二十世纪,仍然存在。盟旗制度的
特点就是八旗制度的特点,蒙古人被纳入组织后,局限在一块狭小的地区,不能选
择居住地和牧场。旗跟旗之间也不能有横的来往,连流动于各盟旗间的小贩,都严
厉禁止,目的当然是防止他们暗通消息,集结叛变。“逐水草而居”的时代从此消
失,即今遇到荒旱,非清政府批准,不能移动。
    其二  对蒙古人实行愚民政策,阻止他们接受汉民族文化。清政府统治蒙古,
有两个秘密武器,一是利用喇嘛教,使蒙古人沉湎在宗教里面,不知不觉中丧失战
斗精神,这方面的效果是可惊的。另一是把公主大批的嫁给蒙古酋长——他们本来
称可汗,投降满洲人之后,被改封为藩王或公爵,合称为“王公”。满洲人的皇姑、
皇妹、皇女之流,大多数都嫁给蒙古王公,从没有一个嫁给汉人的。清政府的政策
是,用科举控制汉人,用婚姻控制蒙古人,结果证明完全成功。公主的儿子自幼随
着母亲在外祖父或舅父的皇宫中游戏,长大后自然有一种向心力。纪元前二世纪大
政治家娄敬,向当时的皇帝刘邦建议的和亲政策可收的效果,现在完全应验。本世
纪(十七)九十年代,玄烨大帝在多伦诺尔(内蒙古多伦)用盛大的宴席招待蒙古
高阶层时,发现很多蒙古王公都是他的外甥或外孙,又几乎都是在北京皇宫里长大
的,不禁大为得意。但清政府虽赐给这些王公们财富和荣耀,巩固他们对人民的统
治尊严,却对他们仍深谋远虑地细心防范,不准他们跟汉人来往,不准学习汉文,
不准保管汉文图书,不准请汉人担任教师,不准子弟进入汉人学校,不准看汉人的
戏剧。目的使蒙古人永远愚昧无知。从此,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本
世纪(十七)起,也作了满洲人嫁妆的一部分,带到中国,永远成为中国的领土。
                     十四  漠北疆土的开拓——外蒙古
    比内蒙古还要庞大的外蒙古,在喀尔喀部统治之下,仍独立于瀚海沙漠群之北。
已迁到北京的清政府无意向北发展,他们对拥有内蒙古广大的领土和西伯利亚外兴
安岭以南广大的领土,已心满意足。可是一个意外的事件,却使外蒙古自动地请求
跟中国合并。这个事件起因于以伊犁(新疆伊宁)为首都的准噶尔汗国,于《尼布
楚条约》签订的前一年(一六八八),向外蒙古喀尔喀部发动攻击。
    喀尔喀是蒙古请部落中,人口最少,但占地却最广的一个部落,又分为下列三
个汗部:
    一  车臣汗部(外蒙古东部,牙帐设今温都尔汗)
    二  土谢图汗部(外蒙古中部,牙帐设今哈尔和林)
    三  札萨克图汗部(外蒙古西部,牙帐设今贝格尔)
    所谓喀尔喀部,只是一个部落的总名称,不是一个具体的行政组织,更没有一
个共同领袖。事实上三个汗部独立并存,各有各的可汗,互相间不停地打斗。
    准噶尔汗国是四卫拉特之一准噶尔部建立的国家,参考上上世纪(十五)第四
节附表及第六节,我们会记起当时声势煊赫,生擒过中国酒肉皇帝朱祁镇的瓦拉部
落。瓦拉自从也先可汗死后,失去领导中心,这个突厥民族的部落分裂为三部:土
尔扈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稍后被辉特部取而代之,他们向西迁移到现
在的新疆北部。而另一支蒙古人的和硕特部,也侵入到新疆北部,跟他们混合。于
是,遂被笼统的称为四卫拉特。卫拉特,即瓦拉的转音。
    本世纪(十七)二十年代,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率领下,侵入现在的青海省,建
立一个庞大的和硕特汗国。土尔扈特部也移向中亚,深入欧洲。新疆北部的故土上,
只剩下准噶尔部跟辉特部。我们用下表列出这四个卫拉特可汗的世系:
    本世纪(十七)六十年代,准噶尔汗国——也就是准噶尔部的第二任可汗僧格,
被他的两位哥哥谋杀,由僧格的儿子索诺木阿拉布坦继位。僧格的弟弟噶尔丹正在
西藏当喇嘛,喇嘛教领袖达赖送他回国安定内部。噶尔丹回国后,把两位哥哥以及
侄儿索诺木阿拉布坦一齐杀掉,自己当上可汗。他不久就并吞了回部(新疆南境),
又并吞了青海的和硕特汗国,使他的国土扩张到二八十万平方公里。
    噶尔丹可汗雄才大略,他的下一个猎物是外蒙古。
    外蒙古的喀尔喀部不能团结如故。一六八四年,土谢图汗攻杀了礼萨克图汗,
把札萨克图汗美丽的姬妾和大批部众抢了去。中国清政府派藩属事务部部长(理藩
院尚书)阿拉尼会同西藏喇嘛教领袖达赖的使节席勒图,在伯勒齐尔城(甘肃安西),
召开和解会议。和解会议并不能使他们和解,反而发生了一件礼仪上的重大纠纷。
蒙古地区喇嘛教主教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胡土克图。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
他是土谢图汗国的弟弟,在和解会议上,曾经跟达赖的使节席勒图以平等的身份,
同席而坐。噶尔丹可汗得到报告,认为抓住了借口,于是他义愤填膺地宣称,库伦
活佛犯了不敬达赖的滔天大罪,必须予以重惩。
    和解会议后的次年(一六八八),噶尔丹可汗自前进基地科布多(蒙古科布多)
出发,向外蒙古攻击。喀尔喀的三个汗部大败,溃不成军,不得不停止内斗,紧急
会商救亡措施。他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归附俄国,一是归附中国。这是一项重
大的决定,这决定势将引起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反应。库伦活佛坚持归附中国,
他说:“俄国不信佛教,穿的衣服也奇形怪状。中国一片和平景象,又信佛教,穿
的衣服看起来好像神仙。而且中国繁华富庶,有用不完的财宝,绸缎锦绣更多,依
靠他们,生活一定愉快。”除了这些理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没有说出来的理由,
就是他跟玄烨大帝间的私人友谊最笃。三部可汗一致接受他的意见。
    玄烨大帝一面命三部撤退到内蒙古,发给临时急赈救济。一面向噶尔丹可汗呼
吁放弃使用武力,退出外蒙古。噶尔丹答应放弃武力,但必须中国先行交出罪犯库
伦活佛,以及土谢图汗。这是中国无法接受的,噶尔丹遂继续东进,横穿外蒙古高
原,抵达二千五百公里外的克鲁伦河下游。明年(一六九○),大军更深入内蒙古,
直抵距北京只有三百五十公里的乌兰布通(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噶尔丹可汗企
图用压力使中国屈服,他犯了横挑强邻的错误。
    玄烨大帝亲自统军出长城攻击,皇子胤礻是担任先锋,到达乌兰布通,发现准
噶尔兵团的主力——驼城。驼城是弓箭战争时代的产物,把骆驼的四脚绑住,卧倒
在地,加上木箱和用水湿透了的毛毯,即成为可以阻止骑兵冲突的坚强堡垒。但如
果用来对抗新武器大炮,就太落伍了。胤礻是用炽烈的炮火轰击,骆驼大半死掉,
驼城崩溃,噶尔丹可汗乘夜向西撤退。
    可是噶尔丹已无法摆脱恶运,他的侄儿即索诺木阿拉布坦的弟弟策妄阿拉布坦,
在汗国的首都伊犁(新疆伊宁)宣布即位,下令通缉弑君篡位的叛逆噶尔丹。噶尔
丹撤退到科布多城后,不能再西进。他向俄国求援,愿作俄国收复雅克萨城的先锋。
俄国因跟中国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所以对噶尔丹的提议,不作回答。
    噶尔丹不是容易屈服的人物,他驻屯科布多整补训练,五年后的九十年代一六
九五年,作最后的冲刺,跟遥远东方三千公里外,嫩江河畔的内蒙古科尔沁部,秘
密结盟,向喀尔喀部(外蒙古)发动夹击。他希望用闪电战术一举消灭喀尔喀部,
重新控制内蒙古,建立他的新汗国。当噶尔丹再度进攻,东进二干余公里,抵达克
鲁伦河时,中国三路迎击的大军早已进入攻击的位置。次年(一六九六),玄烨大
帝亲自北上一干公里,到克鲁伦河畔的车臣汗牙帐(蒙古温都尔汗),指挥作战。
噶尔丹望见了中国皇帝的黄龙大旗,才发现被科尔沁部出卖,中了中国的诱敌之计,
他急令撤退,用最迅速的方法脱离中国东路和中路两个兵团,日夜奔驰二百五十公
里,到了库伦(乌兰巴托)东南三十五公里的昭莫多,正在庆幸终于脱险之际,却
不知道恰恰进入中国西路兵团司令官(抚远将军)费杨古的口袋阵地。噶尔丹大败,
他的妻子阿奴皇后跟她的丈夫一样的勇敢善战,她身穿钢盔铜甲,率领精兵突围,
死于巨炮的轰击之下。
    噶尔丹虽全军覆没,仍拒绝投降。他退守科布多,但已不能再组织一支战斗部
队。明年,却本世纪(十七)最后第三年(一六九七),他服毒自杀。喀尔喀三汗
部仍回外蒙古故地,不过形势已经不同,外蒙古和噶尔丹辖下的科布多、乌梁海两
地区,面积共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此纳入中国版图。
                            十五  东西方世界
    一六○○年(明政府平定贵州杨应龙民变),(一)英国设立东印度公司,积
极向东方侵略。是年,远征军攻陷孟买,莫卧儿帝国无法抵抗。(二)日本毛利辉
元攻德川家康,失败。前期武家时代结束。德川家康在江户(东京)设幕府,号令
全国。江户时代及后期武家时代开始。
    一六一五年(明王朝第十四任皇帝朱诩钧召见群臣,大喝“拿下”),日本江
户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攻陷大阪,丰臣秀赖与母亲同时自杀。
    一六一六年(后金汗国建立),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于本年四月二十三日,同一天逝世。
    一六一八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出兵攻明王朝),波希米亚王国拥立腓
特烈五世当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独尔夫,下令讨伐,欧洲三十年战争起。
    一六二八年(陕西大旱,饥民张献忠、李自成聚众起事),英国国会向国王查
理一世提《权利请愿书》,要求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拘捕人民。查理一世被迫签字。
    一六二九年(后金第一次人塞。袁崇焕被诬陷下狱。高迎祥被推为闯王),查
理一世下令解散国会,独裁专制如故。
    一六三五年(后金汗国最后一年,明年即改称清帝国),日本征夷大将军德川
家光,下《锁国令》驱逐所有外国人,也禁止日本人出国,只准少数中国和荷兰商
船,可到长崎。此后二百一十九年间,史学家称为锁国时期。
    一六四○年(中国全国大旱大蝗,人与人相食),英国军队因索欠饷叛变,国
王查理一世无奈,再召集国会筹款。
    一六四一年(清军攻陷锦州),英国国会向查理一世提出《大抗议书》,指责
他种种的不法行为。
    一六四二年(清军第五次入塞),英国革命爆发。
    一六四六年(明王朝第十九任皇帝朱幸键兵败被擒,斩于福州),英王查理一
世兵败被擒。
    一六四九年(清政府正追击明政府的残军,一连攻陷南昌、湘潭),英国国会
法庭判决查理一世死刑,斩于断头台。宣布成立共和国,选举克林威尔担任执政。
    一六五八年(郑成功北伐,围攻南京失败),克林威尔逝世。
    一六六○年(明王朝灭亡前一年),英国迎立故三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当
国王。
    一六八五年(中国攻陷雅克萨城),英王查理二世逝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
继位,藐视国会,宣称国王有权干涉国会制定的法律。
    一六八八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前一年),英国发生不流血革命,新教徒秘
密迎接查理二世的女儿玛丽、女婿奥伦治公爵,从荷兰人主英国。詹姆士二世逃亡
法国。
    一六八九年(《尼布楚条约》签订),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专制
政治从本年起,完全消灭,这是英国对世界又一伟大的贡献。


--

把所有的心情都摊开来体会 把全部的话都说出来你听 
看看还有什么让人担心 不要考虑太多自己迷惑
可是我的蓝色理想现在哪里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