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ue (任凭这天空越来越湛蓝),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三十一章  第十八世纪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2 12:00:38 2000), 转信


----------------------------------------------------------------------------
----
                         第三十一章  第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整个人类的生命,像一场无尽头的接力竟赛。十六世纪以前的亿万年漫长时间
中,人类一直在缓缓步行。但自十七世纪起,欧洲的脚步加快。进入本世纪,欧洲
开始跑步,科学上和意识形态上,同时都有非常重大的突破,把人类带进一个新的
世界,作为未来的更猛烈发展的基础。诸如:
    ——约翰开发明飞梭(这是一个起步)。
    ——哈格理夫斯发明纺纱机,一人工作,可抵八人。
    ——瓦特发明蒸气机(人类开始脱离手工业时代,进入机器时代人
    ——孟德斯鸠创立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学说。卢梭创立《天赋人权学说》
(这又是一个起步,奠定了民权的和人权的尊严。正是中国政治思想中所缺乏的东
西)。
    ——美国脱离英国独立,选举总统,实行三权分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没有帝
王而由人民选举元首的国家。
    ——法国爆发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卢梭学说的实践,民主思想开始传
播,不可遏止)。
    而中国对这些却全部茫然不知,更没有引起丝毫震动。在清政府继续开疆拓土
下,四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版图。不过,到了八十年代,黄金时代结束,被
驱逐到一旁的大黑暗,重新合拢,中国又恢复不幸。
                            一  喇嘛教与西藏
    在外蒙古喀尔喀部跟准噶尔汗国的冲突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到喇嘛教的影响力
量。
    喇嘛是西藏语。喇,意思是“上”。嘛,意思是“人”。喇嘛,就是“上人”,
就是高僧。我们回溯十三世纪蒙古帝国跟吐蕃宗教国的关系,可发现吐蕃的没落,
全是被佛教这个奇异的支派所促成。十四世纪时,蒙古政权被逐出长城,吐蕃跟蒙
古的联系也告断绝。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吐蕃的名字消灭,而被称为乌斯藏。
到了上世纪(十七),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乌斯藏的名字也消灭,而改称为土伯特。
    跟喀尔喀分为三部一样,土伯特则分为四区:
    一、藏(后藏,今西藏西部)
    二、卫(前藏,今西藏中部)
    三、喀木(也简称康,今西藏东部及四川省最西部)
    四、青海(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称青海省)。
    喇嘛教主八思巴,于十三世纪时,被蒙古帝国加封为蒙古国师。在八思巴领导
下,僧侣们都穿红色袈裟,并娶妻生子,因之称为红教。政治权力加上靡烂生活,
使红教日趋腐败。十四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改革家在青海西宁城附近一个藏民部落
中降生,名宗喀巴,他是喇嘛教的马丁路德。十四岁时就当红教僧侣,二十岁时就
大胆地提出改革方案。他改穿黄色袈裟,禁止娶妻,以便全心全意宣扬佛法,因之
被称为黄教。改革在极端和平中进行,没有经过欧洲式宗教改革那种血流成河的屠
杀场面。红教终于衰落,黄教一天比一天兴旺。
    宗喀巴是一位最有想像力的大师,他为喇嘛教创立一个别开生面的权力继承制
度。他有两位门徒,一名达赖,一名班禅。宗喀巴宣称这两位门徒都是佛陀投胎,
永不死亡,肉体虽然毁坏,但灵魂却立即再转生世界,永远不灭。达赖、班排在肉
体毁坏(死亡)时,事先就预言他的灵魂要到某一个方向或某一个地方,以化身重
生。逝世之后,先由高级巫师(拉穆吹忠)四个人,诵经作法,热闹一阵,然后分
别出发去寻觅他身——灵童。找到之后,迎回拉萨,经过一段时间的宗教教育,等
灵童年龄稍长,再举行坐床大典,成为喇嘛教的正式教主。坐床,就是坐在一张只
有教主才可以坐的神秘宝床上,等于皇帝的登极大典,当然隆重非凡。
    宗喀巴大师于十五世纪一四一九年逝世,达赖以大门徒身份,继承为喇嘛教教
主,班禅以第二门徒身份充当副教主。从此之后,就实行化身(呼必勒罕)统治。
十六世纪时,那位使明政府招架不住的蒙古俺答可汗,曾恭迎达赖三世到青海讲道,
蒙古人从那时候起,开始接受黄教。
    上世纪(十七),四卫拉特之一的蒙古和硕特部领袖固始汗,从天山北路侵入
青海(青海省)与喀木(西藏东部及四川省西部)。这时候,达赖、班禅同住在前
藏的首府拉萨城,而仍信奉红教的土王之一的藏巴汗,居住在后藏的首府日喀则城,
跟黄教对抗。达赖宗教政府的最高执政官(第巴)桑结,向固始汗请求援助。固始
汗接受这个邀请,出兵把藏巴汗杀掉,把原属于藏巴汗的后藏土地,奉献给教主。
于是达赖仍住拉萨,而班禅则迁到藏巴汗所住的日喀则。固始汗大功告成之后,返
回青海,留一个儿子率领蒙古军队,驻防拉萨。
    一六八二年,达赖五世逝世,最高执政官桑结秘不发丧,仍用达赖的名义,为
自己向中国请求封号,清政府不知道内情,就加封桑结为土伯特国王。桑结跟当时
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可汗,秘密结盟。噶尔丹对库伦(蒙古乌兰巴托)活佛的指责
和对外蒙古的攻击,都是桑结出的主意。直到一六九七年,噶尔丹自杀,中国才知
道一直是桑结从中捣鬼,向桑结责问达赖何在,并暗示要派遣军队去勘察达赖的生
死。桑结国王才恐慌起来,急急忙忙找了一位名札阳嘉穆磋的十五岁灵童(这时候
达赖五世已死了十五年,所以这个达赖六世必须十五岁,表示他已转生十五年),
宣称他就是化身,举行坐床大典。桑结向清政府报告说,他秘不发丧的目的只不过
为了安定民心。清政府知道他在胡说八道,但没有追究。
    西藏的政治形态是:三巨头并立。土伯特国王桑结主持行政,喇嘛教主达赖六
世主持宗教,和硕特汗国王子拉藏汗(固始汗的曾孙)主持军事。
                       二  西南疆土的开拓——西藏
    西藏三头马车制有严重的基本冲突,进入本世纪(十八),冲突表面化。
    拉藏汗对桑结国王事先没有征求他的同意,就确定谁是达赖化身,大不满意,
他说他将抵制到底。桑结认为你这个蒙古酋长竟敢干涉我们西藏内政,简直莫名其
妙,决定把拉藏汗毒死。拉藏汗得到消息,先下手为强,一七○五年,发动突击,
把桑结杀悼,把达赖六世囚禁。中国和准噶尔汗国分别向拉藏汗要求迎接达赖六世,
玄烨大帝深恐拉藏汗不买中国的账,忧虑地说:“他们盲目地崇拜达赖,如果被准
噶尔汗国迎接了去,可能发生很大影响。”但拉藏汗显然愿取得中国的友谊,他把
达赖六世送往中国,不幸达赖六世却在途中病故。
    拉藏汗另行寻觅达赖化身,在博克达山(新疆吐鲁番北博格多山)找到一个名
伊西嘉穆磋的孩子,说他就是灵童,举行了坐床大典,请中国加封。可是拉藏汗的
政治手腕太差,他没有跟那些高级巫师搞好,其中一个在喀木(西藏东部及四川省
西部)里塘(四川理塘)地方,找到了一个名格尔桑嘉穆磋的孩子,宣称他才是真
正的灵童。青海和硕特汗国那些蒙古王公(酋长),支持这个新灵童。拉藏汗派军
队去捉拿格尔桑嘉穆磋,老爹早抱着孩子逃到青海去了,他向中国申诉,也请求加
封。于是出现真假达赖的争执,互相指责对方是假,而自称是真。
    准噶尔可汗策妄阿拉布坦跟拉藏汗有亲上加亲的婚姻关系。策妄阿拉布坦是拉
藏汗的姐夫,而策妄阿拉布坦的女儿又嫁给拉藏汗的儿子丹衷,小夫妇一直住在伊
犁(新疆伊宁)策妄阿拉布坦的王宫。
    然而,国家的利益超过一切,策妄阿拉布坦渴望征服西藏,拉藏汗拒绝把达赖
六世送给他,使他对自己的阴谋诡计,更不受良心责备。一七一六年,策妄阿拉布
坦组织一支八千人的远征军,命他的大将大策零率领,奇袭拉藏汗。这是世界上最
勇敢、最困难和时间最长的一次闪电突击。从伊犁到拉萨,航空距离一千九百公里,
要越过六千米的天山——比阿尔卑斯山还高二千米,绕过五百公里纵深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还要攀登七千米的昆仑山,才能爬上世界屋顶的西藏境内,然后又要在一
千二百公里不见人烟的冰天雪谷中秘密行军。
    大策零这支远征军自一七一六年十月出发,白天潜伏,夜间前进,十个月后,
于次年(一七一七)七月,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西藏首都拉萨。拉萨附近人烟稠密,
既不能杀绝,又无法躲避,大策零对那些惊愕的藏民说,他们是送丹衷夫妇回国省
亲的卫队。拉藏汗老了,中国方面一再警告他防备准噶尔汗国的突击,拉藏汗认为
这是最幼稚的挑拨离间的手法。现在准噶尔远征军从天而降,攻陷拉藏汗所住的布
达拉宫,把拉藏汗杀掉。为了斩草除根,策妄阿拉布坦下令把女婿丹衷也杀掉。西
藏于是并入准噶尔汗国版图,策妄阿拉布坦完成了他父亲、叔父、祖父们的伟大心
愿。
    策妄阿拉布坦在战略上获得成功,但在政略上他犯了错误,他没有估计到中国
对这件事的关切和反应,中国在接到拉萨陷落的报告后,决定用武力干涉。次年
(一七一八),清政府正式承认逃到青海的格尔桑嘉穆磋为达赖七世,派遣军队送
回西藏。但进入西藏后,在喀刺乌苏河(怒江上游),被大策零击败。
    中国当然不会罢休,两年后(一七二○),清政府派出第二次远征军,分三路
进攻。驻在外蒙古科布多和巴里坤(新疆巴里坤)的两个兵团,直接攻击天山北路
准噶尔汗国本土,使它不能向西藏增援。东路军总司令(定西将军)噶尔弼则由打
箭炉(四川康定)西进,北路军总司令(平逆将军)延信,由西宁(青海西宁)穿
过唐古拉山(今青海与西藏分界)南下。大策零战败,不得不放弃占领了四年的别
人的国土,由原道向国内撤退,但他们已没有来时候旺盛的士气,沿途死伤相继,
生还到伊犁(新疆伊宁)的不到一半。
    中国远征军进入拉萨,撤销一切国王和一切可汗的称号,又撤销土伯特国号,
改称西藏。任命故拉藏汗的一位僚属康济乃,当前藏最高执政官(固山贝子·噶布
伦),另一位僚属颇罗乃,当后藏最高执政官(台吉·噶布伦)。把喀木(四川省
西部及西藏东部)巴塘(四川巴塘)以东,划给四川省。
    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包括藏、卫、康,并入清政府中央版图。
                      三  中西部疆土的开拓——青海
    西藏并入中国后,青海起而反抗中央。青海本是土伯特王国四个地区之一,但
它在上世纪(十七)初叶,就被蒙古人的和硕特部侵入,所以在青海广大的高原上,
蒙古民族跟西藏民族同样的多。不过他们都是信奉同一喇嘛的虔诚教徒,因此蒙藏
之间的感情,十分融洽。
    和硕特汗国最伟大的领袖固始汗,进入青海后,很快的就征服了全部土伯特王
国。固始汗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前藏,一支在青海。在前藏的一支,因拉藏汗
被杀而结束。在青海的一支,由他的儿子鄂齐图汗继承,于上世纪(十七)被突厥
族的噶尔丹可汗击败并吞。噶尔丹败亡后,青海脱离准噶尔汗国的控制,成为无政
府状态,各个部落独立为政,乱糟糟的群龙无首。中国政府遵找到固始汗的另一个
儿子札什巴图,封他为藩王,作青海各部落的领袖,以对抗西方准噶尔汗国的压力。
    札什巴图逝世后,王位由他的儿子罗卜藏丹津继承。本世纪(十八)二十年代
中国进攻西藏时,罗卜藏丹津也率领他的蒙古兵团从征。这一次远行,使他看到和
硕特汗国昔日的光荣,激起他万丈豪情,决心恢复祖父固始汗轰轰烈烈的霸业。于
是他转而把朋友中国当作仇敌,而把仇敌准噶尔汗国当作朋友。
    西藏并入中国后的第三年(一七二三),罗卜藏丹津号召青海的蒙古人各部落
酋长,取消中国清政府所封的“王爵”、“公爵”的称号,脱离中国的宗主关系。
大多数蒙古部落和喇嘛教的重要寺院,都起而响应。清政府派驻在西宁城负责处理
边疆事务的副部长(侍郎)常寿,被罗卜藏丹津诱到大营中囚禁,集结兵力二十余
万人,进攻西宁。虽然没有把西宁攻下,但中国通往西藏的道路却被切断,沿边震
动。
    罗卜藏丹津实在没有跟中国决裂的必要,事实上青海始终是独立的。中国除了
把“可汗”“酋长”称谓改为“王”、“公”外,从不干涉他们的内政。准噶尔汗
国并不比中国好,它曾征服过青海,消灭过和硕特汗国,把蒙古人和西藏人置于统
治之下。至少它不可能帮助罗卜藏丹津夺取西藏,它如果有这种力量,它自己会夺
取。罗卜藏丹津没有考虑到这些,也许考虑到了而认为并不如此。
    中国的反应强烈而迅速,清政府任命年羹尧当总司令(抚远大将军),岳钟琪
当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襄赞军务,奋威将军)。次年(一七二四)二月,岳钟
琪率五千人的骑兵,发动突袭。从西宁城向西急行军十二比于第十三日的黎明,在
荒原上捕捉到罗卜藏丹津的主力。罗卜藏丹津的部队从梦中惊醒,但战马都没有备
鞍,无法迎战,霎时间全军崩溃,四散逃命,罗卜藏丹津急换上女人的衣服溜掉,
投奔准噶尔汗国。
    岳钟琪穷追不舍,每天奔驰一百五十公里,两天后,追到一个称为桑骆海(青
海省西南角)的地方,只见红柳蔽天,渺无人迹,才带着他的俘虏,包括罗卜藏丹
津的母亲在内,凯旋而回。岳钟琪自出发到大获全胜,只用了十五天时间,就把面
积约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土地,完全征服,纳入清政府中央版图。这是中国战史
上最有名的一役,跟大策零突袭西藏之役媲美。
                       四  准噶尔的覆亡与种族屠灭
    我们可以察觉到一个现象,无论在外蒙古、西藏、青海,清政府处处都遇到准
噶尔汗国的强大力量。准噶尔汗国迫不及待地向外侵略,心情急躁而手段激烈,但
他们恰恰遇到第三个黄金时代的中国。所以每一次都引起中国激烈的回报,不断从
他们口中夺出已吞下咽喉的大片领土。
    准噶尔汗国一连串大有作为的君主,对这种挫败,有无限的愤怒,遂使清、准
边界地带的冲突,没有宁日。清政府显然没有力量摧毁他们,所以只是一味盼望和
平共存,相安无事。在征服青海之后,就向准噶尔汗国建议重新划定边界。为了表
示诚意,清政府特地把驻屯在哈密(新疆哈密)和科布多(蒙古科布多)的两个兵
团撤回。但策妄阿拉布坦可汗对和解没有兴趣,他仍希望至少取得西藏,谈判没有
成功。一七二七年,策妄阿拉布坦逝世,儿子策零嗣位,他比他父亲更有才干和雄
心,当清政府要求把和硕特汗国流亡可汗罗卜藏丹津交出来时,策零拒绝,并且用
一种在清皇帝看来十分不礼貌的语句,通知皇帝胤礻真(玄烨大帝的儿子)说,他
父亲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升天成佛,他自己的责任是使喇嘛教弘扬于世界,世界人类
都因他而获得安宁。这些话使他显得比胤礻真还要伟大,胤礻真大为光火。
    一七二九年,胤礻真组成远征军,任命傅尔丹当总司令(靖边大将军),岳钟
琪当副总司令(宁远大将军)。一七三○年,傅尔丹兴筑科布多城堡,作为永久性
的军事基地。第二年(一七三一),他得到非常生动的情报说,准噶尔汗国发生内
乱。罗卜藏丹津率领他的残余部下打算投奔中国,被策零可汗发觉,发生战斗。傅
尔丹大喜,即发动攻击。可是,他的前锋四千人挺进到科布多西方二百公里和通淖
尔时,忽然胡笳四起,伏兵杀出,傅尔丹亲率主力前往救援,于是连主力也陷进重
围。结果全军覆没,仅傅尔丹跟他的少数侍卫,狼狈逃回。岳钟琪在乌鲁木齐迅速
发动进攻,已不能发生牵制的作用。策零可汗命他的得力将领大策零、小策零,乘
胜向东推进,深入外蒙古腹地,幸而被外蒙古土谢图汗部所属的三音诺颜部(牙帐
在今蒙古海尔汗杜兰城)酋长策凌郡王击灭(策零、策凌、大策零、小策零,使人
混淆不清,大概那时候漠北部落很流行这种发音的名字)。清政府立即把策凌郡王
擢升为亲王,命他的三音诺颜部脱离土谢图汗部,成为独立的一汗部。本来只有三
个汗部的外蒙古,到现在分成了四个汗部,而喀尔喀部的总名词也被外蒙古取而代
之。明年(一七三二),策零可汗再度攻入外蒙古,策凌亲王率三万蒙古兵团迎战,
策零可汗大败,策凌亲王追击到光显寺(额尔德尼召,即哈尔和林——蒙古帝国的
古都和林)附近,切断准噶尔兵团的退路,血战两天,准噶尔兵团崩溃,一半战死,
一半被挤到水里淹死,策零可汗只跟少数卫士突出重围。
    中国远征军和通淖尔之败,由于胤礻真对岳钟琪以十五天的时间征服青海的印
象太深刻了,认为准噶尔汗国也是那样脆弱。而他任用的满族人总司令傅尔丹,却
是一个庸才,对敌人毫无所知,所以才陷入极其幼稚的诱敌之计,虽然有光显寺的
大捷,也只能稳定情势,不能恢复战力。但对准噶尔汗国而言,光显寺战役却是一
个意外沉重的创伤,从此再没有力量进攻。这时候策零可汗提议和解了,胤礻真也
放弃强硬立场,表示接受。一七三四年,胤礻真派部长级官员(尚书)傅鼐前往准
噶尔汗国首都伊犁(新疆伊宁),跟准噶尔划定疆界,以阿尔泰山为界碑,互相通
商,清政府并允许准噶尔可汗可以随时前往西藏朝拜达赖(煎茶)。
    这是清、准间唯一的一次和解,维持二十五年。
    在不能消灭对方的情形下,长期战争会使自己血枯力竭而死,和解是明智的。
但和解建立在双方同等强大的基础上,一旦一方过度衰弱,尤其没有第三者的力量
平衡时,和解就会化为乌有。准噶尔汗国在和解后不久,便发生内乱。一七四五年,
策零可汗逝世。嫡子那木札尔继位,他是准噶尔汗国第一位暴君,一七五○年,当
他要杀他的庶兄达札尔时,达札尔反而把他杀掉,自己坐上宝座。可是达札尔更糟,
一七五四年,他又被贵族大策零(奇袭西藏的那位名将)的孙儿达瓦齐杀掉,由达
瓦齐继位可汗。不过达瓦齐还不如达札尔,他刚掌握大权就翻脸要杀帮助他取得大
权的好友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是四卫拉特之一的辉特部(蒙古西北角)的酋长,
他遂逃到中国。
    清皇帝弘历(胤礻真的儿子)亲自接见阿睦尔撒纳,用蒙古话交谈,封他为王
爵,又送给他骏马之类的名贵礼物,又请他参加在热河原野(河北省最北部)举行
的狩猎,用盛大的场面欢迎他。大臣们对弘历如此优待一个流亡政客,大大的不以
为然,但不久就发现其中原因,简单的很,清跟准噶尔汗国冲突八十余年,而清对
准噶尔汗国内部,无论政治情势和地理环境,都不了解,所以始终束手无策,如今
平空得到向导,当然喜出望外。
    阿睦尔撒纳投降的明年(一七五五),清政府叛盟,两路大军同时向准噶尔汗
国进攻。北路军总司令(定北将军)班第、副总司令(定边左将军)阿睦尔撒纳,
由外蒙古乌里雅苏台出发;西路军总司令(定西将军)永常、副总司令(定边右将
军)萨拉尔,由巴里坤(新疆巴里坤)出发。准噶尔汗国经过十余年的自相残杀,
人心早已离散,加上阿睦尔撒纳号召他们不要抵抗,所以准噶尔军队纷纷放下武器,
人民夹道欢迎。中国两路大军没有经过战斗,就轻易地占领了首都伊犁(新疆伊宁),

达瓦齐跟逃亡了三十一年之久的罗卜藏丹津,一同被俘。
    一直到这时候,中国并没有并吞准噶尔汗国的意思,只是想分而治之,使它的
力量削弱,不再侵略中国。所以清政府下令恢复上世纪(十七)四卫拉特的原状,
使他们仍保持四个独立的部落,互不统属,个别的作为中国的外藩,像外蒙古合并
前的喀尔喀分为三个独立的部一样。于是皇帝弘历一口气加封了四部的四个可汗,
并邀请这批新贵到遥远的东方热河(河北承德),由弘历接见,参加盛大的宴会。
    对阿睦尔撒纳,清政府加封他为双亲王,以酬庸他的贡献。但阿睦尔撒纳有他
更大的野心,他引导中国军队颠覆他祖国的目的,只在借。杀人,借中国的。杀他
的政敌。他并不希望祖国分裂,所以他坚持仍维持汗国的体制,而由他当可汗。他
这种想法跟中国的基本政策恰恰相反,清政府当然不能接受。阿睦尔撒纳在大失所
望后,决心叛离中国,他了解中国在这次远征中所以迅速成功,有赖于他政治号召
的力量,他估计这力量足可以把中国驱逐出境。于是,在占领伊犁(新疆伊宁)的
明年(一七五六),阿睦尔撒纳宣布独立,那些刚接受清政府加封的四部可汗,也
加入这个新兴汗国的行列。中国远征军果然一败再败,准噶尔汗国的土地几乎全部
光复。这使皇帝弘历大失面子,认为准噶尔人是不能用仁义感化的野蛮民族,必须
严厉惩罚。
    第二年(一七五七),弘历重新组成远征军,北路蒙古兵团由蒙古人成衮札布
当总司令(定边左副将军);西路满洲兵团由满族人兆惠当总司令(定边右副将军),

发动夹攻,恰恰这时候可怕的恶运抓了准噶尔,天花忽然流行,准噶尔战士相继死
亡,军队自行瓦解。当中国远征军进逼伊犁(新疆伊宁)时,阿睦尔撒纳束手无策,
只好逃到哈萨克王国,再逃到俄国,他也染上了天花,一病而死。在中国坚决的要
求下,俄国把他的尸体运到外蒙古的恰克图城(蒙古阿勒坦布拉格),交还中国。
    准噶尔汗国虽然覆亡,阿睦尔撒纳虽然死掉,未死于天花的准噶尔人用游击战
作誓死不屈的抵抗,使兆惠疲于奔命。这更增加弘历的愤怒,他下令兆惠执行他的
灭种政策。准噶尔人从此在他们的故土上消失,只剩下一个地理名词准噶尔盆地和
横亘在中、俄两国边界上的准噶尔门(新疆博乐东北阿拉山口)要塞,供后人垂泪
凭吊。
    ——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为了尊严的理由,宁可玉破,不为瓦全,他们所作
的壮烈牺牲,应受万世的崇敬。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应有智慧和勇气接受屈辱,
瓦全还有复兴之日,玉碎便永无希望了。准噶尔人的遭遇,使我们惊悸。
    阿睦尔撒纳是拉藏汗的孙儿,丹衷的遗腹子,母亲是策妄阿拉布坦可汗的女儿。
策妄阿拉布坦袭杀拉藏汗后,又斩草除根把丹衷杀掉,而把怀有身孕的女儿另嫁给
辉特部的一位酋长。民间传说,当遗腹子阿睦尔撒纳呱呱降生时,满身鲜血,大家
深信他为复仇而来,他果然达到目的。
                       五  西北疆土的开拓——新疆
    准噶尔汗国灭亡的疆域,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天山北路准噶尔盆地,一是天山
南路塔里木盆地。清政府把天山北路称为“准部”,天山南部称为“回部”。
    征服了天山北路的准部,并不等于控制故准噶尔汗国全国领土。天山南路的回
部是上世纪(十七)被噶尔丹可汗吞并的,现在侵略者失败,回部不愿再接受外人
的统治。
    回部范围即塔里木盆地的范围,当中是那块庞大无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沙
漠西端,罗列着十数个繁荣的城市,盆地上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集中在这十数个城
市之中。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西域故地,纪元前二世纪张骞,纪元后一世纪的
班超,就在这里威震列国。七世纪时,唐王朝的军队再度进入,把它归并中国,但
八世纪时却被吐蕃王国夺去。直到本世纪(十八),整整一千年之久,跟中国隔绝。
一千年里面,这个区域发生过无数我们不知道的事件和无数传说不一的兴亡存废的
变化。所以,当中国远征军征服准噶尔汗国,越过天山南下时,所面对的已不是当
年古色古香的西域,而是奇异而陌生的回部风光。
    回溯九世纪时,回纥汗国瓦解,部众星散。其中一部分进入西州(新疆吐鲁番),

称为西州回纥。他们后来由西州再向西南迁移,到达航空距离一千一百公里处的疏
勒王国(新疆喀什),征服了它,改名为喀什噶尔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回纥
人抛弃了原有的佛教信仰,改信从西方阿拉伯传来的伊斯兰教。人们因为伊斯兰教
为回纥人所信奉,所以倒果为因的把伊斯兰教称为回教。到了十三世纪蒙古帝国时
代,又不知道什么缘故,回纥被改称为维吾尔,因他们信奉回教的缘故,人们又倒
转过来称他们为回回、回民、回族,称他们所居的地区,即天山南路为“回部”。
维吾尔人跟准噶尔人一样,同属于突厥民族,在蒙古帝国四大阶级中,属于第二等
(色目)阶级,比汉人的地位要高。
    同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回部兴起一位伊斯兰教教主,称为和卓木,地位
跟喇嘛教的达赖,天主教的教皇相似,只不过和卓木是可以结婚的,所以教主的宝
座是父子相传。准噶尔汗国策零可汗,曾于本世纪(十八)二十年代,把第二十五
代的和卓木阿哈玛特,连同他的两个儿子布拉呢敦、霍集占,即著名的大小和卓木,
诱到伊犁(新疆伊宁),当做人质。阿哈玛特不久逝世,两个儿子被囚禁如初。关
于和卓木的世系,我们列如下表:
    一七五五年,中国远征军进入伊犁,把大和卓木送回他的故都叶尔羌(新疆莎
车),但仍留下小和卓木帮助处理天山北路维吾尔人的事务。明年(一七五六),
阿睦尔撒纳叛变,小和卓木也乘机逃回叶尔羌。又明年(一七五七),阿睦尔撒纳
失败。中国远征军派遣使节到叶尔羌,要求接受中国的统治。大和卓木同意,但小
和卓木反对,他说:“我们如果听从了中国,弟兄之中,势必有一个被送到北京当
人质。从父亲那一代起,我们像奴隶一样,受人摆布,应该是停止的时候了。而且
中国新占领敌国的土地,游击战激烈,人心惶惶,不可能对我们派出大军。即令派
出大军,我们固守天山险要,他们粮道辽远,补给困难,绝不能持久。”在座的各
城城主(伯克),都赞成小和卓木的意见。于是,他们宣布建立巴图尔汗国,跟中
国对抗。
    然而小和卓木的判断完全错误,判断错误就要付出判断错误的代价。中国远征
军强行越过天山南下,山麓一些重要城市的城主不能抵御,纷纷投降。第二年(一
七五八),满洲兵团司令(定边将军)兆惠率领他的精锐四千余人进攻叶尔羌,在
距城一公里的黑水(叶尔羌河),渡河一半时,桥梁中断,被分为两截,陷于包围。
可是,和卓木兵团既没有攻击用的重武器巨炮,又没有斗志。僵持了三个月,中国
援军到达,把兆惠救回阿克苏城。第三年(一七五九),兆惠作第二次进攻,攻陷
叶尔羌,大小和卓木向中亚的浩罕王国(乌孜别克浩罕城)逃亡。经过葱岭巴达克
山部落(阿富汗东北部)时,被巴达克山部落酋长杀掉,把人头献给尾追不舍的中
国追兵。巴图尔汗国只有四年寿命,就告覆亡。
    现在,准噶尔汗国全部领土,面积约一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由清政府改称为新
疆,即新开辟的疆土——事实上是新收复的疆土之意,并入中国版图。
                          六  清政府的民族政策
    新疆合并后,中国的领土膨胀停止,但已是一个拥有一千三百余万平方公里的
庞大的超级强国。在世界历史上,面积仅小于蒙古帝国,但比蒙古帝国属下的元帝
国,要大两倍。两个世纪以来领土膨胀情形,用下表说明:
    从表上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中国的贡献是如何巨大和重要。他们为中国开拓的疆
土,较他们上世纪(十七)四十年代从明政府继承下来的领土,要大四倍,我们再
用下表列出统计数字:
    清政府并不是为汉人开疆拓土,他们纯是为满族人开拓,不过后来不得不传递
到汉人之手。而且他们入关之后,坚持自己也是中国人——满族裔的中国人,跟汉
裔的中国人,完全相同,所以他们理直气壮的以中国主人自居,东抢西霸,广置田
宅。对其他的各民族,站在满族人的立场,厘定他们的民族政策。
    对满族人清政府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坚决地保持满洲故土(东北)作为满族人
独占地区,不准汉人出关(山海关)移垦,准备万一演出被驱逐的结局时,满族人
可以跟当年的蒙古人一样,能够退回老巢。二是每一个满族男孩诞生,立刻就有一
份战士的薪饷,目的在使满族人全民皆兵,专心从事战斗训练,不为外事分心。因
为满族人太少,本世纪(十八)不过四百余万,而汉人已有二万八千四百余万,满
族人认为必须这样,才能胜任对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控制。
    ——结果是,一、东北地广人稀,田地大部分荒芜,在东北的满族人遂私下欢
迎贫苦的汉人出关为他们耕种,在严密的禁令下,汉人仍不断增加。二、满族人不
需要有任何努力就有一份薪饷,使他们的生活堕落,他们的时间并没有用在战斗训
练上,反而用在声色犬马上,成为满族人腐烂的根源。
    对汉人清政府完全效法明政府的手段,继续用科举作为武器,使中华民族中所
有知识分子比从前更严重的酱在独占性的儒家系统和僵硬的八股文之中。同时对汉
人传统的中华民族本位主义,予以打击,强迫中华民族接受多元观念,承认满族人
并非夷狄,同样也是中国人,而且是中国的主人。
    对蒙古人清政府利用他们的战斗力,而根绝他们的智慧和知识,也就是彻底的
愚民政策。除了阻止蒙古人接受教育和阻挠蒙古人汉化外,还诱使蒙古统治阶层
“王”、“公”之流生活靡烂,跟人民形成尖锐的对立,使他们不能追求更高的理
想,而且也根本不知道有更高的理想。
    对西藏人清政府尊重他们信奉的喇嘛教,而禁止他们从事政治活动。事实上西
藏人在喇嘛教的“泥沼”中,也没有余力去过问政治。清政府用隆重的礼节对待达
赖和班禅,鼓励西藏人出家当喇嘛,赋给喇嘛精神上的尊荣和物质上的利益,喇嘛
是不准结婚的,在清政府的鼓舞下,本已日渐减少的西藏人,更加速减少。喇嘛教
如果继续不变的话,西藏人会走入自然灭种的结局。
    对维吾尔人清政府看他们比蒙古人西藏人,要低一级,连谋略性的优待都没有,
反而有相当难堪的迫害。满族官员虐待蒙古人、西藏人的事件不多,而虐待维吾尔
人,以致激起民变的事件,却层出不穷。而且把新疆看成东北第二,作为满族人发
展的专用土地,阻止汉人前往移民,早已移民过去的一些汉人,本来跟维吾尔人相
处得十分融洽,清政府下令汉人必须单独居住,不准跟维吾尔杂居。于是每一个城
市都分裂为二,汉人集中汉城,维吾尔人集中回城,绝对不许通婚,平时也不准有
友谊上的交往,呈现一种人为的畸形社会形态,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维吾尔人跟汉人
结合。
    这种情形,在行政区域划分和地方政府的组织上,明显地表现出来。中国本土
被划分为十八个省,简称为“本部十八省”,以汉人为主,仍维持明王朝遗留下来
的社会和政治结构。省长称“巡抚”,两省或三省(有时候也有一省)设立一个大
军区,大军区司令官称“总督”——也可以称为太上省长。这些地方政府的高级官
员,当然全由满族人担任。直到下世纪(十九)中期之后,满族人无力控制全局,
才不得不情愿任用汉人。
    东北是满族人辫子王朝的发祥地,设立了三个“将军”,一个驻盛京(辽宁沈
阳),称盛京将军;一个驻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称吉林将军;一个驻齐齐哈
尔,称黑龙江将军。他们办公的官署,称将军衙门。但他们的辖区却没有名目,既
不称省,也不称特别区。人们迫于需要,只好称它为省,而把全部满族故土,称为
东三省,但事实上并没有省,直到二十世纪初叶,才由清政府改称为省。满族人的
政治思想仍十分简陋,只有部落(八旗)观念,还没有行政地区观念。将军事实上
是总督兼省长,主要任务是维持治安和防止汉人移民。
    内蒙古,则设立三个官阶比“将军”次一级的“都统”,只管军事。一个驻承
德,称热河都统。一个驻张家口,称察哈尔都统;一个驻绥远城(内蒙呼和浩特),
称绥远都统。主要任务在镇压蒙古人叛变和防止汉人移民。内蒙古人民则自己有自
己的盟长(地区首长)、旗长(县长),享有比汉人稍高的自治权力。
    青海,设西宁将军。西宁城在行政上属于中国本部十八省之一的甘肃省,但驻
在西宁城的满族人将军,却是青海地区的首长,地位跟东三省的将军一样。他统治
下的有汉人、蒙古人、藏人,情况比内蒙古复杂。
    外蒙古和西藏,在每一个地区的首府,设一个“办事大臣”,驻外蒙古库伦
(乌兰巴托)的称库伦办事大臣,驻西藏拉萨的称西藏办事大臣:他们在性质上类
似总督,但来办对外国的交涉。在外蒙古境内,与库伦办事大臣并置的,又有乌里
雅苏台将军,职掌跟设于东北、青海的将军相同。外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享受的是
更高度的自治,他们不直接隶属于办事大臣,而仍然直接隶属于他们原来的首长,
独立王国的形式继续存在,办事大臣只不过是清王朝皇帝的代表。
    新疆,在它的首府伊犁(新疆伊宁·准噶尔汗国的故都),设伊犁将军,跟东
北、青海各将军性质相同。另外在喀什噶尔(新疆喀什),设一个参赞大臣,负责
天山南路维吾尔人和汉人间的事务。
        七  朝鲜·琉球·安南
    跟疆土开拓同时进展的,是藩属关系的加强。藩属,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被保
护国。
    疆土的开拓是征服其他土地使成为中国不可分的一部分。藩属则仍是独立国家,
但向中国称臣进贡,承认中国皇帝也是他们的皇帝,表示对中国尊敬服从,中国则
允许他们跟中国贸易。中国不干涉他们的内政,但有权处罚和奖励他们的国王,因
为他们的国王必须经过中国的加封之后,才算合法。藩属国王也以被中国加封为一
种光荣和保障,他用此向怀有敌意的邻邦显示,他已获得一个庞然大物当他的靠山。
    ——藩属国的元首只能称国王或可汗,不能称皇帝。一旦称皇帝,就等于脱离
藩属地位,跟中国平等。在中国看来,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如果有两位皇帝同时
出现,就等于天上有两个太阳,非拼个死活不可。所以有些藩属,虽然已称皇帝,
但为了取得中国的保护,对中国仍谦卑的只称国王。像以东京(越南河内)为首都
的大越帝国皇帝,他对中国只称中国所封的安南国王。
    朝鲜王国是中国最古老的藩属之一,世界上再没有两个国家能像中国跟朝鲜这
么长期的密切融洽。中国为保护朝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过去的事我们已叙述过,
到了下世纪(十九),中国又为他作出第二次更大的流血牺牲。
    另一个同样古老的藩属琉球王国,在十四世纪时,原是三个小国。十五世纪初
叶,被其中之一最强大的国王尚巴志所统一,遂即派遣使节,远涉大海,向中国进
贡,请求中国保护。它的首都名中山城,因之中国就封尚巴志为中山王。不过日本
人的势力,因地理上更接近的缘故,不久也深入琉球各岛。每逢中国使节到琉球时,
国王总是下令,命日本人先行躲避起来,在天朝大臣停留在国内期间,禁止人民说
日本话,并涂去街市上的日文广告。南
    第三个古老的藩属,是前面曾提到的对外称大越帝国的安王国。安南第一任国
王黎利,于十五世纪脱离中国独立,效法中国对首都称“京”的习惯,把交趾城
(河内)改称东京,建立大越帝国,但仍尊奉中国为宗主国。黎氏王朝的政权后来
落到大臣郑氏家族之手。郑氏所属的将领之一的阮氏家族,起而反抗郑氏上欺国王
下压群臣的作风,在南方的顺化城,宣布独立,另行建立一个广南王国,跟北方的
郑氏家族专权的大越帝国对峙,国土从当中分割为二。
    本世纪(十八)七十年代,另一个阮姓家族崛起,称为西山党,他们的领袖阮
文岳,于一七七三年攻陷顺化,把旧王杀掉,而自称是广南国王。旧王的弟弟阮福
映逃了出来,他就是越南历史上有名的嘉隆王。他逃到暹罗(泰国),又逃到富国
岛,日夜图谋夺回政权。
    西山党既征服了广南王国,新王阮文岳派他的弟弟阮光平北伐。本世纪(十八)
八十年代,阮光平攻陷东京(河内),废掉皇帝黎维祁,自己坐上金銮殿。黎维祁
逃到北京,向宗主国求救。中国决定出兵,一七八八年,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两广
总督)孙士毅,率领大军护送黎维祁回国,击溃阮光平的抵抗,进入东京(河内),
黎维祁复位。于是孙士毅洋洋得意,认为他的神机妙算超人一等,不再采取戒备措
施。次年(一七八九)元旦,正当他大摆酒席,庆祝新年时,阮光平发动突击,远
征军溃败,数千人被杀,黎维祁和孙士毅狼狈逃回中国。
    但阮光平深知横挑强邻的结果是什么,他预防中国采取长期的报复手段,就派
遣使节到北京匍匐请罪。恰好中国当时的皇帝弘历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物,对阮
光平的恭顺态度,大为欢喜。明年(一七九○),弘历八十岁生日,阮光平又亲自
到北京恭祝寿诞,弘历就把黎维祁抛到脑后,而封阮光平当安南国王。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西山党的好景不常。逃亡中的嘉隆王阮福映,靠外交
手段,得到侵入东方的法国强大军力援助,于本世纪(十八)九十年代反攻,一连
攻陷顺化和东京(河内),阮姓政权的西山党瓦解,阮福映统一全国。下世纪(十
九)一八○二年,阮福映向中国报告复国经过,请求加封。凡是政治都是现实的,
中国又把阮光平抛到脑后。一八○四年,加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即大越与广南的
合称。从此安南改称越南。
 

--

把所有的心情都摊开来体会 把全部的话都说出来你听 
看看还有什么让人担心 不要考虑太多自己迷惑
可是我的蓝色理想现在哪里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