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ue (任凭这天空越来越湛蓝),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三十二章  第十九世纪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2 12:03:28 2000), 转信


                                五  巨变
    《南京条约》共十三条,下列是主要的内容:
    一  中国赔偿英国鸦片损失和军费白银二千一百万两。
    二  中国割让香港全部主权于英国。
    三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为商埠,允许英国设立官员
(领事)驻札自由贸易(五口通商)。
    四  中英两国地位平等,公文来往,用平等款式,中国不得再称英国为英夷。
    这是中国第一次签订的现代意义的战败条约,战败国当然倒楣——割地赔款。
五口通商,也是一种正常的国际关系。英国从“英夷”升格到跟天朝同样的地位,
更显示《南京条约》的平等意味,何况中国在事实上仍称英夷如故,在心里仍瞧不
起如故。可是,《南京条约》的一些附约,接着签订,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些附
约是:
    一  一八四二年,再签《善后章程》八条。
    二  一八四三年,再签《五口通商章程》十五条。
    三  一八四三年,再签《虎门条约》二十条。
    在这些名称不一的附约中,有下列规定:
    一  英国人之间,或英国人跟中国人之间,任何争执,英国人不受中国司法审
判,而由英国官员审判(领事裁判权)。
    二  英国军舰可在五个商埠停泊,保护商民。
    三  英国在五个商埠,可以租地建屋(到了一八四六年,英国在上海正式划定
区域,称为租界。在租界地内,视同英国本土,中国不能行使主权。以后各国纷纷
仿效,中国国内遂又有国)。
    四  中国以后给与其他国家任何利益,也应同时给与英国。
    这才是真正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些附约中,英国利用中国清政府官员对国际事
务的茫然无知,一半恐吓,一半欺骗,使清政府在糊里糊涂中任凭英国摆布。而对
引起战争的鸦片问题,反而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双方谁都不提。英国是故意躲避形
诸文字,因为用条约保护贩卖毒品,将成为历史上的污点;尤其中国一旦醒悟过来,
要求互惠,英国势将非常尴尬。清政府已精神恍惚,唯恐提起鸦片这个不祥之物,
会招来更大的麻烦。就在这种谁都心里有数,却闭口不言的情况下,鸦片恢复进口,
而且比从前进口更多,中国人吸毒的数目也疯狂增加。
    ——到了本世纪(十九)末,大多数官员和稍富有的中国人,都沉湎在烟榻之
上,我们应对这个乌烟瘴气的社会景观,保持深刻印象,才可以了解中国一天比一
天陷于绝境的缘故,鸦片的普及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闭关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军舰大炮打开,再不能复合。
接着美国总统泰勒派遣全权大使顾盛,拿着一封“孤统摄二十六邦”的图书,乘军
舰到了广州,清政府官员已成了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法国军舰
像逐臭的苍蝇一样,也闻风而至,清政府代表耆英鼓起胆量,稍为表示迟疑,法舰
就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耆英也急忙跟他签订《黄埔条约》。
又接着是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
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
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手忙脚乱,无法招架,于是只
要他们能报出一个国名,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所有这些条约中,都有
“利益均沾”条款,他们虽没有把中国打败,结果却每一个都是战胜国,跟蝗蚁一
样叮在中国身上吸血,凡英因在《南京条约》附约中所享有的片面最惠国特权,诸
如领事裁判权、军舰护侨权之类,他们也都同时获得。在这些弹丸小国眼睛中,中
国是一个土头土脑的大肥佬,如果不乘机坑骗一下,简直良心上过不去。
    这是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没有过的巨变,中国所面临的差不多全是中国
一向自负的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东西,不但军舰大炮从来没有,连随着军舰大炮带
进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也从来没有。中国固有的生活方式和固有的意识形态,开始受
到强有力的西洋生活方式和西洋意识形态的无情冲击。
    在生活方式方面,诸如:意识形态方面,大部分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儒家系统思
想,和农业封建的适应思想,诸如:
    上列的这些固有的文化传统,从没有人怀疑过它们的价值和正当,更没有人反
对,偶尔有人反对,力量也非常微弱,或者被政治力量迅速压制。但现在开始面对
着尖锐而猛烈的挑战。
    ——冲击和挑战立刻遇到反应,卫道之士前仆后继的去保卫它们。但是,他们
保卫得越努力,中国脱胎换骨的时间,也就是使中国新文明诞生的阵痛时间,也越
延长。中国所受的伤害,也因之越大。旧传统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二十世纪清政府被
推翻,满族人被赶下金銮殿,才算革除。但旧传统的意识形态,直迄二十世纪末叶
仍余波荡漾。
                              六  太平天国
    五口通商使外国货物像潮水一样涌进中国,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鸦片普及到穷乡僻壤,它所产生的影响,跟禁烟前林则徐等一些禁烟人士所预料的
完全相同,而清政府照旧冥顽不灵,并没有从鸦片战争中吸收任何教训,犹如酱缸
中的树木不能吸收任何养料一样。高阶层统治群,包括皇帝在内,住在婢仆如云的
小天地中,眼睛从看不见怪模怪样的西洋人,也看不见被产的农村和农民们的悲惨
流离,他们依然歌舞升平,从不去想中国为什么如此衰弱和如果再发生战争时,中
国如何抵御那些军舰大炮。
    但歌舞升平仅只属于统治阶层。恶化中的官逼民反,却继续恶化。而且因为对
外国作战失败,清政府的纸老虎已被戳穿。四面八方的民变,更如火如荼。最大的
一支民众武力,由基督教徒洪秀全领导,爆发的时间在鸦片战争结束之后第八年,
即1850年。爆发地点在广西的桂平县金田村。
    洪秀全是花县(广东花都)人,花县属于说古中原话的客家人的县份。跟当时
每一个知识分子一样,他自幼就接受儒家系统教育,熟读儒书,立志遵循科举程序,
上进当官。可是,他到广州参加了四次考试,却连士大夫最低级的“秀才”头衔,
都没有得到。后来他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崇拜耶稣所描绘的天国中的太平景象,
成为一个狂热的教士。他创立“上帝会”,宣称耶稣并不是独生子,他还有一个弟
弟,就是洪秀全。洪秀全认为上帝是天父,耶稣当然是天兄。他把家中供奉的佛教
神像和儒书以及孔丘、盂轲的牌位,全部捣碎烧掉。
    这种举动,使社会震骇,卫道之士群起攻击他,他逃到广西,跟他的门徒冯云
山深入桂平县紫荆山,向山上那些来自广东的客家烧炭工人传教,信徒数目急剧地
增加。广西连年发生旱灾,民变蜂起,就在一八五○这一年,一省中就有九支民众
抗暴武力,每支都拥有千余人或七八千人。省长(巡抚)郑祖琛又是一位有名的赃
官,迫使那些不肯参加民变的人也不得不参加。洪秀全就把他的信徒组织起来,成
立太平军。
    清政府用它那些腐败不堪的军队首先讨伐太平军,包围洪秀全所在地金田村。
次年(一八五一),太平军突围北上,攻陷永安(广西蒙山),就在永安宣布建立
太平天国,洪秀全被尊为天王,作为太平天国的元首。他把他的五位杰出的助手,
都加封王爵。
    再次年(一八五二),太平军放弃永安,攻陷全州(广西全州)。进入湖南省
后,攻长沙失败,于是绕过长沙北上,攻陷岳州(湖南岳阳)。在岳州,他们从地
下掘出十七世纪吴三桂所埋藏的巨炮,实力陡然增加,立即攻陷湖北省的重镇汉阳
(湖北武汉长江北岸)。
    ——吴三桂埋藏的巨炮,已是二百年前的古董了,却竟然派上用场,仍能在战
场上发挥威力,说明清政府军队在二百年中,毫无进步。
    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陷湖北省城武昌(湖北武汉)。顺长江东下,最后攻陷
江南最大的城市江宁(江苏南京),定为国都,改称天京。
    太平天国的政治号召,可分为下列三项:
    一  把满族人逐出中国。
    二  取消大部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三  建立一个基督教的社会。
    在这种要求下,太平天国做出种种使守旧的顽固派痛心的剧烈改革,诸如:禁
止妇女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崇拜偶像和崇拜祖先;禁止娼妓;禁止男子娶妾;
禁止人口买卖;禁止饮酒;禁止赌博;禁止迷信巫师巫婆;割掉辫子;厉行土地改
革;创立田亩新制度;收土地为国有;照人口平均授田;创立新历法,废止阴历,
改用阳历。这一连串的措施,使中国平空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清政府对这个跟普
通民变不同的新生力量,大起恐慌。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就派
出两支大军北伐,第一军由大将军林凤祥率领,由天京出发,挺进到距天津只三十
公里的静海县独流镇,引起北京清政府震动。第二军由大将军曾立昌率领,由安徽
安庆出发,挺进到山东省临清州。但这两支北代兵团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
援军,也没有补给供应。一八五五年,第一军退到直隶省(河北省)东光县的连镇
覆没,第二军退到山东省西南境溃散。
    北伐失败,使太平天国推翻满清政府,而由自己统一中国的希望破灭。并由于
下列三项原因,迅速没落。
    其一  清政府在满洲正规军瓦解后,乞灵于汉人的民兵(团练),即地方性的
自卫组织。清政府一位汉人副部长(侍郎)曾国藩正在他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为他
死去的老娘守三年之丧。他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系统士大夫,对太平天国破坏那些固
有生活方式的行为,强烈地反感。他以恢复传统生活方式——他称之为“维护名教”,
作为政治号召(他竭力的避免提到向异民族效忠的尴尬问题),组织以湖南省人为
主体的湘军,攻击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天国唯一的劲敌。
    其二  太平天国以基督教立国,虽然天父、天兄之类已经严重的离经叛道,但
西方那些基督教国家,却十分兴奋,又加上对清政府的恶感,他们都盼望太平天国
成功。一八五三年,法国大使朵博尔隆到天京晋见洪秀全,对太平军的严格纪律,
以及安定的社会秩序,至为惊异。可是,太平天国成长得太快,所有的领导人物,
对国际局势,跟清政府那些酒肉官员同样的茫然无知,他们不知道利用外国的援助。
而清政府和湘军中的若干将领,却已觉悟到跟外国人结合的有利影响。于是本来可
以帮助太平政府的西洋力量,反而倒转过来帮助清政府。
    其三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由广西起兵到天京定都,只不过短短的四年。领导
阶层固然都是杰出的人物,但他们的成功过于迅速,从烧炭工人贫农,转眼间成了
帝王将相,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可以说没有经过严重的折磨和必须的训练,使他
们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定都天京后不久,他们就走上黄巢、李自成的覆辙,立即开
始腐败,习惯于他们所反对的堕落生活,而且被权力摆布得发狂,开国的领袖们大
部分死于自相残杀。
    ——任何新兴力量都有两个最致命的危机,一是腐化,完全背弃他们最初的革
命精神和奋斗目标。一是不能团结,发生一连串自斩手足式的内斗。太平天国如果
在这两方面不失败,士大夫的民兵和外国人的干预,都不足以使他们失败。
    在这三种压力下,太平天国终于不支。一八六四年,南京已被曾国藩的湖南兵
团(湘军)包围了三年,洪秀全在围城中逝世,他的儿子洪(王真)继承王位。不久
城破,太平天国最后一位新崛起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保护洪(王真)突围,但被湖南
兵团冲散,洪(王真)失踪,李秀成被曾国藩擒获。李秀成被擒后伪装屈服,亲笔写
了一篇供词,要求曾国藩派他去向仍散布在南中国各地的太平军招降。但曾国藩显
然不愿跳进这个圈套,所以仍是杀了他。
    李秀成死,太平天国灭,建立政权十四年。
    太平天国所作的改革,至少使中国跃进一百年。而现在缠足、辫子、娶妾、吸
食鸦片,以及等等其他被维护的“名教”,一一恢复旧观。只有一件没有恢复,那
就是清政府手中的军权,从此转移到汉人手中。
                             七  捻军·回变
    太平军引发的战争限于南中国。
    北中国的战争同样激烈,它是捻军发动的。捻军比太平军起兵为早,而结束却
晚。
    捻,作动词用时,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纸片或棉絮搓成一条线样形状的动作。
作名词时,意思是指“一小撮人”。本世纪(十九)初叶,淮河南北两岸广大的地
区上,民间烧香拜佛,往往以一小撮人为一个团体,从事迎神和驱逐疫鬼的工作,
一小撮人就称为一捻。他们在实质上是白莲教,但表面上不是。官员的贪污和水灾
旱灾造成的饥馑,迫使农民大批离开土地,加入这种烧香拜佛的团体,到处流亡乞
食。在乞不到食时,就向地主富户和官员士大夫家劫掠。清政府把他们当作盗匪剿
捕,他们飘忽不定,用游击战术抵制。
    一八一四年,清政府听说捻军的领袖是一位名叫王妞子的女人,下令通缉,结
果通缉不到。但经过这次打草惊蛇的搜捕骚扰,捻军遂逐渐由小股合并为大股,练
成劲旅。当时清政府正在对付天理教和其他更严重的民变,对抢军没有采取更进一
步的行动。
    到了五十年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江苏南京),捻军领袖张洛行以安徽省蒙
城县雉河集(安徽涡阳)为根据地,接受太平天国的封爵,分兵四出,攻城略地。
清政府把征讨太平天国的责任交给曾国藩的湖南兵团(湘军),用汉人打击汉人。
而由满洲兵团对付捻军,他们认为捻军比较脆弱。
    一八六三年,张洛行被叛徒苗沛霖出卖,擒献给清政府以残暴闻名的剿匪总司
令僧格林沁。张洛行的侄儿张总愚继续作战,于两年后的一八六五年,即太平天国
覆亡的次年,在曹州(山东菏泽)把僧格林沁击毙。清政府最后一张王牌输掉了,
不得不再依靠汉人,命曾国藩跟另一位也是民兵出身,被称为“淮军”(以安徽省
人为主)领袖的李鸿章,乘消灭太平天国的余威,负责对付捻军。
    一八六六年捻军被清军拦截,分为两支。张总愚亲率一支进入陕西省,称为西
捻。另一领袖赖文光率领一支进入湖北省,称为东捻。一八六七年,东捻挺进到扬
州瓦窑铺(江苏江都),在清军云集下覆没。明年(一八六八),西捻折回山东省,
在在平县迷失道路,陷入黄河跟运河间的泥沼地带,也全军覆没。
    捻军战争历时五十五年,而最后十六年辗转华中各地血战。他们没有最高的政
治指导原则,也没有崇高的理想,只盲目地攻击清军或被清军追逐,只能骚动,不
能成功。
    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即以甘肃兰州为中心的广大范围,跟太平军和捻军兴起的
同时,则有伊斯兰教徒的叛变。
    中部地区的伊斯兰教徒,跟西部地区(新疆省)的伊斯兰教徒,最大的差异是,
西部的伊斯兰教徒大部分是维吾尔人,他们几乎全部保持固有的风俗和言语。中部
的伊斯兰教徒据说他们的祖先是阿拉伯人,于一千年前的八世纪唐王朝时,迁居中
国,现在除了宗教信仰这一点之外,其他都已彻底华化,但在相貌上仍显露着阿拉
伯血统,跟汉人比较起来,他们的鼻子较高,胡子较多。
    中部伊斯兰教徒的行动分布三个地区:
    一云南省一八五五年,云南回民领袖杜文秀在大理县(九世纪时南诏王国的国
都)起兵。
    二陕西省一八六二年,陕西回民领袖任武,在渭南县起丘
    三甘肃省一八六二年的同时,甘肃回民领袖马化龙,在金积堡(宁夏吴忠金积
镇)起兵。
    云南省除了省城昆明外,其他县份几乎全都叛变。但伊斯兰教徒内部的分裂使
他们转胜为败,也使那个当时汉人很少的地区免去像越南一样脱幅而去。到了一八
七二年,清政府军攻陷大理城,历时十八年的混战结束。
    陕西省伊斯兰教徒的武装力量比较小,但因接近关中(陕西省中部)重镇西安
——千余年的故都的缘故,影响却超过云南百倍,清政府军总司令(西安将军)多
隆阿,在进攻囗(厂至)(陕西周至)县城时被击毙,满洲贵族已第一千次的被证明
腐败无能,只好改派湖南兵团的另一位汉人将领左宗棠继任。一八六八年,最后一
位变民领袖(但他却不是伊斯兰教徒)董福祥投降,历时七年的混战结束。
    甘肃省的回变规模最大,从东到西一千二百公里的省境之内,跟云南省的情形
相同,除了省城兰州外,其他城堡都响应马化龙的号召。左宗棠于解决陕西省的回
变之后,即行西征。一八七○年,攻陷金积堡(宁夏吴忠金积镇)。一八七三年,
攻陷碾伯(青海乐都·大分裂时代南凉王国的国都)、肃州(甘肃酒泉·大分裂时
代北凉王国的国都),历时十二年的混战结束。
                              八  英法联军
    焦头烂额的清政府正困于激烈的内战时,又因为过度的愚昧,引起致命的英法
联军战争。
    中美《望厦条约》上,有十二年期满再行修订的条款,中英《南京条约》却没
有。但中英《南京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却有利益均沾条款,所以也就等于有
这个条款。
    一八五四年——距中英《南京条约》一八四二年签订,已十二年;距中法《黄
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一八四四年签订,已十年。英法两国公使向广州两广
总督叶名琛要求就修约事宜,举行谈判。清政府那时还没有外交部,对各国的外交
事务,不在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北京处理,而由在广州的两广总督负责,这种畸形的
形态,说明清政府的心理,那就是把这种棘手的事推的越远越好。叶名琛是一个传
统的腐败老官僚,昏聩颟颥预而又自以为很聪明,他对外国人的态度是,一律拒绝
接见,管你是普通商人或代表国家的使节,用以表示他的尊贵和对皇帝的忠贞。法
国驻华公使布尔隆(注意到这一点,那时的外国驻中国使节是住在广州的)自一八
五二年来中国,到一八五五年回国,四年之间,屡次要求进见叶名琛,都见不到一
面。美国驻华公使史派克自一八四六年到一八四八年,自一八五○年到一八五二年,
两次共六年之人,也无法见到叶名琛。接替他的新任公使马歇尔于一八五二年到职,
请叶名琛指定日期呈递国书,直到一八五四年离任,连个回信都没有得到。
    在这种外交形态下,英法修订条约的要求,如果能得到反应,那才是天大的怪
事。英法两国公使当然也了如指掌,他们早已洞察到中国官场的伎俩,所以在向叶
名琛提出要求,完成这种外交上的例行程序后,就一齐北上,到了天津,向清政府
提出,准许两国的使节进驻北京,再准许开放天津跟广州一样成为通商港口。皇帝
晏宁看到报告后,气得死去活来,尤其对于外国使节长期驻在北京的一项,认为自
从他祖宗创建清王朝以来,还没有听说过比这更荒谬的事。
    英法两国发现,除非使用武力,不能达到目的。
    用武力必须有一个借口,而借口来了。一八五六年,广东省的巡逻艇在珠江口
截住一艘实际上是中国人所有,但在香港注册,挂着英国国旗,名叫亚罗号的船只,
逮捕了船上十二个中国人,并把英国国旗拔下丢掉。巡逻艇水兵显然不知道国旗的
意义,因为中国那时候还没有国旗。英国领事巴夏礼向叶名琛要求释放那十二个人,
并用书面道歉。叶名琛倒是把十二个人释放了,但对道歉的要求好像没有见到一样。
于是英舰轰击广州,广州人民在愤怒中纵火焚烧英国商馆,高呼“杀尽蛮夷,不留
一人。”英国国内得到消息,舆论激昂。
    法国也在焦急的寻找借口,借口也来了。就在同一年(一八五六),法国籍天
主教神父马赖在广西西北部荒僻的西林县,被西林县政府的官员当作江洋大盗斩首。
法国立即跟英国采取共同行动。
    次年(一八五七),英法联军向叶名琛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十日内举行谈判。
叶名琛用官场上的特技“推”、“拖”手段应付。十日期限到了,联军攻击,广州
陷落,叶名琛被生擒。
    ——叶名琛跟四世纪淝水战役晋政府的宰相谢安,是从一个模子浇出来的人物,
唯一不同的是,叶名深缺少谢安那种好运气。所以谢安在恍恍惚惚中成功,叶名琛
却在恍恍惚惚中失败。谢安用郊游和下棋表示他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叶名琛用
的是扶乩拜神和睡大觉。叶名琛被捉住后,英国把他送到印度囚禁,于明年(一八
五八)逝世。但恨他误国的一些中国人大却坚持说,他被英国当作一种奇异的动物,
装在木宠之中,运到各国展览。其实这种愤怒不见得公平,如果颟顸的官员都要接
受这种待遇的话,大黑暗时代中的千千万万官员,包括清政府的皇帝在内,恐怕没
有几个不具备被展览的资格。
    次年(一八五八),英法联军舰队北上,攻陷大沽,进逼天津。清政府不得不
接受修约的原则,由宰相桂良到天津跟随军而来的英法公使谈判。二十八岁的年轻
皇帝奕(曼宁的儿子),仍严厉地拒绝外国使节进入北京,而英法坚持非进入北京
不可。桂良被挤在夹缝中大为狼狈,于是他企图用国内的官场诈术来解决,在给奕
囗的报告上说:“(现在跟他们签订的条约),并不作为什么真凭实据,不过借这
几张纸,暂时打发他们把军舰从港口撤退。将来如果不愿履行,只要说我办理不善,
严加治罪。所谓条约,就成为废纸。”
    桂良是签字了,这项在签字时清政府就预备背信的《天津条约》,包括下列重
要事件:
    一  英法两国派遣使节驻扎北京,中国派遣使节驻扎伦敦、巴黎。
    二  开辟牛庄营口(辽宁营口)、烟台(山东烟台)、台湾(台湾台南)、淡
水(台湾台北)、汕头(广东汕头)、琼州(海南琼山)为通商港口。
    三  中国赔偿英法军费银币六百万两(英四百万两,法二百万两)。
    四  英法商船可自由航行中国内河。
    五  中国重申不得再称呼西洋人为夷狄。
    六  双方政府批准后,明年(一八五九)在北京换约。
    皇帝奕囗对真正丧权辱国如内河航行的条款,毫不在意,独对外国使节进驻北
京这件事,认为是一种不能忍受的奇耻大辱。所以等到英法联军舰队一走,他就下
令迅速重建大沽炮台,指派七年后死于捻军的亲王僧格林沁率领他的精锐兵团,沿
海布防。
    第二年(一八五九),换约时间已到,英法两国公使乘军舰抵达大沽。清政府
通知他们,大沽已经设防,不能通行,请改在大沽北面十五公里的北塘登陆。两国
公使眼中根本瞧不起清政府的所谓设防,不肯接受劝告,径行在大沽上岸,大沽炮
台开炮射击,英法舰队应战,虽然有美国军舰在发现英法舰队情况紧急时,突然参
战相助,向中国发炮,但英法舰队仍然失败,其中四艘沉没,六艘重伤,狼狈逃走。
    美国军舰这种暴行,清政府连抗议都没有提出,因为它根本不知道美国军舰已
违犯国际公法。清政府大小官员像呆瓜一样,白挨了闷棍,还不知道它是闷棍。
    然而,无论如何,总算是把英法舰队击退,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一次对外战争的
胜利,使花花大少型的皇帝、叶名琛型的官员和士大夫阶层,雀跃欢呼。一致认为
已经重振了天朝的威风,把夷狄制服,从此天下太平。
    第二年,一八六○年,英法舰队卷土重来,猛烈的炮火摧毁了大沽炮台,陆军
登陆后即攻陷天津。但住在皇宫女人堆里、已三十岁的皇帝奕囗,信心却非常坚强,
看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国书译文上,有自称“朕”的字样,不禁冷笑,在一旁批
注说:“夜郎自大”。下令僧格林沁,要他对英法联军:“迎头痛击,把丑类全部
歼灭。”
    然而僧格林沁兵团没有力量支持奕囗的冷笑,不断败退,天津与北京间军事重
镇杨村(天津武清)失守,英法联军距北京只剩下八十公里,奕囗跟他老爹旻宁一
样,除了在报告上批一些大言不惭的话外,别无他法。最后,只好声明愿意接受
《天津条约》。可是,当三国正要签字时。英国代表巴夏礼忽然提出“可怕的”条
件,那就是在条约批准换约时,所有的国书都要由使节亲自呈送给国家元首。那就
是说,外夷蛮官竟然企图跟天朝皇帝面面相对,这简直比使节进驻北京的要求更使
得奕囗暴跳如雷,因为那些夷狄在面对面时一定拒绝下跪,而下跪磕头是中国最重
要的传统文化之一,有二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任何有天良有见识的爱国人士,都不
允许它受到破坏。
    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奕囗的弟弟奕訢亲王发现毛病就出在会讲中国话的巴夏礼
一个人身上,他认为如果把巴夏礼排除,英法联军便失去了灵魂。于是他下令逮捕
巴夏礼。
    ——跟巴夏礼同时被捕的随从人员,共三十九人,囚在北京监狱。中国传统式
的监狱是恐怖的,在一个没有人权思想,没有良好刑事诉讼的社会,必然如此。后
来,当清政府被迫把巴夏礼释放时,只剩下三十四人;十数天的囚禁中,五人死于
狱卒的酷刑。
    逮捕巴夏礼促使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僧格林沁兵团在距北京十五公里的八里桥
地方崩溃,奕囗逃出北京,逃到北方为避暑之用的热河(河北承德)。有趣的是,
英法联军这时反而停止前进,提议再度谈判,为的是恐怕谈判代表奕訢亲王也跟着
跑掉,他们便找不到谈判对象了。奕訢完全屈服,把巴夏礼释放,在北京城上竖起
表示投降的白旗,迎接英法联军入城。这不是北京第一次对外国陷落,却是第一次
对欧洲国家陷落,而这敌人的总数不过只有一万六千人。英军为了报复巴夏礼所受
的虐待和他的随从们在监狱中的惨死,把一股怒气出到北京郊外中国皇帝豪华别墅
圆明园上。纵火焚烧。圆明园是清政府用中国人民的血和泪筑成,作为皇帝一个人
和他周围女人们专用的游逛和娱乐场所,现在化成一堆瓦砾。
    逃到热河的奕囗羞愧而沮丧,他发现仅只在大臣的奏章上批一些大话不能赢得
胜利,他授权给他弟弟奕訢亲王,答应英法联军所提出的全部条件,只求联军早日
退出北京。奕訢,这个二十余岁、面色苍白的青年,又气又怕,终于战战兢兢地跟
英法联军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下列重要事项:
    一  《天津条约》除赔款一项外,其余继续有效。
    二  中国赔偿英法军费白银一千六百万两(英法各八百万两)。
    三  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四  各国使节进驻北京,并觐见皇帝。
    五  增开镇江(江苏镇江)、汉口(湖北武汉)、江宁(江苏南京)、九江
(江西九江)、天津为通商港口。
    六  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并有权购置房屋田产。
    英法彻底胜利,清政府执政下的中国彻底失败。但取得重大利益的英法帝国主
义,对太平天国的立场却因之转变,认为太平天国是他们既得利益的最大阻碍,遂
转而积极帮助给他们既得利益的清政府;对清政府而言,却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九  俄国攫取九十八万平方公里疆土
    英国攻陷广州,生擒叶名琛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一八五八年的春天,距广州
三千公里外遥远的北方,俄国西伯利亚东部总督木里斐约夫,向中国清政府提出建
议,要求准许俄国驻华公使前往北京,跟清政府商谈共同对付英国的策略,一方面
也“顺便”商谈重新划定两国的边界。
    俄国自从上上世纪(十七)《尼布楚条约》,被中国阻挡,不能前进,到本世
纪(十九)止,将近二百年,两国漫长的边界上,一向保持靖宁。然而,中国因大
黑暗反扑,日益衰弱——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过分衰弱,就是一种不可原谅
的罪恶,因为它能引诱其他国家的侵略狂热。本世纪(十九)四十年代,穆拉维约
夫曾派人秘密潜越边界,调查黑龙江沿岸情况。五十年代时,他亲自出马,乘汽船
深入中国领土,到黑龙江畔重镇瑷珲城(黑龙江黑河)。在瑷珲城,他亲眼看到中
国军队的装备,不禁大吃一惊。瑷珲城当时驻军一千余人,只有少数十七世纪进攻
雅克萨城时所用的旧炮,这在西洋各国早已送到博物馆了;也只有少数士兵有鸟枪,
大多数士兵都手持长矛,背负弓箭。穆拉维约夫认为,对这种一百六十年之久都不
进步的国家,如果不马上发动侵略,简直死不瞑目,俄国沙皇政府支持他的主张。
    清政府对所有的外国都不相信,当然不愿接受俄国的建议去对抗英国,至于
“顺便”重划边界,清政府声嘶力竭的声明说,《尼布楚条约》是“鸣炮誓天”的
万年和约,用不着再谈。可是鉴于拒绝英法修约的后果,对俄国不敢坚持到底,于
是命黑龙江军区司令(黑龙江将军)奕山为全权代表。奕山就是十七年前在广州以
白银六百万两巨款向英军赎城的那位浑身发抖的满洲权贵,用这种人跟外国办理外
交,结果如何,是可以预知的。谈判开始后不久,穆拉维约夫就看出奕山不过是一
个脓包,毫无忌惮地告诉奕山说,中国应该交出黑龙江以北土地,两国即以黑龙江
为界。然后把用俄文和满文写好的条约交给奕山,要奕山签字。奕山最初不肯,一
味自说自话的重申《尼布楚条约》是万年和约,僵持了两天,穆拉维约夫放下面孔,
宣称奕山应负一切谈判破裂的责任,就回到停泊在江心的俄国军舰上睡觉去了。奕
山在瑷珲城中心神不宁,夜间登高向江心眺望,只见俄舰上灯火齐明,而耳边又仿
佛听到什么地方传来隆隆的炮声,他吓得第二次浑身发抖,好容易盼到天亮,立即
派人去请穆拉维约夫驾临瑷珲继续谈判,穆拉维约夫反而端起架子,拒绝见面,只
把已写好的条约交给去请他的人带回,奕山更加六神无主,迫不及待的签了字。
    这就是著名的中俄《瑷珲条约》,内容只有两条,规定中俄在东方的疆土,以
黑龙江为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四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广大领土,包
括中国人为它两次流血并取得决定胜利的雅克萨城在内,不明不白的被俄国诈欺而
去。而且又规定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由俄国跟中国共管。
    《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喜出望外,它发现清政府比它想像的还要愚蠢无
知,所以渴望再有机会跟清政府谈判,如果能天天都在谈判,那就更好。
    第二次机会闪电般来了。《瑷珲条约》于一八五八年四月签订,五月间,英法
联军进攻大沽,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趁热闹赶到天津,通知清政府说,如果把满
洲(东北三省)沿海割让给俄国,就可以阻止英法联军进攻满洲腹地,普提雅廷在
照会中特别表明心迹说:“俄国军队进驻沿海,并不是欺凌中国,而是完全为了中
国的利益。”清政府代表桂良稍微表示不敢接受这种帮助,普提雅廷咆哮说:“俄
国一心一意为了中国好,如果中国不给面子,我们从此不再管这一类的事。”清政
府恐怕俄国参加英法联军,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最后终于签订中俄《天津条约》,
比劳师动众才获得签字的英法《天津条约》,还早十五天,距《暖浑条约》,也同
样只十五天。它的重要内容如下:
    一  开辟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湾台南)、琼州(海南琼
山)为通商港口(七口通商)。
    二  利益均沾条款适用于俄国。
    三  中俄两国未定边界,重新勘定(中国西北疆土丧失的伏笔)。
    俄国还要求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桂良心神恍惚,口头上连连应允。口头上
的应允虽然没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有鼓舞俄国要求再举行谈判的效力。
    两年后,一八六○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俄国前任驻华公使伊格那提耶夫也
狐假虎威,进入北京,向失魂落魄的奕訢亲王,表示他有办法使英法联军撤退,但
中国必须把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正式割让给俄国,作为酬谢。
    英法联军所以发生,跟鸦片战争所以发生一样,都基因于清政府对当代国际社
会,连最低的基本常识都没有。英法联军的目的只求清政府履行《天津条约》,并
无意打进中国的首都。既然阴差阳错打进了中国首都,一则缺少冬天装备,一则又
怕清政府瓦解,妨碍他们的商人做生意。所以一心一意希望早日签订和约,早日撤
退。清政府官员对这些一无所知,每日忧心忡忡、唯恐英法长期占领。在签约之后,
英法联军本要依限撤退,偏因内部一点小事,延缓了几天,奕訢就慌了手脚,认为
是俄国从中捣鬼,他向皇帝奕囗报告说:“恐怕俄夷之事一天不解决,英夷的兵一
天不走。”就又晕晕忽忽地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一、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土地给俄国。
    二、中俄两国在中亚,以山脉河流自然形势,和中国哨兵站为边界。
    三、俄国在喀什噶尔(新疆喀什)、伊犁(新疆伊宁)、塔尔巴哈台(新疆塔
城)自由贸易,并有购地建屋,和传教之权。
    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有三十四万平方公里,包括海参崴在内,在俄国的诈欺下,
又莫名其妙的全部丧失。
    中国既没有被俄国打败,俄国也没有费一枪一弹,只凭恐吓和诈术,就硬生生
的夺取了九十八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是日本面积的两倍半,而且这还是第一批,
更多的恐吓和诈骗还在后面。这不像是真实的国际交涉,倒像是一篇童话故事。
                          十  新疆的脱离与收复
    太平天国覆亡的那一年(一八六四),西北的新疆地区,又爆发更严重的反抗
战争。
    陕西回变领袖人物之一的妥明从陕西到了新疆天山北路的重镇乌鲁木齐,住在
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参将)索焕章家中,企图发动另一个回变,以打击已失去控
制力的清政府。恰巧军区总司令(都统)平瑞正向各县征收捐税,税吏马金、马八
都是伊斯兰教徒,贪污暴虐,各县汉人纷纷起来反抗。马金、马八反而倒打一耙,
指控这是抗暴的汉人有计划的要消灭伊斯兰教徒,号召伊斯兰教徒用武力对付。古
城(新疆奇台)首先发生流血械斗,索焕章乘着混乱,把平瑞杀掉,拥戴妥明当王,
建立独立政权。
    明年(一八六五),另一位从陕西逃到天山南路的陕西回民领袖金相印,在喀
什噶尔(新疆喀什)暴动,把清政府的官员p走。天山西麓,位于中亚的浩罕王国
(乌孜别克浩罕)派了它的大将阿古柏,带着维吾尔人伊斯兰教徒领袖大和卓木布
士尔克(可怜的张格尔之子),率领强悍善战的安集延(乌孜别克安集延)兵团,
进入中国领土,援助金相印。浩罕人也属于维吾尔民族,于是汉人伊斯兰教徒跟维
吾尔人伊斯兰教徒合流。
    布士尔克在喀什噶尔称王,他既没有才能而又想干预阿古柏的军权,两年后
(一八六七),阿古柏政变,把布士尔克逼下宝座,送去阿拉伯半岛麦加朝圣。阿
古柏登位,称毕调勒特可汗,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一八七○年,阿古柏北伐,攻陷
乌鲁木齐,当了七年王的妥明在逃亡途中死掉,阿古柏遂统一了新疆全境,只伊犁
(新疆伊宁)地区除外,伊犁于一八七一年被俄国突击占领。
    阿古柏的庞大汗国很快的就跟英俄两国缔结通商条约,又跟当时伊斯兰教教主
苏丹所统治下的土耳其帝国,建立密切关系。二百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事实上已与
中国脱离。
    一八七三年,甘肃回变结束,陕甘总督左宗棠向中央要求收复新疆。新疆这时
脱离中国已经十年,分裂的形势已经形成,清政府高级官员对这个棘手问题,像对
一颗病牙一样,小心翼翼,没有人敢去碰它。如今左宗棠提出收复国土的严正主张,
使他们不得不正视现实。当权的高级官员分为两派,一派称海防派,以讨伐捻军的
安徽兵团(淮军)首领李鸿章为主,认为中国的外患,来自海洋,所以主张加封阿
古柏为国王,使他像朝鲜、越南一样,永作中国的藩属,也就是说,这一派主张把
新疆放弃。另一派称塞防派,以湖南兵团(湘军)首领左宗棠为主,他在给中央政
府的报告上说:“保卫新疆就是保卫蒙古,保卫蒙古就是保卫北京。”他和他的朋
友主张必须收回新疆。
    最后塞防派胜利,一八七六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攻克乌鲁木齐,天山北路光
复。英国驻北京的公使乌亚德要求清政府允许阿古柏独立,以保持中亚的和平。这
时清政府已不敢再把外国当作夷狄,而且已逐渐生出一种恰恰相反的自卑感,对所
有外国,尤其对英国,心怀畏惧。连中国驻英公使,在当时思想最新最进步的郭嵩
焘,也都同意这是一个妥善的办法,以免触怒英国。但左宗棠竭力反对,他说:
“英国爱护阿古柏如果出于真心,为什么不把印度割让给他?”
    明年(一八七七),左宗棠的西征大军越过高插云霄的天山山脉南下,阿古柏
无力抵抗。而浩罕王国在前一年已被俄国并吞,阿古柏也得不到外援,进退失据,
就在库尔勒城服毒自尽。他的儿子们跟四世纪大分裂时代后秦天王姚兴的儿子们一
样,大敌当前而仍拒绝团结,反而誓不并存,互相残杀。结果在内斗中胜利的一方
——阿古柏的两个年轻儿子和三个孙子,被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捕获,用酷刑磔死。
    新疆脱离中国版图十四年之后,再入版图。
    ——回溯十五肚纪交趾省(越南北部)因民变而永远失去的往事,阿古柏跟黎
利没有两样。新疆面积十倍于越南北部,最后仍回到中国,主要靠塞防派一批英雄
坚定的立场和左宗棠以下将领们卓越的军事指挥。历史上得失之间,往往间不容发。
    ——中亚所有的独立王国,在本世纪(十九)全被俄国征服。阿古柏以一个浩
罕人在中国国土建立汗国,即令中国同意,我们用历史眼光可以断定,俄国必然的
尾追而至。俄国对阿古柏,不会比对哈萨克王国或对浩罕王国更尊重。
                  
--

把所有的心情都摊开来体会 把全部的话都说出来你听 
看看还有什么让人担心 不要考虑太多自己迷惑
可是我的蓝色理想现在哪里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