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ue (任凭这天空越来越湛蓝),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第三十二章  第十九世纪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Dec  2 12:04:38 2000), 转信


                  十一  俄国再攫取六十三万平方公里疆土
    然而,伊犁地区仍在俄国军队占领之下。
    伊犁地区位于新疆西北天山主脉跟支脉婆罗科努山之间,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
是本世纪(十九)新疆全境耕地最肥沃、工商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一个矩形平
原,清政府统治新疆最高官署“伊犁将军衙门”,就设在伊犁城(新疆伊宁)内。
一八七○年,阿古柏攻陷乌鲁木齐。一八七一年,俄国就发动突袭,占领伊犁地区。
对这种明目张胆地侵略行为,它向中国解释说,因为中国已不能在那里行使职权,
所以基于朋友的道义,暂时代为管理,以免落到叛军之手;一旦新疆的动乱平息,
就双手奉还。俄国认为中国绝不可能再回到新疆,伊犁地区并入俄国,已成定局。
    一八七六年,中国竟然回到新疆,俄国大失所望。依它所作的承诺,必须从伊
犁撤退。俄国无法拒绝撤退,但要求谈判撤退条件。谈判,是它最喜欢的事了。
    我们现在追溯一件十二年前(一八六七)中国在俄国高压下签订的丧失五十八
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塔城条约》(或称《勘分西北界约记》)。
    根据一八六○年中俄《北京条约》,两国在中亚的边界是:“从沙宾达巴哈的
界牌起,顺着山脉河流的形势和中国常驻的哨兵站(卡伦)等处,直到浩罕。”沙
宾达巴哈,就是沙宾山口,在外蒙古唐努乌梁海西北,是中俄共同边界上的一个山
隘。
    一八六二年,外蒙古军区总司令(乌里雅苏台定边将军)满族人明谊,跟俄国
代表划界。明谊这才发现,山脉河流形热跟中国常驻的哨兵站是两回事,以山脉河
流形势,也就是以分水岭为基准的话,则中国所有的哨兵站,都远在分水岭以西二
三百公里之外。《北京条约》签订时,以奕訢亲王为首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了解中
国真正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明谊认为应该以中国哨兵站为主,因为那表示中国
力量实质上就在那里。俄国立刻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沿着一千余公里的边界,发
动攻击。中国哨兵站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不能抵抗,被迫节节后退,一直退到俄
国心目中的地点,然后说:“好吧,就以你们的常驻哨兵站为基准谈吧。”明谊狼
狈不堪。
    一八六四年,新疆民变爆发,妥明在乌鲁木齐叛变称王,明谊恐怕俄国跟变民
结合,就接受俄国的要求,签订了《塔城条约》,俄国再一次从中国手中不动声色
的攫取了五十八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块矩形的有日本一倍半大的广大土地上,
包括六千三百平方公里的伊赛克湖和三千平方公里的斋桑泊,以及中亚重镇的阿拉
木图城(今哈萨克共和国首都)和皮什别克(今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
    然而,俄国仍不满意,七年后(一八七一),《塔城条约》的墨迹方干,俄国
乘阿古柏攻陷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之际,又出兵占领伊犁(新疆伊宁)。
    俄国既要求谈判交还伊犁的条件,中国只好跟它谈判。一八七九年,清政府派
满洲权贵崇厚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德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遣使节到外国首都
办理交涉。
    崇厚在观念上认为只要收回伊犁城,便算完成任务。而且星象家曾警告他,这
一次出国对他非常的不利。所以他急于早日在条约上签字,以便迅速回国,摆脱恶
运。因之他到了俄国后,很快就签订了下列的《里华几亚条约》(又称《伊犁条约》):
    一  俄国把伊犁城(新疆伊宁)交还中国。
    二  中国赔偿俄国占领费五百万俄元(卢布)(中国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三  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及特克斯河流城(三万平方公里)
与俄国。
    四  斋桑泊以东,重新划界(这就是说,还要举行俄国最喜欢的谈判)。
    条约的结果是,中国只收回一个伊犁城,城以西和城以南的领土全部丧失,从
伊犁到天山南路必须经过的特克斯河,也被切断。这时候清政府对国际事务,开始
多少有点了解,再加上英国暗中为中国出主意,于是清政府拒绝批准这个条约,并
且宣布崇厚因没有接到训令就擅自返国,把他逮捕,判处死刑(星象家的不祥预言
应验了)。
    清政府若干大臣还声称要用武力收回伊犁。中国全国的舆论沸腾,左宗棠也集
结军队,准备进攻。俄国的态度非常强硬,但那时他们还没有西伯利亚铁路,运兵
困难。而且新征服的中亚诸国,有乘机反抗,跟中国合作的危险。最后,中俄两国
恢复谈判,清政府这一次没有再派满洲权贵了,而派汉人曾纪泽当全权代表。
    一八八一年,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又称《收回伊犁条约》):
    一  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给俄国(总算保住了特克斯河流域
三万平方公里)。
    二  赔偿军费九百万俄元(卢布)(多了四百万俄元,九百万俄元约合中国白
银五百万两)。
    俄国仍不肯罢休,两年后(一八八三),再跟中国勘定斋桑泊以东边界,签订
《科塔条约》(外蒙古科布多与新疆塔城间边界条约),用不着问,吃亏上当,割
地如仪的仍是可怜的中国,面积三万平方公里(约有台湾岛那么大)的斋桑泊地区,
再断送给俄国。
    俄国对清政府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愚弄,没有一次不得心应手。仅西北边境一隅,
中国的失地,就达六十三万平方公里。连以前所割东北边境的领土,至此共达一百
六十一万平方公里,我们用下表说明详细的内容:
    这一百六十一万平方公里,有三个法国、或四个日本那么大,都是中国国防
上绝对不可以丧失的重地,任何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笔巨债。中国在清政府满洲权
贵领导下,被俄国一大块一大块的宰割,却没有惹起当时世界上任何人的注意。比
起英国、法国以及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那种开枪开炮、声震四邻的公开抢劫,俄国
的手段,更高一级。而最使中国人啼笑皆非的是,俄国每一次攫取中国土地,都在
它坚称对中国十分友善和坚称它是中国最好的朋友之后。
                           十二  中法越南战争
    《圣彼得堡条约》签订两年后(一八八三),中国又为了保护越南,而跟法国
发生战争。
    上世纪(十八)末,流亡在外的广南国王阮福映,得到法国传教士的协助,于
一七八九年,跟法国签订同盟条约,允许法军长驻交趾中国地区(越南南部),并
把土伦(岘港)割让给法国。法国承诺派遣一支军队,帮助阮福映复位。五年后一
七九四年,法国远征军攻陷首都顺化,西山党政权消灭。这时正逢法国大革命,无
法消化它的胜利果实,而把军队撤回。阮福映继续北伐,灭掉安南王国,统一全境。
    本世纪(十九)初叶,阮福映请求中国加封,中国改封他为越南国王,他就是
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嘉隆王。一八二○年,阮福映逝世,他临死时,嘱咐他的儿子阮
福皎说:“不可忘记法国的大恩,对法国要敬爱不衰,但千万不要把土地割给法国。”
可是他的后裔对法国却采取敌视态度,法国传教士受到动辄被杀的迫害,法国的愤
怒自在意料之中。
    延迟到一八五六年,法国才采取行动,海军少将鲁约里到顺化呈递国书,要求
越南履行一七八九年跟嘉隆王阮福映签订的条约。越南政府理也不理,原封退回。
鲁约里就在土伦(砚港)登陆,摧毁越南炮台。越南政府等法国舰队撤退后,把在
越南传教的法国传教士,屠杀净光,作为报复。
    三年后,一八五九年,英法联军在中国大沽口挫败,但对越南并不放松。法国
舰队再度光临越南,攻陷交趾的首府西贡(胡志明市)。越南只好屈膝,于一八六
二年,跟法国签订《西贡条约》,把交趾割给法国。
    法国政府对于占领越南三分之一的国土,似乎已经满意,但法国商人却垂涎被
称为“北圻”地区的越南北部,商人久辟酉在北圻首府,交趾古都东京(河内),
发现一条可以通往中国云南省的交通新道,就是红河。他利用这条河道贩卖军火到
云南省,卖给正在作战的伊斯兰教变民和清政府的军队。但军火在越南却是违禁物
品,越南官员无法阻止他,就要求驻在西贡的法国总督召回这位商人。一八七三年,
法国总督派遣海军官员葛尔里前往调查,葛尔里率领两艘军舰到达东京(河内)后,
竟被久辟酉说服,建议总督派兵并吞越南北部——北圻。越南官员对葛尔里痛恨入
骨,就跟山区的黑旗军秘密联络,葛尔里遂在黑旗军一次狙击战中,中伏被杀。
    黑旗军的领袖刘永福,是中国广东省人,在五十年代中国遍地民变时,刘永福
是其中的一支,但他不像太平军那些领袖有政治理想。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逐
渐恢复秩序,刘永福在中国无法立足,就率领他的部众逃到越南,在中越边境北圻
西北部山区一带屯垦,当然也免不了种种不法的勾当,自成一个独立王国。越南一
向把中国人当作天朝人,所以对刘永福的侵入,既无力驱逐,也不想驱逐。刘永福
这批约二千余人的绿林豪杰,使用黑颜色的旗帜,越南人因之称他们为黑旗军。当
刘永福把葛尔里等五颗法国人头呈献给越南国王阮洪任(二任王阮福皎的孙儿)时,
阮洪任大为高兴,认为法国已经丧胆,就任命刘永福当三宣兵团副司令(三宣副提
督)。
    葛尔里之死,引起法国更大的压力。明年(一八九四),越南政府再次屈服,
跟法国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
    一  法国承认越南是独立国。
    二  越南外交由法国代理。
    三  开放红河自由航行。
    法国驻中国公使把条约副本,通知清政府,清政府正式覆函声明:“条约中有
承认越南是独立国条款,中国大惑不解,越南自古就是中国的属邦,所以对此条约,
中国不能承认。”越南对这种连外交权都丧失了的屈辱条约,也根本不准备履行。
可是中越两国别无他法,只把希望寄托在黑旗军上,希望黑旗军能对红河通航发生
阻挠作用。越南政府告诉法国说,因为来历不明的黑旗军盘据保胜城(中越边界上
红河东岸的重镇老街城)的缘故,红河无法通航。一面不理会法国代理外交,继续
向中国派遣朝贡使节,法国用武力阻止贡使出发,贡使却提前一天动身,使法国军
队扑了一个空。
    法国当然不肯罢休,一八八二年,海军司令李威利由西贡率舰队北上,在北圻
登陆,攻陷东京(河内),要求越南履行第二次《西贡条约》。越南向宗主国中国
乞援,中国向法国交涉,两国代表在天津签订《天津草约》,在草约上,法国同意
红河以北是中国保护区,中国承认红河以南是法国保护区。但这个草约呈报给两国
政府时,立即受到反对,北京认为这样做等于瓜分越南,而且坚信黑旗军是法军的
克星;巴黎认为法国必须全部占领越南,不能让中国分一杯羹。
    次年(一八八三),中法两国同时宣布草约无效。法国大军即进攻越南首都顺
化,越南国防军瓦解,国王阮福升(阮洪任的儿子)投降,跟法国签订《顺化条约》,
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内政外交,全归法国管理。越南政府高阶层拒绝承认,
把阮福升罢黜,另立他的儿子阮福吴当国王,一面派急使到中国求救。清政府的反
应十分迅速,立即派遣援越远征军进入越南,在东京(河内)附近的北宁府、山西
府、兴化府一带布防。可是等到法军发动攻势,援越远征军和被估计过高的黑旗军,
全部溃败。清政府只好再跟法国谈判。
    第二年(一八八四),中国代表李鸿章,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李福
协定》(或称《天津简明条款》)。
    一  中国军队从越南撤退。
    二  中国仍是越南宗主国,但不再过问法国和越南间所订的条约。
    三  中国不向法国索取赔款。
    然而,这草约再度受到两国政府的反对,中国政府认为这样等于出卖越南,法
国政府认为中国仍保留宗主国名义,可能引起后患。法国首先突击越南东北边境城
市谅山,被中国援越远征军击退,法国驻北京代办谢满禄就向清政府提出最后通牒,
限中国在两天内承诺赔偿法国军费八千万法元(法郎)。清政府拒绝,谢满禄逾期
得不到回答,即下旗回国。中国皇帝载湉下令各省备战,而法国舰队已开始攻击。
清政府的军队腐败如故,停泊在福建福州闽江口的舰队和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尾炮台,
被闯进来的法国舰队全部摧毁。法国舰队再攻击台湾,在基隆登陆,占领沪尾(台
湾淡水),封锁台湾海峡,切断中国南北海道。
    明年(一八八五),法国军队再在台湾海峡中的澎湖群岛登陆。法国舰队司令
海军中将孤拔,就死在澎湖。他的死,中国说是被中国击毙,法国说是害病逝世。
但法国的陆军从东京(河内)向北进攻时,在中越边界上的镇南关(友谊关),被
一位因这一次战役而成名的中国将军冯子材击败,并乘胜追击,重占谅山,进逼东
京(河内)。这对于一向习惯于胜利的法国,是一个人心震动的打击,消息传到巴
黎的明日,法国内阁倒台。
    就在这种情况下,中法接受调停,签订《越南条约》,承认《李福协定》,但
取消中国是越南宗主国的条款,越南从此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中国虽然被迫放弃越
南,但中国已尽了宗主国应尽的力量,没有逃避。
    ——当时,越南的嘉隆王朝政府,跟中国的清王朝政府,同等的腐败和同等的
无知,对外国只一味的闭着眼睛。这时候距鸦片战争已三十年,清政府应该了解通
商贸易的本身,并不是一件罪恶,应该鼓励越南接受。不去这样做,却去帮助越南
利用乌合之众的黑旗军阻挠红河通航,即令阻挠成功,对于已经土崩瓦解的越南危
局,实质上也没有补益。幸而中国乘着谅山的胜利,立即和解,否则法国非常有可
能继续占领台湾、澎湖,造成割让的事实。
                             十三  自强运动
    本世纪(十九)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划时代的战争,然而清政府的皇
帝和官员却把它当作历史上跟外国作战的一个普通战役,胜败乃兵家常事,算不了
什么,中国虽然打了败仗,只不过一时的挫折,格言上说过,有小屈必有大伸,一
旦具有无限权威的皇帝赫然震怒,大展雄威,重张天讨,那些夷狄丑类,仍将匐匍
在王师脚下。可是紧接着六十年代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满洲权贵们亲身挨到巨棒,
尤其是签订《北京条约》的奕訢,这位青年亲王首当其冲,受的刺激更大,这促使
奕訢处于领导一项发奋图强运动的地位。英法战争结束的次年(一八六一),皇帝
奕囗逝世,六岁的儿子载淳坐上皇帝宝座,载淳的母亲那拉兰儿以皇太后的身分临
朝,由奕訢主持政府(官衔是“恭亲王·议政大臣·军机大臣”),他遂得以实行
他的主张。
    没有人反对发奋图强,问题是如何发奋图强。鸦片战争时,英国只不过出动军
队二千余人;英法联军时,两国也不过出动军队一万余人,竟把拥有四亿人口,当
时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打得落花流水。奕訢跟汉人中若干掌握实权的官员曾国藩、
李鸿章之辈,恍然大悟,认为西洋人的政治不如中国,唯一比中国高明的,不过
“船坚炮利”罢了。中国只要也船坚炮利,就可以制服英法诸夷。至于如何才能船
坚炮利,则只要采取下列三项措施就能达成目的:
    一  向西洋购买军舰大炮。
    二  中国自己设立工厂制造军舰大炮。
    三  派遣留学生到西洋各国去学他们的本领。
    唯一的问题是,深恐西洋那些夷狄对军舰大炮的建造使用方法,秘密不肯传授;
但当发现那些夷狄不但肯传授秘密,而且还热心的传授时,不禁大为惊喜。于是,
自强运动就在上述的理论基础上,积极推动。从六十年代英法联军战争结束,到九
十年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三十五年之间,我们用下表说明清政府的主要措施:
    自强运动最重要的是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是英法联军打进首都北京后的
新生事物。过去各国只能跟清政府指定的边疆地方官员交涉,像俄国只能跟库伦
(蒙古乌兰巴托)的办事大臣,欧美各国只能跟广州的两广总督交涉。清王朝中央
政府只有一个藩属事务部(理藩院),处理藩属国的事务。即令在鸦片战争之后,
仍然如此,所以英法修约之议初起时,两广总督叶名琛拒不见面,英法连谈话的对
象都找不到,才决定改用武力。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表示清政府终于在心理上承认世界上尚有平等地位
的国家。它等于现代的外交部,但外交不过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事实上它是自强运动总司令部,奕訢是最高统帅,稍后出任北洋通商大臣兼直隶
(河北省)总督的李鸿章,则是总执行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推动的几乎是包
罗万象的各种前所未闻的崭新业务,诸如:
    一  教育  自强运动需要通晓外国语文的人才,同文馆(外国语学校)不仅培
植语文人才,除了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四个学系外,同时还培植科学人才,有
天文系、化学系、地质学系、格致系(物理学系)、医学系,是近代国立大学的雏
型。
    二  海关  这本应是财政部(户部)的事,现在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持,聘
请英国人当海关的首长,称“总税务司”。沿海沿江口岸和沿边商埠,所有对外贸
易的税收,留下十分之三作自强运动的经费,其他十分之七缴入国库。
    三  海陆军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是海军部兼陆军部。海军舰队、船只、军港,
和海军附属单位,如军械局、造船厂、海军军官学校,全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
陆军军官学校、炮台要塞,新的陆军训练,以及海陆两军一切向外购买武器事务,
也都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当时的国防部(兵部)几乎成了一个不重要的机构。
    四  其他  不仅仅上述的那些而已,其他像矿产开发、铁路、电线、轮船、国
内和海外航线、工业工厂之类,凡是跟船坚炮利有关的,甚至虽然无关,但只要跟
外国有关,就都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持。
    因为自强运动主要的形态是军事的西洋化,和跟东西洋各国的洋人打交道,所
以也被称为“洋务”。大量金钱投下来,中国不久就在外貌上呈现出一种金碧辉煌
的场面,新式海军阵营堂皇,战斗力强大的北洋舰队最先成立,另外还有三支比较
小的舰队,即南洋舰队、粤洋舰队和1884年在闽江口被法国全部击沉的闽洋舰队,
拥有号称世界第七位海权大国的巨舰巨炮,本世纪(十九)七十年代之后,中国在
世界上虽已不是超级强国,但仍保持一等强国的尊严。
    然而,政治腐败和官员的贪污无能,使新建立起来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
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
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比湖南兵团
司令官杨芳归功于对手有妖法,已是很大的进步了。老拳师认为只要他也有这么一
副漂亮的手套,就可发生同等的威力,甚至更大的威力,因为自己的身体(政治的
和社会的)比对手健康得多。清政府的自强运动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
手套,现在他们已经弄到。
    只有少数人发现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其中一位就是驻英公使郭嵩焘,这位科举
出身的官员,却有时代的见解,他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警告说:
    西洋立国两千年,政治和教育,都非常修明。跟辽金崛起的情形,绝不相同。……
西洋富强,固不超过矿业、轮船、火车。但它们所以富强,自有原因。……我们必
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岂有人民穷困不堪,
而国家能富强之理。现在谈富强的人,把国家大事,看作跟人民无关。官员贪污,
盗贼横行,水灾旱灾不断,上下交困,每天都在忧患祸乱。这时轻率的追求富强,
只不过浪费金钱。……船坚炮利(“兵事”)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
的根本。……中国之大患,在于士大夫没有见识。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曾把郭嵩焘的各种报告,汇集出版,我们所引的不过其中一
小片断,但可看出他的真知灼见。然而,他的真知灼见不但不能在当时引起正面反
应,反而被全国沸腾的士大夫阶层的卫道舆论,痛诋他是数典忘祖的汉奸卖国贼。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戴上这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出场。
                          十四  第二次保卫朝鲜
    第七、第八世纪二百年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日本,使日本跟在朝鲜之后,成
为世界上采用中国文字为本国文字的两个国家。十三世纪时,中国跟日本同时受到
蒙古帝国的侵略,中国被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政府统治,而日本靠台风的帮助,幸
免于难。
    十七世纪一六三五年,日本征夷大将军(江户幕府)德川家光下令驱逐所有的
外国人,禁止日本人出国,在国外的日本人也不准返回日本,只允许中国和荷兰少
数商船到长崎贸易。这是著名的锁国令,日本像一个塞着瓶口的瓶子,跟外界隔绝。
    日本锁国二百一十九年,本世纪(十九)一八五三年,即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江苏南京)的那一年,美国海军的一个舰队。在舰队司令培理的率领下,来中国
保护美国侨民。在航行中途,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闯进日本的东京湾(江户湾),
要求日本同意通商,培理送两幅白旗给日本官员,告诉他们作为战败时投降之用,
又告诉他们说,今年不能久留,明年当再度来此。日本全国在惊恐中等到了明年
(一八五四),培理果然如约光临,日本没有抵抗就告屈服,跟美国签订《神奈川
条约》,锁国时代结束,门户大开。但最大的影响发生在八年后的一八六二年,日
本杀死了一个英国人,英国军舰炮轰鹿儿岛。日本跟中国一样,受到巨舰大炮的刺
激,决心发奋图强。
    五年后(一八六七),即太平天国灭亡之后第三年,以及阿古柏在新疆称可汗
的那一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下令变法,这就是历史上使全世界叹为奇迹的“明
治维新”,征夷大将军(江户幕府)德川庆喜,把统治大权奉还给明治天皇,明治
天皇把首都从京都迁到靠海的江户,改名东京,跟七世纪六四六年“大化革新”全
盘吸收中国文化一样,明治维新则是全盘吸收西洋文化——从生活方式到意识形态。
只短短数年,日本就从荒陋落后状态之中,一跃而成为一个完全新面貌的现代化的
年轻国家。
    ——纪元前四世纪中国大黄金时代中,秦国变法成功,是人类最大的魔术。本
世纪(十九)日本也变法成功,应该是人类第二次最大的魔术。日本人创下的这个
使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改变,各国学者都试图发掘出其中奥秘的原因,却得不到一
致的结论。
    日本一旦崛起,立即向外侵略。
    一八七一年,琉球王国的船只在台湾海面沉没,船民在登上台湾岛时,其中五
十余人被岛上牡丹社(台湾屏东牡丹乡)的土著杀害。这件事跟日本无关,但日本
认为有关。一八七四年,日本新建立的、连运输舰都没有、还得租用美国轮船供应
补给品的舰队,开到台湾,屠杀人民,焚烧村落。清政府不得不赔偿白银五十万两,
日军才饱载而归。这件事距日本明治维新只不过第八年,便如此迫不及待地使它的
邻居流血,一方面显示日本变法效果之大和成长之迅速,一方面也显示日本器小易
盈。
    ——日本不久就禁止琉球国王尚泰向中国进贡,尚泰派出密使到北京乞援,但
清政府对这个孤悬海外的藩属,已无力保护。七十年代最后一年(一八七九),日
本把尚泰掳到东京,改琉球王国为冲绳县,琉球遂亡。
    台湾事件,使日本发现侵略妙不可言,像一个强盗发现劫掠妙不可言一样,他
可以用最少的代价,得到最丰富的报酬。日本的下一个劫掠目标,立即转到三百年
前碰过钉子的古老王国朝鲜身上。
    攻击台湾的次年(一八七五),日本舰队闯入朝鲜首都汉城所面临的江华湾,
小艇更深入汉江测量水道。朝鲜炮台发炮阻止,日本舰队攻陷炮台,这跟西洋对付
中国的手段一模一样。朝鲜只好答应日本的条件,签订下列要点的《江华条约》:
    一  日本承认朝鲜是独立国家。
    二  日本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
    三  朝鲜开放两个港口(元山、仁川)通商。
    朝鲜把条约的内容和签约经过,报告中国,清政府这时候正在全力收复新疆,
无力反应,就劝告朝鲜李氏王朝政府乘这个机会,主动的开放门户,跟世界各国广
泛地建立外交的和商务的关系,使日本的力量受到牵制。可是朝鲜宰相金允植拒绝
说:“与其通洋而存,宁愿绝洋而亡。”李氏王朝已历时五百年,现政权掌握在王
妃闵氏家族手中,贪污腐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仅积欠军队的粮饷,就达十三个月,
连以贪污腐败闻名于世的清政府酒肉官员,都大吃一惊。一八八二年,即中国签订
《伊犁条约》的次年,汉城爆发兵变,愤怒的士兵攻击王宫,闵妃负伤逃走,国王
李熙被囚,变兵又攻击支持阂氏家族的日本公使馆,日本若干军官被杀。李熙的父
亲,那位早已失去权势的前任摄政王(大院君)李是应,出面维持秩序,主持政府。
    事实上李是应是这次兵变的幕后领导人,他是一个昏庸的老官僚,缺乏必须有
的政治头脑,以致同时的触怒了中国和日本。中国认为囚禁被中国所册封的国王,
即令是国王的父亲,也是大逆不道,而且也深恐日本抓住军官被杀的借口,向朝鲜
进一步勒索。日本对日本公使馆被攻击,人员死亡,当然怒不可遏,尤其日本是一
个正需要面子的暴发户,不能忍受这种侮辱。于是,中日两国军队分别在朝鲜登陆,
当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宣布日本军队将对李是应政府采取行动时,中国远征军司令
(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已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把李是应拘禁,专舰送回中国,
迎接国王李熙复位。日本既失去发作的对象,只好接受调解,由朝鲜付出白银五十
万两的赔款,跟日本签订《济物浦条约》,承认日本有在朝鲜驻军保护公使馆的权
利。
    朝鲜不甘心日本的驻军,请求中国军队也不要撤退,以平衡日本的威胁。清政
府同意,命吴长庆的一位部将袁世凯担任驻屯军司令官。
    朝鲜不断的内忧外患,使国内分为两党,一是“独立党”,主张效法日本变法,
实行政治改革。一是“事大党”,主张继续侍奉天朝——中国,维持现状。两党在
中日两国驻朝官员分别支持下,斗争激烈。
    两年后,朝鲜又发生甲申(一八八四)事变。这时中国正忙着为越南跟法国作
战,日本认为中国已没有余力照顾朝鲜,独立党遂发动政变,率领由日本军官训练
的新军,屠杀事大党,冲进王宫,强迫国王下令征召日军入宫护驾。日本公使竹添
进一郎主张马上把国王秘密送到日本作为人质,但独立党恐怕激起人民的愤怒,无
法善后,主张先行送到汉江口的江华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袁世凯得到消息,立即
攻击王宫,一面向朝鲜人民揭露日本的阴谋。愤怒的朝鲜群众把王宫包围,协助中
国军队昼夜攻打。日军不能支持,只得舍弃国王,跟独立党突围,撤退到四十公里
外的仁川港。
    甲申事变是日本明目张胆地干涉朝鲜内政,在国际上引起各国纷纷指摘。所以
它虽然吃了亏,但态度无法强硬。拖到次年(一八八五),终于跟中国签订解决朝
鲜问题的中日《天津条约》,规定中日两国同时自朝鲜撤退,以后朝鲜如果再度发
生变乱,需要出兵时,由两国同时出兵。这个条约使朝鲜成了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
国。但在朝鲜人心目中,根本不承认日本有这种资格。
    日本像一只贪得无厌的饿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朝鲜,祈求老天爷使它快一点
发生变乱。中国则恰恰相反,唯恐朝鲜有什么风吹草动,引起日本的干预。只有朝
鲜闵氏家族控制下的政府,对此茫无感觉,闵氏家族好像跟朝鲜王国有血海深仇,
不把这个王国消灭誓不甘休,在重握政权之后,更顽强的拒绝改革。中国稍后把他
们的政敌前摄政王李是应释放回国,闵氏家族于是又把中国恨入骨髓,企图联络俄
国跟中国和日本对抗。
    一个称为东学党的朝鲜人民反抗行动,在朝鲜全国爆发。
                           十五  中日甲午战争
    东学党是朝鲜民间崛起的反抗暴政和反抗除了中国人以外所有外国人的组织,
闵氏家族用最残酷的手段镇压他们,结果激起全国大暴动,朝鲜政府失去控制。一
八九四年,即中国古老历法的甲午年,朝鲜向中国请求派军平乱。当中国军队出发
时,依照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两国军队遂同时到达朝鲜。日本这一次已
拿定主意,再也不走了,他们从甲申事变(一八八四)焦急地等待了十年,才等到
这个天赐良机。
    东学党听到中国军队登陆的消息,精神上失去支持,即行溃散,天大的变乱霎
时间归于平息。中国通知日本,要求两国军队同时撤退,日本提出种种不能马上撤
退的理由,然后,突然间发动攻势,把王宫占领,逮捕闵氏家族以消除人民的怨恨,
请出李是应再当摄政王。国王李熙在压力下,下令废除跟中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又
下令征召日本军队驱逐侵犯朝鲜主权而又拒不撤退的中国军队。
    中国急向朝鲜增援,当增援的军舰济远号跟广乙号,运送陆军到牙山(汉城南
八十公里)回航,驶到距牙山六十公里的丰岛海面时,受到日本舰队偷袭,广乙号
搁浅,自己炸毁。济远号竭力抵抗后不支,悬起白旗诈降,然后乘隙逃走。日舰在
追击途中遇到中国第二批增援部队所乘的高升号商轮和操江号护航舰。高升号被击
沉,增援部队一千二百人仅七十余人逃生。操江号携同所载运的白银二十万两军饷
投降。
    中日两国同时宣战。
    战争分别在陆海战场进行。中国驻防牙山的陆军,自丰岛海战后,就受到日军
的猛烈攻击,无法抵抗,即向汉城北方二百公里外的重镇平壤撤退。中国在平壤集
结的军队有一万四千人,司令官(诸军总统)叶志超是官场中的典型人物,胆小如
鼠,视钱如命,又没有声望,其他将领们也都是大小官僚,除了吸食鸦片外,每天
都摆酒欢宴,既不体恤士兵,也不理会逼面而来的大敌,他们都相信“船到桥头自
然直”的官场哲学。等到日军以一万五千人发动攻击时,大军即行崩溃,叶志超首
先逃生。日军乘胜尾追,越过鸭绿江,深入中国领土的辽东半岛,顺利地占领位于
半岛最南端、中国最优良的旅顺军港。日本这时已决心永远的攫取旅顺,所以在旅
顺作灭种式的大屠杀,中国人全部死尽,只有三十六人逃生。
    平壤溃败三天后,中国北洋舰队,包括战舰十二艘、炮艇二艘、鱼雷艇四艘,
从大连出发,运送增援平壤的武装部队在大东沟(辽宁东港)登陆,在回航途中的
黄海上,跟同样拥有十二艘战舰和四艘鱼雷艇的日本舰队相遇。
    北洋舰队司令(提督)丁汝昌站在旗舰定远号的舰桥上指挥,下令舰队作一字
形雁阵应战。可是副司令兼旗舰舰长(右翼总兵旗舰管带)刘步蟾,发现如此则旗
舰定远号恰恰在最危险的前端,将第一个受到炮击,于是他在转达命令时,竟改为
人字形雁阵,使定远号位于他认为比较安全的中央后方位置。英国顾问泰乐尔看见
阵势跟司令所下的命令不符,对这种在海军中闻所未闻、几近叛变的阵前抗命,大
为震骇。他急忙奔上舰桥,企图挽救,但时间已不许可,日舰已经逼近,刘步蟾下
令开炮。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定远号的大炮发射第一炮时,那个年久未修,早就
锈烂了的舰桥,被震断裂,丁汝昌和泰乐尔被双双抛到半空而后跌到甲板上。丁汝
昌腰部重伤,泰乐尔失去知觉。日舰的猛烈炮火,把定远号的桅樯摧毁,以致悬挂
不出指挥的旗帜,各舰遂成了一群各自为政的盲鸭。
    海战只五小时,中国战舰五艘沉没,其余全部重伤,落荒而逃。日本则仅旗舰
松岛号重伤,无一舰被击沉。
    北洋舰队这时仍剩下军舰二十六艘,包括战舰七艘、炮艇六艘、鱼雷艇十三艘,
集结在基地威海卫(山东威海)。旅顺陷落后,威海卫更加重要,仍控制着渤海海
口,阻止日舰进攻天津。黄海战役三个月后,日本海陆夹攻威海卫,陆军由山东半
岛最东端的成山角登陆(七世纪时,中国援助朝鲜半岛上新罗王国的远征军,就在
这里乘舰出发),日军登陆后,攻陷威海卫的要塞炮台,北洋舰队反而暴露在自己
岸炮的威胁之下。日本海军又一连两夜发动鱼雷艇偷袭,定远号被击搁浅,来远号
和威远号则被击沉,两舰上的战士伤亡惨重,但两舰的舰长却安然无恙,因为两位
舰长都上岸嫖妓去了,根本不在舰上。
    这是一个绝望的局势,中国海军主力全在北洋舰队,其他南洋、粤洋两个舰队
都微不足道,而且地域观念和派系观念,使他们乐意于看到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系
势力瓦解,所以北洋舰队根本不可能有援军。不久,司令部所在地的刘公岛上发生
兵变,水兵弃舰登陆,要求司令丁汝昌“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岛上驻防的陆军却
抢着攀上军舰,要求快快逃命。秩序已乱,英国顾问瑞乃尔建议丁汝昌凿沉残余军
舰,士兵徒手投降。丁汝昌采纳,下令沉船,可是那些舰长们恐怕沉船后会触怒日
本人,可能性命不保,所以拒绝执行命令。丁汝昌又打算率领各舰突围,更没有人
理他,丁汝昌只好服毒自杀。
    拒绝沉船,又拒绝突围的舰长之一程璧光乘着悬挂白旗的炮艇出港,向日本舰
队投降。历时二十四日的威海卫战役结束,曾经煊赫一时,作为自强运动结晶的北
洋舰队,灰飞烟灭。清政府知道大势已去,尤其是那位皇太后那拉兰儿,急于庆祝
她六十岁的快乐生日,所以迫不及待向日本乞和。
    次年(一八九五),中国代表李鸿章在他领导的事业全部失败后,到日本低头
接受屈辱的和平,签订《马关条约》:
    一  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二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给日本。
    三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中国战败,朝鲜陷于惊恐,在朝鲜人的眼中,伟大的天朝是不会战败的。朝鲜
失去了靠山,六神无主,只有默默地承认日本为他们的宗主国。
    ——本世纪(十九)最后第三年(一八九七),日本命朝鲜国王改称皇帝,并
改称为大韩帝国。下世纪(二十)一九一○年,即清政府被中国人推翻的前一年,
日本命李照签订跟日本《合并条约》,朝鲜遂亡。朝鲜当中国的藩属一千余年,两
国感情融洽,如足如手,中国对朝鲜没有任何领土野心,这一次又为了保护它,而
连自己的领土都赔了进去。但它当日本的藩属只不过十六年,就被并吞。
    《马关条约》既然签订,中国的重大损失已成定局,然而国际间错综复杂的形
势,却发生三国出面强迫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的事件。俄国、德国、法国联合起来向
日本提出抗议,认为割让辽东的要求,过份苛刻。这事件的动机十分简单,当中日
战争爆发之前和已经爆发之后,清政府渴望俄国或其他任何一国出面干预,但没有
一国肯帮这个忙。等到条约签订,俄国才发现它垂涎已久,远东最大的不冻港旅顺
和旅顺所在地的辽东半岛,竟落到日本人手中。德、法两国也愿利用俄国的心理状
态,向俄国和中国表示惠而不费本的友谊,作为以后索取报酬的资本。纯粹自私的
动机,在外交词令下,看起来好像是正义的行动。
    日本无力跟三国抗衡,答应把辽东半岛退还中国,但由中国增加白银三干万两
的赎金。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清政府的当权人物对俄国感激零涕,认为俄国真是
中国最好的朋友。这份感激之情维持了五年,直到下世纪(二十)第一年(一九○
○),俄国乘八国联军进攻中国之际,突然间出兵占领面积达一百一十万平方公里
的东北三省,清政府才大梦方醒。
                          十六  中国失败的原因
    在发奋图强上,日本起步比中国迟。中国门户开放了十年之后,日本门户才开
放。中国发动自强运动七年后,日本才明治维新。但海军居世界第十一位的蕞尔小
国日本,却一举击溃了海军居世界第七位的庞然大物的中国,使全世界都大大的震
惊,不得不承认中国是远东病夫。——当时,欧洲人称土耳其帝国是近东病夫。
    都是发奋图强,为什么日本办得到而中国不能,不但本世纪(十九)不能,而
且拖到下世纪(二十)中叶以前,仍然不能。
    这可以由对门户开放所持的态度上,得到启示。
    美国舰队敲开锁国二百余年的日本,日本并不把它当作一种耻辱,反而庆幸由
于这个刺激,使日本早日惊醒。中国不然,像一个赤身露体而衰老患病的梦游患者,
被鸦片战争惊醒后,发现自己所处的窘境,而认为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
    日本面对着巨变,内心充满着恐惧和自卑,立刻就认清必须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才能生存。中国则悻悻然怒不可遏。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在不
得不屈服时,也只勉强接受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已是让步的最大限度。也就是
说,日本认为万事不如人,它的改变出自内心的彻底觉悟。中国则始终坚持从古代
传下来的儒家系统的那些儒书,仍是救世良方,只要加以现代化的解释就可以了。
    中日两国有同一的文化基础,却对同一刺激,产生两种恰恰相反的反应。为什
么会如此?
    我们认为主要的下列四项原因:
    一  中国有长期的科举制度,日本没有。
    二  中国有士大夫僵化了的阶层,日本没有。
    三  中国人在经济上有安全感,日本人没有。
    四  中国帝王有危险感,日本帝王没有。
    日本于七世纪大化革新时,把中国文化几乎全部接受过去,不知道什么原因,
却单单的拒绝或遗漏了中国知识分子最疯狂崇拜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有它的主要
功能,它使政权向下微作一隙的开放,使拥有相当资产的平民有机会借此一线狭径,
爬到政权高峰。但也使帝王用它来控制知识分子,这些被长久控制的知识分子,在
帝王跟平民之间,形成一个新的统治贵族。他们异于旧有的血统上的贵族,而是一
种由科举考试而产生的贵族,即士大夫阶层。他们以研究儒家学派的儒书和做官为
唯一职务,俸禄和贪污使他们的财富增加,再把这些财富投资到土地上,所以每一
个士大夫都拥有土地和一个寄生性的家族。这些士大夫和这些家族,就像大海里无
数礁石,而中国政府则像一只巨舟,在这些礁石之间,蹒跚行驶。日本因为从没有
科举的缘故,它幸运的没有制造出来这些礁石,日本政府航行的大海是辽阔的,只
要领导人决心改变方向,它就可以改变,不会遭遇到像中国领导人所遭遇到的密如
星斗般礁石的阻吓。
    科举制度主要内容是考试两千年前的儒书,儒家学派强烈的保守和崇古本质,
也就成为士大夫最突出的冥顽性格,八股文的机械训练,更使士大夫脑筋里残存的
想像力荡然无存、士大夫习惯于不用自己的思想,所有的著作都是代替圣人系统发
言,于是养成一种不切实际发高烧的毛病,对社会上的任何改革和进步,都狂热的
对抗。日本知识分子也有这种毛病,但毛病要轻得多,大多数
--

把所有的心情都摊开来体会 把全部的话都说出来你听 
看看还有什么让人担心 不要考虑太多自己迷惑
可是我的蓝色理想现在哪里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