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Yu (遥想公瑾当年),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14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Mar 31 23:16:30 2000), 转信

<上一章] [返回] [下一章>
    棺材停在法源寺的后房里,下面用两个长板凳横撑着,正面没有任何文字,是谁的

材,只有知道的人才知道。老家人们帮着抬棺材、架板凳,忙得满头大汗。胡理臣从腰
问掏
出一条毛巾,没有擦汗,只用来把棺材擦得干净、仔细,一如几个小时前清洗小主人的

脸。最后,摆上香案,一齐下跪,磕着头,他们终于哭出声来,一一诉说着少爷的苦命
与不
幸。
    在停枢间的门民一位老和尚默默站在那里,他是余法师,旁边站着长大了的普净。
他们
一言不发,却满面悲戚。不久,他们相偕走开,走到大雄宝殿前的旧碑旁边,沉默着。

    “普净,”余法师终于开了口,“你看到了,这就是走改良路线者的下场!整整十

前,康有为在这古碑前面跟我们相识,十年来,他锲而不舍、失败了再来、失败了再来
、失
败了再来,终于说动了皇帝,得君行道,联合谭嗣同他们搞起变法维新了。但是,表面
上的
成功,其实就是骨子里的失败——康有为花了十年心血,只证明一件事,就是谭嗣同用
鲜血
证明的:改良之路是走不通的。他们用失败证明了此路不通,结论是,要救中国,只好
大家
去革命。谭嗣同可以不死却甘愿一死,最大的原因,就是要证明这一结论。我老了,不
能有
什么作为了,我看,从今天以后,你还是做离开庙里的准备吧,到天涯、到海角,把自
己投
身出去,去做一个真的革命党吧!寺庙对真正有佛心的人说来,其实至多只是一个起点
和终
站,因庙生佛心,因佛心而离开庙,在外救世,也许有一天,你救世归来,可在庙里终
老;
也许有一天,你救世失败,和谭先生一样,可在庙里停灵。不管怎么样、不论哪一种,
都比
年纪轻轻的就在庙里吃斋念佛敲木鱼来得真实、来得有益。我看,是时候了,你也二十
六岁
了,你就照师父指示,准备一下吧!”
    余法师说着,轻拍着普净的头,普净深憎地望着师父。低下头,一会儿.再抬起头
来,
咬着嘴唇道:
    “我从八岁到庙上来,就一直担心有一天师父会不要我了,十八年过去了,今天我
终于
从师父口中听到这种话。当然我知道这不是师父不要我,而是更要我去做我该去做的事
,我
就照师父指示,到天涯海角去。唯一的遗憾是我不能由早到晚照料您老人家了……”
    余法师微笑着,又轻拍了普净的头。“普净你看,谭先生死了,他有父亲在堂、有
妻子
在室。他又由早到晚照料谁呢?在四万万中国同胞前,他一己之私的亲情,一概舍弃,
谁也
不照料,照料的只是众生。这种心怀,才真正是出家人的心怀。儒家是‘老吾老以及人

老’,但佛门却是’舍吾老以及人之老’,有大感情的人是不在意小感情的。”“那么
,师
父,你为什么三十岁以后才出家?”普净顶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把庙作为起点,而在
年纪
轻轻的时候,就遁入空门.把庙做为终站?”
    余法师为之一震。但是他很快恢复了常态,他转了身,对着庙门,没有看普净:“
这是
你十年前就问过我的问题,我没答复你,只说有一天你会知道。那一天啊,现在还没到
来。
我只能告诉你,我从三十岁后出家以来,我一直怀疑法源寺是我的终站,我虽然六十二

了,人已垂垂老去,可是,我总觉得冥冥中还有一件事在等我去弥补、去续成、去做完
,我
直到今天还不十分清楚那是什么事,但我可以告诉你那不是什么事。就是:我不会寿终
正寝
在这里,法源寺不是我的终站。普净啊,我们在法源寺相会,也会在法源寺相离,就让
我们
以离为聚吧……”
    正在余法师说到这里,从庙门那边,走进来两个彪形大汉。走近的时候,其中一个
满面
虬髯的,一直用锐利的眼光。打量着余法师,他不友善地盯着余法师看,余法师察觉了
,立
刻表情有异,低眉不语。两个大汉擦身而过,朝里走去,也连个招呼都不打。普净看在

里,十分奇怪。
    “师父,你好像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对你好像不很友善。”
    余法师两眼看地,又抬头看天,轻叹了一声。
    “普净,你观察入微,我的确知道他们是谁。那个留大胡子的,不是别人,就是大
刀王
五。”
    “大刀王五!”普净惊叹起来。
    “大刀王五。”余法师平静他说,“这位‘关东大侠’现在五十二岁,他整整比我
小十
岁。不过,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只有十七岁,那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
    “师父那么早就认识了大刀王五?”
    “那么早。”
    “刚才大刀王五显然认出了师父。你们很多年不见了吧?”
    “三十多年不见了。”余法师说,“我看,我还是告诉你吧。你一直不知道我当年
出家
的秘密,如今我们分子在即,我就告诉你吧!”
    “大刀王五跟我有一段相同的经历,这经历,大家都不愿透露的,就是我们都做过
‘长
毛贼’。所谓‘长毛贼’,是满洲人对太平天国中太平军的称呼。太平天国起义时,号
召恢
复汉族蓄发不剃的风俗、反抗清延政府剃发留辫子的制度,所以就被叫做‘长毛贼’。
近五
十年前,金田起义时,天玉洪秀全三十六岁、其他各王都三十上下,翼王石达开只有二

岁,当时他们的确有朝气,同甘共苦,有理想、有革命气象,可是,到了打进南京城、
打下
了中国半壁山河,他们开始腐化了、内斗了,但是其中石达开还是像样子的。他在武汉

方,听说京城里同志内斗武斗,东王杨秀清被杀,特别赶回来挽救革命阵营的分裂,但
换得
的,却是他自己全家也被杀了。最后他又不见容于洪秀全,他只好出走了,随他出走的
有十
几万人。他在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湖北、四川等省行踪不定,最后败退云
南,
最后只剩四万残部,在西康抢渡大渡河不成,陷于绝境,不但被穷山恶水包围、也被清
军和
土人包围。那时我和王五都在他左右,我们没粮食吃,吃野草;野草吃光了,杀战马吃

肉;马肉吃光了,剩下七千人,拼死突围,逃到一个叫老鸦漩的地方,又碰到敌人,不
能前
进。两天以后,石达开不见了,据说他为了顾全最后七千人的七千条命,自动走到清军
里投
降了。可是,当我们放下武器,一起投降的时候,清军大开了杀戒,凡千人被杀了、几
千人
四处逃命。石达开的家属早在南京就被自己人杀光了,但侥幸逃出来一个十四岁的女儿
,叫
石绮湘,人长得漂亮,又会写文章,六年来,跟着部队长征,那时我因为读过书,被石
达开
看中,替他掌管文案,与绮湘早晚见面,日久也就生情,石达开也有意把我收为女婿,
但在
整天转战南北的情况里,也不便成婚。石达开在老鸦漩不见了,我们事先都不知情,后
来传
说,自动走到清军投降的,是一个面目很像石达开的手下,他冒充石达开,替他被清军

了,而石达开本人,却逃亡了。在清军大开杀戒的时候,我跟绮湘、王五等一百多人,
翻山
越岭而走,藏在深山里,等待转机,由于处境绝望,很多人主张还是偷渡大渡河。在偷

前,我们四下探听,来了一个离奇的消息。说一个船夫,一天傍晚搭了一个老先生过河
,老
先生跟船夫满谈得来。船夫是有心人,感到这位老先生来路不简单,但也不便多问。最
后,
老先生下船了,回头望着高山流水,感慨他说了一句:‘风月依然,而江山安在?’就
快步
消失了。据船夫说,那种快步的动作,全是年轻人的动作。天亮以后,船夫发现船里留
下一
把伞,伞柄为硬铁所铸,上有‘羽异王府’四个小字,乃恍然大悟,这就是翼王石达开
啊!
这个消息,使大家都兴奋起来了。因为我们都知道石达开有这么一把大雨伞。绔湘更是

奋,坚持要去找这船夫,追踪她父亲的足迹,于是大家一齐出发了。可是在河边,我们
中了
埋伏,清军一涌而上,我们回身四散逃跑,逃跑中我听到绮湘的叫喊,好像是出了事,
但我
不顾一切,还是拼命跑,那天夜黑风高,我身体又有病,突发的事件,使我突然勇气全
无,
竟没有勇气回头去救绮湘。事后听说石达开的女儿被俘了,被清军轮奸而死。虽然我事
后自
解,说我纵使当时回头救她,也未必救得了她,但以我同她的关系,在乱军中,我实在
不该
只顾我自己逃命,我实在可耻、实在不原谅我自己、实在没脸见人。于是,我辗转回到

京,固到跟我们余家有点渊源的法源寺,看破红尘,最后做了和尚。如今三十年了,我
口想
三十年前那一晚上,我直到今天,还是弄不清我当时为什么突然那么胆怯、那么突然间
勇气
全无。”
    “师父到法源寺做和尚的事,玉五他们知道吗?”
    “我想他们知道。大家都在北方这么多年,都有头有脸,应该都知道老战友们后来
在干
什么。不过,我们没有来往——他们认为我应与绮湘同死,他们把我看成苟且偷生之辈
,他
们看我不起。”
    “表面上,师父出了家,玉五他们开了镖局,大家都不再搞革命了。是吗?”
    “是吧。”余法师淡淡他说,两眼仍望着庙门以外。他茫然地走向前去,慢慢地,
走到
了丁香树旁。十年前康有为写的杜甫丁香诗在他嘴边浮起,他的脑海中,千军万马,呼
啸而
来。这时已近薄暮,但在天边突然起了乌云——纵使在夕阳向晚,天要变,也不会等待
夕阳
的。
    两年以后,一九○○年旧历七月二十日,向晚时分。
    一个人坐在孤岛的水边,也不等待夕阳。他年纪轻轻的,却满脸病容,有什么夕阳
可等
待呢?他自己就是夕阳!
    今天又是七月二十日了,他心里想。整整两年前的七月二十日,我把内阁候补侍读
、刑
部后补主事、内阁候补中书、江苏候补知府四个小官,攫升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

走,参预新政,那时正是维新变法如火如茶的日子,可是,一切昙花一现,他们四个人
,上
任不过二十四天,就连同另外两位,横尸法场了。他自己变成了傀儡皇帝。最令人气愤
的,
杀他们六个人的上谕,竟然还是用他的名义发出的。他还背得出那种官样文章。上谕中
说这
六个人“革职拿交刑部讯究”后,“旋有人奏,若稽延时日,恐有中变,朕熟思审处,
该犯
等情节较重,难逃法网,倘语多牵涉,恐致株累,是以未俟覆奏,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
即行
正法。此事为非常之变,附和好党,均已明正典刑”。这就是说,皇帝“熟思审处”以
后,
已认定他们“情节较重,难逃法网”了,所以,为了怕耽误了杀人时间,另生变化,就
先杀
人了。这种命令,证明了想杀人的人,可以无须遵守皇帝自己订的法律。按照大清的法
律,
执行死刑,要经过”斩监候”或“斩立决”的程序,“斩监候”是把犯人关到秋天,到
秋天
再奏到朝廷,没有斟酌余地的就批准秋决;有斟酌余地的就兔他一死,或者来个缓决,
到第
二年秋天再说。至于“斩立决”。那就不要等秋天,只要等到复文一到,就可以杀人。
管杀
人关人的是刑部、管纠察的是都察院,判死刑要另得大理寺复文。所以依照法律程序,
杀人
不可能这么炔,不可能快到头天审、第二天就杀。如今皇帝一道命令,公然表示“未俟

奏”就把人杀了,这叫什么皇帝!
    他又回想着:那六天内四道命令,条条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出来的,形式上,是皇
帝来
杀这一周前还和他在一起维新变法的人,这真是命运的嘲弄,嘲弄我自己是昏君……
    他坐在水边,思绪飘浮着,一如水面上的浮萍。但是,谁又配跟浮萍比呢?浮萍还
是有
根的,而我这皇帝呢,却囚居在小岛上,连根都给拔了。
    蓦然间,远处传来了炮声。怎么会有炮声,他纳闷着。他不会向看守他的太监去查
间,
因为问也白问,什么都问不到,这些太监都是皇太后贴身的死党,一切都被交代得守口

瓶。正在他对炮声疑惑的时候,他发觉背后已经站了四个人,他转过身去,四个穿民间
便服
的人下了跪,为首的却是李莲英。
    “皇上吉祥!”李莲英用尖锐的喉音致意着,“好久没来向皇上请安了,请皇上恕

罪。”说着,他磕了头。其他三个也跟着磕了头。
    “起来,你们怎么都穿着这种老百姓的衣服?”皇上问。
    “不瞒皇上说,”李莲英报告着,“外面出了事。从去年以来,民间出了义和团,
他们
拜神以后可以降神附体,口诵咒语。金刀不入、枪炮不伤,他们说:‘不穿洋布、不用

火、……兴大清,灭洋教。’到处杀洋人、杀信洋教的、烧教堂、烧火车,刚毅等满朝
文武
信了他们、老佛爷也信了他们,害得洋人搞八国联军,现在已经杀到北京城来了,义和
团根
本就抵挡不住了。老佛爷下令接皇上一起逃走,现在我们就是来接皇上。请皇上立刻进
来换
衣服吧!趁着兵荒马乱,化装成难民,还来得及走,再迟就来不及啦!”
    光绪皇帝脱下了龙袍,改穿了黑色长衫、蓝布裤子。跟他们直奔宫外,转上了骡车
,在
慌乱中他频频问:
    “珍妃呢?珍妃在哪里?”
    “车在前面。”李莲英手一指,“女眷们都跟老佛爷在一起,随后就来!”李莲英
答应
着。“皇上先待在这儿。我去接她们!”说着,就朝前走去。
    “我跟你一起走!我要先向皇太后请安。”光绪皇帝喊了一声。随即下了骡车,跟
李莲
英和众太监飞奔到宫里。他们赶到贞顺门,正看到前面一堆人,在拥簇着什么,夹杂着
一个
女人的哀呼。他们赶上去,正看到珍妃被太监推到井边,光绪皇帝大叫着奔上去,可是
,太
迟了,哀呼的嘶喊在快速减弱,扑通的水声从深井传出,太监们抢先抓住皇上,在离井
十步
远的地方,被太监拖倒在地。
    一个乡村农妇打扮的老女人站在贞顺门边,被一堆化了装的男女拥簇着,他们都吓

了。老女人若无其事,她把双手上下交互错打了一下,冷冷他说:“把皇上拉起来,咱
们走
吧!”
    一行人等,狼狈地上了路,什么都来不及带,也无法带、不敢带。走了几百里路,
全无
人烟。口渴了,走到井边,不是没有打水的桶,就是井里浮着人头。直走到察哈尔的怀
来,
才算得到补给。此后从察哈尔到山西、到河南、到陕西,两个月下来,终于到了西安。

    出走十七个月后,乱局平静了。中国向八国道歉、惩凶、赔款。赔款总额是四万万
五千
万两,而当时中国有囚万万五千万人,正好每个百姓平均要赔一两,相当于中国五年的
总收
入。中国老百姓为昏庸狠毒的皇太后又戴了重枷,可是重枷又岂限于赔给洋人吗?十六
个月
前,皇太后自北京出走时,身无长物;十六个月后从西安回来时,袋载箱笼的车马却高
达三
千辆,车队绵延七百里(二百五十英里),兴高采烈,不似战败归来,而像迎神赛会。
最后
一段路,从正定回北京一段,坐的还是火车——皇太后终于向西方文化搭载了。二十一
辆火
车,终于开进了北京城。
    六年以后,一九0八年,光绪皇帝在位第三十四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旧历十月二十二

日),七十三岁的西太后终于死去但在她死前一天,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却神秘的先死
了,
是毒杀?是巧合?只有埋在豪华坟墓的西太后自己知道。这座豪华坟墓叶‘东陵”,距
离北
京九十英里,是花了八百万两盖成的,治丧费用又花了一百五十万两,总数接近了一千

两。在她统治的四十七年岁月里,中国人民为她花了无数的钱,最后的一千万两丧葬之
资,
可说是大家最愿意花的。当她的金棺材被抬出北京城门的时候,一百二十名杠夫都挤不
出去
了,减到八十四个人,才得脱棺而出。从此,北京城消逝了她的余晖,夕阳没落了,大
清帝
国也榨干了。三年以后,革命成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
    西太后的死去,却使某一些人“复活”了。光绪皇帝的另一位妃子——瑾妃,是珍
妃的
亲姐姐,为她修死的妹妹立了一个牌位,挂上“贞筠劲草”的匾额,以为追念与哀思。
那恐
怖的中,早被人叫做“珍妃井”,在井边上用铁条贯穿石柱,封起来了,上面还盏了厚
厚的
木块,一眼望去,倍觉阴森与凄凉。
    另一个“复活”的人是张荫桓。在他被捕以后,由于他实际负责外交多年,出使过

国、西班牙、秘鲁,也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六十庆典上做过特使,最后由英国公使、日
本公
使出面表达了严重关切。西太后顾忌了,乃用由光绪皇帝名义发出上谕,说张荫桓”声
名甚
劣,惟尚非康有为之党”,但以此人“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着
发往
新疆,交该巡抚严加管柬”。于是,张荫桓戏剧性的死里逃生,以犯官身分,由刑部移
交兵
部,遣戍塞外。他颇有玩世的气派,路上还轻松得很,向人说:“这老太太和我开玩笑
,还
教我出关外走一回。”可是,好景不常、坏景失常,两年以后,义和团扶清灭洋开始了
,西
太后不买外国人的账了,一个电报打到新疆,下令把张荫桓“就地正法”。封疆大吏通
知了
他,他神色镇定,临刑前。还画了两页扇面给他侄儿,画好了,振了振衣袖,走到刑场
,最
后对刽子手一笑,说:“爽快些!”就从容死了。一年以后,清朝政府跟八国和议,外
国人
认为张荫桓死得冤枉,西太后又顾忌了,再用光绪皇帝名义,把张荫桓“着加恩开复原
官,
以昭睦谊”——为了敦睦邦交而使张荫桓死后又做上原官,“老太太”的脸面也丢尽了

    “老太太”从排外到媚外,只在她一念之间,但一念之转。却害得多少人枉死了。

    “老大太”统治中国四十七年,乍看起来,所向无敌,但她的本领,只是擅长内斗
,斗
中国自己人,碰到外国人,却显得无知而幼稚。这种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极致,就表
现在
她利用义和团掀起文化大乱命的闹剧上。义和团是本土文化、乡土文化的产物,它是民
间低
级宗教的一支,由神秘信仰到秘密组织,最后发展成公开的民团。团员的基本打扮是头
裹红
布或黄布、腰扎同样颜色的腰带、身穿短衫裤扎裤脚、脚上穿靴、上身外面罩上肚兜。
肚兜
上绣着《易经》八卦中的某一卦。从八卦信仰以下,他们抓到什么就信什么,生冷不忌
,但
全是中国本位文化,并且大多是低级的。他们相信吞符念咒可以刀枪不入,相信钢叉、

枪、单刀、双剑可以抵御洋枪洋炮,他们的道具是引魂幡、浑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
、九
连环、如意钩、火牌、飞剑等等,顾名思义,妖妄可知;他们的偶像是玉皇大帝、洪钩

祖、梨山老母、九天玄女、二郎神、哪吒、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姜大公、

公、张翼德、赵子龙、托塔天王、尉迟恭、秦叔宝、黄三太、黄无霸、杨香武等等小说
、戏
曲人物,唯一水平以上的,只是一个李太白!他们的入团仪式是乩童式的,从拳打脚踢
到口
吐白沫、从跳跃晕倒到念念有词,都一应俱全。所念的咒语大多是“左青虎、右白虎,
云凉
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之类,并口耳相传,功夫极处,可以
由大
师兄把手一指,洋人的住处,就可被天火侥光……
    无知而迷信的西太后竟相信了他们,他们串连到北京城。在西太后文化大乱命的带

下,在首善之区展开了首恶,杀人放火,疯狂的排外。他们见到西药房都要烧,结果引
来四
千家商店住宅被波及,还不准救火。不过,他们的本领只是对付中国人而已,本领施之
于洋
人,就力有来逮。他们的口号是:
    神助拳。
    义和国,
    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
    真欺天,
    不敬神佛忘祖先。
    女无节义男不贤。
    鬼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
    请细观:
    鬼子眼珠都发蓝……
    神发怒,
    佛发愤,
    派我下山把法传。
    我不是邪白莲。
    一篇咒语是真言。
    升黄表,
    焚香请下八洞各神仙。
    神出洞,
    仙下山。
    扶助大清来练拳。
    不用兵,
    只用团。
    要杀鬼子不费难。
    烧铁道,
    拔电杆,
    海中去翻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
    英美俄德哭连连,
    一概鬼子都杀尽,
    我大清一统太平年!
    但是,口号归口号,真正使出的功夫,却连洋鬼子的使馆区东交
民巷都攻不下,东交民巷的洋兵不过四百人,义和团围攻了两个月,可是都攻不下来,
一旦
成千上万的八国联军从海外打来,抵御洋人的本领与后果,也就可知。但是,义和团对
洋人
的本领虽然有限,对中国自己人倒是极其耀武扬威的。他们把凡是涉洋的东西都一概打
砸,
抽洋烟(纸烟)的要杀、拿洋伞的要杀、穿洋袜的要杀,有一家八口查出一根火柴,八
口全
杀;有六个学生身边有一支铅笔,六个全杀。到于他们认为信了洋教(天主教等)的,
更在
必杀之列。他们把洋人叫做“大毛子”、信教的中国人叫“二毛子”、间接与洋人有关
的叫
“三毛子”,杀不到“大毛子”,“二毛子”、“三毛子”却不愁缺货,一经认定,砍
杀、
支解、腰斩、炮烹、活埋……样样都有。活埋还有花样,有的信教的妇女,被头上脚下
式活
埋,把腰部以上埋在地里;腰部以下,裸露外面,在阴部插上蜡烛,取火点燃,以为笑

乐……不过,认定谁是“二毛子”、”三毛子”,标准却是很宽的,有时候,为了彰显

绩,他们会大抓农民,一抓就上百男女,一律砍头,农民在法场号叫哭喊,都不清楚自
己是
怎么被杀的……
    西太后利用义和团掀起文化大乱命的闹剧,这场闹剧,惹来了文化的挑战与浩劫,
洋人
的船坚炮利文化,形成了新的挑战,更证实了中国文化与国力的脆弱;另一方面,中国
本上
的乡上的低层文化的猖獗与盲动,造成了新的浩劫,也更证实了中国文化与国力的脆弱
。按
照中国的经典文化,两国交兵,是“不戮行人”、”不斩来使”的,但是,当本土的乡
土的
低层文化窜升到无法控制的时候,自外国的公使以下,就都卧尸街头了。
    西太后本人的文化水平是低层的,她的权势窜升到高层,文化水平却没窜升上去,
结果
由她点头肯定义和团、由她带头纵容义和团,就上下衔接,串连成腾笑古今中外的文化
大乱
命。在这种动乱里,不但中国的农民被杀了、外国的使节被杀了、中国在朝头脑清楚的
大臣
被杀了、民间在野的许许多多的志士仁人也都被杀了。中国各地人头落地,不止北京城
;北
京城各地人头落地,不止通衙大道。在闾巷小街里,也不断传出不同的惨剧。西砖胡同
的法
源寺那边,就传出这么一个。
    一夭傍晚,几十个义和团分子追杀一个黑袍大汉,大汉已经负了伤,他闪进法源寺
,庙
门也就关起。义和团们赶到,他们不尊重什么庙堂,费了一阵工夫,强行打开了庙门,
推开
和尚们冲进去,只见那黑袍大汉正伏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他们冲上去,乱刀齐下,砍
死黑
袍大汉,然后呼啸而去。黑衣大汉是谁,义和团为什么追杀他,真相不明。
    但是,后续的说法也冒出来了。据事后法源寺附近的人透露,那个黑衣大汉,听说
不是
别人,就是大刀王五,但义和团为什么追杀他,真相仍不明。
    直到十三年后,一个来自南方的行脚僧——“八指头陀”住在法源寺,在问及当年
当家
和尚余法师的下落时候,由于八指头陀出家时,曾经“燃二指供佛”,自烧指头的牺牲
精神
南北驰名,大家佩服他、相信他,才在当年法源寺目击和尚的口里,得到真相。原来自
从谭
嗣同的灵柩移到法源寺后,余法师就把普净“赶走”了,他不要普净再和他一样的当和
尚。
普净走后,余法师自己也行踪神秘起来了,听说他参加了援救光绪皇帝的行动,这一行
动,
是谭嗣同死前嘱托大刀王五代为执行的。由于清廷政府保护的严密,行动失败了。但余
法师
跟镖局里的人物,仍旧保持联系。两年后,义和团在北京大串连,闹得天翻地覆,听说
大刀
王五想混水摸鱼,摸出光绪皇帝,重新完成对死友谭嗣同的嘱托。可是,不知怎么惹来
义和
团对他的追杀,王五逃到庙里,余法师一边叫和尚们聚在大门前与义和团尽量拖时间,
一边
单独跟王五在一块儿。后来大门前和尚拦不住,义和团一拥而入在大雄宝殿前,砍死了
黑袍
大汉。义和团走后,大家才发现,穿黑袍被砍死的,竟是余法师!而王五呢,早被换成
了和
尚衣服,奄奄一息。大家极力抢救。可是,没用了,三个小时后,王五也死了。王五死
前只
断续留了一句话:“我错怪了余法师三十多年。如果可能,愿和他埋在一起。”余法师
和王
五神秘的关系,大家都不清楚,只听说王五一直看不起余法师,说他是懦种。但是,看
到余
法师穿着黑袍装成受伤的王五,以自己一死来救王五那一幕,大家才恍然大悟。他们死
后,
庙里不敢声张,偷偷买了两口棺材,埋在广渠门里广东义园的袁崇焕坟后面。当时为了
搞清
楚,大家搜查了黑袍的口袋,发现有一张纸,纸上写着一首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下面注明诗是谭嗣同先生《狱中题壁》之作。大家研究了一阵子,
无法彻底理解,就作罢了。八指头陀也是诗人,他夜里点着蜡烛,在古庙中研究这首诗
,恍
然若有所悟。他对前三句都能理解:“望门投止思张俭”是写后汉张俭被政府缉捕时,
他亡
命遁走,因为他有名望,大家都佩服他、都掩护他,害得许多人家都因掩护他而受连累
。谭
嗣同用这个典,表示不愿连累人,所以不愿逃走。第二句“忍死须臾待杜根”是写后汉
杜根
在皇帝年长后,上书劝太后归政,太后下令把他装在袋子里摔死。幸亏执行的人暗动手
脚,
使他虽受伤但得以装死逃生,谭嗣同用这个典,表示未能就太后归政皇帝上,有所成就
,但
忍死一时,目的也别有所待。第三句“我自横刀向天笑”是写他已视死如归,从容殉道
。八
指头陀惊叹着,他心里想:“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慷慨与从容是两种不同的高
层次
处事态度、赴难态度、牺牲态度。慷慨的表现,有一股很强烈的激情,或两目圆睁、或
破口
大骂、或意气纵横、或义形于色。以慷慨态度准备处世、赴难、牺牲的人,他们在内心
里,
有十足的正义的理由,但在外表上,却是感情的,并且是激情、强烈的激情形式的,用
人比
喻,这叫“方孝孺式”。明朝的方孝孺反对明成祖篡位,明成祖说这是我们家的事,先
生你
不要管,你只替我们写诏书就好了。可是方孝孺连哭带骂,说要杀便杀,诏书我是不写
的。
明成祖说你不怕死,但杀起来不止杀你一个,要诛九族的。方孝孺说就是杀我十族,我
也不
怕。明成祖说,好,就杀你十族。照中国传统算法,九族是在直系方面,上下各杀四代
,就
是从罪人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直杀到自己的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另在旁
系方
面,还要横杀到三从兄弟(母族和妻族)。但并没有所谓第十族。方孝孺说他杀十族也
不在
乎,明成祖就要发明个十族出来,于是把朋友和学生,也都算进去。为了增加某种效果
,明
成祖抓来一个就给方孝孺看一个,方孝孺毫不一顾。最后统计,一共杀了八百七十三个
。方
孝孺自己也慷慨成仁。中国人说“慷慨成仁易”,因为慷慨成仁时候,都在事件的高潮

上,在高潮点上的人,是情绪最冲动的、最激情的,这时候的当事人,常常心一横,可
以做
出许许多多大勇和大牺牲的伟大行动,而不会冷静顾虑到别的利害与困难,也不会有恐
惧、
伤心、痛苦、孤寂等等使人沮丧、软弱的情绪。事实上,在高潮点上不久,当事人也就
“成
仁”了,死得没有破绽、没有拖拖拉拉,很干脆。所以说,慷慨成仁是比较容易的。正
因为
慷慨成仁比较容易,所以,有人相信:不给当事人慷慨成仁的机会,也许结果可能不同
。于
是千方百计在狱中软化他,使他屈服。但是有人却仍不屈服。像文天祥,就是最伟大的

例。不过,比对起“方孝孺式”来,这种“文天样式”却是更高境界的。多年的牢狱生
活,
那种牢,不是靠很强烈的激情才能坐的,而是靠一种平静的从容态度,而文天祥却正好
表现
了这一态度。最后他终于换得了你敌人来杀我。在柴市口,他神色自若,走到法场,从
容而
死……谭嗣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写得太好了、太好了,尤其好在这

“笑”字上。这一“笑”字,写尽了他的从容态度,但笑是一种激情也有点慷慨的成分
。所
以,谭嗣同之死,既有“慷慨成仁”之易、又有“从容就义”之难,难易双修,真是诗
如其
人、人如其诗,视死如归,从容殉道。但是第四句“去留肝胆两昆仑”指什么呢?这就
费解
了。
    “他们都死了,”八指头陀在残烛下漫想着,“谁来检定他们的往事呢?现在,清
廷王
朝没落了、中华民国建立了,时间愈久、时代愈变,往事就愈淹没了,但是,两昆仑的

团,到底指谁呢?”
    ------------------
  好友:文岭 扫描校对!
<上一章] [返回] [下一章>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