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owing (想和你再去吹吹风),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村上春树——寻羊冒险记(6)上
发信站: 听涛站 (2001年07月06日03:29:3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寻羊冒险记
第六章 寻羊冒险记Ⅱ

         
1.奇人怪事(1)
    一身黑西服的秘书在椅子坐定,一声不响地看着我。那视线既不是在左右审视,又
不是在上下扫描,也并非尖锐得足以穿透身体,温度不冷也不热,甚至冷热之间也不是
——视线中不含有我所知道的任何一种感情。仅仅是在看我而已。是否看我身后的墙壁
亦未可知。但墙壁的前面有我,归根结底是在看我。
    他把茶几上的银烟盒拿在手上,打开盒盖,捏出一支没带过滤嘴的烟,指甲往一头
弹了几弹齐,用打火机点燃,朝斜对面吐了口烟,之后把打火机放回桌面架起二郎腿。
这时间里视线丝毫没有移动。
    此人与我的同伴讲述的一模一样。衣着整齐得过分,脸庞端庄得过分,手指修长得
过分。假如没有切成锐角的眼睑和玻璃工艺品般冷冰冰的瞳仁,保准给人看成同性恋者。
但由于眼睛的关系,此君连同性恋者都不像,什么都不像,不同任何人相似,不容人产
生任何联想。
    细看之下,瞳仁呈不可思议的颜色。黑中带有茶色,又约略掺进些许蓝,且左右掺
的程度不一样,简直就像左右各想其事,手指在膝头不住地动。我产生一种强烈的错觉,
以为那十指马上就要离开他的手朝我这边走来。莫名其妙的手指。那莫名其妙的手指慢
慢伸向茶几,碾死大约减少了分之一的烟。冰块在玻璃杯里融化了,透明的水混入葡萄
汁,混得很不均匀。
    房间笼罩在无可言喻的沉默中。走进大房间时常遭遇类似的沉默。较之房间的大,
沉默更来自其中人数的少。然而占据这个房间的沉默,其质则又有所不同——它是那样
地滞重,有一种强加于人的味道。记得过去我曾在哪里体验过这样的沉默,而具体想起
却花了一点时间。我像翻动旧影集似的捋着记忆,想了起来:原来那是笼罩垂危病人的
沉默,里边蕴含无可回避的死的预感。空气总好像弥漫着灰尘,带有别样的意味。
    “都要死,”他依然凝视我静静说道,一副像是完全把握了我心理活动的口气,
“谁都要死,早早晚晚。”
    如此言毕,对方再次陷入令人窒息般的沉默。蝉鸣不止。它们拼命地磨擦身体,力
图唤回行将逝去的季节。
    “对于你,我准备最大限度地坦诚相告。”他说。说法好像在直译什么公文,用词
和语法固然确切无误,但语言缺乏活气。“但坦诚相告同如实相告又是两个问题。坦诚
与如实的关系,好比船头与船尾的关系。先显露坦诚,后现出真相。其时间差同船大小
成正比。庞大事物的真相是不易显露的,有时甚至要等到我们生命终止之后才好歹露出。
所以,即使我不向你出示真相,也并非我的责任和你的责任。”
    我没有办法回答,遂默然不语。对方见我默然,继续说道:
    “特意请你来,是为了把船开向前去,我和你开。双方坦诚交谈,一步步接近真
相。”他就此打住,清下嗓子,瞥一眼自己沙发扶手上的手。“但这么说未免过于抽象,
所以从现实问题开始好了——就是你制作的PR刊物问题。此事已经听说了吧?”
    “听说了。”
    对方点点头,停顿片刻,之后继续下文:“对此我想你恐怕也很意外。自己辛苦制
作的东西被弃若敝屣,任何人心里都不会好受。而那若是一种生活手段,就更加如此。
现实损失也很大嘛,是吧?”
    “是的。”我说。
    “我想就现实损失这点听一下你的说明。”
    “我们这种工作,现实损失无可避免。做好的东西仅仅因广告商一时心血来潮,而
被退回的时候也是有的。而那对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所以为了避
免损失,我们百分之百顺从广告商的意向。说得极端一点,杂志的每一行都是同委托人
一起敲定的。我们便是这样力求避开风险。工作是没多大意思,可我们缺乏财力,而且
单枪匹马。”
    “大家也都是从那种地方爬上来的。”对方安慰我说,“啊,这个暂且不说了。你
的意思是否可以解释为你的公司由于我掐死你的杂志而在财务上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
    “正是。已经印刷制本了,纸费和印刷费必须在一个月内支付,还有外约稿的稿费。
金额虽然不过500万左右,但不巧的是我们是打算用来偿还贷款的——1年前我们咬牙进
行了设备投资。”
    “知道的。”他说。
    “另外还有同广告商的日后合同问题,我们处于弱者地位,广告商又不愿意同惹过
麻烦的代理店打交道。我们同生命保险公司签定了发行PR刊物一年的合同,倘若此次纠
纷致使合同作废,我们公司实质上将整个覆灭。虽说公司小,又没什么门路,但信誉不
错,是靠口碑发展起来的。一旦信誉受挫,只有坐以待毙。”
    我说完对方也一声不响地看我的脸。稍后开口道:“你说得非常坦诚,我们的调查
结果也是如此,这点我表示欣赏。那么,如果我劝说保险公司无条件支付作废杂志所需
费用并且今后继续履行合同,事情会怎么样呢?”
    “往下不存在任何问题。无非带着何以至此的朴素疑问重返单调的日常工作。”
    “而且,另付报酬也未尝不可。只要我在名片背后写上一句,你的公司即可拿到10
年份额的事情做,并且不是散发传单式的。”
    “总之就是交易啰?”
    “好意的交换。我向你的搭档好意提供了PR刊物停止发行的情报。你若对此表示出
好意,我也待你以好意——希望你能这样理解。我的好意是伴随着实惠的。你也总不至
于同脑袋迟钝的醉鬼永远合作下去呢?”
    “我们是朋友。”我说。
    小石子落入无底深井般的沉默持续片刻。石子落抵井底需30秒。
    “也罢,”对方说,“那是你的问题。我相当详细地调查了你的经历,还是满有意
思的。人这东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性平庸的,一类是非现实性平庸的。你显
然属于后者。这点你最好记住。你的命运也将是非现实性平庸的命运。”
    “记住就是。”我说。
    他点下头。我把冰已融尽的葡萄汁喝去一半。
    “那么谈具体的好了。”他说,“关于羊的。”
    对方动了动身体,从信封取出一张大幅黑白照片,对着我放在茶几上。房间中似乎
多少挤进一点现实空气。
    “这是你们杂志刊载的照片。”
    没用底片而只是直接放大杂志图片便弄得如此清晰,实在令人吃惊。想必用的是特
殊技术。
    “据我了解,照片是你个人从哪里弄到手,用在杂志上的,不错吧?”
    “不错。”
    “据我们调查,照片是在此前6个月内由彻头彻尾的外行人拍摄的。照相机是廉价
的袖珍型。不是你拍的。你有一架单透镜尼康,应该拍得更好。这5年你也没去北海道,
是吧?”
    “是不是呢?”我说。
    “唔。”对方沉默一会,仿佛在鉴定沉默的质量。“也罢,我们需要的是三个情报:
你是在何处从何人手中取得这照片的,到底以何目的将这蹩脚照片用在杂志上的?”
    “无可奉告。”我干脆得自己都有些吃惊,“新闻工作者有保守消息来源的权利。”
    对方紧紧盯视我,用右手中指碰了碰嘴唇。反复碰几次后,手又放回膝头。沉默又
持续了一阵。但愿哪里有布谷鸟鸣叫。但当然没有布谷鸟叫。布谷鸟傍晚不叫。
    “你真是个怪人!”他说,“只要我有意,足可以使你们公司关门大吉。那一来,
你也就谈不上是新闻工作者了。当然喽,我是说假定你现在编造的无聊小册子和无聊传
单也算是所谓新闻工作的话。”
    我再次考虑布谷鸟。布谷鸟何以傍晚不叫呢?
    “并且,有几种办法可以让你这样的人开口。”
    “或许如此。”我说,“可是那需要时间,不到时间我不会开口。即使开口也不会
全部道出。而你又不晓得多少算是全部,不对吗?”
    一切都是虚张声势,然而一发命中。随之而来的不安稳的沉默,告诉我得分的是我。
    “和你交谈很有趣,”对方说,“你的非现实性有一种悲凉况味。算了算了,谈别
的吧!”他从衣袋掏出放大镜,放在茶几上,“仔仔细细看一看这照片。”
    我左手拿照片,右手拿放大镜慢慢细看。几只羊头朝这边,几只羊朝另一个方向,
几只羊兀自吃草。感觉上仿佛没上来气氛的同窗会的速成照片。我一只只数羊,看草的
丰茂,看远处的白桦,看更远处的山峦,看天空悬浮的云。无任何异常。我从照片和放
大镜上抬起眼睛注视对方。
    “没看出有什么异常之处?”他问。
    “没看出。”我说。
    对方倒也没显得怎么失望。
    “你在大学大概是学生物的吧?”他问,“对于羊知道多少呢?”
    “等于一无所知。我学的几乎全是专业性质的,派不上用场。”
    “说说看,知道多少说多少。”
    “偶蹄目,食草,群居性。大约明治初期传入日本,用于产毛和食肉——也就这么
多。”
    “是那样的。”他说,“只是要纠正一个小地方:羊传入日本不是明治初期,是安
政①年间。而在那之前,如你所说日本是不存在羊的。也有说法认为平安时期就已从中
国传入。即便实有其事,后来也在哪里灭绝了。所以明治维新以前大多数日本人都不曾
看过羊这种动物,也谈不上了解。尽管它也在十二支里边,算是较有名气的,但谁都不
晓得羊到底是怎样一种动物。不妨说,当时人们以为羊差不多和龙和莫同属想象中的动
物。事实也是如此,明治以前日本人画的羊全都是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可以说,同H.6.
威尔斯对于火星人的了解差不多一个程度。”      ① 日本年号,1854~1860。
    “即使今天,日本人对于羊的认识也是极其浮浅的。总之,从历史上看,羊这一动
物一次也没有在生活层面上同日本人有过关系。羊被国家从美国引进、饲养,并被弃之
不理。这便是羊。战后由于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可以自由进口羊毛羊肉。因此日本
养羊几乎无利可图。不觉得羊够可怜的?说起来,这也就是日本现代本身。”
    “当然,我并不想向你宣讲日本现代的空虚性。我要说的只是两点:一点是日本直
到幕府末期想必都不存在一只羊;另一点是其后进口的羊逐只受到政府的严格检验。知
道这两点的含义吗?”
    这是在问我。“是要一一把握日本存在的羊种吧?”我说。
    “正是。补充一点,和赛马会上用的马同样,羊的关键也在于配种。因此日本的羊
几乎都可以简单上溯到几代之前,即是被彻底管理的动物。杂交也可以一一把握。没有
走私。因为不存在特意走私羊的好事者。就羊种来说,有食用羊、西班牙美利奴羊、科
沃特羊、中国羊、休罗普沙羊、科利德尔羊、切维奥特羊、罗马诺夫斯基羊、奥斯特夫
里加羊、博达列斯塔羊、罗幕尼马苏羊、林肯羊、道塞特荷羊、萨沃克羊,大体这个程
度。所以,”对方说,“希望你再好好看一遍。”
    我再次把照片和放大镜拿在手里。
    我把放大镜对准前排右数第3只羊,又看两边的羊,然后重新看右数第3只羊。
    “这回看出什么了?”他问。
    “种类不同。”我说。
    “这就是了。除去右数第3只羊,其余都是普通的萨沃克种。只此一只不同。比萨
沃克短粗壮实得多,毛色也不一样,脸也不黑。怎么说呢,给人的感觉要远为强健有力。
这照片我给几个绵羊专家看过。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存在这样的羊,甚至世界上
也不存在。所以,你现在是在看不可能存在的羊。”
    我拿放大镜重新观察右数第3只羊。细看之下,原来背部正中间那里有污痕,颜色
很浅,犹如滴落的咖啡点。由于十分模糊不清,看上去既像胶片的伤痕,又仿佛眼睛的
错觉。说不定真的是谁把咖啡洒在羊背上。
    “背部好像有浅色污痕。”
    “不是污痕,”对方说,“是星状斑纹。和这个比较一下。”
    他从信封取出一张复印件直接递到我手上。上面画的是羊。似乎用深色铅笔画的,
空白处有黑色指痕。总体上很稚拙,但有一种颇能打动人的东西。细小部位画得异常认
真。我交替看着照片上的羊和画上的羊。显然是同一只羊。画上的羊背有星状斑纹,同
照片上的羊的污痕两相呼应。
    “再瞧这个!”说着,对方从裤袋里掏出打火机递给我。是法国特制的银烟具,沉
甸匈的,上面刻有和我在车上见到的同样的羊,背上清楚地带有星状斑纹。
    我的头开始隐隐作痛。
     
2.奇人怪事(2)
    “刚才我对你谈到平庸,”他说,“但并不是指责你的平庸。简单说来,正因为世
界本身是平庸的,所以你也才平庸。你不这么认为?”
    “不明白。”
    “世界是平庸的,这点毫无疑问。如此说来,莫非世界一开始就是平庸的不成?不
然。世界原本是混沌的,而混沌并非平庸。平庸始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手段的分化。卡尔
·马克思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界定而将平庸固定下来。唯其如此,斯大林主义才同马克思
主义一脉相承。对马克思我是肯定的,因为他是记得原始混沌的少数天才之一。在同样
意义上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也持肯定态度。然而我不承认马克思主义,那实在太平庸
了。”
    他喉咙深处发出一个低音。
    “我现在谈得非常坦诚,算是我对你刚才坦诚的回报。往下我将对你怀有的所谓朴
素疑问做出答复。不过,在我答复结束的时候,恐怕留给你的选择余地将是极其有限的
了,这点希望给予谅解。简言之,是你把赌注抬起来的。听清楚了?”
    “没别的办法吧!”我说。
    “现在,这座公馆中有一个老人奄奄一息。”对方说道,“原因很清楚:脑袋里有
个极大的血瘤,大得足以使脑袋变形。你对脑医学知道多少?”
    “基本一无所知。”
    “简单说来就是血炸弹。血流受阻,畸形隆起,就像吞进高尔夫球的蛇。一旦爆炸,
脑的功能即终止。然而又不能做手术。因为稍一刺激就会爆炸。说得现实些,唯有等死
而已。或许一周死去,也可能要一个月,无人知晓。”
    对方噘起嘴唇徐徐吐气。
    “死并没有什么奇怪,毕竟年迈之人,病名也已清楚。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会活到现
在。”他继续道,“大约42年前的事了。最初发现这个血瘤的是为A级战犯检查健康状
况的一个美国军医,时间是1946年秋,东京审判即将开始之前。发现血瘤的医生目睹调
X光照片深受震动。为什么呢?因为脑袋里带有如此之大的血瘤的人居然活着且活着比
正常人还精力充沛——这一现象已远远超除医学常识。于是他被从巢鸭转入当时作为军
队医院接收的圣路加医院,接受详细检查。”
    “检查持续了1年,最后什么也没搞清——除了什么时候死都无足为奇和活着本身
便不可思议这两点之外。那以后他也没有任何不适,继续活得神气活现,头脑运转也完
全正常。原因不得而知。盲点!理应死去之人却活着到处行走。
    “不过,几个小症状是搞清了:每隔40天发生一次剧烈的头痛,一次痛三四天。据
本人说,头痛始于1936年,估计是血瘤发生期间。由于实在痛不可耐,痛时曾服用止痛
药,坦率他说就是大麻。大麻的确可以缓解痛苦,却又带来奇妙的幻觉。那是高度浓缩
了的幻觉。具体情形只有本人才知道。但不管怎样,滋味肯定并不好受。关于幻党的具
体记录全部留在美军那里,是医生详细记述下来的。我曾非法弄到手读了几次。尽管是
以事务性笔调记载的,但仍令人不寒而栗。将其作为幻觉实际定期体验并能忍受得住的
人大概几乎是没有的。
    “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幻觉也不明白。推测是有一种血瘤周期性释放的能量,头痛
是肉体对它的反应。而当反应壁拆除之时,能量便直接刺激脑的某一部分,结果产生幻
觉。当然,这仅仅属于假设。对这一假设美国军部也怀有兴致,开始彻底调查。是由情
报部门主持的绝秘调查。至于美国情报部门何以对一个人的血瘤进行调查,至今仍不清
楚。但可以设想有这样几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性是借调查之名听取属于敏感范畴的情
况,也就是把握中国大陆的谍报网和鸦片网。因为,由于蒋介石的节节败退美国正步步
失去在中国的门路,从而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先生掌握的网络。毕竟不便就此正式问讯。
事实上,先生经过这一系列调查之后,未经审判就被释放出来。不难认为其中有秘密交
易——情报与人身自由的交换。
    “第二个可能性是企图澄清他作为右翼头目的古怪性格同血瘤之间的关系——等会
儿再对你说明——这是个很有趣的构想。但终归我想他们什么也没弄明白。活着本身都
已不可思议,又怎么能明白那种情况呢?除非解剖。所以,这也是个盲点。
    “第三个可能性是有关洗脑的。设想通过给脑以一定的刺激波来找出特定的反应。
当时这种做法很流行。事实表明,美国当时成立了那种洗脑研究小组。
    “至于三个可能性之中情报部门主要着眼于哪一个,还不清楚。从中得出怎样的结
论也不清楚。一切都已埋葬在历史沉积层里。知道真相的唯独美军上层少数人和先生自
己。先生迄今没向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提起此事,以后恐也不会提起。所以,现在我向
你说的不外乎一种推测。”
    说到这里,对方轻轻咳嗽一声。我已全然闹不清进这房间已过去多长时间。
    “但是,关于血瘤发生期,也就是1936年的情况,知道的稍许详细一点。1932年冬
先生因涉及政要暗杀计划而被关进监狱。铁窗生活一直持续到1936年6月。这个有监狱
正式记录和医务记录,先生有时也跟我们谈起。扼要说来是这样的:先生入狱不久就得
了严重失眠症,严重得已达到极为危险的地步,而不是一般性失眠,三四天有时甚至近
1星期都一觉不睡。当时的警察不让政治犯睡觉以迫使其但白,尤其先生牵涉到皇道派
与统制派的抗争,审讯格外严厉。犯人一要入睡,就泼水,用竹刀殴打,用强光照射,
从而把犯人的睡眠弄得支离破碎。如此折腾几个月,多数人都要报销。睡眠神经给破坏
掉了,或死,或发狂,或严重失眠。先生走的是最后一条路。失眠症彻底消除是1936年
春,即同血瘤发生为同一时期。对此你怎么看?”
    “极端失眠以某种缘故阻碍脑血的运行,以致形成血瘤——是这样的吧?”
    “这是最为常识性的假设,外行人也想得到。美国军医大概也是这样想的。但仅此
是不充分的。我认为这里边缺少一个重要元素,而血瘤现象恐怕是那一元素的从属物。
因为长血瘤的还有几个人,他们并没有这样的症状。并且仅这样解释也无法证明先生何
以继续生存。”
    他讲的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
    “还有一点,血瘤上面有个奇特的现象:先生以1936年春为界判若两人。那以前先
生总的说来只是个平庸的现行右翼分子,生于北海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三,12
岁离家去朝鲜,因不顺利又返回国内加入右翼团体。充其量不过血气方刚,动不动舞一
一通日本刀,字恐怕都认不得几个。可是1936年夏出狱之时,先生在所有方面一跃成为
右翼首领。他具有左右人心的超凡性,周密严谨的逻辑性,唤起狂热反响的讲演才能,
以及政治远见,决断力,尤其有了以民众弱点为杠杆驱动社会的能力。”
    对方吁了口气,轻咳一声。
    “诚然,他那作为右翼思想家的理论和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堪一击的。但这个无足轻
重。问题在于多大程度上组织实施,就像希特勒将生活圈和优等民族等不堪一击的思想
以国家规模付诸实施那样。但先生没走那条路。他走的是后路——幕后之路。他不登台
表演,而从背后驾驭社会。为此他于1937年去了中国大陆。不过算了,还是回到血瘤上
来。我想说的是:血瘤发生期同他奇迹般地实现自我变革的时间完全一致。”
    “按照你的假设,”我说,“血瘤同自我变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是说有一个
位置上平行的、谜一样的元素在里边?”
    “你的理解能力实在非比一般,”他说,“简洁明快!”
    “那么羊是在哪里参与的呢?”
    对方从银制烟盒里取出第二支烟,用指甲弹齐一端,衔在嘴上。没有点火。“按顺
序来。”他说。
    滞重的沉默持续有顷。
    “我们构筑了一个王国。”对方说,“一个强大的地下王国。我们控制所有东西,
政界、财界、舆论界、官僚集团、文化,以及其他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甚至敌对者都
在我们的网内。从权力到反权力,无所不包。而其大多数却连受控于我们这点都未意识
到。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十分老好巨猾的组织。而这组织是战后先生一个人创建的。也
就是说,先生一个人控制着国家这一巨大轮船的船底。他一拨塞,船就沉没。乘客们笃
定在不明所以的时间里葬身鱼腹。”
    他点燃烟。
    “但这组织有个极限:国王的死。国王一死,王国就上崩瓦解。为什么呢?因为王
国是靠一个天才的天资构筑并维持下来的。按我的假设,是靠谜一样的元素构筑并得以
维持的。一旦先生归西,一切寿终正寝。因为我们的组织不是官僚组织,是以一个大脑
为顶点的一架机器。这里有我们组织的意义,有它的弱点,或者说有过。先生一死,组
织迟早分裂,如同被大火包围的布尔哈拉宫殿那样覆没于平庸之海。谁都做不了先生的
继承人。组织将被分割,就好像拆毁庞大的宫殿而在遗址上面建起林立的公寓,成为均
衡与概率的世界,不知意志为何物。也许你认为这是对的,分割是对的。可你想想看,
整个日本变成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海洋役有湖泊,唯独均衡的公寓鳞次栉比——这难
道是对的吗?”
    “不明白,”我说,“如此设问本身是否合适都不明白。”
    “你是聪明人,”说着,他在膝头叉起十指,指尖缓缓打着拍子。“公寓当然是比
喻。说得准确些,组织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前进,一部分使之前进。此外当然还有发
挥种种职能的部分,但大致分来,我们的组织是靠这两部分得以存在的。其他部分几乎
无任何意义。前进部分称为‘意志部分’,使之前进部分称为‘收益部分’。人们议论
先生时提出的只是这‘收益部分’。‘意志部分’谁都不感兴趣。因为无人理解得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分割的含义。意志无法分割,或者百分之百继承,或者百分之百消失。”
    他手指依然在膝头缓缓打着拍子。此外一切都与开始时相同。无可捉摸的视线,冷
冰冰的眸子,没有表情的端庄的脸。脸始终以同一角度对着我。
    “所谓意志是什么呢?”我试着问。
    “统率时间统率空间统率可能性的观念。”
    “不懂。”
    “当然不懂,任何人都不懂。唯独先生本能地理解它。说得极端些,是自我认识的
否定。只有在这里完全的革命才能实现。换个你们也容易理解的说法:一场劳动包含资
本、资本包含劳动的革命。”
    “听起来好像幻想。”
    “正相反。认识才是幻想。”他斩钉截铁。“当然,我现在口中的只是语言。而无
论怎样罗列语言都根本不可能向你述说先生怀有的意志的形态。我的说明仅仅是以另一
种语言性关联表示出我同那一意志之间的关联。这也关系到对语言的否定。当个人认识
同进化连续性这两根西欧人文主义支柱失去意义的时候,语言的意义也不复存在。存在
不是作为个体存在,而是作为混沌状态存在。你这一存在就不是独立独特的存在,而不
过是混沌罢了。我的混沌是你的混沌,你的混沌是我的混沌。存在就是交流,交流即是
存在。”
    房间似乎陡然变得奇冷,而我身旁备有一张暖床,有人诱我到床上去。这当然是错
觉。时值9月,外面仍有无数秋蝉鸣噪不已。
    “你们在60年代后半期开展的或准备开展的意识扩大化,因其植根于个体故而一败
涂地。也就是说,倘若个体质量未变,而仅仅一味扩大意识,那么最后等待你们的只能
是绝望。我所说的平庸即是这个意思。不过,恐怕无论怎么解释你都不会理解。况且我
也不是在寻求你的理解,只是尽力坦诚相告罢了。”
    “刚才递给你的那幅图,”他说,“是美国陆军医院医务记录的复印件。日期是
1946年7月27日。那是先生应医师要求亲笔绘制的——作为记述幻觉作业的一环。事实
上,根据医务记录,这只羊以非常高的频率出现在先生的幻觉中。以数字说,大约80%,
也就是5次中有4次有羊出现。而且不是普通羊,是这背部带星纹的栗色羊。
    “另外,这打火机上刻的羊徽是先生自1936年以来作为自己的印记一直使用的。想
必你也注意到了,羊徽同医务记录上的羊图完全一致,并且同你现在手中照片上的羊也
一模一样。你不认为这是个十分有趣的事实?”
    “不会是巧合吧?”我说。我打算尽可能说得听起来很轻松,但效果并不理想。
    “还有,”对方继续道,“先生热心搜集了国内外大凡关于羊的所有资料和情报,
每星期都要花很长时间亲自确认一次从日本国内出版的所有报刊上剪辑的关于羊的报道。
我一直帮他做这件事。先生热心得很,简直像在搜寻什么似的。卧床不起之后,我便极
为私人性质地继续这项作业。对此我非常感兴趣。到底会出现什么呢?结果你出现了。
无论怎么看这都不是巧合。”
    我掂了掂手中打火机的重量。重量委实令人惬意。既不太重,也不过轻。世上竟有
这等重量。
    “先生为什么如此热心地寻找羊,原因你可明白?”
    “不明白。”我说,“还是问先生来得快吧?”
    “能问早问了。先生近两个星期昏迷不醒,估计再不会清醒过来。一旦先生亡故,
背上有星纹的羊的秘密也就永远埋葬在黑暗中。而这一点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不是
出于个人得失,是为了更大的大义。”
    我打开打火机盖,推砂轮点火,又合上盖。
    “你大概觉得我的话荒唐无聊。或许那样,或许真的荒唐无聊。我只是希望你理解
一点:剩给我们的除此无他。先生死去,一个意志死去,意志周围的一切也将死绝。剩
下来的唯有可以用数字计算的东西。此外一无所剩。所以现在我想找到那只羊。”
    他第一次闭了几秒眼睛,闭目沉默。“说一下我的假设,无论如何只是假设——不
中意忘掉就是——我认为正是那只羊构成了先生意志的原型。”
    “好像在说动物形小甜饼。”我说。
    对方未予理会。
    “羊大约已进入先生体内。估计是1936年进入的。那以后羊在先生体内住了四十多
年。那里肯定有草场,有白桦林,恰如那张照片上的。你以为如何?”
    “作为假设甚是有趣。”
    “特殊羊!非常·特殊的。羊!我想找出它,为此需要你的协助。”
    “找出又怎么样呢?”
    “怎么样也不能怎么样。我恐怕是无可奈何。我若做什么,对我来说实在大力不胜
任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亲眼确认那东西的消失。如果那只羊有什么需求,我准备竭尽
全力。因为先生一旦故去,我的人生几乎再没什么意义可言。”
    接下去他一阵默然。我也默然。只有蝉仍在叫。傍晚的风吹得庭园树木的叶片簌簌
作响。房间里依旧寂寂无声。死之粒子恰如防不胜防的传染病满房间飘移。我在眼前推
出先生脑袋里的草场,草枯羊逃后的荒漠的草场。
    “再说一遍:希望你告诉我照片是怎样到手的。”对方说。
    “不能告诉。”我回答。
    他叹口气:“我以为我对你是开诚布公的,所以希望你也坦诚相告。”
    “从我的角度不可能讲出。我一讲出,有可能给送我照片的人带来麻烦。”
    “那么说,”对方道,“你是有足够的证据认为在羊上面会给那个人带来某种麻烦
了?”
    “证据谈不上,只是那么觉得罢了。里边有什么名堂——听你述说时我一直有这个
感觉。是有什么名堂。这类似一种直觉。”
    “所以不能讲。”
    “是啊,”我略一沉吟,“在麻烦方面我多少是个权威,也熟知给人添麻烦的方法
——这点不亚于任何人。所以生活中尽量注意不给人添麻烦。但终归却因此给人添了更
多麻烦。怎么折腾都一回事。虽说如此,一开始却不能那样做。这是原则问题。”
    “我不大明白。”
    “就是说,平庸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的。”
    我叼起烟,用手中打火机点燃,深吸一口。心里多少舒但一点。
    “既然不愿意讲,不讲也可以。”对方说,“但你要把羊找到,这是我们最后的条
件。从今天算起两个月内如果你找到了羊,我们按你说的数目付给报酬。但若找不到,
你的公司和你就彻底玩完。可以吗?”
    “只好如此!”我说,“不过,要是一切都源于某种误解,压根儿就不存在背部带
星纹的羊呢?”
    “结果也是一样。对你也好对我也好,或找到羊或找不到,二者必居其一,没有中
间道路。我也有些不忍,但反正正如刚才所说是你把赌注拾起来的。既然拿了球,就只
能跑到终点——纵使没有终点。”
    “也罢。”我说。
    对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墩墩的信封放到我面前:“做费用好了。不够来电话,
马上追加,有什么疑问?”
    “疑问没有,感想倒是有的。”
    “什么感想?”
    “总体上荒唐得令人难以置信。但从你口中听来,又好像有某种真实性。今天的话
即使我说出去也肯定没人相信,我想。”
    他稍稍扭起嘴角,未尝不可视为笑意。“明天就开始行动!刚才说了,今天算起两
个月。”
    “事情没那么容易。两个月可能解决不了,毕竟从广袤无边的大地上找出一只羊。”
    对方什么也没说,只是盯视我的脸。给他盯视起来,我觉得自己好像成了空荡荡的
游泳池,池里又脏又有裂缝,不知明年能否使用。他一眨未眨地足足看了我30秒,之后
慢慢开口道:
    “可以走了。”
    的确该走了。
     
3.汽车及真司机(2)
    “回公司?还是去哪里?”司机问。还是来时那个司机,但比来时多少和蔼些。肯
定属于和人容易混熟那类性格。
    我在宽大的座席上尽情舒展四肢,考虑去哪里合适。不打算回公司。一想到要向同
伴一五一十解释一番就觉得头痛——到底该怎样向他解释呢?何况我正是休假之身,却
又没心思回家,总觉得最好在回家之前看一下地道之人用两条腿地道行走的地道世界。
    “新宿西口。”我说。
    也是因为黄昏的关系,通往新宿的道路塞车塞得一塌糊涂。过了某一临界点,车便
如抛锚一般几乎寸步难移,感觉上就像在波涛的摇撼下移动几厘米。我想了一会地球自
转的速度。这条公路究竟以多少公里的时速在宇宙中旋转呢?我在头脑中大致计算出概
数。但不知道较之游乐场的空中飞车是快还是慢。我们不大知晓的事情委实大多了。似
懂非懂罢了。倘有宇宙人来我这里问我赤道以多少公里时速旋转,我将异常狼狈,就连
星期二之后为何是星期三恐怕都答不上来。他们笑我不成?《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静
静的顿河》我分别读了3遍,甚至《德意志意识形态》也读了一遍。圆周率都能数到小
数点以下16位。这样他们也还要笑我?大概会笑的,且笑得要死。
    “不听听音乐什么的?”司机问。
    “好啊。”我说。
    车内流淌出肖邦的叙事曲,酝酿出一种婚礼大厅休息室般的气氛。
    “我说,”我问司机,“知道圆周率?”
    “就是3.14那玩意儿吧?”
    “嗯。小数点以下能说出几位?”
    “32位。”司机无所谓似的说,“再往下把握不大。”
    “32位?”
    “是的。有个记的办法。那又怎么?”
    “啊,不怎么。”我泄气他说,“没什么的。”
    随后我们听了一会肖邦,车往前开了十来米。四周的小汽车司机和公共汽车上的乘
客一个劲儿打量我们乘坐的这辆怪物车。虽说知道由于窗是特殊玻璃从外面看不到里面,
但给他人这么盯视起来,仍然不是个滋味。
    “真够紧张的。”我说。
    “是啊,”司机应道,“不过正如没有不亮的黑夜,不完的交通堵塞也是没有的。”
    “那自然。”我说,“可你觉得着急的时候也是有的吧?”
    “当然有。着急,甚至气恼,尤其有急事的时候,但我尽量把一切都看作是施加给
我们的考验。就是说,着急等于自己的败北。”
    “你这关于塞车的解释听起来满有宗教意味。”
    “我是基督教徒。教堂是没去,但一直是基督教徒。”
    我“唔”了一声,“可是,身为基督教徒同身为右翼大头目司机,这两点不矛盾
吗?”
    “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在我以前见过的人当中,先生是仅次于上帝的人物。”
    “见过上帝?”
    “那还用说。每晚都打电话。”
    “但是,”我有点困惑,脑袋又开始混乱,“但是,大家都给上帝打电话,不会挤
得总是占线?比如就像午后的查号台一样。”
    “那不必担心。可以说上帝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即使一百万人一齐打电话,上帝
也会同时跟一百万人通话。”
    “我是不大明白,这可是正统解释?就是说——怎么说呢——从神学角度而言。”
    “我是激进派,同教会不对脾气。”
    “唔”
    车大约行驶了50米。我叼香烟准备点火,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紧攥着打火机。我把
那小子递给我的这个带有羊徽的法国制烟具下意识带了出来。银打火机已完全适应了我
的手心,就像生来始终在我手心似的。无论重量还是手感都无可挑剔。我想了一会,归
终决定据为己有。打火机少一两个谁都不至于不便。我开关两三次,然后给烟点上火,
揣进衣袋,而将一次性打火机投进车窗袋里。
    “几年前先生告诉我的。”司机突然说。
    “告诉什么?”
    “上帝的电话号码。”
    我轻叹一声,轻得几乎听不出来。是我脑袋不正常,还是他们神经出问题了呢?
    “只悄悄告诉你一个人?”
    “是的,只悄悄告诉我自己。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您也想知道?”
    “可能的话。”我说。
    “那我说给您听:东京945……”
    “等一下。”说着,我掏出手册和圆珠笔记下电话号码。
    “告诉我这样的人不要紧么?”
    “不要紧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告诉,但你像个好人。”
    “谢谢。”我说,“可是向上帝说什么好呢?我又不是基督教徒。”
    “我想那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如实他说出自己所想的所苦恼的就行。哪怕再无
聊无谓的话,上帝都绝对不会厌倦、不会嘲笑的。”
    “谢谢你。打打看。”
    “打打好。”司机说。
    车开始顺利行进,前方已现出新宿的楼字。车到新宿之前我们再没说什么。
     
4.夏日的结束和秋天的开始
    车到目的地时,街头已笼罩在淡蓝色的暮霭之中。告知夏日结束的凉爽的风滑过楼
字间的空隙,拂动下班归来的女孩们的裙边。她们凉鞋的“咯噔”声,回荡在瓷砖贴面
的人行道上。
    我爬上一座大厦的最顶层,走进轩敞的酒吧,要了HEINEKEN啤酒①。啤酒上来等了
10分钟。这时间里我把臂肘拄在椅扶手上,支颐合目。什么也想不起来。闭上眼睛,响
起几百个小人拿扫帚在我脑袋里清扫般的声音。他们连续扫个没完,谁也没想到用垃圾
铲。      ① 一种荷兰啤酒,酒精含量较低,一般译为“喜力”。
    啤酒端来,我喝了两口。小碟里的花生豆也全部吃了。已不再闻扫帚声。我走进收
款机旁边的电话间,给耳朵漂亮的女友打电话。她不在她的房间也不在我的房间。大概
到哪里吃饭去了。她绝对不在家里吃饭。
    接着,我拨动分手妻子的新公寓电话号码。铃响两次时我转念放下听筒。想来也没
什么可说的,并且我也不愿意被看成没有神经之人。
    此外便没地方可打电话了。在这座足有一千万人流动往来的城市的正中,可以打去
电话的对象只有两个,且一个是离婚的妻子。无奈,我把10元硬币放回衣袋,走出电话
间,向身旁走过的男侍者要了两瓶HEINEKEN。
    一天即将这样过去。有生以来似乎还没有过如此无趣的一天。夏日最后一天本应多
少有它的情趣才是。然而这一天竟给人拉扯得团团转,拨弄得团团转。窗外阴冷的初秋
夜色横陈开来。地上小小的黄色街灯永无尽头地列队而去。从上面看去,就好像在等人
将它一脚脚踩灭。
    啤酒端来。我拿起一瓶打开,把两碟花生全部倒在手心,依序吃将下去。邻桌四个
学游泳归来的中年妇女一边唧唧喳喳说着什么,一边啄着五颜六色的热带鸡尾酒。男侍
者站得笔直,唯脖颈稍歪打着哈欠。另一个男侍者向一对中年美国夫妇介绍菜谱。我吃
掉所有花生,喝干第三瓶啤酒,之后再没事可干。
    我从牛仔裤屁股口袋里拽出信封打开,一张张数点这捆万元钞。扎着纸条的新钞捆,
与其说是钞票,莫如说更像扑克牌。数到一半,手指刺刺地作痛。数到96时,一个年老
的男侍者走来撤下空瓶,问我再来一瓶如何。我数着钞票默默点头。看起来他对我数钞
票毫无兴致。
    数罢150张,装回信封,插回屁股口袋。这工夫新啤酒上来。我又吃了一碟花生豆。
吃完心想为什么这么能吃呢?答案只有一个:肚子饿了。想来早上到现在只吃了一块水
果蛋糕。
    我叫男侍者拿菜谱给我看。煎蛋卷没有,但有三明治。我要了奶酪黄瓜三明治。问
附加物,说是炸马铃薯片和泡菜。我不要炸马铃薯片,让他把泡菜加大一倍。顺便问有
没有指甲剪。当然有指甲剪。宾馆里的酒吧实在应有尽有。一次我曾在宾馆酒吧借过
《法日辞典》。
    我慢慢喝啤酒,慢慢看夜景,慢慢在烟灰缸上剪指甲。然后又看一次夜景,给指甲
打锉。如此时间里,夜深了下去。在消磨城市时间方面,我正往专家水平逼近。
    天花板扩音器呼唤我的名字。一开始没听出是我的名字。播完几秒钟后,我的名字
才渐渐带有我名字固有的性质,不久在我头脑中变成纯粹的我的名字。
    我扬手做个手势,男侍者把手提式无线收发报机送到桌前。
    “原定计划有所变更,”一个听过的声音说道,“先生情况急转直下,已再没多少
时间。所以,给你的时间期限也要提前。”
    “提前多少?”
    “一个月。不能再等。一个月后羊找不到,你就万事皆休,哪里都不存在你的归
宿。”
    一个月,我转了下脑筋。但我头脑中时间观念如一团乱麻,一个月也罢两个月也罢
似乎无甚区别,原本就没有基准说找一只羊一般需多长时间。
    “居然知道这地方!”我试着说。
    “一般事情我们都知道。”对方道。
    “除羊所在地点以外。”
    “是那么回事。”他说,“总之你得动!你太浪费时间。最好想想自己的处境。将
你逼入如此处境也是你自己本身。”
    的确如他所说。我用信封中最上面的万元钞付罢账,乘电梯下到地面。地面情形依
旧,地道之人以两条腿地道地行走。但这光景并未使我怎么释然。
--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 来源:·听涛站 tingtao.dhs.org·[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