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ouYu (遥想公瑾当年),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牛虻》作者及内容简介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Apr 1 16:50:43 2000), 转信
牛虻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著
庆学先 /译
----------------------------------------------------------------------------
----
作者简介: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1864年生于爱
尔兰科克
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
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
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
在此的各
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
在他的鼓
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
伏尼契结
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
志的编辑,
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
作品。伏
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
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他的小
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
这个人物
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参见刘小枫文)。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
质的小说
《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
的友谊》
(1910)。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
据小说
《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7月27日伏尼契在纽约寓所去世。
主要人物表
牛虻——少年时代的名字叫亚瑟.伯顿。在二、三卷中,化名费利斯.里瓦雷兹,
牛虻是他的绰号
琼玛.华伦——华伦医生的女儿,亚瑟少年时代的朋友,后与乔万尼.波拉结婚
劳伦佐.蒙泰尼里——教士,亚瑟真正的生父,后升为红衣主教
格拉迪斯——亚瑟的母亲,老伯顿的后妻,蒙泰尼里的情人,天主教徒
杰姆斯.伯顿——亚瑟名义上的异母长兄,伯顿父子轮船公司的主人
朱丽亚——杰姆斯.伯顿的妻子
托马斯.伯顿——亚瑟名义上的异母次兄
吉姆斯——伯顿家的管家
吉安.巴蒂斯塔——伯顿家的马车夫
恩里科——莱亨监狱看守长
凯 蒂——琼玛的女仆?
比安卡——牛虻在佛罗伦萨的女仆
绮达.莱尼——吉卜赛女郎
马尔蒂尼——青年意大利党佛罗伦萨支部的党员,波拉和琼玛的朋友,文学委员会
成员
法布里奇——大学教授,文学委员会成员
格拉西尼——富裕的大律师,文学委员会的成员
莱 加——文学委员会成员
加 利——青年意大利党佛罗伦萨支部的党员,文学委员会的成员
里卡尔多——医生,青年意大利党佛罗伦萨支部的党员,文学委员会的成员
萨科尼——文学委员会成员
米歇尔——红带会会员,亚平宁山区的私贩子
多米尼季诺——红带会负责人之一,亚平宁山区的私贩子
马尔科尼——红带会会员,亚平宁山区的私贩子
蟋 蟀——布列西盖拉城堡中的卫兵
卡尔迪——比萨神学院新院长,密探
费拉里——布列西盖拉的统领,上校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