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jy (超人),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欧叶妮-格朗台9
发信站: 听涛站 (Mon Sep 11 18:12:00 2000), 转信

“我没敢开口要您买下,”夏尔说,“可是,在您居住的城里变卖我的首饰也真让我感

到难堪。用拿破仑的话来说,脏衣服得在家里洗。所以我感谢您一番好意。”格朗台挠
挠耳
朵,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亲爱的伯父,”夏尔担心地望着格朗台,像是怕他多心。
“我
的堂姐和伯母都赏脸收下了我的一点小意思留作纪念;现在请您笑纳这副袖扣,我反正
用不
着了,它们能让您想起远在海外的可怜的男孩时刻在惦记着亲人,从今往后,也只剩下
你们
是我的亲人了。”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不能把东西都送光呀……你拿了什么,太太?”他猴急地
转身
问格朗台太太。“啊!金顶针!你呢,小丫头,嚯!钻石纽扣。那好。你的袖扣,我收

了,孩子,”他握住夏尔的手。“但是,答应我,让我替你………替你付……是的……
替你
付去印度的旅费。是的,你的旅费由我来。特别是,孩子,你知道,替你估价首饰的时
候,
我只算了金子本身的价钱,也许加上做工还能多算点钱呢,所以,就这么办吧。我给你
一千
五百法郎……利弗尔足算,我问克吕旭去借,因为家里连铜板也没有了,除非彼罗泰把
欠租
交来。这样吧,这样吧,我这就去找他。”
    他戴上帽子、手套,走了。
    “您真要走吗?”欧叶妮望了一眼夏尔,问;那目光既含忧伤,又透出钦佩。
    “必须走啊,”他低头回答。
    几天来,夏尔的态度、举止、谈吐变得像深切哀痛的人,感到责任重大,从自己的
不幸
中汲取了新的勇气。他不再长吁短叹,他变成了大人。欧叶妮看到他穿着同他的苍白脸
色和
阴郁的态度十分相称的粗呢丧服下楼,才比过去更看清堂弟的性格。那天母女俩也穿着

服,同夏尔一起参加教区教堂为已故的纪尧姆·格朗台举行的追思弥撒。
    开中午饭的时候,夏尔收到几封巴黎来信,他都拆阅了。
    “哎,堂弟,事情办得满意吗?”欧叶妮压低声音问道。
    “千万别提这样的问题,孩子,”格朗台说,“我就从来不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你,
你为
什么要过问你堂弟的事呢?别去打扰这小伙子。”
    “哦!我没有什么秘密,”夏尔说。
    “得,得,得,我的侄儿,你早晚会知道,做生意必须守口如瓶。”
    等情侣俩单独走进花园之后,夏尔把欧叶妮拉到核桃树下坐定,对她说:
    “我没有把阿尔丰斯看错,他做得太好了,他把我的事情处理得既谨慎又仗义。我
在巴
黎的债全还清了,我的家具都卖了好价钱,他还说,他请教过一位远洋货船的船长之后
,把
剩下的三千法郎替我买了一批欧洲产的小摆设,到印度可以赚一大笔钱。他已把我的行
李发
送到南特去了,那里正好有一艘货船开往爪哇。五天之后,欧叶妮,咱们要分手了,也
许是
永别,至少也是长期不见面。我的那批货和两个朋友送给我的一万法郎算是小小的开头
。我
不能指望这几年之中能回来。亲爱的堂姐,不要把我的一生同您的放在一个天平上,我
有可
能死在异乡,您也许会遇到有钱人来提亲……”
    “您爱我吗?”她问。
    “哦,是的,很爱,”他回答的声调相当恳切,显得感情也有同样的深度。
    “那我就等您,夏尔。上帝啊!父亲在窗口,”她推开想过来拥抱她的堂弟。
    她逃进门洞,夏尔也追过来;见他追来,她忙打开过道的门,退到楼梯下面;后来
她茫
无目的地走到了娜农的小房间附近,过道最暗的地方。夏尔一直跟到那里,抓住她的手
,把
她拉进怀里,搂紧了她的腰,让她靠在他的身上。欧叶妮不再反抗;她接受了、也给予
了最
纯洁、最甜蜜、最倾心相与的一吻。
    “亲爱的欧叶妮,堂弟胜过亲兄弟,他可以娶你,”夏尔说。
    “但愿如此!”娜农从她的黑屋子里打开房门,叫道。
    情侣俩吓了一跳,逃进客厅。欧叶妮赶紧拿起活计,夏尔捧着格朗台太太的祈祷书
,念
起《圣母经》来。
    “啧!”娜农说,“都在祈祷哪!”
    自从夏尔宣布过行期之后,格朗台就忙着张罗,以表示对侄儿的关心;凡是不用花
钱的
事他都显得很大方,他张罗着去给侄儿找装箱的木工,回来说那人要价太高,还不如自
己出
力做木箱;于是他找来些旧木板,天一亮就起床,亲自刨木头、拼接、对齐、打钉子,
居然
做成几只很漂亮的箱子,把夏尔的东西都装了进去。他还负责让人把箱子装上船,保了
险,
使行李准时运到南特。
    自从过道一吻之后,欧叶妮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快得吓人。有时候她真想陪堂弟一
起远
走天涯。凡领略过最难舍难分的爱情的人,因年岁、时日、不治之症或某些致命的打击
,使
爱情寿命日益短促的人,都能理解欧叶妮的苦恼。她常常在花园里一面散步一面流泪,
如今
她觉得这花园、这院子、这房屋、这小城都太狭小:她已经投身到大海之上,飘洋过海
了。
终于到了动身的前夜。早晨,趁格朗台和娜农都不在,夏尔和欧叶妮把装有两帧肖像的
宝盒
庄严地放进箱柜的唯一带锁的抽屉里,跟现在已经倒空的钱袋放在一起。这件宝物安放
时两
人免不了吻了又吻,洒下不少眼泪。当欧叶妮把钥匙藏进胸口的时候,她已没有勇气不
让夏
尔吻那个地方。
    “它不会离开那里的,朋友。”
    “那好!我的心也一样,永远留在那里。”
    “啊!夏尔,这样不好,”她的口气并没有责备之意。
    “咱们不是已经结婚了吗?”他回答说,“我已经有了你的许诺,现在接受我的誓

吧。”
    “永远属于你!”这句话双方都连说两遍。
    天下没有别的誓言比这更纯洁:欧叶妮的天真顿时使夏尔的爱情也变得神圣了。第
二天
的早餐吃得凄凄切切。娜农虽然收下了夏尔送给她的金锈绸睡袍和挂在胸前的十字架,
还是
管不住自己的感情,让眼泪涌进了眼窝。
    “这可怜娇嫩的少爷要飘洋过海了。愿上帝一路保佑他平安。”
    十点半钟,全家出门把夏尔送上去南特的驿车。娜农放狗护院,关好大门,帮夏尔
提随
身的手提包。老街上的商人们都站在店键门口,看他们走过;到了广场,公证人克吕旭
也加
入了他们的行列。
    “耽会儿不要哭,欧叶妮,”她母亲说。
    “侄儿,”格朗台在客栈门前,抱住夏尔,亲了亲他两面的腮帮,说,“你走的时

穷,发了财再回来,你父亲的名誉不会受到损害的,我格朗台向你担保,因为,到那时
,就
指望你来……”
    “啊!伯伯,您减轻了我的离别之苦。难道这不就是您能给我的最美的礼物吗?”

    夏尔打断了他根本没有听懂的老箍桶匠的话,一个劲儿地在伯父黝黑的脸上洒下感
激的
眼泪,这时欧叶妮使出混身的力气握紧了堂弟的手和父亲的手。只有公证人一人笑眯眯
地在
一旁佩服格朗台的机灵,因为只有他听出了老头儿的弦外之音。四个索缪人挤在好几个
人的
中间等驿车出发;当驿车驶过桥面之后,就只有远远传来车轮滚动的声音了。“一路顺

风!”葡萄园主说。幸亏只有克吕旭公证人听到这句祝愿。欧叶妮和她母亲已经走到站
台角
上还能看到驿车的地方,挥动着她们的白手绢,夏尔也扬出他的手绢,作为回答。
    “母亲,我恨不能现在有上帝的法力,”欧叶妮在看不清夏尔的手绢时说道。
    为了以后把格朗台家发生的事情一口气讲完,现在有必要先交待老头儿委托德·格
拉珊
在巴黎办的金融生意。银行家动身后一个月,格朗台就到手一张十万法郎的公债登记证
,是
八十法郎一股买来的。他死后为他做财产清单的人只提供有这一笔公债的情况,至于生
性多
疑的格朗台当初是用什么办法把十万法郎拨到巴黎,把登记证换成公债的,谁都不知情
。克
吕旭公证人认为是娜农不自觉地做了运送巨款的忠实工具。因为在那段日子里,老妈子
有五
天不在家,说是在弗洛瓦丰收拾什么东西,仿佛老头儿能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似的。至
于纪
尧姆·格朗台商社的事,老箍桶匠的种种预计全都实现了。
    大家都知道,法兰西银行对巴黎及各省的大富户,都有极准确的调查。索缪的德·
格拉
珊和费利克斯·格朗台是榜上有名的,而且跟那些有大片没有抵押的地产作靠山的金融
大户
们一样,他们俩也享有可靠的信誉。索缪来的银行家,要为信誉清算巴黎的格朗台家的

务,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使已故商界巨子免受被债主拒绝清算的羞辱。财产当着债权人的
面启
封,本家的公证人按规定清点遗物。德·格拉珊不久便把债主们召集到一起,他们一致
推举
索缪的银行家和弗朗索瓦·凯勒为清算员,把挽救格朗台家的名誉和同时挽救债权所必
需的
一切权限,都委托给他们二位。凯勒是一家殷实商社的主人,又是主要债权人之一。索
缪的
格朗台的信誉,以及通过德·格拉珊之口在债权人的心中散布的希望,使妥协顺利达成
;债
权人当中居然无人从中作梗。没有人想到把债权放到盈亏的总账上去衡量,谁都对自己
说:
“索缪的格朗台会偿还的!”半年之后,巴黎人把转付出去的债券回收之后,把全部债
券保
存在自己的皮包里。这是箍桶匠想达到的第一个目的。第一次碰头会之后的第九个月,
两位
清算员给每一个债权人分发百分之四十的债款。这笔饯是出售已故的纪尧姆·格朗台的

券,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杂物所得,出售的手续做得一丝不苟,账算得很精细。整
个清
理工作公正而绝无私弊;债权人都乐于确认格朗台家的信誉令人钦佩和毋庸置疑。当这
些赞
美之词被众人适当地传说一遍之后,债权人要求偿付债款的余数。他们联名写了一封信
给格
朗台。
    “不就是这些吗?”老箍桶匠把信扔进壁炉;“耐心等着吧,朋友们。”
    作为对信中提议的答复,索缪的格朗台要求把所有现存借据都集中到一位公证人处
,并
附上一张已付款项的收据,以便核对账目,正确做出遗产现状的总账。交存借据的要求
引来
重重的刁难。一般而言,放债的人都是些喜怒无常的怪人。今天准备达成协议,明天就
想不
顾一切地全都推翻;再过几天,他们又会特别好商量。今天他们的太太脾气好,小儿子
长了
牙,家里万事顺遂,他们就锱铢必争,一点小亏都不肯吃;明天遇到下雨,他们出不了
门,
心里憋闷,只要能了却一桩事情,任何条件他们都肯答应;到后天,他们提出要担保,

底,他们就非逼你上吊不可了,这些刽子手!债主就像那种大人用来哄孩子的呆鸟:大
人让
孩子想法把盐粒放到鸟的尾巴上去;债主即使不是那只呆鸟,也把自己的债权看成这只

鸟,结果他什么都抓不到。格朗台早把债主的气候变化摸透,他兄弟的债主们都在他的
算计
之中。有人对他的存放债据的要求愤愤不平,有人干脆拒绝。“好!好得很,”格朗台
读着
德·格拉珊有关此事的来信,搓着手叫好。另有几位同意交存债据,但必须确证他们的
全部
权利,而且任何权利都不放弃,甚至保留宣告债户破产的权利。经过几次通信磋商,索
缪的
格朗台同意债主们要求保留一切权利。由于这一让步,温和的债主们设法让强硬的债主
们通
融让步。尽管有人不满,债据毕竟都交出来了。有人对德·格拉珊说:“这老东西不把
咱们
放在眼里呢。”纪尧姆·格朗台死后两年差一个月,许多债主忙于做生意,被巴黎的行
市起
落弄得团团转,早已把格朗台到期应付的款项置诸脑后,或者即使没有忘记,也只是想

“看来最多能拿回百分之四十七而已。”老箍桶匠早对时间的能量作过计算,用他的话
说,
时间是好心的魔鬼。到第三年的年底,德·格拉珊写信给格朗台,声称他已设法让债权
人同
意,在格朗台家尚未清偿的二百四十万法郎中再收回十分一,便把所持的债券悉数交还

他。格朗台复信说,因破产而拖累他兄弟自杀的那个公证人和那个经纪人倒还活在世上
,也
许早已成为太平度日的好人,应该对他们提出起诉,逼他们多少拿出点钱来,以减少拖
欠的
数目。第四年年底,拖欠款结算下来定为十二万法郎。接着清算员和债权人之间,格朗
台与
清算员之间又往返磋商了半年。长话短说,索缪的格朗台被逼到非付不可的当口,是那
年的
九月吧,他回信通知两位清算员,说他的侄子在印度发了财,已表示更亲自来偿还亡父
的全
部债款;因此他不能擅自越权替他还债,他要等侄子的具体答复。到第五年年中,债权
人们
仍被“全部偿还”的说法搪塞着,神气的老箍桶匠不时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其实他暗自

笑,哪一回说罢“这些巴黎人”,都不免露出狡猾的一笑和咒骂一句。这批债权人的遭
遇可
以算作商业史上闻所未闻的奇事。当我们这个故事让他们再度出场时,他们仍处于格朗
台给
他们安置的那个地位。等到公债涨到一百一十五法郎一股,格朗台老爹抛出他的份额,
从巴
黎弄回二百四十万法郎的黄金和公债名下的六十万法郎的利息;他把这些本利收入统统
倒进
储金桶。德·格拉珊一直住在巴黎。为什么?因为第一,他当上了议员;第二他身为有
妻室
的家长,却厌倦索缪枯燥的生活,已同公主剧院一个漂亮的坤角儿弗洛丽娜双宿双飞了
,当
兵时的老毛病又在银行家的身上复活。不用说,他的行为在索缪人的眼中极其不道德。
他的
妻子很走运,跟他分了家,居然有管理索缪银号的头脑,后来银号一直在她的名下继续

业,弥补了被德·格拉珊先生的荒唐行径造成的财产损失。克吕旭叔侄落井下石,弄得
这位
活寡妇打肿脸充胖子的处境更狼狈不堪,以至于女儿的婆家找得很不称心,而且不得不
放弃
娶欧叶妮当儿媳妇的念头。阿道尔夫到巴黎去找父亲,据说他后来变成一个很下流的人
。克
吕旭叔侄得胜了。
    “您的丈夫真不知好歹,”格朗台得到抵押品作保借钱给德·格拉珊夫人时说道,
“我
很同情您,您真是个贤惠的好太太。”
    “啊!先生,”可怜的太太回答说,“谁能料得到他从您府上动身去巴黎的那一天
,就
走上自我毁灭的路呢。”
    “老天有眼,德·格拉珊太太,我可是直到最后都不让他去的。那时庭长先生还拚
命想
替他;他当初那样争着要去,咱们到现在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目的了。”
    这样,格朗台对德·格拉珊就不欠任何情分了。
    在任何情况下,女人的痛苦总比男人多,程度也更深。男人有力气,而且他的能量
有机
会发挥:活动、奔走、思考、瞻望未来,并从未来中得到安慰。夏尔就是这样。但是女
人呆
在家里,跟忧伤形影相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排遣忧伤,她一步步滑到忧伤开启的深渊
的底
部.测量这深渊,而且往往用祝愿和眼泪把这深渊填满。欧叶妮就是这样。她开始认识
自己
的命运。感受,爱,痛苦,献身,这永远是女人生活的内容。欧叶妮整个成了女人,只
缺少
女人能得到的安慰。她的幸福,用博叙埃①崇高的说法,像外墙上稀疏的钉子,永远捡
不满
一把,填不满手心。忧伤倒是不劳久等,接踵而来。夏尔动身后的第二天,格朗台家在
众人
看来已恢复常态,只有欧叶妮一人觉得突然空荡荡的。瞒着父亲,她要让夏尔的卧室保
持他
离开时的模样。格朗台太太和娜农乐意充当她的同谋。
  ①博叙埃(一六二七—一七○四):法国作家,名僧,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善作演
讲,
尤擅诔词。
 
--
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何况是尘中之尘。
自来且自去,不带一抹尘泥。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