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EN (许多), 信区: fiction
标  题: 宇宙浪子(序) -- 作者 朱邦复
发信站: 听涛站 (Sat Mar 11 17:20:39 2000), 转信

宇宙浪子

     崔曙〈九月登望仙台〉言: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已逾天命之知,正达耳顺之年,将从心所欲不逾矩矣。自忖上无愧于苍天,下无恨

于九泉,前无畏于薪传,后无求于天人之间。
    偏偏赵家安兄多事,多次扮演关尹,让我这无子无孙的“假老子”,“河上仙翁”

还不去,只好暂且留下来,做了“全自动立体动画系统”的奴隶。
    顾名思义,所谓“全自动立体动画系统”,是从剧本写作开始,到动画的完成,一

律用计算机做副手,省却了一应的重复工作。人只要发挥想象力,就可竟功。有谓我又

在做梦了,当然是,正当举世皆眠,真理蒙尘之际,要我不做梦,难矣!
    就像三千大千世界一般,一就是万,万亦是一。从孩童时期到现在,不论任何事务

我从不附会他人。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我虽独行亦能致远。
    由于我所追求的,与时贤心目中的功名利禄大相径庭,所以被贴上“异类”的卷标

当我无意中进入农学院就读时,我发觉那些陈旧的讲义没有吸引力,满身精力都流向了

课外活动。等到进入社会,本来想拍电影,未几,又决定自我放逐巴西。朋友在巴西都

赚大钱,我则进入音乐学院,后来干脆做了职业嬉皮。
    甫过而立之年,正庆幸浪子回头,一眼却又看中了计算机。在当时两岸兄弟高举
“罗马拼音化”及“超越前进”的大纛下,汉字的地位岌岌可危,正如祖咏的〈望蓟门
〉:
    “燕台一去客心惊, 展男 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 导怀恰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我本非投笔吏,但眼看英文计算机大军压境,“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
我能置身事外吗?计算机虽非熟客,文字却是国家、民族、文化的根基!令我难解的是

国内的政要官员、专家学者,却早有“面  舆榇”的准备; 般民众也在人云亦云中,

默认了汉字不适于信息处理,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
    国家可亡,山河可变,但若失去了文化的根源,人兽之间又有多少分别?个人的生

命不过几十个春秋,中华文化的存续,才是我们这一代无从推卸的责任。
    辛弃疾在〈永遇乐〉中早就说得透澈: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貌只时 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仲谋只有一个,而“舞榭歌台”永远是引人入胜的重心,不管过去五千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光辉文化如何,一旦“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上,可就

只有英文的  虹招牌了。不必等到“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自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自答是:“所食虽不多,学计算机却永不嫌迟。”
    及至中文计算机在国人群策群力的奋斗下,二十年来,蔚然有成,“淘汰中文”的

“义举”已随风暴远扬。然而计算机之功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怎能仅以输入几个文字

自足?在众人一片错愕声中,我又掉头走回垦荒的老路。既 强鸦模比幻挥星 例可循

自不期望在这个拜金的社会中,获得时贤的共鸣。
    “文化”不仅仅是两个字,也不是仓颉或任何输入方法就可以竟功的。既然廉颇不

服老,计算机可以重头学起,文化又有何不可?生存压力虽大,幸而台东叶隆雄先生,

将都兰山下的别墅,借给我们几个无壳蜗牛以为居停,始得撩衣奋臂,继续前行。
    一九九四年二月,我先交出了成绩,由“时报出版公司”发行了《老子止笑谭》。

次年又出版了《易经明道录》与《易理探微》二书。思想上的作业完成了,又得跨入文

学范畴,再出版了两本过去的小说《巴西狂欢节》与《东尼!东尼!》。同年,我把自

己的理念,在自传式的《智能之旅》(全四册,分寒冬、稚春、炎夏及金秋四部)中,

全部公布出来,以期拋砖引玉,接引有心人。
    我还待挖空心思,斟字酌句,却不及杜甫在〈蜀相〉中说得好: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赵家安兄与我仅见过几次面,我们都属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老古董,不仅忧天下,

也忧台湾、忧子孙后代的前景。他不是有钱人,却想方设法凑了一些资金,一次又一次

地邀我出山。第一次是一九九一年,当时我尚寄居新店;第二次是一九九三年,我已搬

到了台东;第三次,我又逐水草而居,迁至杨梅。那时正值山穷水尽,赵兄捧着一千万

台币,叫我实在无从拒绝,于是成立了“士芯公司”,正式向文化进军。
    到了第二年,快译通公司的吴乃华及  伟豪兄,又投资了一千万。这种人情压力,

每令我寝食难安。我不希望“出师未捷身先死”,更不乞求“长使英雄泪满襟”。近几

十年来,我早已断绝万缘,不要说亲戚朋友概不往来,连近在六张犁,父母白骨所在,

都没有去清扫祭拜过一次。
    常有人纳闷,一个人怎么可能忙到这种地步?没有别的道理,若要避免“出师未捷

身先死”,我就必须善用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仅仅空谈文化是没有用的,多年潜心追究,我终于发现不论古今中外,人的症结问题只

有一个,就是对人生真相的认知。文化的精髓,正是人类对人生认知的集萃,要谈文化

就要正视它。
    要了解人生,就要了解人;要了解人,要先了解生命;要了解生命,又要了解物质

能量、宇宙、进化等等,有这个可能吗?
    在写《老子止笑谭》时,我已经知道自己不够格做最完美的诠释,但却敢说自己是

老子最忠实的追随者。《道德经》第二章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有美就有丑,有善即有恶,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作用力必然激活反作用力,事情

该发生,就一定会发生。圣人不过无为而行,不言而教,得失成败都不值得考虑,时机

到了,该动则动,该静必静。
    既然要为文化尽一分绵力薄材,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考虑什么可不可能呢?于是

我又开始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忘龄之旅。如果只是为了学习,以自己

过往的不良记录,大可以打鼓而退了。然而我只是希望从科学知识中,找出一条攸关人

生真相的康庄大道来,哪里是难易成败所能阻挡的!
    当然,任何一个念头,都不是突然从石头中蹦跳出来的。早在一九七六年,我就自

资出版过《层次论》一书,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方式,解释宇宙中所有观念。回想过去半

生,个人实在是机缘巧合,既无所得,又无所失。没有受到虚名、物欲、家累、业障的

羁绊,才能长保平静的心态,破除万难,不顾一切,勇往直前。
    终于,在去年六月,我完成了《智能学九论》一书。在书中,我用一种系统观念,

由能量的变化、物质的形成、作用力的机械理论、时空的性质以及宇宙的进化等科学论

题,再经认识及观念的产生,一直谈到思维、人性、价值、行为等。对人类已有的知识

作了革命性的剖析及合理的解释。这种诠释,我称之为“概念常识”。从此,人类的智

能可以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常识体系上,人人可以透过这种认知,直达真如。
    《智能学九论》内容枯燥无趣,却是宇宙真理,“九论”代表了各种不同领域的认

知,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最终的“大统一论”。我当然知道,在成为大众的思维常识之前

相信人生认知与宇宙真实为一体的人不会太多。但在不久的未来,人类文明将会有翻天

覆地的变化,读者不妨拭目以待。
    更重要的是,我把多年钻研的“概念网络”,作为书中认知定义的基础。因为在我

的体系中,“智能学”即为“系统概念学”。概念本是智能的根本,但若概念不能系统

化,即代表智能不可能被应用。一旦完成了概念系统化,计算机的“自然语言”即属可

行;自然语言竟功了,“人工智能”必将随踵而至。
    这样庞杂的体系,其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好在经过多年摸索,这一切构想都已

成为具体的事实。只是,《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有言: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羸或强,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个人是非成败可以不计,但人类的前途却不能不顾。为此,我在《智能学九论》将

行出版之际,就计划用通俗的手法,把理论化为常识。生命的职责,是启发继起的生命

一代的努力,只是另一代的基石。理论性书籍不过是知识,影响力仅及于相关从业者。

小说故事则不然,一旦成为普通的常识,必将燃起炀炀火苗,成为世世代代的认知。
    由是,我把《宇宙浪子》推上了舞台,它可以说是《智能学九论》的普及版,又是

我从事动画制作的试金石,也是我在漫漫岁月中,由计算机、文字、文化、艺术、技术

科学、小说、戏剧、动画等,进驻智能旅途之中站。我把超轶现实的幻想,建立在实际

的理论上。读者一方面神游太虚,一方面把科学当作常识,接受一些崭新的观念。本书

的主旨,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人生的真谛——由“我”的私念出发,逐步迈入宇

宙之智能。只不过鉴于人的观点、立场太多,不得不分别用各种题 南昙 叙述。
    士芯成立之初,我本拟以中国传统的故事、小说为蓝本,设计“全自动立体动画制

作系统”。我的理念是,先大量设计人物、角色、服装、道具、场景等,使之具有“常

识特性”,建立一庞大的“真实仿真库”。再以程控动作、声光、镜头运用及剪接等技

术性工作,并以文字作为理解界面。完成之后,只要作者输入分镜剧本,系统便自动将

之摄制成立体动画影片。
    前年,罗鸿进兄得知我的奇想后,在中国时报撰文,称之为“天惊计划”。结果却

是“腹笑”连连,好在既有《老子止笑谭》,自有“朱子止笑术”,如今虽然还谈不上

“惊天”,但起码已能“动地”。假以时日,迷你“好莱坞”可望在文人桌上兴起矣!

    我本非正常人,生在不正常的乱世,不能不以非常的方法行事。多年来,我跨足各

个行业,非为贪多,实在是当今国人水准太差,差到人人羞于抬头,个个信心皆失。一

行差是差,十行差也是差,而行行皆差,则不能谓之差而已,是不知耻矣!
    廉颇斗志不老,不管做什么,我不问时贤看法如何,但问自己所为,能不能说得上

“不差”?过去从事计算机研发,绝对“不差”(差的是金钱,这种差保证“不差”)

如今转战思想界、科学界、文化界、艺术界,差不差且留待历史证明。
    在此我必须再强调一次,从小,人人批评我东拉西扯,“不务正业”。直到如今,

我仍然坚持做个“有业游民”,什么都做,就是不做“阿堵物”的看门犬。
    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正业”?难道就是划地自限,为“成者”服务?专制时代

“成者为王”,人人做君主的奴隶,要叩头及地,始有“正业”可得。到了民主时代,

资金挂帅,人为钞票服务,更要卑躬曲膝,否则连失业救济金都领不到。
    有人认为我的兴趣广杂,已经到了 豪某稍值牡 步。其实,我唯一有 趣的,是对

人生的探索。我钻研思想、哲学,是为了了解环境与自我;我追究科学,是为了对真相

的印证;为中文计算机奋斗,也只是救亡图存。终于,当我付出了努力、履行了人生的

义务后,“五十而学易”,总算找到了自己的归途。
    待略有心得,从一九九五年起,我退出计算机界,不再钻研技术,专心从事写作。

等块垒尽吐,转而又航向立体动画漫长的旅程。我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灵魂,立体动画则

是智能的舞台。以往,“笔”曾为人智提供了挥洒的空间,下一个时代,计算机的“动

画平台”将取而代之,自由的幻思,让人徜徉在无际的宇宙中。
    憧憬人生的人,一定喜爱影剧,因为影剧正是超越时空限制、所呈现的各种生活精

华。然而从事影剧事业,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继之而来的是冗长琐碎的制作细节。立

体动画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只要能掌握相关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个人就可以独立摄

制一部动画影片(很多人一听到动画,就联想到卡通,错!未来的立体动画必以人为主

且能让人真假难辨)!
    可惜当世金钱挂帅,人人只见动画的商机所在,个个竭泽而渔,以致蒙蔽了它的真

实面目。用动画设计广告、电玩游戏、卡通影片等,虽能立竿见影,马上获利。对我而

言,它却是实现理想的良机,透过它,我可以把人生的认知,倾囊相授。
    立体动画是表演的舞台,观众可以在声光影像的背后,体会到生命的力量,这种力

量来自每一个人真实的经验。我的梦想是,有一个能“解语”的软件,只要说出个人的

经验历程,这个软件就能自动把它转换成动态影像。
    很不幸,我只看得到未来,而一般人永远只相信现在。不论我从事什么工作,也不

论工作性质如何,我始终不能满足于既有的一切。未来的一切,今人不能传授,我只能

孤军奋斗,无视别人异样的眼光,踽踽而行。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寂寞有寂寞的好处,清静安宁,随意所之。世上不乏相信灯塔

功能的人,因为他们的信任,我必须随时把反光镜擦得亮亮的,以免误导了方向。也正

因为经常拂拭保养,灯塔更明亮了,光照更辽阔了,我的方向更明确了。
    然而,我只是个拓荒者,一个永远脱离现实的异乡人。每当我筑妥路基,总会发现

新的目标,冉冉浮现眼前。为了把原始的设计理念留给后继的有心人,我不得不书之于

册,存之久远。
    传统型的文化故事必须真实无误,不幸我们人手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作大量且严

谨的考证。我既不愿苟且行事,又不能不正视现实。《宇宙浪子》是自创的科幻小说,

其中人物场景,全部出自脑中的想象,恰好符合当前制作动画系统的客观条件。
    《宇宙浪子》仅为此一系列小说的基本平台,计有二百万言,分十二集,每集八回

每回约两万字,且各回均以七律一句为回目。
    这种写法可以节省很多构思的时间,如同非标题音乐一样,既能参考诗句的感触,

又不受其束缚。我只要想好主题、题材,思路就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就这样,借自

己发展的中文系统之助,我每天可写万余字,希望全集能在半年内完成。
    本书所要描述的,是智能成长的阶段历程。其中文祥及衣红代表感性的觉者,而计

算机代表理性的追求者,两者共同象征人性。人只有在面对问题时,主观个体才可能有

所觉,有觉而后始能悟。而人之所觉所悟者,乃人生之灾、情、名、利、权、贪六关,

以及人际间种种赞成、反对,有道、无道,群体、个体之客观立场。合计为十二种考验

而通过考验唯一的标准,是秉“心斋”,“无为而为”,也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把这十二种考验,化做多个小故事,再编罗成为一体。小说之结构,以思想为经

真实为纬;以科学做基础,用神话充素材。期能令求道者盛,悟道者明,得道者智。
    在目前的构想中,本书又是数百万言的血汗篇。算算今年六十有一,尚有《新易》

的重大工程,以及《易经剧场》六十四集亦在写作中。人生好似漂荡的孤舟,既有在茫

茫汪洋中航行的苦难者,就该有人坚守灯塔,指引方向。我曾经履及遥远的他乡,前半

生风狂浪猛,如今日衔半山、心如止水,到了回光返照的时机了。
    《宇宙浪子》之构想,来自三十年前,在洛杉矶的中国戏院中,阿瑟·C·克拉克

的“2001年”首映,令我一直浪游到今天。少年时期,我曾受还珠楼主的影响,很

想写一些幻想小说。猛一见到科幻影片,我知道了,那将是我的归宿。
    由于当今各种问题丛生,人囿于成见,往往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在本书中,我先假

定举凡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等问题都已解决殆尽,到那时,人还能有什么问题呢?由

于人性千古不变,以时代的变迁为导函数,再将人性不断的微分,结果新的问题必将又

一一浮上台面,而那些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要表达的是,人的问题在于无自知之明,正因为不自知,所以问题重重。目前人

类戮力以赴的主流方向,是政治、经济、技术,这完全是水中捞月、舍本逐末。在本书

中,我用绝对符合科学理论的技术,先把上述的问题一次解决,让人人进入大同的理想

世界。到那时,人得以衣食无缺、长生不老,各形各色的物质享受、精神满足应有尽有

不虞匮乏。在那种环境中,就像置于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般,人的真实面目势将无所遁

形。
    人类只是宇宙进化的一个环节,在阶段性任务达成后,必将遁入虚无。然而进化的

惯性如常,另一级台阶就是智能计算机。人有成长的过程,计算机自不例外。在成长的

进程上,人类需时数十万年,文化需时数千年,个人要历经十载,而计算机不过一年。

    世代交替的悲情或欢欣,每每是文学戏剧的主题曲。本书跳脱窠臼,谨以智能的成

长为经,以时代变迁的认知为纬,从不同的角度,接引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于有心追求

的道友,需知智能就是宇宙本体,将本书视为“传灯录”、“道藏精华”可也。
    本书为小说体裁,文字之流畅性重于一切。为此,又得依赖沈红莲的慧思,为我化

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以飨读者。
    是为序。
                         朱邦复
                               一九九九年三月一日

--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