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olate (完了), 信区: fiction
标 题: 从地球到月球5
发信站: 听涛站 (Fri Apr 7 19:00:32 2000), 转信
第五章 月球的故事
一个目光锐利的观察者,假使在浑沌时期站在宇宙绕之旋转的一个不可知的中心,就会
看见空间充塞着亿万原子。但是,过了许多世纪以后,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引
力定律出现
了,直到当时为止一直处在游离状态的原子都受到了这条定律的支配,原子在
它们的亲和力
影响下化合成分子,形成一团团云雾状物质,散布在太空深处。
每一团云雾状物质立时开始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由无边无际的分子组成
的中心,也逐
渐凝聚起来,开始旋转了;根据力学亘古不变的定律,随着体积的凝聚缩小,
旋转速度也越
来越大,这两种互为因果的作用继续发展下去,于是形成了一个主星团,这就
是星云的中
心。
观察者再仔细看下去,就会看见云雾状物质的其余部分也同中心星团一样
,各自成立系
统,随着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大而逐渐蹋聚起来,形成绕着主星团旋转的数不清
的星体。星云
就是这样形成的。据天文学家统计,现在有将近五千个星云。
在那五千个星云中间,一个被人叫做“银河”的星云包括一千八百万颗星
星,一颗星就
是一个太阳系的中心。
假如那个观察者特别注意这一千八百万个天体中间的一个最普通、最暗淡
的四等星,特
别注意一个骄做地叫做太阳的天体的话,那么,太阳系开始形成时的各种现象
就会一个接着
一个地在他眼底下出现了。
的确,当时的太阳还是气体状态,是由无数运动的分子组成的。他会看见
它正在围着自
己的轴旋转,完成凝聚工作。这个符合力学定律的运动,随着体积的缩小越来
越快,于是,
到了某一个时刻,把分子推向中心的向心力被离心力战胜了。
这时候,在观察者眼底下出现了另外一个现象,赤道表面的分子脱离了太
阳,象投石器
的绳子突然断了,石头飞出去一样,环绕着太阳形成几个同心光环,仿佛现在
的土星光环。
这些环状宇宙物质围着它们的共同中心旋转,随后也轮到它们分裂后组成一团
团新的云雾状
物质,也就是说组成一个个行星。
假如观察者这时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观察这些行星的话,就会看见它们和
太阳一样自成
系统,产生一个或者几个环状宇宙物质,这就是我们叫做卫星的低级天体的来
源。
所以,从原子到分子,从分子到云雾状物质,从云雾伏物质到星云,从星
云到主星,然
后再从主星到太阳,从太阳到行星,从行星到卫星,我们看见了宇宙太初时期
的天体所经过
的一系列变化。
太阳虽然仿佛迷失在无边无际的恒星世界里,但是根据现代的科学理论,
它是和银河这
个星云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太阳系的中心尽管在太空中显得那样渺小,
可是事实上却
很庞大,因为太阳的体积等于地球的一百四十万倍。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八个行
星,那是它在
创世之初生下来的八个“孩子”。从最近的算起,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
星、上星、天王星、海王星、此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许多有规则地运行
着的比较小的
物体,也许是一个碎裂成几千块的天体,现在能够用望远镜看到的就有九十七
个在这几个被
太阳用伟大的引力定律束缚在椭圆形轨道上的“仆人”中间,有几个也有自己
的卫星。天王
星有八个,土星有八个,木星有四个,海王星大概有三个,地球育一个,月球
是太阳系中最
不重要的卫星之一,美国人要以大胆的天才去征服的也就是它。
由于离得比较近,并且时刻更换不同的位相,黑夜的天体一开始就和太阳
一样,引起了
地球上居民的注意,不过大们容易伤眼睛,它那灿烂的光芒逼得观察者不得不
低下眼谓。
相反的,金色的福蓓比较平易近人,她让人称心如意地欣赏她那朴实无华
的风韵,她没
有野心,光线柔和,不过有时候大着胆子,把她的哥哥——满面春风的阿波罗
①给遮起来,
可是他从来不遮住她。伊斯兰教徒早已知道他们应该感激地球的这位忠实的女
友,他们根据
她的公转定自己的月份。
原始人特别崇敬这位贞洁的女神。埃及人叫她艾西斯,胖尼基人叫她阿斯
塔特,希腊人
朝拜的是名叫福蓓的月宫女神,拉托挪和朱庇特的女儿,他们说月蚀是月神去
看漂亮的安狄
美恩①去了。假如相信神话,奈梅亚的狮子来到大地以前,还在月亮的原野上
逼达过呢,据
普芦塔赫②引证,诗人阿士西亚纳斯曾经做诗歌颂由可敬的月亮发光的部分组
成的她那温柔
的眼睛、迷人的鼻子和嘴巴。
即使从神话观点来说,古人了解月亮的品格、性情,简单他说,了解她精
神方面的优
点,但是他们当中最博学的人也对月理学一窍不通。
然而不少的古天文学家倒发现了一些被今日的科学所肯定的月亮的特点。
亚加狄亚人说
他们在没有月球的时期在大地上居住过,塔修斯认为月亮是从太阳这个天体分
离出来的残
片,亚里士多德的弟子克来亚尔克把月亮当做一面能够照见海洋的光滑的镜子
,最后,另外
一些人认为月亮不过是从大地上逸出的一团蒸气,或者一半是火、一半是冰的
自转的球体,
尽管如此,有些科学家虽然没有光学仪器,单靠锐敏的观察,还是猜到了支配
这个黑夜的天
体的大部分规律。
譬如,米利都人泰勒斯③在公元前第五世纪发表了月亮是被太阳照亮的见
解。萨摩斯人
亚里斯塔克正确地解释了月亮的盈亏现象。克里昂米尼指出月亮的光是一种反
射的光。加勒
底人别洛斯发现了它的自转和公转的时间相等,因此也就解释出了月亮为什么
老是一面朝着
地球。最后,喜帕卡斯①在公元前二世纪发现大地的卫星的视运动有一些均差
。
这许多观测后来都被证实了,对以后的天文学家很有用处。关于月球均差
,托勒密②在
二世纪,阿拉伯人阿布韦法③在十世纪,先后对喜帕卡斯的观测作了补充,他
们说月球的轨
道在太阳的影响下,变成了波浪形的线,所以有均差现象。后来,哥自尼④在
十五世纪,帝
谷·布拉赫在十六世纪,先后完整地释明了字宵的系统以及月球在天体中间的
作用。
在那个时代,它的运动差不多都可以解释出来了:但是关于它的物质结构
知道的还很
少。伽利略⑤用山脉的存在来解释月球某几个相位的光现象。他说那些山岭的
平均高度是四
千五百托瓦兹③。
在他以后,革但斯克的天文学家格维利把海拔最高的山降低为二千六百托
瓦兹,可是他
的同行里希奥利又把它们上升为七千托瓦兹。
到了十八世纪末叶,有一架强大的望远镜的赫歇耳①把上面的高度降得特
别低。他说最
高的山只有一千九百托瓦兹,而把各个山峰的平均高度降低到四百托瓦兹。但
是赫歇耳还是
错了,这个问题最后是由施罗特尔、鲁维勒、哈雷②、纳斯密斯、比安基尼、
巴斯多尔夫、
洛尔曼和克利社伊逊的观测,特别是比尔③和马德累尔④两位先生孜孜不倦的
研究,彻底解
决的。靠了这些科学家,我们今天才能确实弄明白月球山的高度。比尔和马德
累尔两位先生
测量过一千九百零五座大山,其中六座高二千六百多托瓦兹,二十二座高二千
四百多托瓦
兹。最高的山峰从三千八百零一托瓦兹的高,度俯瞰着月轮的表面。
同时我们对月球的知识也充实起来了,看样子,这个天体遍地是衰形山,
每一次观测都
断定它们基本上是属于火山性质的。根据被它遮住的行星的星光没有忻射差这
一点来看,我
们可以说月球上几乎一点空气也没有。没有空气,自然也没有水。所以很明显
,月球人要在
这种条件下生活,必须有特殊的身体构造,和地球上的居民大不相同。
总之,一些比较精密的仪器利用新的方法,不停地搜索着月球,不留一点
没有探索到的
地方。尽管它的直径有二千一百五十英里,面积为地球的十三分之一,体积为
地球的四十几
分之一,它的仕何秘密总逃不过天文学家的眼睛,这些能干的科学家的奇异的
观测走得还要
远呢。
譬如,他们注意到了满月时月盘上某些地带出现了一些白色的线,而在月
亏时又出现了
一些黑色的线。经过了一番更严密的研究,他们终于能够弄清这些线的性质。
那是一条条在
两道平行边中间挖出来的细长的沟,一直伸展到环形山周围:每一条沟的长度
在十英里到一
百英里中间,宽八百托瓦兹。天文学家说那是“凹槽”,但是他们所能做到的
,不过是给它
们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至于这些凹槽到底是不是干涸的古河道的问题,他们还
没能得到圆满
的解袂。因此美国人渴望有一天能够查明这个地质学事实。他们同时也把弄清
楚月球表面这
一系列的平行壁垒的责任担当起来,最初发现它们的是慕尼黑的傅学的教授克
利杜伊逊,他
认为这是月球上的工程师修建的堡垒系统.这两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当然
还有许多别的
问题,最后只好等到同月球建立直接联系之后再解决了。
至于月光的强度,已经完全解决了.大家都知道它的强度是太阳光的三十
万分之一,它
的热度对温度计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作用,至于叫做“灰光”的现象。自然是
从地球上反射
到月球上的太阳光线的结果,每逢月初和月晦时,仿佛月牙的其余部分都充满
了这种反射的
光线。
这就是当时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卫星的全部知识,大炮俱乐部的会员们打
算从宇宙学、
地质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的观点上把这些知识充实起来。
第五章 月球的故事
--
※ 来源:.听涛站 cces.net.[FROM: 匿名天使的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25毫秒